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作者:宋冬林,林秀梅,等 页数:184
内容概要
《东北三省创新能力评价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是研究所承担的国务院东北振兴办公室的研究课题“东北三省创新能力评价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报告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从区域经济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背景出发,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按着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得性原则,分层次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关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从众多指标中提炼出刻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五大因子,据此对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和基于创新的工业竞争力进行了动态描述和综合评价,揭示了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并将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与全国及其他发达省份进行了比较分析,特别对吉林省产业演进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差距,并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新兴产业的扶持与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税制改革与税收优惠、结构调整中的技术路径选择等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演进第1章 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动态变化的规律与特征1.1 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规律与特征1.2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动态变化的规律与特征1.3 东北三省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4 东北三省就业结构动态变化的规律与特征1.5 东北三省投资结构动态变化的规律与特征第2章 东北三省支柱产业发展状况2.1 东北三省支柱产业的确定2.2 东北三省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3 东北三省主导产业的选择2.4 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行业第3章 东北三省主要工业产品变化规律3.1 金属切割机床3.2 原油3.3 汽车3.4 化肥3.5 机制纸和纸张3.6 平板玻璃3.7 钢3.8 发电量3.9 原煤3.10 水泥3.11 布3.12 东北三省主要工业产品平均增长速度第4章 东北三省经济类型(所有制)演变规律与特征4.1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产出情况4.2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情况4.3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就业情况第5章 东北三省与发达省份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比较5.1 东北三省与发达省份产业结构构成比较5.2 东北三省与发达省份主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情况比较5.3 东北三省与发达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程度比较5.4 东北三省与发达省份产品结构的分析第二部分 东北三省创新能力、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第6章 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6.1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6.2 技术引进能力评价分析6.3 科技投入与产出能力评价分析第7章 基于创新的竞争力概念与理论7.1 竞争力的概念7.2 工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第8章 基于创新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8.1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8.2 竞争力评价方法第9章 东北三省与其他地区创新及竞争力比较分析9.1 竞争力因子分析9.2 竞争力聚类分析9.3 竞争力比较与综合评价第10章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10.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10.2 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第11章 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11.1 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及其贡献11.2 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11.3 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第12章 新兴产业的扶持与发展12.1 新兴产业发展与东北地区经济振兴12.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理念与战略12.3 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路径与政府扶持政策12.4 东北三省发展新兴产业的原则和方向12.5 扶持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3章 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13.1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13.2 分析与对策第14章 税制改革与税收优惠14.1 新的税制均衡14.2 增值税转型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14.3 增值税转型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14.4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5章 结构调整中的技术路径选择15.1 技术选择及其意义15.2 比较优势的技术选择理论15.3 东北地区技术选择指数15.4 东北地区技术选择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我国主要能源是煤炭和石油,它们的生产量在1953年占全国能源生产的98%,2004年占89.1010。所以煤炭和石油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一五”的156个重点项目中能源占27个,其中煤炭25个,石油2个。其中有20个项目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西,体现了煤炭在我国工业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煤炭不仅是居民家庭用的主要燃料,而且是工业交通部门的动力燃料和工艺燃料以及某些工业部门的重要原料,如全国钢铁工业和化工工业,所以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在“一五”结束的1957年,由老工业基地提供的煤占全国煤产量的10010左右,1980年山西的煤产量增长很快,产量几乎占全国的1/4,而东北三省由于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产量的合计大约占15%左右,老工业基地合计的份额约400/0左右。到2000年,老工业基地的合计份额又下降到30%,山西约占20%。1958年,根据李四光教授的地质理论,我国石油开采重点从西北转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1959年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了工业性油田,1963年在黑龙江省基本建设了大庆油田,当年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结束了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跨进了石油基本自给的新时期。1965年大庆油田产油834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74%,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超过一亿吨,大庆占48.4%。继大庆之后,相继又建设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冀东油田,原油产量随之增长。大庆生产的原油占全国原油产量的份额,逐渐下降,1985年占全国产量的44010,但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合计还达53%。1990年,大庆的份额下降到40010,而东三省的合计仍占52.7%。2000年,虽然大庆产量仍居全国之首,达到5300万吨,但占全国份额下降到32%,东北三省产量占份额也下降到43.2%,2004年,大庆原油产量跌到4672万吨,占全国的份额26.7%,而东北三省占的份额36.8%,仍超过1/3。初步估计,黑龙江省过去的50多年,生产的原油总量为全国原油总量的一半以上。它对石油化工工业、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