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研究(上下)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上海外教  作者:王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构式语法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门前沿学科,国内涉足这一领域还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研究构式语法更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就构式而言,其发展过程却已有一定的历史。早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风行之时,他所倡导的“深层结构”、“普遍语法”、“天赋论”等观点就受到了自己一些弟子的质疑。最先发难的是Lakoff,他在从事生成语义学、认知语义学和语言完形论等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There”结构的分析提出“句法研究离不开语义”的观点,指出整体意义不是部分意义的简单组合。与此同时,Fillmore对格语法、语义框架的研究以及对“letalone”句式的分析,与乔氏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分歧。

作者简介

王寅(1950~),江苏盐城人,四川外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学、英汉对比。共出版专著和教材近30部。发表论文180篇,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语言学”,1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西语义理论对比初探》,2项一般项目,参加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有12项科研成果获奖。

书籍目录

《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目录:前言第一章 从象征单位和构式说起第一节 Langacker语法分析的最简方案第二节 “SymbolicLlnit”的汉译和定义第三节 “Constr。uction”的汉译和定义1.“Construction”和“Construct”的汉译2.认知语言学家论”构式3.解读“构式”的具体内容4.心智表征5.单词素词和可预测性问题6.小结第二章 构式语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构式语法研究的基础和核心1.象征单位:认知语法的基础2.构式:认知语法的核心第三节 从词汇中心、分句中心到构式中心1.词汇中心论2.分句中心论3.构式中心论第四节 结语第三章 构式语法对TG语法的批判第一节 TG的基本假设1.天赋观2.普遍观3.自治观4.模块观5.二元论与形式观第二节 构式语法对TG的反思1.批判天赋观2.批判普遍观3.批判自治观4.批判模块观5.批判二元论和形式观6.充分性7.基于用法的模型8.小结第三节 区分四种自治观第四章 Fillmore从习语分析到构式语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Fillmore三个里程碑式的理论1.格语法2.框架语义学3.构式语法第三节 习语与模块论第四节 Fillmore对习语的分析1.Makkai的观点2.Nunberg,SagandWasow的观点……第五章 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第六章 Coldberg 的构式语法第七章 Croft 的激进构式语法第八章 构式的特征(上)第十章 构式特征(下)第十一章 构式中的压制第十二章 构式语法的利与弊第十三章 “图形-背景关系”与构式组织第十四章 图式范畴理论与构式网格第十五章 构式语法中的框盒图附录一 术语索引和汉译对照表附录二 人名索引和汉译对照表参考文献《构式语法研究(下卷):分析应用》目录:前言第一章 英语双宾构式(上)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双宾构式的体验性及其原型意义1.双宾构式的体验性2.双宾构式的原型义3.英语双宾动词的数量及其分布第三节 双宾构式的构式程序分析图1.X生命体2.X意愿性3.X施事性4.Y生命体5.Y意愿性6.Y受益性/受损性7.Z具体性8.Z事物性9.Z具有可传递性10.X传递给Y11.X原领属Z12.Y后领受Z13.传递类动词第四节 以角色(人/物)为主线的分析1.对单宾句中宾语Y项的角色分析2.对双宾句中直接宾语z项的角色分析3.双宾构式间接宾语Y项的角色分析4.give构式主语的角色分析第五节 结语1.系统梳理2.句法不自治3.构式语法的意义第二章 英语双宾构式(下)第六节 双宾动词与双宾构式的互动1.构式义压制词汇义2.词汇义与构式义互动第七节 反思“不变原则1.”不变原则“的局限性2.修补方案13.修补方案24.修补方案35.笔者的修补方案第八节 双宾动词的语义分类1.概述2.Pinker与Goldberg等的分类3.徐盛桓的三分类4.笔者的五分类5.双宾动词与双宾构式的组配使用第九节 与格构式中的介词第十节 双名构式和与格构式的对比1.结果与过程2.实物与服务3.领属与非领属……第三章 汉语双宾构式第四章 “吃他三个苹果”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第五章 英语动结构式(上)第六章 英语动结构式(下)第七章 汉语动结构式第八章 汉语中的BD构式第九章 汉语拷贝动结构式(上)第十章 汉语拷贝动结构式(下)第十一章 汉语“动名构式与英语”“VN构式”的对比第十二章 汉语“副名构式”第十三章 英汉“偷抢”构式比较第十四章 “AS X AS Y 构式”的知研究第十五章 汉语明喻成语的认知分析第十六章 “AS认知方式”与语言统一-分析模式-重新认识明喻知机制附录一 英语“AS X AS Y构式”总录(共586条)附录二 汉语明喻成语总录(共969条)附录三 术语索引和汉译对照表附录四 人名索引和汉译对照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基于这两位认知语言学家的论述,结合他们各自的长处,经过深入思考画出了图14.3,同时将这两种范畴化方式以及内部机制归纳于一图之中。基于此图,我们还对这两种范畴化方式提出了以下一些看法或假设,供参考或进一步论证(下文用“前者”指原型样本范畴化方式,用“后者”指抽象图式范畴化方式):(1)这两种范畴化方式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都存在,也就是说,两种范畴化方式都是可能的,至于何时、何事、何处用何种方式,则会有较大差别,两种方式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对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人而异。(2)儿童早期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主要靠具体的实例或实在的动作来思维,成人在教他们学说话(实际上也是在培养思维能力)时总要辅助一些实物或动作,因此,儿童初期只能通过这类原型样本来建立范畴知识。当儿童逐步形成了抽象思维之后,就有能力更多地运用抽象图式进行范畴化。(3)前者具有基础性功能,它是人类在初始阶段认识世界时必不可少的基本出发点;后者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前者更为基础,更为容易;后者更为重要,更具创造力。(4)上一观点也可从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区分角度作出论述:获得感性知识主要依赖于前者,获得理性知识则要涉及后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获得具体性概念主要是基于前者,获得抽象性概念除可运用后者之外,还可通过前者进行范畴化,如隐转喻认知方式。(5)有些范畴在形成初期主要依靠原型样本,等熟练掌握或习以为常时则可能会较多地依靠抽象的图式表征。

编辑推荐

《构式语法研究(套装上下卷)》是当代语言学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构式语法研究(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了解构式语法的一本好的语言学入门书,
  •   帮同学买的,是本很不错的书。
  •   内容很全,并且有和汉语应用相关的内容,虽然还没细读,但觉得应该不错
  •   该书是目前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上乘之作。体例类似于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两卷本)。上卷为理论阐述,下卷为分析应用。胡壮麟教授在序言中写道:“本书不只是简单介绍国外学者的理论,而是鞭辟入里地评述其中的利弊,有理有节地阐发自己的观点,积极慎重地提出许多补救方案,这在上下卷中到处可见。”本书比原著更清晰易懂,在阅读此书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构式语法原著,必大有收益!
  •   构式语法现在很火。国内对其进行介绍的专著寥寥无几,我都买了看了,只有这套书介绍最全面最深入,要想学习了解构式语法,对于没时间读原著的,看此书是最佳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