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李海峰 长春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李海峰 页数:1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重读先哲:康德》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本人多年研究的理解,以求对康德思想进行更精确的表迭。第二,根据西方文化的背景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力图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进行清晰的陈述而让大多数人可以看得懂。
书籍目录
第一章康德的童年与少年 宗教世界里的童年 父母的良好影响 学童时代:在宗教学校管教下 哥尼斯堡是个中心大城市 生活在两代国王之间:从专制到开明 第二章康德的大学时代 阿尔贝蒂娜大学:“一所振兴科学的大学” 从亚里士多德主义到沃尔夫主义 大学牛活 家庭教师 第三章由硕士到讲师 硕士毕业论文 《自然通史》 讲师生活 俄国占领期:爱真理也爱社交 康德的宗教见解 回到普鲁士国王的统治 学生眼中的康德:“第一次接触卢梭与休谟” 第四章道德的重生 40岁:人生的转折点 康德的哲学发展:《论优美感与崇高感》 第五章思考的岁月 教授就职论文:纯粹理性哲学 康德的教学 声望渐升 社交生活 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第六章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的内涵 《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初反响 第七章实践理性批判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康德从其哲学引申出的相关观点 《实践理性批判》 第八章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第九章康德校长 吾爱友谊,更爱真理 贵族聚会已显得滑稽 大革命的到来 道德实践与人权法律 《仅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永久和平论》:“学院派的理论政治家” 第十章康德的老年 孤独的教授 准备终局:“捆好行囊” 衰老和死亡:“您必须把我看作小孩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最后一个主题是“万物的原因”或“上帝与世界的科学”,进入“探究万物普遍属性的科学”的本体论问题。 这个顺序和康德的教学法有关,他认为,好的教学应该是先引导学生探讨一般人感兴趣的个别问题,接下来才能掌握比较抽象的形而上学理论。1765年上学期,康德对选课的学生说:怀疑是最好的哲学方法。他认为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系统地教授哲学。他甚至认为,哲学不是教的,而是思考出来的。真正的哲学教育是古希腊所谓的“探究”式方法。康德引用皮浪、恩波里柯的“怀疑论学说”。虽然康德不否认哲学可以是“独断的”,但他认为可以成为定论的很有限。在康德的“课程简介”里,康德说,逻辑有两种学习模式,一是“常识的批判和规范”,二是“科学的批判和规范”。康德采用了第一个模式,因为这可以让逻辑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帮助。自然地理学意在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在世界里的位置。 1765年11月,康德申请了宫廷图书馆馆员的职位,并于1766年2月获聘,年薪62塔勒。这个图书馆的主体是大学图书馆,使用频率不高,每周有两次开放时间,分别是星期三和星期六下午一点到四点。由于前任馆员把它管理得杂乱无章,康德与他的上司腓特烈·博克把所有藏书重新整理一遍,繁复耗神地对目录进行了一一的核对。更艰难的是,这个图书馆没暖气,冬天手指冻僵,墨汁结冰,既不能读书也不能写字。但是,这个职位的薪水却改善了康德“十分困窘的生活”。 1766年,康德有能力搬家了,因他一直不喜欢住处附近普瑞格河上往来的商船及来自波兰货车进城时的喧闹。康德搬入了出版商康特尔的房子里,这座大房子是旧市政厅,因此不仅可以提供客房,而且还可为康德与其他教授提供讲堂及学生住的房间。康特尔的书店也在这里,风格却像咖啡屋,不仅卖教授们需要阅读的书,还发行《哥尼斯堡学术政治报》,因此教授们甚至学生在特定时日还可以免费阅读。
编辑推荐
《重读先哲:康德》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本人多年研究的理解,以求对康德思想进行更精确的表迭。第二,根据西方文化的背景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力图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进行清晰的陈述而让大多数人可以看得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