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左飚 页数:523 字数:54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受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委托,主编“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共八个分册: 一、潘文国、杨自俭主编:《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邵志洪主编:《结构·语义·关系——英汉微观对比研究》 三、牛保义主编:《认知·语用·功能——英汉宏观对比研究》 四、刘英凯、李静滢主编:《比较·鉴别·应用——英汉对比应用研究》 五、左飚主编:《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 六、罗选民主编:《结构·解构·建构——翻译理论研究》 七、杨晓荣主编:《二元·多元·综合——翻译本质与标准研究》 八、陈宏薇主编:《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 选编这套系列文集的目的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1977-2007年间国内英汉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翻译学三个学科的研究成绩与发展状况,寻找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和建设的构想,努力推动三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为这三个学科关系密切,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同时也是提高学会的学术水平和促进学会与出版社进一步合作的需求。因此,我们在选编方案中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1)各册选文均应为本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高水平论文,和三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名家经典可不受所定时空限制。(2)各册主编为每篇人选论文写一篇500-1000字堪称点睛之笔的导读性【编者札记】,其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创新点和价值所在(理论的、方法的、应用的、资料的等)。
内容概要
本书为系列文集之五,共选收了38篇重要论文,主要为最近30年的优秀论文,但也收录了少量1977年以前的名家大师的经典作品。内容包括文化对比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西文化的综合对比、语言交际对比,以及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宇宙观、道德观、时间观、思维方式等多领域对比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随手翻阅,到处可见选文作者的真知灼见。本文集实为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文献之源,更是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师生的必读参考书。
书籍目录
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综述一、理论与方法 王元化 关于东西文化比较研究(1987) 叶 朗 中西文化研究的两个问题(1987) 吴 森 哲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1988) 戚雨村 语言·文化·对比(1992) 杨自俭 关于建立对比文化学的构想(1994) 杨自俭 关于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几点认识——“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1999) 罗选民 论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j999)二、综合研究 梁启超 先秦学派与希腊印度学派比较(1902) 梁漱溟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1949) 周谷城 中西文化的交流(1986) 张广达 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1986) 周依萍 李亚舒文化发展的新趋向——科学人文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思考之一(1994) 陈 勇 从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看他的民族文化观(1994) 周依萍 李亚舒 未来观与文化观——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思考之二(1998) 张从益 和谐的光芒与魅力——中西文化矛盾与融合的反思(1998) 左 飚 环性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2001) 张后尘 从文化对比到跨文化对话(2004)三、语言交际研究 朱光潜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1934) 刘英凯 符号学与跨文化交际(1990) 王宗炎 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1993) 汪榕培 两种文化,两种田园诗(1997) 林汝昌 李曼珏 中西哲学观对汉英语言之影响(1998) 王 宾 论概念互涉性——东西文化“关键词”批判(2002) 冯颖钦 汉诗英诗,其艺略同(2006) 蒙兴灿 吴树奇 语言多元、文化多样与译者的使命(2006) 谭慧敏 左飚 语言选择与文化认同——新加坡华人语言与文化发展轨迹的启示(2007)四、专业研究 谢扶雅 儒教与基督教教义之比较(1985) 郑春苗 中西方的宇宙观及其合流趋向(1994) 张岱年 中西哲学比较的几个问题(1995) 张世英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1995) 周辅成 论中外道德观念的开端——古代义与仁观念的转化(1995) 姚小平 Logos与“道”——中西古代语言哲学观同异谈(1996) 刘清平 中美哲学精神之比较(1997) 熊沐清 融合与皈依——中西元始时间观的分野(2000)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2002) 潘 建 中西女性研究特点对比(2004) 连淑能 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2006) 左飚 谭慧敏 语义与文化——“同志”的词义演变所引发的思考(2006)附录:重要论著索引编后记
章节摘录
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综述 一、理论与方法 关于东西文化比较研究(1987) 编者札记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中西文化对比研究在我国沉寂了30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沉寂一旦打破,蓄积之势迅速形成了“文化比较热”的潮流。曾任东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席的已故学者王元化先生的这篇文章既是“文化比较热”的产物,也可说是引领这一潮流的“破冰”文章之一。 “破冰”是需要勇气的。王元化分析了我国文化研究中断30余年的原因。向文化界提出了“填空”和“追踪”的迫切任务;阐述了自己关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离经不叛道”的观点,强调“离经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为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文中以海涅的《宗教辩论》一诗为例,对于“以引证代替论证”,惯于举大旗吓唬人的懒汉研究法作了非常生动的、带有讽刺意义的描述。在极“左”思潮盛行多年、文化界人士仍然普遍心有余悸的当时,王元化的论断无疑是很有胆略的。 文章认为,尽管文化与政治经济有关联,但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待深入研究,动辄与政治经济挂钩,不利于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一观点也带有“破冰”的性质。王元化指出,不能以儒家思想作为涵盖中国文化传统的变中之常,而应把民族创造力、心理素质、思维与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作为构成民族文化的恒久性内在要素。
编辑推荐
《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为“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之一,“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是近30年来我国英汉对比和翻译研究的历史检阅,共分八个分册,涵盖英汉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翻译学三个学科。每册都包含总序、综述、编者札记、选文、重要文革索引和编后记六个部分,选文均为高水平论文,其中多篇为名家名鍽。编者札记是分册主编为每篇选文写的画龙点睛的评论,综述总结了本分册研究的领域的成绩,预示了发展趋势,总序堪称三个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库,是这些学科或有关专业本、硕、博师生学习、教学、研究的必读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