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王之死

出版时间:2008-4-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国]托马斯·马罗礼  页数:868  译者:陈才宇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已印行过多种历史著作,并筹划再刊行几种表现伟大的征服者与帝王们的生平事迹和供人取法受教的书籍,这时便有诸多英国的贵人雅士前来问我为什么不刊行一部有关圣杯和亚瑟王的伟大事迹的著作。这亚瑟王名闻天下,是三位最高贵的基督徒中的一位,在所有基督徒国王中,他是最值得我们英国人缅怀的。  众所周知,世上共有九位最高贵、最杰出的人物,其中三位异教徒,三位犹太人,三位基督徒。那三位异教徒都出现在基督诞生以前:第一位是特洛伊的赫克托耳,有关他的事迹,已见载于歌谣和散文著作中;第二位是亚历山大大帝;第三位是罗马皇帝恺撒,他们的生平事迹也已尽人皆知。那三位犹太人也出现在我主基督诞生以前:第一位是约书亚,他曾率领以色列子民进入福地迦南;第二位是耶路撒冷国王大卫;第三位是犹大·马加比。有关这三位人物的丰功伟绩,《圣经》中均已记载。至于那三位列入九大名人的基督徒,第一位便是高贵的亚瑟王,有关他的丰功伟绩,我打算在这部书里予以记叙;第二位是查理曼,或称查理大帝,他的事迹已见诸许多法文和英文的书籍中。最后一位是布永的戈弗雷,有关他的生平事迹,我已编入记述无比高贵的国王爱德华四世的著作中。  我刚才说了,那些贵人雅士迫切要求我印行这部记述高贵的国王和征服者亚瑟王及其骑士的著作,包括有关圣杯的传说、亚瑟王的死及其归宿。他们一再强调,印行亚瑟王事迹比印行戈弗雷或其他八位名人的事迹都重要,因为他就出生在英格兰,而且是我们英格兰人自己的国王,更何况有关他和他的骑士事迹人家用法文已不知印行了多少书了。  我当时曾这样回答他们:许多人都认为历史上并没有亚瑟其人,所有关于他的记载都是伪造的、虚构的,因为编年史里并没有提到过他和他的骑士。  他们则不以为然,其中一位甚至说:凡是认为历史上没有亚瑟王其人其事的,如果不是傻瓜就是瞎子,因为关于他的证据实在太多了。首先,在克拉斯登堡修道院就有他的坟墓;再说,《世界博物志》中第五卷第六章和第七卷第二十三章都提到了他的埋葬地。后来人们找到了那地方,并将尸骨重葬于克拉斯登堡修道院。还有,在薄伽丘所著的《列王本纪》中,也提到了亚瑟王的丰功伟绩和他的死亡。杰弗里的《不列颠君王史》也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在英格兰许多地方,还随处可见亚瑟和他的骑士留至今日并将永存后世的纪念物: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爱德华的神龛旁,就保存着用红蜡打的火漆印,盛在绿宝石匣子内,上书“亚瑟王——不列颠、法兰西、日耳曼及达西亚的君主”等字样。在多佛城堡,你还可以见到高文爵士的头盖骨和凯勒德斯的披风;在温彻斯特还能见到那张圆桌;在其他地方,还有朗斯洛的宝剑等诸多遗物。  有了这些证物,再没有人能令人信服地否定亚瑟王的存在了。无论在基督的国度还是异教的国度,他都无愧于九大名人之一。在三位基督徒名人中,更是位列魁首。他在海外的口碑比国内更好:描写他的丰功伟绩的书籍,境外反而比境内多。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无不如此。流传下来的记载足以证明,他的王宫就在威尔士的凯姆莱特城,许多巨石和精巧的铁器就埋在那里的地下,一些拱形建筑,当代便有许多人亲眼见到过。为什么他在本国反倒不那么出名,这事真够奇怪的了。在此我们只好依照上帝说的一句话来解释:“当地人不肯接受当地人为先知。”  总而言之,我再也无法否认历史上曾有过亚瑟王其人这个事实,他确实是世上九大名人之一,是三位基督徒名人中的魁首。有关他和他的骑士的事迹,法文的书籍已不知凡几,我在海外时都已读过,只是没见到用母语写的。在威尔士,那里也有许多关于亚瑟王的书,法文英文都有,只是其中的英文故事并不完整。不过,最近倒有人将亚瑟王的故事编写成英文的了。凭上帝赋予我的一点智慧,在许多贤人雅士的帮助下,我得以印行这部叙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事迹的抄本。这个抄本交到我手中以前已由托马斯·马罗礼爵士从法文书中撷取材料,改写成英文。  我根据抄本的原文予以复印,目的是想让贤达之士们认识和理解骑士们的高风亮节和仁义道德。在他们那个时代,这些都是他们十分尊崇的东西。我还要让读者知道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是如何受到惩罚,如何自取其辱,被人唾弃的。我还要恭敬地恳请所有的贤人淑女,不管你身份如何,是否拥有爵位,只要你有缘读到这部书,都应以善良与诚实为念,并加以效仿。在这里,你将见到许多赏心悦目的历史事实和充满博爱仁慈、骑士道德的嘉言懿行。骑士的豪爽、谦逊、仁爱、友谊、坚毅、爱情、怯懦、凶残、仇恨、道行与罪孽,这一切都一一展示在你面前。读者诸君,请你们积德行善,远离罪恶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名声。  说到解颐消遣,这部书是非常适宜阅读的,但能否相信这里所叙述的一切是否真实,那就是你的自由了。反正这书是为教诲世人而写的,为的是告诫人们,万万不可作恶犯奸,而应遵纪守法,洁身自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赢得荣耀和声誉,并在短暂的人生过后,进入天堂享受永恒的幸福,那是管理天界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赐予我们的。阿门。  本人威廉·凯克斯顿,乃一介平民,谨将此书刊行,奉献给诸位高贵的王公大臣、绅士淑女,以满足你们通过阅读了解伟大的征服者、杰出的国王(即当时人称不列颠国的亚瑟王)的事迹的兴趣。书中记述的是骑士的嘉言懿行和丰功伟绩,包括他们的勇武、坚毅、博爱、谦逊和仁慈,以及诸多令人称奇的冒险经历。

内容概要

  早在12、13世纪,就有形形色色的亚瑟王系列罗曼史在法国流传。马罗礼把 那些相对独立的故事进行改编,使它们在亚瑟王的旗号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的这部《亚瑟王之死》是法、英两国形形色色的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故事的汇集。英国第一位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顿印刷了这部堪称集罗曼史之大成的书,这事本身就意义重大。由于印刷术的出现和《亚瑟王之死》的刊行,像野草一样在民间蔓生着的中古英语方言才有了相对固定的拼写符号。有的语言学家便干脆将印刷《亚瑟王之死》的1485年确定为中古荚语标志性的终结期。这样看来,《亚瑟王之死》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的著作了。

作者简介

  托马斯·马罗礼Thomas Malory,(?—1471) ,出身于英国沃里克一伯爵家庭,1433年继承祖上的财产和爵位,1436年从军,1445年担任沃里克郡议会议员。顺民和刁民的双重人格注定他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曾因偷盗、敲诈、强奸等斑斑劣迹八次被捕入狱,并曾两次越狱。1462年秋出现在沃里克伯爵的骑士团里,追随沃里克伯爵参加了围攻阿尼克城堡的战斗。沃里克伯爵与爱德华四世反目后,马罗礼也从白玫瑰党转到红玫瑰党,在巴尼特战役中成了战俘,被关在伦敦著名的纽盖特监狱。《亚瑟王之死》就是他在狱中写就的。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尤塞·潘德雷根如何召见康沃尔的公爵和他的夫人依格琳,公爵夫妇又如何匆匆离去。  故事发生在尤塞·潘德雷根当政的日子里,他当时是号令天下的全英格兰的国王。在他治下的康沃尔有一位强大的公爵长期与他为敌,这位公爵就叫丁塔吉尔公爵,尤塞·潘德雷根设法召见这位公爵,并要他偕妻同来,因为公爵夫人以美貌著称,且聪慧过人,她的名字叫依格琳。  当公爵偕妻拜见国王时,通过众大臣的斡旋,两人言归于好。国王很喜欢公爵夫人,对她爱慕有加。他对他们殷勤相待,渴望与她同床共眠;但她是位贤淑女子,不肯答应国王的要求。她于是对自己的丈夫说:“我想国王召见我们是存心让我蒙受耻辱,我说丈夫呀,我们还是赶快离开这里吧,我们可以连夜骑马回到自己的城堡。”他俩于是按她说的不辞而别,无论国王自己还是他的廷臣,没有人知道他俩已经离去。等到国王尤塞知道他们已经匆匆出逃,他便大发雷霆,他把枢密院的官员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公爵夫妇已经出逃。  大臣们向国王献计说:“国王可传令公爵夫妇再次来朝觐见,如果他抗旨不来,国王便可大动干戈,派大军征讨他了。”于是按此计而行,信使很快带回答复:公爵夫妇不愿前来见他。  国王大为光火,他于是又传话过去,要公爵整装以待,他要在四十天之内,把他从他所盘踞的最大的城堡中抓出来。  公爵接到挑战后,即刻开始布防他的城堡。他拥有两座坚固的城堡,一座叫丁塔吉尔,另一座叫泰勒比尔。他把夫人依格琳安置在丁塔吉尔,自己坐镇泰勒比尔,那里有许多出口与暗道。国王尤塞率领大军迅速蜂拥而至,把泰勒比尔团团围困起来。他在那里搭起许多营帐,双方进行激烈交战,死伤无数。国王尤塞一方面怒火填膺,另一方面又苦苦思念美丽的依格琳,就此病倒。这时,高贵的骑士尤尔费斯爵士来见国王,问他因何得病。“我告诉你吧,”国王说,“我对美丽的依格琳又爱又恨,看来已没有康复的希望了。“国王,”尤尔费斯爵士说,“我去把梅林找来,他会治好你的病,并会使你如愿以偿。”尤尔费斯于是出发了,他在路上恰好碰见一身乞丐装扮的梅林。梅林问他在找谁,他说他没有闲工夫跟他说话。“嗨,”梅林说,“我知道你在找谁了。你在找梅林,是不是?别再找了,我就是梅林。如果尤塞国王能重赏我,并发誓满足我的要求,我就让他得到荣誉和利益比我多,因为我使他如愿以偿。”尤尔费斯说:“这一切我可以照办,你满足自己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好吧,”梅林说,“他会感到心满意足的。”梅林又说:“你骑马先走,我随后便到。”  第二章  尤塞·潘德雷根如何与康沃尔公爵开战,又如何采用梅林的计谋与公爵夫人共眠,并生了亚瑟。  尤尔费斯大喜过望,扬鞭催马回来见国王潘德雷根,告诉他已经见到了梅林。“他在哪里?”国王问。“陛下,”尤尔费斯说,“他马上就到。”说话间,尤尔费斯发现梅林己站在营帐门口,他正要参见国王。尤塞看见他,向他表示欢迎。梅林说:“国王你的心事我全清楚。你是一位真正的国王,只要你发誓满足我的要求,你就能遂心如意了。”国王于是对着《四福音书》立了誓。“国王,”梅林说,“我的要求是:你第一个晚上与依格琳睡在一起时,你就能使她怀孕,等到孩子生下来,你必须把孩子交给我,完全由我来抚养他。这是为了你的荣誉,也是为了孩子的利益,因为这孩子值得这样做的。”国王说:“一切就照你的意思办吧。”梅林说:“你现在就去准备一下,今天晚上就可以在丁塔吉尔城堡与依格琳同床共眠了。但你要装扮成她的公爵丈夫,尤尔费斯装扮成公爵的骑士勃拉斯提斯爵士,我则装扮成公爵的另一位骑士乔丹纳斯爵士。你要留心,到时候少跟她和她的仆人们说话,只说你身体不适,想马上上床休息。第二天早上要等到我来见你时才起床,因为丁塔吉尔城堡离这里有十英里路程。”  他们于是依计而行。丁塔吉尔公爵忽然发现国王骑马退出对泰勒比尔城堡的围困,便于当夜从暗道潜出城堡,企图偷袭国王的军队。结果公爵自投罗网,被国王的军队杀死,此时国王还没有赶到丁塔吉尔城堡呢。  公爵死后,国王尤塞与依格琳同床共眠了三个多小时,当夜便使她怀上了亚瑟。第二天梅林来见国王,催促他动身,国王于是吻过依格琳,匆匆而别。及至公爵夫人听大家谈起她的丈夫,知道他在尤塞到来以前就已死去,不由得大惊失色,不知道是谁乔装成她的丈夫躺在她的身  边。她只好暗自伤心,保持沉默。大臣们这时都恳求国王与依格琳和解,国王自然应允,因为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他于是委托尤尔费斯从中斡旋,终于促成两人晤面。尤尔费斯这时开口说:“我们的国王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依格琳夫人是个绝色的美人,如果她能做我们的王后,这将是我们大家的大好事,国王也会高兴的。”对此大家都表示同意,并把建议上呈国王。国王快活得像个骑士,很快答应了下来,于是在某天早上,他们欢天喜地地完了婚。  同时,统治洛锡安和奥克尼的罗特国王也和玛格丝结了婚,玛格丝即后来高文的母亲。加罗德的国王南特斯娶了爱莲娜。这两桩婚事都是根据尤塞国王的旨意办理的。她们的第三个妹妹摩根进了修道院,她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结果成了大魔法师。她后来嫁给了戈尔的国王尤伦斯,此人便是白手骑士艾文的父亲。  第三章  亚瑟王的降生和抚养。  王后依格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于是半年后的一个晚上,当国王尤塞躺在王后身边时,他便凭着她向他发誓的忠诚问她,她身上怀的是谁的孩子。她一时羞愧得说不上话来。“你用不着担心,”国王说,“我发誓,只要你说实话,我会更加爱你的。”她说:“夫君,我把实情告诉你吧:就在我丈夫死去的那个晚上——他的死讯是他的骑士报告给我的——我的城堡来了一位说话和相貌都与我的丈夫十分相像的男子,陪同他前来的两位骑士则像他手下的骑士勃拉斯提斯和乔丹纳斯。我跟他上了床,做了本该跟丈夫做的事。上帝可以为我担保,这个孩子就是那天晚上怀上的。”国王说:“你说的全是实话,因为那位乔装而来的人正是我自己。你不必担心了,我就是孩子的父亲。”他然后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她,并说那全是梅林的计策。王后知道了谁是孩子的父亲以后,自然大喜过望。  不久,梅林来见国王:“国王,你得出资抚养你的孩子了。”国王说:“一切听凭你的安排吧。”梅林说:“在你的王国里,我认识一位真诚可靠的人,他会抚养你的孩子。此人是艾克特爵士,他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许多地方拥有自己的产业。你可以派人把他请来,亲自跟他谈谈。因为他很敬重你,你不妨求他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人抚养,而让他的妻子抚养你的孩子。孩子一旦生下来,先不要让他受洗,你得让人从后门抱出交给我。  这事也按梅林的意思做了。当艾克特来见国王时,他向国王保证:他一定按国王的嘱咐抚养这个孩子。国王当即给了他优厚的奖赏。王后终于临产,国王命令两位骑士和两位宫女抱走裹在织金的襁褓中的婴儿:“你们把孩子抱出王宫的后门,碰见一个乞丐时就交给他。”就这样,孩子转到了梅林手里,他则把他交给艾克特爵士。在艾克特爵士那里,他们请来教士给他洗礼,为他取名亚瑟。艾克特夫人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  第四章  国王尤塞·潘德雷根之死。  两年以后,国王生了一场大病。在此期间,他的敌人虎视眈眈,跟他的军队打了一场大战,杀了许多他的臣民。梅林对他说:“国王,你不应该继续在床上躺下去了,即使坐马拉轿车,也得上战场。只有你亲临战场,才能压倒敌人,夺取胜利。”梅林的建议被采纳了,国王于是坐进马拉轿车上战场迎敌。在圣阿尔邦斯境内,他们遭遇了来自北方的大批敌军。这一天,尤尔费斯爵士和勃拉斯提斯爵士显示了高超的武艺,国王的军队打败了北方的军队,杀了他们许多人,残余的官兵纷纷逃命。国王班师回到伦敦,为自己的胜利而高兴,但他的病越来越严重,连续三天三夜不能开口说话。所有的大臣都很悲伤,决定请梅林拿个主意。  梅林说:“没有办法了,上帝有自己的旨意。请诸位大臣明天前来参见国王。上帝在上,我会让他开口说话的。”第二天上午,所有的大臣都跟随梅林来到国王面前。梅林大声地对尤塞国王说:“王啊,在你百年以后,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儿子亚瑟继承一切,成为这个王国的国王?”  尤塞转过身来,大家清楚地听见他说了这样的话:“愿上帝保佑他,我也在祝福他。告诉他为我祈祷,让他正大光明地、令人钦佩地取得王位,不要依赖我的庇佑。”说完,他便归天了。人们将他按国王的名分下葬。王后依格琳和众大臣都哀痛不,已。  第五章  亚瑟被选为国王,他又如何创造了从巨石中拔出宝剑的奇迹。  国王死后,他的王国长期处于危机之中,因为每个有权有势的王公大臣都想扩展自己的势力,许多人还想篡夺王位。梅林于是去见坎特伯雷大主教,建议他召集王国内所有的文臣武士,于圣诞节这一天聚会伦敦,因为耶稣就诞生在这一天,他将成为全人类的主宰,出于怜悯,他会显示奇迹,表明谁将成为这个王国的国王。主教采纳了梅林的建议,派人通知各地的文臣武士,让他们于圣诞前夕聚齐伦敦。接到通知后,许多人便开始焚香沐浴,希望上帝能接受他们的祈祷。第二天一大早,各阶层的贵族们便来到伦敦最大的一座教堂做祷告。到底是圣保罗教堂还是另一座教堂,法国史籍没有提及。当晨祷和弥撒做过以后,人们忽然发现,教堂的庭院中正对着祭坛的地方巍然矗立着一块方形的巨石,它很像是大理石。巨石中央,立着一块铁砧模样的东西,约有一英尺高,上面插着一把剑锋向上的宝剑。剑旁刻着金字,写着:“谁能从这块巨石中拔出宝剑,谁即为名正言顺的全英格兰王。”众人见此都十分惊奇,于是就去禀报主教。主教说:“我要求你们待在教堂里继续向上帝祈祷,在大弥撒做完以前,任何人不得碰这把宝剑。”  弥撒做完以后,所有的人都去围观那块方形巨右和宝剑。他们看过铭文,有的便跃跃欲试,想就此当上国王,但没有人能撼动那把宝剑。主教说:“能拔出这把宝剑的人还没有来,但上帝一定会让他露面的。我提议我们先选定十位德高望重的骑士看守好这把宝剑。”大家照此而行,并相互奔走相告:不管是谁,只要想拔出那把宝剑,都可以上去试试。  王公贵族们还决定在新年这天举行比武大会,所有的骑士都可以参加。颁布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让贵族和平民都能到场,因为主教相信,上帝会让大家认识那位能够拔出那把宝剑的人。  新年这天,做过晨祷以后,骑士们便骑马来到比武场,他们有的参加马上斗枪,有的参加其他竞技。在伦敦附近拥有巨大产业的艾克特爵  士也骑马来到比武场,随他一道前来的是他的儿子凯爵士和他的义子亚瑟。凯爵士是在去年万圣节时受封为骑士的。在前往比武场的路上,凯爵士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宝剑,他把自己的宝剑遗留在父亲的卧室里了。他于是请求亚瑟骑马回去取。“好吧。”亚瑟说,他于是便骑马回去取剑。但当他回到家里时,发现女主人已和全家人一起去看比武了。亚瑟颇感懊恼,心想:我何不干脆去教堂,把那把宝剑从巨石中拔出来,反正我哥哥凯今天是少不了一把宝剑的。这样,亚瑟就来到了教堂庭院中。他在那里下了马,把马拴在木桩上。他然后来到营帐前,但发现看守的骑士都不在那里,因为他们也都看比武去了。他便握住剑柄,猛一用力,就把剑从巨石中拔了出来。他骑上马,回到他哥哥凯那里,将剑交给他。凯爵士一见此剑,便知那是嵌在巨石上的宝剑,于是骑马来到父亲艾克特爵士那里。他说:“父亲,你看,这就是巨石上的那把宝剑,看来我得做这个王国的国王了。”艾克特爵士仔细看了看那把剑,便带他俩返回教堂。一行三人下了马,进入教堂。他随即要凯爵士对着《圣经》发誓,如实说出他是如何得到这把宝剑的。凯爵士说:“父亲,这把宝剑是弟弟亚瑟交给我的。”艾克特爵士转过身来问亚瑟:“你是怎样得到这把宝剑的?”亚瑟说:“父亲,我来告诉你吧。当我回家为哥哥取剑时,发现家里没有人,但我想哥哥凯不应该没有宝剑,我便急急赶到这里,毫不费力地从巨石中把它拔了出来。”艾克特爵士说:“你当时没有看见有骑士守护在这里吗?”亚瑟说:“没有。”艾克特爵士对亚瑟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必然会成为这个王国的国王。”亚瑟说:“这是为什么呢?”艾克特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没有任何人能拔出这把宝剑,除非他就是这个王国名正言顺的国王。现在让我看看你是否能将宝剑放回原处,并把它再拔出来。”“这有何难。”亚瑟说,他于是把剑插回巨石。艾克特爵士试了试,却拔不出来。  第六章  亚瑟又多次把剑拔出。  艾克特爵士对凯爵士说:“现在你来试试吧。”凯爵士即刻使出全身气力来拔,但无济于事。艾克特爵士然后对亚瑟说:“你来试试吧。”亚瑟说:“好吧。”他轻而易举就把剑拔了出来。见此情景,艾克特爵士随即下跪,凯爵士也跪了下来。亚瑟说:“哎呀,我亲爱的父亲和哥哥,你们为什么要朝我下跪呢?”艾克特爵士说:“不,不!我的亚瑟王啊,不是这么回事。我从来就不是你的父亲,跟你没有血缘关系。我清楚地知道,你的血缘比我想象的要高贵得多。”艾克特爵士于是把一切都告诉了他:当时他是如何抱来让他抚养的,秉承谁的旨意,梅林又如何把他交到他的手里。  亚瑟得知艾克特爵士不是自己的生父时,心里十分悲伤。艾克特对亚瑟说:“王啊,你成了国王以后,还能仁慈宽厚地对待我们吗?”亚瑟说:“如果我忘恩负义,那真该遭天罚了,因为你是这世上对我恩重如山的人,你的妻子是我的母亲,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抚养我。如果上帝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有意要立我为王,你可以向我要求我所能做的一切,我不会辜负你的。上帝也不允许我辜负你。”艾克特爵士说:“我只求你一件事,请求你让我的儿子,也就是你的义兄凯,做你的国务大臣。”亚瑟说:“这我一定照办。我愿以身立誓:只要我和他活在世上一天,那个职务就不会交给别人。”  说完他们就去见主教,告诉他拔剑的经过以及是谁拔出了那把剑。主显节这一天,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来到教堂,不管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上去试试。当着众人的面,除了亚瑟,没有人能把剑拔出来。许多大臣此时都有点愤愤不平,还说让一个出生低贱的孩子来君临天下,对他们和这个王国来说都是莫大的耻辱。他们骂骂咧咧、争吵不休,结果只得把推选国王的事拖延到圣烛节,届时王公贵族们再聚会商议。他们还指派十位骑士日夜守护那把宝剑,巨石和宝剑上还搭了个亭子,任何时候都有五位骑士看管。圣烛节这一天,更多的骑士来到教堂,想得到那把宝剑,但还是没有人能拔它出来。亚瑟则是像圣诞节所做的那样,在圣烛节这一天照例能轻而易举地把宝剑拔出来。王公大臣们对此非常懊丧,于是又延期到复活节。亚瑟在复活节也是一举成功。

编辑推荐

  《亚瑟王之死(套装上下册)》记述了名闻世界的中世纪的征服者、不列颠的亚瑟王的生平和他高贵的圆桌骑士的诸多传奇冒险经历。许多赏心悦目的史实和充满博爱精神的嘉言懿行,骑士的豪爽、勇武、坚毅、谦逊、仁慈、友谊、爱情和怯懦、仇恨、凶残、罪孽,这一切都得以展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亚瑟王之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虽然名为《亚瑟王之死》,但其实亚瑟王在这本书中的戏份并不重,更多的是,围绕在亚瑟王周围的圆桌骑士的各种冒险故事。
      以亚瑟王的出生为开始,各位骑士如单元剧搬的轮番上场,阴谋、决斗、仇恨、怯懦、爱情、友谊、谦逊……尽管叙述的风格更靠近流水账,但读完全书,也能对骑士精神有个感性的了解。高贵的骑士不仅仅拥有高强的武力,更需要一份高尚的精神。是的,高尚。受人尊敬的骑士更多的是以他的人格得到他人真心的追随。
      忠诚、守信、诚实、公平、救助弱者……it isn’t to be noble.
      
  •     老实说,尽管历史上是否存在亚瑟王这一号人物还未得到定论,但我还是很喜欢亚瑟王。传说也带有历史的影子。读这本书,却让我失望,故事内容让人觉得像是在讲大白话,毫无生动性。但我对亚瑟王的传说仍很喜欢,从亚瑟拔出石中剑,成为不列颠之王,到其创立圆桌骑士,国家趋于鼎盛。直至兰斯洛特叛逃,莫德雷德反叛,圆桌骑士分崩离析,亚瑟在剑栏战役中与自己的儿子及侄子莫德雷德大战,同归于尽。亚瑟的传说真假性不说,但即便是传说也带有历史的影子。
  •      这书是我几年前读过的,其他人均印象不深,只有兰斯洛让我喜爱不已,像兰斯洛这样的男纸真是理想男人!别说堂吉诃德会为骑士文学发疯,我也会,那个时代有的是迷人传奇,那个时候很多男人都是男人的典范,英武,信念,忠心,专情甚至是正义。我的心活在了满是真男人的传奇时代中,而在现实我也许也和堂吉诃德一样可笑,幸好我不坚持,因为我的梦在传说里而不是在现世。别说那些和喷火的巨龙英勇战斗的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了,亚瑟王和他的那些骑士的故事,更真实更吸引人,更让人为之着迷甚至着魔。其中兰斯洛这完美典范最最让我着魔了,和王后私通怎么了,他也是忠贞不渝,他们互相相爱那就足够了。虽然亚瑟王也是个好人,但王后并不爱他,只是敬他,我虽然同情亚瑟,但是更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不被看好而且这书的结局对我来说也是悲剧,但我还是为兰斯洛喝彩,为他痴迷
  •     亚瑟王的传说在欧洲家喻户晓,大概就像三国故事在中国一样吧。可是这本亚瑟王之死完全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精彩。整本书就像是在记流水账一样,没有重心,里面的猛汉们大部分都是打酱油的角色,上一节才出现下一节可能就挂了。其实这些都也还能凑合着看吧,最不能忍的是预言帝梅林啊,我靠你会预言未来也用不着处处剧透吧!才第二章就把整本书剧透了个底儿朝天!!这让读者朋友们情何以堪啊!囧了个囧o(╯□╰)o
      
      唉,要不是为了改稿子我咋能看完这厚厚的两本呢!
  •     如果说十四世纪以前英国人,确切的说应该是十四世纪以前的法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强一点的话,这部《亚瑟王之死》或许就不仅仅是有两本这么厚了。尽管马罗礼的语言简直可谓,怎么说呢,几乎不包括任何修饰,这部罗曼史依旧看得我晕头胀脑,整个阅读过程居然绵延了两个月之久!
      正如书中介绍所说,《亚瑟王之死》堪称英国本土文学的开篇之作,就像我们的老祖宗北京人长得实在不怎么好看一样,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亚瑟王之死》简直是太不堪入目了。我实在是佩服死这书的翻译了,不但要把古英语翻译成人话,还要忍受马罗礼如此原始的描写方式,当初我才上了一节古英语课就彻底崩溃了,这位仁兄实在是太猛了!
      来说说这本书的特点吧,毕竟我硬着头皮把它读完了。
      第一:故事性很强,基本是我国普通人民群众能够入手的最详尽的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传说的图书了。其中对于朗斯洛、特里斯丹等著名骑士的冒险故事有非常详尽的记叙,但是对于亚瑟王本人却没有多少描写。
      第二:语言很……只能说搞笑了,英勇的武士们步下作战基本只用一个句子形容——“他们像两只野猪”
      第三:逻辑极其不严密,这倒是不能怪马罗礼,因为《亚瑟王之死》本身就是众多圆桌骑士传奇故事的大合集,版本之间有点差异那也是难免的,但是几乎所有的关于圆桌骑士传说中模棱两可的争论全都出自这部著名的《亚瑟王之死》,石中剑与艾克塞勒勃是否是同一把剑,凯姆莱特城堡的位置,朗斯洛的那个叫爱莲娜的露水之妻和那个叫艾莲娜的仰慕者是不是同一个人,以及那无数次出现的各种湖中仙女到底哪个是哪个……我实在是越看越晕。
      第四:如果您没事儿闲的看书纯粹为了找乐子,《亚瑟王之死》中倒是八卦不断:比方说一旦故事中出现少女,十有八九会被描述成美丽,一旦少女美丽了,后面就难免一场圈圈叉叉;比如一位高贵的的骑士看上了哪家的有名有姓闺女,此后若有三角恋,也必然是与一位叫同样名字的女士;比如一位骑士或者淑女想找人帮忙什么的从来不会打发身边其他腿脚利索的骑士,每次必须叫一名美丽的少女去送信;比如英国人骑士名字里也会泛辈分,高文的几个兄弟分别就叫高海里斯、高雷斯(骑士还有一个也较高啥玩意儿的我忘了),巴林的兄弟叫巴兰等等。
      第五:虽然这本书对于某些骑士的故事描述得十分详尽,但是对于某些比较耳熟能详的圆桌骑士传说却居然没有详细记叙:比如凯姆莱特城堡石壁上出现的关于圣杯的启示;诱惑了大法师梅林并导致其死亡的魔女是摩根皇后的亲信;摩根皇后是如何盗走艾克塞勒勃的剑鞘导致亚瑟王之死;朗斯洛是如何与奎娜薇皇后相恋的,以及著名的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耍流氓的段子……最后,如果你受了那部叫《梅林》的剧集误导,希望在书中看到国王和法师搅基,那你还是放弃吧,《亚瑟王之死》中法师即不美形也不年少,在故事的十分之一处就早早的死翘了,而且从马罗礼的行文中我们也可窥见,老先生很不待见这位著名法师。
      对于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亚瑟王基本上就是戴绿帽子一打酱油的;他的首席骑士朗斯洛也说不上高贵,一直在搞主子的老婆还死不承认;特里斯丹爵士的故事很凄凉,简直就是死面瓜张无忌的英国翻版;老高家的爵士们每一个是好东西除了老嘎达死得还特别傻缺;帕西维尔整天不务正业的追野兽;拉姆克莱还没等跟读者混个脸熟就英年早逝了;刨去那个朗斯洛那个早早的被上帝召回的完人儿子,整部书中能让我真正喜欢的角色居然只有衣衫褴褛的巴林(哥们儿你死得太早啊!)
      如果说《亚瑟王之死》集中体现了欧洲的骑士文化,那么,我没生在那个狗屎年代简直是太幸福了,在见识了中世纪的古怪价值观和骑士习俗以及通过这部浪漫传奇所体现的当时英国最高水准的文学之后,我不禁想大发感慨——时代在进步啊,这真他妈的太好了。
  •     行文是标准romance风格,可以看出写作手法很单调,但是充分表现出了那个年代romance的感觉。亚瑟王的故事算是家喻户晓了吧,不过看看还是不错的。
      托马斯马罗礼本人也很有看点呢,笑。
  •      史诗么?只能说是年代记吧。
       只能作为精简的亚瑟王历史资料,但是却用的骑士小说的版式来写。。
       令我想起《堂吉坷德》里面对于骑士小说好坏的评论,这本书算是好还是坏呢?
       如果是作为小说这种题材来说,他的流水账的记述方式实在是小说的大忌讳,里面由于叙述精炼(。。简陋吧。。),而导致一个章节中出现无穷多的英雄姓名,然后有些只是略微提到,有的却是才出现名字就被人家挂掉了,基本上记不住。看完之后一头雾水。。。
       人物的个性很不鲜明,并没有用事例来说明,而是通过作者主观的评论来加以叙述(好吧,除了亚瑟的邪恶的姐姐)。
       人物关系混乱,交待不清楚,众多主角英雄莫名其妙的在某一篇中突然出现,毫不介绍(默认为众人皆知了啊?)只是声称是最强的骑士(如:兰斯洛特),对于没有了解过亚瑟王的读者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说服力。
       这本书,也许作者定义为:“让热爱亚瑟的读者更深入了解亚瑟的资料集合?对于不知道亚瑟的人,你们没有资格阅读这本书。哼哼,就是要写得你们一头雾水。”是这样吗?- -|||
       资料集,资料集。。这本书绝对是资料集。
       无论从各章节的命名(古法:归纳中心思想),还是从记述方式来说,绝对是一本资料集。
       命名来说,如果是资料,倒是简洁明了,仿佛报纸文章的题头,容易寻找所要的资料。但是,归纳中心思想的时候,他居然把结局都一并归纳进去了。。。还让不让人看啊?知道结局的故事谁要看!所以建议作为小说阅读的时候54章节题目。
       叙述方式,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必要的也没有。。。)描写,没有心理描写,没有景物描写,唯一的描写主要是盔甲与盾牌的样式,但是也是很浅显的没有什么特色。然后女人就描述为“美人”。。。
       人物行为原因不明,书中的人经常会做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高文的弟弟(最小的那个),为什么要去亚瑟王家厨房吃一年饭然后被人鄙视啊?然后那个女人一直羞辱他,他居然无动于衷,还要让她一直羞辱,。。。实在是很无语。。拜托加点心理描写或者给个合理的理由可以不?/又比如在亚瑟逃跑的时候立了大功的凯,为什么之后一直被人鄙视,原本连杀两个王的他怎么转瞬之间就变得那么菜了,连几个混混都打不过? 最后还是兰斯洛特跟他交换盔甲才逃过被欺负的命运。。。真的是一个人吗?
       好吧。。。对于亚瑟王历史的纪录这本书还是很有贡献的。
      只是,那个年代的小说水平好像有些差。。。比如之前看得《德拉库拉》也是叙述语言比较幼稚。(是一个时代的不?反正就是从前吧,从前。)。。。
       总体来说,有些枯燥,但是还是有出彩的地方。对于快速了解亚瑟是很有帮助的。
      
      
  •      单田芳师傅讲《栾蒲包与丰泽园》,说一对情人失散多年,忽然重逢,那是相当激动,“抱在一起,叭叭叭叭,打了20多个kiss!”乐得人抽筋。
       《亚瑟王之死》,黄素封先生翻译的,天真烂漫,稚拙慷慨,颇像是西洋水浒传。书里最伟大的两个骑士见面,互相不认识,大战800回合,后来一通名姓,那是相当震惊,彼此平磕了头,"接着,两人都站了起来,走到墓地,坐在石沿上面,脱下头盔,换一口新鲜空气,再彼此拥抱一起,亲了一百次嘴。"先深呼吸,再亲一百次。真是体力活。
      这两位大骑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湖上的兰斯洛特骑士和特里斯坦骑士。大骑士必是大情种,一位给亚瑟王戴了顶青绿青绿的小帽子,另一位在至今还在瓦格纳的凄情歌剧里唱个没完。
       特里斯坦,干巴巴的,音译,官称。原文Tristam是悲哀、痛苦的意思,因为他悲惨的身世。所以冯象译为“哀生”:非常惆怅小资的情调,就是跟原音差得忒多。黄素封先生则很酷地叫他:崔思痛。既意译又音译,又很像中国名姓,也因此带着那么股傻骑士的憨劲,真是只有那一代译人能想出这样的译名来。
       而这位黄素封先生(1904-1960),居然并不是什么文人,居然是一位化学家和药厂经理。他从30年代开始翻译外国书,领域之广令人咋舌:《中国炼丹术》、《化学发达史》、《十七世纪南洋群岛航海记两种》、《世界药学史》、《南洋热带医药史话》、《达尔文考察日记》、《维他命与人生》、《工业合作救国论》、《伴闺娘》、《斯文赫定探险西藏记》……,结婚时自费出版与夫人合译的《善恶家族》分赠好友——这书是讲优生学的。就是这么酷。然后还捎带脚翻译了这部900来页、砖头厚的一个大部头:《亚瑟王之死》。无限感慨,由不得又想起单师傅的一句名言: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武林外传》里,先皇御赐神厨诸葛孔方一把西洋玄铁大菜刀。菜刀这边刻着:旺德福。那边刻着:泰瑞宝。其实就是wonderful跟terrible。这么说来,崔思痛这译名,相当旺德福。
       可惜在去年新版的《亚瑟王之死》里,崔思痛和郎世乐统统换成了特里斯坦和兰斯洛特。不知编者怎么想的,既然决定用老先生的译笔,为什么又要乱改,并且没有书前书后没有一个字的译者介绍,相当冷得可以。
       无限怀念旧版的崔思痛骑士,横刀立马,玉树临风,朗声道:“我,崔思痛骑士,亚瑟王的部下,圆桌社干部!”
      
  •     编年体的记述,流水账目,并且前后有自相矛盾处甚多
      但毕竟是属于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了亚瑟的传说
      但阅读的美感,还是丁尼生的《国王之诗》强
  •   好像一直学者都以为Caxton在1485年出版的Malory的《亚瑟之死》就是当时Malory的原本。但是1934发现了Winchester手抄本里面有另外的《亚瑟之死》的版本。后来学者认为Malory没有写过一本“书”的《亚瑟之死》,他只编了一个他知道的关于亚瑟故事传说的集子(基本来自于法语传奇还有几个英语的文本)。他可能想过要让整个集子有一致性,但是没有做到。啦啦啦,这个译本是根据哪本书翻译的?
  •   这好像就是Caxton的那个版本,前面有他的前言。怪不得这么难看呢,乱七八糟,一点条理没有……不知道英文原版的语言会不会好一点。
  •   我覺得你應該看英劇《梅林傳奇》。裡面亞瑟和梅林互相熱愛,共同和邪惡力量做鬥爭,梅林還是亞瑟的僕人。兩人都很英俊。:)歡樂非常。
  •   腐!-_-
  •   你就应该多看这样的,这是世界趋势。。。正像某个腐女说过的,“男男生子只是时间的问题,它必然会实现”。
  •   果然太他妈的好了!
  •   看出来了果然是肺腑之言啊,这本书我看得也是晕乎乎的,文字也太TMD有节奏感了!不过有些段落和故事还是使人印象深刻值得一读滴!
  •   严重同意LZ……
    “他们像闪电一样撞在一起,彼此手里的长矛都折断了……
    两头野猪……流了很多血……”
  •   我决定不看了...
  •   告诉我哪里有得卖,我找了好久了> <
  •   哈哈哈 其实我觉得还蛮搞笑的诶 我好早就买了一直没时间看 现在看的时候也是对14世纪的人很无语 但是当成搞笑故事集还是不错的……
    PS 里面的人都是傻子 见了N面的人都不认识
  •   亚瑟王时代无丑女……
  •   骑士们要么像野猪,公羊,山猪......另外,楼主确实总结得很好!
  •   哈哈哈,写得太好啦!最好笑的是,骑士们一看中哪家姑娘就要和别人发生关系,哈哈哈,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句话“骑士们最高的品德就是爱上别人家的夫人”噗
  •   看得我都想看了,哈哈哈!
  •   Dracula还好吧,私以为日记、信件等交替的叙述方式还算有新意。这本的话……刚开始看,被“魔灵”这个译名雷到了……
  •   恩。。。同意。。。。相当流水账。。。。
  •   丁尼生的idylls of the king里说,gareth去亚瑟厨房一年,是因为他妈不远让他当骑士,所以出了难题,让他要先做最低贱的事一年(扫地啊,烧饭啊),结果就。。。
    前后人物差距大,因为这些故事不是一个人写的,马萝莉可能只是编辑。。
    流水账好啊,800多页如果不流就完了
  •   哈哈哈,太逗了。
    我找谷雨姐借的《亚瑟王之死》是繁体字旧版的,人名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另外,我觉得关于亚瑟王的罗曼史还是《阿瓦隆的迷雾》的版本编排得比较动人。
  •   呵呵!新版有一个好处,就是用了比亚兹莱全部的插图,不过图片印刷质量不算太好~
    《阿瓦隆的迷雾》,等找来看。在组里还看见推荐《亚瑟王传奇》,是丁尼生长诗的选本,也要找来看看~
  •   《阿瓦隆的迷雾》我看的是根据小说拍的电视电影,小说内地没引进过……郁闷。
  •   哈哈,在三联上看到过这篇,笑得岔气。
  •   《阿法隆的迷雾》原著里面据说满是GL加情色,网上有下英文版,但以我的英文水平,看了头大,所以没勇气去啃。《梅林》那部电影对这段历史的改动也不错,就是有些拖沓。我受法国版《特里斯丹和伊索尔德》影响,对这对情人感动很深,等看到英国版,简直要吐血三升,怪不得过去英国人算野蛮人,同样所谓“风雅”,到了英国味全变了,就像一下子从红楼梦跑到水浒传里。
  •   "换一口新鲜空气,再彼此拥抱一起,亲了一百次嘴", 我看到这句的时候,不由得笑出声来。
  •   呵呵,您评得太搞笑了。这书是很小的时候看的,算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吧,虽则现在也只记得那些颇有意思的人名了。亚瑟的老婆“桂乃芬”,崔思痛的情人“绮秀·婉儿”,还有两个骑士一个“乌文英”一个“葛文英”,第一次看时都觉诧异,如今想起来蛮怀念的。
  •   不得不说这套译本的人名翻译极具特色,突破了约定俗成的范畴,令人咂舌……
  •   郎世乐崔思痛这样的名字真是让我看了很别扭啊,既然是英国人,明显是格尼薇儿比桂乃芬读起来顺口得多啊......
  •   LZ好评论!绝对是神来之笔!
    父亲当年读过此书,如今赞不绝口地向我推荐,但他把书名记成《亚瑟王》,而且还说好像不是桂妮薇(我一本《欧洲神话》里的译名)而是什么芬的(晕菜!),要不是看到您的这篇文章,我还云里雾里的~
    打算把新旧两个版本借来一起看,哈!
  •   呵呵过奖
    有用就好
    当初旧版是在学校图书馆看的,现在手里也没有旧的了,哪天得去孔夫子淘换一套来。
    当初在图书馆里真看了不少怪书,印象深的一个这个,再一个就是《金枝》。后来金枝也买到了新版,在书市上半价买的,美死了,后来才发现原来年年书市它都半价,切~
  •   金枝,就是那个The Golden Bough吧,这个名气很大的,新版的翻译的好吗?我只看了一些书摘,蛮有意思的。
  •   应该就是原来的译本,只是再版了。
    那里边写的都很有趣,只是可信度不详~因为别的不知道么,可是里边也写到了一些中国的习俗,都是咱闻所未闻的。。。推而广之,你也不知道他写的那些巴布亚新几内亚又是什么南太平洋小岛的习俗到底有几分准确~
  •   好评论。打个“有用”!
    不太熟悉英国文学史。但想知道究竟亚瑟王的故事哪个集子最权威,最为让人称道和广泛引用?
  •   这套《亚瑟王之死》就算是集大成,不过如果不熟悉亚瑟王故事的框架,也容易给带到沟里。一般说先随便看一本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之类的故事书,然后再看这本,就行了。
      再看的话,就是冯象的《玻璃岛》。
      
      有这几本之后,不管看哪里引用的亚瑟王的故事,应该都会明白前因后果了。
      另外丁尼生写的《国王之歌》,也是精品,有节译本,这里: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20792/
  •   来一次推一次~~~话说桂乃芬经常让我想起贾素芬……
  •   写得相当有趣,赞!
  •   写得相当“乐得人抽筋”
  •   写这一篇的时候,受当时那个小品影响太大,“相当”用得太多了。。。隔得越久看着越后悔啊。
  •   49年前,清末到民国,中国人翻译外国人名都翻译成中国式的,至今台湾还是这样,斯图尔特翻译成 史都华 ,太奇怪了!
    简直就是 削足适履
  •   崔思痛……现在比较流行的译法应该是催斯坦
    lancelot是兰斯洛特
    很喜欢他们两个
  •   借问:现在市面上有得卖的哪个版本保留了“崔思痛和郎世乐”译名?
  •   圆桌社干部!太欢乐
  •   乐死个人了,圆桌社干部!
  •   最后一段好欢乐。
  •   圆桌社干部!我的天,雷死我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