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海平 主编  页数:513  字数:40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哈佛-燕京学社在中国资助的人文项目历史悠久,且名目很我,但作为主办方之一、并以哈佛-燕京学社校友为与会主体的学术年会也许只有两个:一是2001年开始逢单年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哈佛-燕京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另一是1995年开始在南京大学、之后又迁至苏洲逢双年如开的系列会义,至今已有六届,并正式改名为“哈佛-燕京苏州论坛。”第七届年会亦即将在苏州如开。这一双一单,一南一北,使中国内地以及东亚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哈佛-燕京校友,每年有一次聚会、共同探讨一些当下的重大议题。与会者从各自的学术领域出发,跨学科分野,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努力开掘具有广泛意义的本土知识和精神价值。  本书收录了“哈佛-燕京苏州论坛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25篇论文。全文围绕“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东亚视角”这一主题,本着对话、交流的精神积极探索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大形势下如何从学术层面进行反思以便取得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进而更好地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书籍目录

杜维明 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精神(代序)刘海平 前言一  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杜维明  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人文社会学和哈佛-燕京学社所面临的挑战 乐黛云  和谐社会与文化自觉 盛宁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三议——在哈佛一燕京第六届论坛上的发言 徐新建  “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阎嘉  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的诸问题 沈弘  试论中国学术界在“文化认同”上的狭隘性——以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为个案 马睿  文化认同的变迁与人文知识的动态性:以西方美学为例 张维安  少数族群与主流文化:客家文化运动与族群记忆之转移二  哲学思考 汤一介  在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 吴光兴  试释《论语》“文学”义——兼探讨儒家学术的根源 胡治洪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周齐  中国佛教史上的文化适应、文化溯源与文化认同问题三  历史反思 钟祥财  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自由思想 许纪霖  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 邬文玲  额济纳汉简所见新莽朝与匈奴的关系 韩昭庆  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及地域文化命名 曹永宪  徽州商人的淮、扬进出和水神祠庙四  文学与语言研究 张子清  过去的西方人看过去的中国  赵文书  花鼓歌的变奏——作者的族裔身份与作品中的文化取向 姜源  19世纪后期美国作家对华人形象的正面建构简论 于亭  佛典音义体式的发生和功能五  社会保障与环境保护 胡苏云  社会保障制度差异中的文化因素作用 柯坚  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徐再荣  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全球环境保护

章节摘录

  对于当代中国的民族身份表述来说,2004是热闹的年份。就在上述龙的“传人”和“情怀”四处唱响的同年,一家出版机构在北京精心推出了一部可谓与之“叫板”的长篇小说《狼图腾》。借助“巨龙”身份的社会前提,出版策划人以尖锐的提问向读者推荐此书,问题直指每位国民的集体认同: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①一石激浪,问题很快引起了各界的热烈反应和回响。  其实问题的提出者不是出版人而是原作者。是出生于北京的小说家对“龙传人”身份的地位与沿袭提出了挑战。细读原著本身,以其内容和类型来看,这洋洋数十万字、被誉为“旷世奇书”的《狼图腾》,堪称一部人类学小说。其中所含的三个基本主题都与人类学的当代热点相关,即:身份、族源与国民性。而且在全书的结构安排上,其前叙后议,分别包含对“狼”、“狼地”、“狼性”的故事描写以及对“游牧”、“民族”和“狼图腾”的理论分析,在风格上差不多已类同于一部关于草原族群及其生存意义的“实验民族志”或“历史人类学”作品了。  对于“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问题,《狼图腾》通篇都在追问和质疑,进而更是通过小说里的主叙人物在最后的“讲座与对话”章节中进行了系统表述。

编辑推荐

  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负声望的哈佛-燕京学社于2006年在苏州召开了第六届校友学术年会,与会者就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二、哲学思考;  三、历史反思;  四、文学与语言研究;  五、社会保障与环境保护。  本书可供广大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