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季诺 页数:256 译者:陆元昶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人说:漫画是从外国传人中国的。说得对。也有人说:中国早就有漫画了。说得也对。这是因为,我国确实很早就有漫画。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的画家黄慎(号瘿瓢子)就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是18世纪的事。后来罗聘(号两峰)还画过《鬼趣图》,借鬼来讽刺人间不平等。15世纪的明朝皇上宪宗也画过《一团和气图》,那时世界上还没有“漫画”这么一个画种。古时候谁也不知道那几幅画就是漫画。及至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才从报纸刊物上见到外国(西方的)漫画,于是也就出现了我们的漫画家,可见那时漫画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常看漫画的人都能看出报刊上登载的漫画和其他绘画不同,也看得出这种画最明显的艺术特性是:一、很有趣;二、近乎语言,像说话一样,一眼就看出它“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有语言功能,不但有趣,还会挖苦,嘲笑。 正因为漫画的语言功能,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下,画漫画就得非常小心。当权的皇帝,大臣、官僚、地主绝不允许老百姓随便说话,画漫画就容易惹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漫画就很少。所以说,漫画是社会发展越过封建时代才出现的特殊画种。英国在十七世纪已经逐渐摆脱封建枷锁,老百姓开始有发言权,可咀议论政治,而漫画正是最有力的一种议论手段。在德国很早的宗教改革中,两派都用漫画抨击对方。从所见资料知道,老百姓议政最明显的是十八世纪初的英国。漫画是画家画的,但被称为专画漫画的。漫画家”,最早是英国的威廉霍格思(WILLIAM HOGARTH 1697-1764)。 漫画在欧洲已流行三百年,为什么到二十世纪初才传到中国来呢?道理很简单:那时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清朝皇上这时已经垮台。是老百姓有什么发言权了吗?看报刊上的漫画就知道,漫画是在沿海和近海的几个大城市流行,而且除了上海之外,带有政治内容的漫画却罕见,画的大都是和老百姓开玩笑的连环漫画,因为报纸很需要这种画来吸引读者,扩大报纸发行量,有利于和同行竞争。旧中国虽然处于半封建状态,但上海为什么各种漫画都能存在呢?因为上海有不少外国列强所占的“租界”,国民党政府怕外国人,不得不有所顾虑,而且还要打着“民主”的旗号呢。虽然漫画刊物屡遭停刊,但停了之后,换个名称又出来了。
内容概要
十几年前我在蓝建安先生处看到台湾女作家三毛编译的六本《玛法达》连环漫画与译名叫《蒙古人大》和《两性之间》的两本季诺漫画集,深感这位阿根廷的漫画家才思过人、绘技高超,无愧为当令屈指可数的世界幽默大师,遂将这些漫画作品编成两册,第一次介绍到国内来。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两本季诺漫画集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一直想重编、再版季诺漫画集。 1999年在洛杉矶美国图书博览会的阿根廷展台上,我一眼便看见显眼处放着的一本厚厚的精装《玛法达全集》,我伸手取下,急急翻阅,像得了个宝贝似的。随后我向展台上的书商戴文斯基先生联系这本画册的版权,令人失望的是戴文斯基先生说他没有受权这本画册,倒是阿根廷的另一位漫画家卡洛伊的版权是由他代理的,并且送了我一大本剪辑的卡洛伊彩色漫画。
作者简介
季诺(Quino,1923年7月17日—),漫画大师。原名霍金·萨尔瓦多·拉伐多(JoaquínSalvadorLavado),生于阿根廷的孟多札地区(Mendoza)的盖马雷市(Guaymallén),现定居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他的作品以巧妙无比的幽默方式、精湛的画技,和博大的人道主义闻名于世。季诺最著名的作品是系列短篇漫画《玛法达》(Mafalda)。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季诺疗法,这就是我们要在季诺一本又一本书中重新发现的东西,而这种再发现也是最最接近于幸福的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作者,著名作家) 季诺作品的创意是难度最高的,丰富而深湛,令我惊叹,而且他深知如何去画,如何能画出生趣,在我眼中,他是位巨匠。 ——查尔斯·舒尔兹(《花生》之父,世界漫画大师) 季诺善于以旁观者的犀利目光入木三分地批判人性,剖析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作品尖刻辛辣,直指人心,其作品的叙述性与绘画技巧也均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洪佩奇(本书编者)
编辑推荐
《小人物:季诺漫画》通过漫画入木三分地批判人生,剖析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尖刻的嘲谑与辛辣的讽刺直指人心,令人过目难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