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上海市声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钱程 编  页数:1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市声”的60%都用简谱和五线谱记谱,简谱附在文字介绍后面,五线谱全部放在本书最后。每种市声都拟配照片或插图。小贩叫卖是一种小商宣传的民俗,也是一种早期的广告宣传形式。研究小贩叫卖,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社会发展和民俗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挖掘了40余种小贩叫卖声,涵盖了旧上海零售业的各个行当。本书立足于社会人文的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老上海的风情画卷,也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浓郁的市井气息和时代变迁。

书籍目录

引言
一、晨光曲
 1.倒马桶——朱红油漆子孙桶
 2.卖黄鱼——新鲜黄鱼稻草穿
 3.卖花——芬芳馥郁栀子花
 4.卖蔬菜——时令菜蔬满竹篮
 5.卖鸡蛋、鸭蛋——“蛋蛋”幽情在弄堂
 6.卖大饼油条,卖麻油馓子、脆麻花,卖老虎脚爪
 ——油香四溢的早餐
二、日里向
 7.爆炒米花——爆,响,炸出甜香脆
 8.擦皮鞋——锃光瓦亮尘不染
 9.切笋——年夜岁边快刀忙
 10.收旧货——来者不拒变废为宝
 11.收纸锭灰——祭祀过后收尘埃
 12.磨剪刀——稍等片刻显尖锋
 13.修棕棚、藤棚——只为睡个安稳觉
 14.修洋伞和雨鞋——未雨绸缪在晴天
 15.补碗——瓷箍瓷(自顾自)格江西人
 16.修牙刷——小小长柄看细活
 17.箍桶——散架回春有神工
 18.生铁补镬子——缝隙见天有妙手
 19.卖白果——千年银杏传福音
 20.卖棒冰——生津止渴消酷暑
 21.卖西瓜——沁人心脾甜又爽
 22.卖冰——酷暑之中送冰凉
 23?卖盐炒豆——刮啦松脆又美味
 24?卖豆腐花——男女老少皆咸宜
 25?卖黄泥螺和虾酱——下饭三碗没话讲
 26?卖焦大麦——秋风送爽稻麦香
 27?卖霉干菜——一百姓桌上皇帝菜
 28?卖白糖伦教糕——弄巧成拙才出名
 29?卖白糖梅子——又酸又甜女性爱
 30?卖地梨——串串竹签马蹄来
 31?卖晾衣竹——家庭主妇最喜欢
 32?卖年糕团——白白糯糯裹甜成
 33?卖香脆饼、苔条饼——唇齿之间海苔香
 34?卖糖炒栗子——歪打良乡却正着
 35.染衣裳——陈年旧貌换新颜
三、夜黄昏
四、夜深沉
五、卖艺
六、童谣
五线谱汇总
补白索引
后记
光盘日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磨剪刀——稍等片刻显尖锋 “削刀——磨剪刀!” 老上海对于磨剪刀的吆喝声十分熟悉。 磨刀人以苏北人居多,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老上海人称磨刀人为“磨刀师傅”。 磨刀行当没有什么复杂的机械和工艺。磨刀人大都身穿旧衣,外罩一个围身。他们携带的所有工具和进行磨刀操作的场所,就是一条长凳。长凳一头固定着一块用来粗磨的沙砖石。长凳前凳脚的左边挂着盛水的一个小铁罐,铁罐中放着一块用来细磨的油砖石。长凳前凳脚的右边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些小工具,有几把大小不一的猪鬃刷子、抹布、老虎钳、小铁榔头等。凳子的另一头用旧布缠绑,那些缠绑一定厚度的棉布用作磨刀人的“座垫”。 磨刀师傅操作时,先把小铁罐盛满水,然后跨骑坐在长凳的坐垫处。磨刀时,首先用手摸并观察刀刃钝旧的程度,太钝的还要用戗刀将钝刀刃的两边刮薄,然后在沙砖石上进行粗磨。粗磨后再换上油砖石,进行细磨。磨刀时,师傅还得不时地提取小铁罐中用水浸着、扎着布条的小拖把向刀淋水,为的是降低打磨过程中刀与磨石摩擦而产生的高温。 磨剪刀比磨刀要麻烦,因为剪子有两片,剪子的刀刃又是单边的,磨的时候必须注意掌握剪子刀刃和磨刀石接触面的角度。磨好剪子后,还要注意剪子中间的铆钉是否松动,根据松动的情况,用小榔头把铆钉铆紧。 约在20世纪40年代的老上海,还有过外国的“磨刀师傅”。那是流亡于上海的俄罗斯难民所寻找的一个行当。喊的是也是“削——刀——磨剪刀”,不过模仿得有点“洋泾浜”,明显地有种外国腔。

编辑推荐

《上海滑稽丛书:远去的上海市声》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远去的上海市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还行,能够反映出上海滑稽的诞生与发展,但是现在的上海滑稽究竟往哪里发展呢
  •   图文并茂,还有谱子,很值得收藏。
  •   可惜了现在的孩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