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8-0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库内特·冯内古特 页数:180 译者:虞建华
Tag标签:无
前言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凤凰文库出版委员会
内容概要
《五号屠场》是一部独特的反战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对敌无害、对友无益的患精神分裂症的主人公毕利,通过这个傻乎乎的主人公的独特感受,一方面谴责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另一方面又抨击了盟国轰炸德累斯顿的野蛮行为,嘲笑人类发动战争是多么愚蠢。
作者简介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年—2007年):与马克·吐温一样,库尔特·冯内古特被誉为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五号屠宰场》、《猫的摇篮》抓住了他处身时代的情绪,并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晚年冯内古特在曼哈顿和纽约长岛的田园里,颐养天年。2007年4 月11 日,因病在曼哈顿逝世。美国黑色幽默作家。
章节摘录
故事中的所有一切,或多或少都发生过。至少,关于战争的部分是相当真实的。我认识的一个家伙真的因为拿了一只不属于他的茶壶,在德累斯顿被枪决。另一个我认识的家伙真的威胁战争结束后雇杀手除掉他的仇人。如此等等。我只不过都没用真实姓名。 我也真的在1967年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真是天大的好事),重返过德累斯顿。德累斯顿看上去很像俄亥俄州的戴顿,但比起戴顿,城市中有更多的空间。地底下一定埋着数以吨计的人骨肥料。 与我同往的是一个叫伯纳德-维·奥黑尔的战时老伙伴。我们重访了夜间关押我们战俘的那个屠宰场,与带着我们前往的出租车司机交上了朋友。他的名字叫格哈特·米勒。他告诉我们他曾一度是美军的俘虏。我们问他在共产党统治下生活如何,他说开始非常糟糕,因为每个人不得不辛苦工作,因为当时住的、吃的、穿的都十分稀缺。但现在情况好多了。他有了舒适的小套间,女儿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他的母亲在德累斯顿的那场空袭中葬身火海。事情就是这样。 他在圣诞节给奥黑尔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这么写着: “我祝愿你和你家人以及你的朋友圣诞快乐新年好还希望我们如果机会巧了还能在一个和平自由世界的出租车里相见。”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说法:“如果机会巧了。” 我真的不想告诉你这本倒霉的小书耗费了我多少钱、精力和时间。二十三年前当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到家中时,我本以为,写一些关于德累斯顿大毁灭的文字,对于我而言轻而易举,因为我只需报道我所目睹的一切即可。而且我还认为,由于主题如此重大,这将成为一部传世杰作,或者至少为我挣得不少经济收益。 但那时我头脑中挤不出多少关于德累斯顿的文字——无论如何不足以凑成一本书。直到今天,我头脑中出现的文字仍然非常有限,而时过境迁,儿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老家伙,沉湎于忆忆旧事,打打门球。 我感到我记忆中的德累斯顿部分是多么于事无补,然而德累斯顿又极具诱惑,让我难以搁放。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五行幽默打油诗: 伊斯坦布尔有个小青年, 对着自己的家伙开了言: “你毁掉了我的健康, 你花光了我的金钱, 现在还不尿,你这个老混蛋。” 我还想起了一首歌,是这样的: 我的名叫扬·扬逊, 工作就在威斯康星, 木材场里我工作。 遇到路人来打听, “你叫什么名和姓?” 我答道, “我的名叫扬·扬逊, 工作就在威斯康星……” 循环往复,永不终止。 这些年来我遇见的人常常问我在干些什么,我往往回答他们说主要的事情是写一本关于德累斯顿的书。 有一次我就是这么对电影制片人哈里森·斯塔尔说的,他扬起眉毛问道:“是一本反战作品?” “是的,”我说,“我觉得是。” “听到有人写反战作品你知道我会怎么对他们说吗?” “不知道。你究竟会怎么说,哈里森·斯塔尔?” “我会说:‘你为什么不写一本反冰川作品呢?’” 当然,他的意思是,战争不可避免,阻挡战争就像去阻挡冰川那样徒劳无功。这一点我也同意。 而且,即使战争不像冰川那样应时而来,普通的衰老死亡仍然不可避免。 我还比较年轻,还在写那本关于德累斯顿的名作时,我问一个名叫伯纳德·维·奥黑尔的战时老伙伴,是不是可以去拜访他。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当地方检察官。我家住科德角,是一名作家。战争期间我们都是当兵的,是步兵侦察。那时我们从未指望战争结束后能挣到钱,但我俩都干得不错。 我通过贝尔电话公司的帮助找到了他。他们在这方面非常出色。有时候在深夜,我会得一种毛病,与酒精和电话有关。我喝醉酒,呼出的口气像芥子气和玫瑰的混合体,将我的妻子熏走,然后对着电话用凝重而优雅的声音,请求接线员帮我与多年没有音讯的这个或那个朋友连线。 用这种方法我与奥黑尔通上了电话。他是个矮个子,我个子很高,就像战争中的默特和杰夫。我们俩在战争中一起被俘。我在电话里告诉他我是谁。对此他毫不怀疑。他还没睡,在看书。屋子里其他人都已入睡。 “听我说,”我说,“我在写一本关于德累斯顿的书。我想让你帮着回忆回忆过去的事情。不知道我可不可以过来见你,我们可以一起喝酒聊天,回忆回忆。” 他热情不高。他说他记不起太多东西。但他还是跟我说让我过去。 “我觉得书的高潮将是处决可怜的老埃德加·德比的事,”我说。“ 真真是巨大的讽刺。整座城市被大火烧塌,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然后这个美国步兵却因在废墟中拿了一把茶壶而遭到逮捕。对他进行了常规审判,然后交给行刑队枪决了。” “是啊,”奥黑尔说。 “你不认为全书的高潮应该在这里出现?” “这方面我一窍不通,”他说,“那是你的行当,我是外行。” ……
编辑推荐
《五号屠场》是公认的美国当代文学经典,曾被“现代图书馆”(Modern Library)文库选入20世纪最佳百部英文小说,居第18位,至今仍被列入美国公立高中和大学的阅读书目。 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毕利在二次大战前后惨痛经历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创伤和人们强烈的反战情绪。毕利是个荒唐可笑而又玩世不恭的人物。战前是个不谙世事的毛孩子,被比喻为中世纪“儿童十字军”的一员;战后却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在现实和梦幻之中,奔驰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