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是美好的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E.F.舒马赫  页数:246  译者:李华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将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经济学论述,一本直指心灵、抱持希望,并对未来彻悟的书。出版以来不但是畅销书,而且是世界经济学最具启发性和颠覆性的论述,其二十年前的论点,在今日看来仍切中时弊,历久弥新。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个人追求利润及进步,从而使人日益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带来经济的无效率、环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环境。  作者因提倡中间技术,以小巧的工作单元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的地区性工作场所等基础观念,为经济学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向。

作者简介

  E.F.舒马赫(1911-1977),知名的经济学者和企业家,曾与凯恩斯和J.K.加尔布雷思共事。他出任过英国驻德管制委员会的经济顾问,在1950至1970年间担任英国国家煤炭局的局长,也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技术概念的原创者,曾担任斯科特·巴德公司的总裁。

书籍目录

一 现代世界1 生产的问题2 和平与持久3 经济学的角色4 佛教经济学5 规模的问题二 资源6 最伟大的资源——教育7 土地的妥当使用8 工业所使用的资源9 核能——是解救还是诅咒10 人性化的科技三 第三世界11 发展12 发展中间技术以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13 两百万处村庄14 印度的失业问题——在伦敦与印度发展小组的一次谈话四 组织与所有制15 能预告未来的机器?16 大型机构理论探讨17 社会主义18 所有制19 所有制的新形式结束语

章节摘录

  除非我们刻意而坚决地将重点由物品转到人身上,否则发展的第二个十 年的结果不会比第一个十年好。真的,如果不作改变,援助的结果只会造成 越来越大的破坏。 当我们淡到推动发展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人还是商品?如果是 人,那么是哪些特定的人?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为什么他们需要帮助?如果 他们没有帮助就上不了路,那么,他们真正需要的又足哪一类帮助?我们又 怎样和他们沟通?如果关心的足人,就会有数不尽的这类问题。而在另一方 面,商品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特别是在汁量经济学家或统计学家研究它们 的时候,商品甚至不可以再一一辨认,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出口、 储蓄、投资、基础没施等。由这些抽象的东西可以建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 ,而这些(经济)模型也很少有容纳真正的人的空间。当然了,“人口”会把 他们包括进来,不过也只是把他们当作一个被除数,在除数(也就是可供使 用的货品数量)决定后再派上用场而已。于是模型会显示,发展(也就是被除 数的增长)在除数增长的情况下,会停滞或倒退。 和商品打交道要比和人打交道容易多了——至少因为商物没有它们自己 的想法,也不会有沟通上的问题。当重点放在人身上的时候,沟通问题反而 更为重要。谁会是施以援手的人,谁又是受援助的人?施以援手的人一般而 言会是有钱、受过教育(多少从专业意义来说)、住在城里的人。最需要帮助 的人则是贫穷、没受教育、住在乡下的人。这就表示有三道鸿沟将两者分开 :富与穷的鸿沟、受过教育与未受教育的鸿沟、城里人跟乡下人的鸿沟,这 也包含了工业与农业的鸿沟。发展的援助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这三个鸿沟 搭桥。这可得需要大量的创意、研究和爱心。适合于相对而言较富裕、教育 程度较高的城市人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想与价值体系的,便不可能适 合于穷苦、半文盲的农民。穷庄稼汉不可能摇身一变,就拥有高雅的城里人 的外观和习性。如果人们不能适应这些方式,这些方式就得转过来适应人。 这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不仅如此,富人社会里还有许多现象本身不但问题重重,而且也不适合 穷人社会。穷人如果成功地适应了这些现象,反而是毁灭的开始。如果变动 的本质会造成上一代再没有什么可以教导下一代,而下一代也再也没有什么 可从上一代承袭的,那么家庭生活就会崩溃。所有社会的生活、工作与快乐 都有赖于若干无比珍贵而又极度脆弱的“心理结构”。社会凝聚力、彼此合 作、互相尊重、最重要的自信、面对逆境时的勇气,以及吃苦的能力——所 有这些以及其他更多的事物——一旦这个“心理结构”受到重创就会土崩瓦 解、烟消云散。一个人如果自认为无用就完了。没有任何的经济增长能补偿 得了这样的损失——虽然这其实很可能是空话,因为通常这些因素会阻碍经 济增长。 我们的经济发展学家所研究的令人愉快的理论,并未发现这些可怕的问 题。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所产生的失败现象,被归咎于分配的援助不够,或 是归因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或人口中所潜藏的某些缺陷。研究当前文献,就 会让我们认为,决定性的问题在于援助是双边性或多边性的,或是初级产品 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障碍的移除、私人投资的保障,或是有效的节育等才 是唯一真正关键的事情。 我绝对不是在建议这些问题都不相干,但是这些问题似乎未能切中要害 。而环绕着这些问题所做的无数讨论,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具有建设性的行动 。在我看来,问题的核心乃是世界上的贫困问题基本上是由于有两百万处村 庄,因此也就是有二十亿农村人口这个事实。解决方案不可能在贫穷国家的 都市里找到。除非偏远地区的生活得以改善,否则世界的贫困问题不但无以 解决,而且必将越来越糟。 我们如果继续根据数量,以及那些高度精简的名词——如国民生产总值 、投资、储蓄等等——来思考发展问题的话,所有重要现象都无从理解。这 些观念在探讨发达国家的时候有其用处,但对发展问题却是毫无意义(而且 它们在富裕国家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也不曾扮演任何角色),援助只有当能帮 助受援国动员社会大众的劳动力量,并且在不“节省”劳力使用的情形下提 升生产力时,这个援助才能算是成功的。一般所称的成功评判标准,也就是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完全是误导,而且事实上一定会导致只能被称为新殖 民主义的现象出现。 我很不愿意用这个字眼,因为它声名狼藉,而且似乎暗示援助者有此意 图。真的有此意图吗?我想应该是没有。但这却让问题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小 。无意中发展出来的新殖民主义反而比有意追求的新殖民主义更难以对付。 只适合(令人怀疑)于富裕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标准、成功或失败的判定标 准、价值体系、行为方式,一旦在贫穷国家建立起来,就会把贫穷国家钉死 在完全依赖富裕国家的情形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不断增加的负债。这个现 象众所周知,而心存善念的人导出一个简单明白的结论,就是赠与比贷款好 ,而低利贷款又比高利贷款好。没错,但是日益增加的负债还不是最严重的 问题。毕竟,当欠债的人还不起钱的时候,他干脆就不还了——这个风险是 贷款者必须经常记住的。 P155-158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梁小民、潘石屹作序推荐,联合利华、汇丰集团等众多公司据为发展理念,20世纪风靡全球,广被采纳的经济学公理,缩微化的全球化3.0时代,仍具无可替代的启发意义。  如果一本书出版三十多年之后还有人在不断地读,并从中获得启示,这本书一定是经典著作。《小的是美好的》就是这样一本书。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  我现在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乐于思考未来的朋友们:无论明权的、无权的人;无论是穷人、富人;无论是年老、年轻的……相信这本书会给每个人以智慧的启发。  ——潘石屹(SOHO)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  这本书代表了经济学家的逆向思考,省思如何生活才是值得的与快乐的。作者的示范肯定了一件事:杰出的经济学家在骨子里依然是一位人文学者。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的是美好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