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长春 作者:薛瑞萍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日志段落联缀而成的序言。 这一招是跟朱学勤学的。 顺便,向同行以及高中生推荐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 一 母语是什么?关于母语的所谓工具说、人文说,其实都是对母语生命感、完整感的扼杀与宰割。母语决不是外在于人的工具,母语是最初、最深的人本身。从母亲受孕的一刻起,从人还是受精卵的时候起,人就在母腹——包括母亲的睡里梦里,无一刻间断地吸纳、饮食着母亲用母语说话,或用母语思维时身心的震颤和律动。出生伊始,对于听到的语言,人自然完全不懂,但那声音、那节奏,人却是极熟悉、极温暖——是伴随其长育成形,彻底融入骨血的。这种包孕懂得又超越懂得的温暖、熟悉、一体感,是人学会说话的前提,也是一团混沌的赤肉成为社会人的前提。 一个人的母语水准,往往决定了其创造力、思维能力、感情力(情感体验能力、表达能力)所能达到的境界。社会科学也好,自然科学也好,人在具体学科取得的这项那项成就,好比硕果累累的桃树、梨树、苹果树——先有丰壤,后有果树。你怎能期待半尺厚的薄地上长出草以外的东西?所以梅尔·列文在《破茧而出》里指出:四年级之前,即母语学好之前,绝对不要学习外语。 二 即使《桃花源记》中的秦非指苻秦,但不有坞壁,何能有《桃花源记》?在纪实上,《桃花源记》是坞壁的反映;在寓意上,《桃花源记》是陶潜思想的反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原来,桃源竟是有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中国,桃花从来就和美好的爱情及随之而来的家庭幸福联系在一起。最可靠的桃源,在完全的爱和无条件的接纳里。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在这艰难时世,没有桃源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坞并非坞主所有,坞主对于坞中成员,只起督护作用,对耕种、打仗,只负指挥之责。 我们是点灯人,我们也是坞壁主人——桃源主人。我们有灯火也有坚壁、耕地和水泉。照亮了孩子的街灯,也照亮了我们自己;灿烂了孩子的桃花,也灿烂了我们本身。 三 儿时读革命故事,长大读革命文学,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数学教师,甚至包括语文教师,无力阅读外国文学的不在少数。这是阅读胃口、阅读能力早期遭局限、压抑的恶果。今天,在儿童阅读蓬勃开展的地方,小学生阅读恩德、怀特、林格伦乃至《简·爱》《牛虻》《野性的呼唤》毫不隔膜——能达此境,教师满怀热情的引导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当中国孩子对《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感觉隔膜时——教师是否应当反躬自问,起而行之? 人类的心量无限,儿童的兴趣多样。相信总有一些孩子会喜欢的,而那原本不喜欢的,必会因为教师的努力,慢慢有些喜欢。即便为了真心喜欢的“一小部分”,我们也必须借由优质读本,在教室里演绎《共工触山》《鹬蚌相争》的好戏,探讨“除夕年”和“清明节”的来历——将舜的大象牵进教室,让禹的功绩照亮童心。否则,多数孩子将一生错过因图画映照而格外绚丽的——《夸父追日》的壮烈,《女娲补天》的深情,《舜耕历山》的浪漫,《大禹锁蛟》的豪勇……而那“一小部分”的损失,其实就是整整一代人的损失,整个世界文明的损失——如果你同意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
内容概要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可得教育首先要满足佼佼者的需要满足他们,也就顺带满足了全体而且是高层次、动态上行的满足学校应当是理想的乌托邦教师应当做冥顽的精神贵族执迷不悟地引领学生往高处飞
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笫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班主任。酷爱读书和写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高品位的阅读。领衔主编《日有所诵》,出版了《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薛瑞萍读教育理论》《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等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上学期 九月:桃源主人。 随文解字 取法乎上 也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桃源主人 由《诫子书》想到的 《田忌赛马》:不止是智谋的故事 老调子和新任务 将爱的作业进行到底 母语、文言及《日有所诵》 十月:缓坡上升的外部条件 仅有班级图书是不够的 变通与激活 我就是那只放风筝的小鼠 缓坡上升的外部条件 同修 《舜耕历山》朗读实录 十一月:把大象牵进教室 把大象牵进教室 ——再说《幼学启蒙丛书》 有关吟诵的日记剪辑 诵读公开课 关于诵读课的几点印象 暴雪阅读思念 请信我言,请跟我来 ——期申测验后家长会上的发言 从《海瑞惩霸》到《万历十五年》 十二月:了不起的妈妈们 《怪老头来了》导读:别把孩子交给怪老头 从《钱学森》说到《詹天佑》 莫说教师痴,更有痴似教师者 龙的呼唤和提醒 所教即所是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经典 了不起的妈妈们 一月:老师,就是开书单的那个人 我们家的曰有所诵 不知所云 《村小识字课》 老师,就是开书单的那个人第二部分 下学期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上学期 九月:桃源主人 2009年9月2曰/星期三/阴 随文解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结束。随文解“酉”。 挂起小黑板。第一行,并排写着:“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第: 行,于对应位置写(画)“酉”的四种字形;第三行是一排字词:“醇”“酣”“斟 酌”“醉酒”“酝酿”。 “谁看懂板书的意思了?说说看。” “这是‘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带‘酉,的字,都和酒有关。” “带‘酉’的字大多和酒有关O99教师更正道,“那么,这个‘酉’,它究竟是 什么意思——什么东西呢?”教师指着甲骨文的“酉”字问。 “铁锹!…‘大铲子!”“箭头!” “呵呵,确实有点像啊。联系金文和小篆的样子,再想想!” “哦,是酒坛子!…‘对!装酒的缸!…‘嘿嘿,还挺漂亮呢!” 是咯,是酒坛子。《细说汉字》513页正好有幅“西周陶器”图。那双耳陶罐的样子何其明晰、质朴、亲切、可爱啊一一再看甲骨文的“酉”字,简直就是照样子画出来的简笔画! 为什么要解“酉”呢?“醇美一一醇一酉”,这是由文中句子牵出来的: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第二课《郑成功》。文中有句:“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负隅顽抗——隅——阜”,只要教师有心,这样的线索真是俯拾皆是啊。“阜”做偏旁,就是居左的“阝”。甲骨文、金文、小篆的“阜”显示这个字和阶梯、山崖、土山有关。于是,在“隅”“陵”“陡”“降”“阶”等一系列字中,“口”部何以居左就容易理解了。 同为“旷,解过居左之“口”,自然要解居右之“阝”。哪一篇文章没有几个左“口”右“口”的字呢?可巧,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人公是钢琴诗人肖邦。“肖邦——邦——邑”,这又是一条仿佛天成的线索。 “邑”做偏旁,就是居右之“阝”。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形象地显示出“邑”字的本意:人口聚居之地或者城市。于是,“邦”“都”“郭”“郊”“郡”“邻”等字中的“阝”何以居右就好懂了。 这就是我一课一次的随文解字,主要是解常见部首。因为解的是部首,所以解一个字其实就是解了一串字。 解完了,再让学生把教师辛苦画成的板书照样子录到课本上。其实就是画着玩儿啦。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辉,有穿透力,你读她的文字会被点燃,被唤醒,明白真正的语言之美。在教育文字牛,好看好读的文字实在不多。 她的几本书广为流传。并不是商业推广齣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亲近母语·徐冬梅
编辑推荐
灵动的生命之流,自然的教学现场,国内第一部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