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方翊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方翊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我们带进《古典吉他的制作与鉴赏》去年,他曾告诉我正在撰写此书。当时,我真不知道第一次动笔的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然而,令我十分惊奇的是,今天展开于案前的,竟是一部我国迄今为止,在这~领域以全新编写方式,奉献给读者的,内容如此丰富、资料详实、审美趣味极高的好书。我十分高兴受嘱为方翊的处女作写序,这除了与作者忘年交的深厚友谊之外,还因为吉他在我青年时期,尤其在上山下乡文化生活匮乏的寂寞时光里,曾带给我和周围知青朋友们无限慰藉的那一缕情结。1968年,我从福建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到宁化县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天天几乎重复同样的工作。但在单调枯燥的日子里,有件乐器像朋友似的始终伴随并影响着我们,那就是吉他。每当收工后,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或节假日的闲暇时,知青们围坐一起,聆听那贴近心灵的优美吉他声,分享与音乐同在的快乐。有时,临近公社、大队的知青会不远数十公里前来聚会。20世纪60年代的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在乡下多要步行,徒步甚远。但为了追寻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再远的路都是愉快的行程。直至今日,听到吉他丰富的和声、甜美的音色、迷人的旋律,往往会带给我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古老的吉他艺术,源远流长。《古典吉他的制作与鉴赏》引领我们进入吉他浩如烟海的艺术海洋。此书帮我们了解从15世纪到20世纪,吉他极其复杂并高度艺术化的制作工艺,卓有见地地阐述了如何鉴赏吉他,其中不乏很有光彩、独具慧眼的见解。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鉴赏其他乐器,因为音乐是互通的。这本书除了史料丰富、信息量大、具有收藏价值外,它既是制作者的工具书、学习者的教科书,亦是欣赏者的鉴赏参考书。我想,人们在学习一种乐器时,应当了解该乐器的制作艺术。由于不同乐器的构造、制作与发音原理不同,所形成的演奏方法各异,因此,了解乐器制作工艺对演奏者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学会用高标准的审美来鉴赏一件乐器,对演奏者也极为重要。道理十分简单,你要高水平的鉴赏艺术,就必须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为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当你具有良好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你能鉴赏一把吉他,就能进一步鉴赏吉他音乐,并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一切。此书开卷有益,它引导你如何从多方面了解吉他。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吉他制作这一领域中最具价值的著作之一。全书编写方式新颖,内容丰富,资料珍贵详实,审美趣味极高,颇具收藏价值。它既是吉他制作者的工具书、学习者的教科书,亦是欣赏者的鉴赏参考书。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吉他的历史,因为要鉴赏一把吉他,不能不从它的历史渊源中发掘它的特点。第二部分,从10个角度介绍如何鉴赏一把高级手工吉他,而鉴赏的基本出发点都在于吉他的音乐表现力。第三部分介绍了主要的吉他制作学派。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一把手工吉他的制作程序,这个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可以作为制作爱好者的制作指南,而对于非制作爱好者来说,则可以借此更充分地了解吉他的结构从而提高鉴赏能力。第五部分介绍了吉他的常见问题。最后部分介绍了36位在吉他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吉他制作家。
作者简介
方翊,1969年出生于厦门,先后毕业于厦门鹭江大学社会科学系、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厦门大学成教院英语专业。现任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吉他协会会长、厦门市外商投资协会物流分会会长等职。他是中国著名的吉他收藏家、鉴赏家、教育家。多次担任全国重要吉他赛事的评委。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吉他的历史 第一节 世纪以前的弹拨乐器 第二节 世纪的四组复弦吉他、比维拉琴以及琉特琴 第三节 世纪的吉他与吉他音乐 第四节 世纪——吉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第五节 世纪——吉他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第六节 古典吉他的现状 第二章 吉他的鉴赏 第一节 音色 第二节 动态与音量 第三节 反射性能(远达性) 第四节 音色音量的平衡 第五节 清晰度 第六节 延音 第七节 音准 第八节 手感 第九节 制作的风格与气质 第十节 吉他的外观 第三章 古典吉他的主要制作学派 第一节 维也纳制作学派 第二节 西班牙吉他制作学派 第三节 双面板吉他制作学派 第四节 澳洲吉他制作学派 第四章 西班牙吉他的传统制作方法 第一节 吉他制作的艺术性 第二节 木材的选择 一、吉他的面板材料 二、吉他的背侧板材料 三、吉他的指板材料 四、吉他的琴颈材料 五、其他材料 六、木材的选择、加工 附:德国吉他制作大师塞巴斯蒂安·斯坦泽关于吉他制作木材选用问题的论述 第三节 工作室和工具 一、工作室 二、设备和工具 第四节 模板和模具的制作 一、吉他轮廓模板 二、透明模板 三、侧板模具 四、衬条模具 五、内模板 六、琴头贴片模板和钻孑夹具 七、背板工作板 第五节 吉他的设计方案 一、材料和配件 二、图纸和设计 第六节 制作琴颈与琴头 一、琴颈材料 二、琴头 三、琴踵 第七节 侧板 一、弯曲并层压侧板 二、衬条 三、装配琴颈和侧板 第八节 细节 部分 一、镶线、镶边、背板饰条和侧板底部饰条的制作 二、麦穗图案的制作 三、传统音孑饰圈的制作 第九节 面板 一、遴选面板材料 二、拼板与调整厚度 三、音孔饰圈(无中心马赛克拼图) 四、支撑梁和补强片 第十节 背板制作 一、拼接与调整厚度 二、支撑梁 第十一节 组装琴体 一、胶合面板之前的工作 二、胶合面板 三、胶合背板 四、镶边与镶线 五、琴踵盖和底部饰条 第十二节 指板 一、制作与安装指板 二、安装品丝之前 三、安装品丝并完成指板制作 四、琴颈整形 第十三节 吉他的油漆 一、法国漆 二、硝基漆 第十四节 琴桥 一、琴桥设计 二、制作琴桥 三、安装琴桥 第十五节 调试 一、上下弦枕以及弦钮 二、琴弦的装配 三、调试吉他 第五章 吉他的一些常见问题及保养 第一节 关于吉他的打品现象 一、演奏方法对打品现象的影响 二、狼音对打品现象的影响 三、制作因素造成的打品现象 四、琴弦引起的打品现象 五、上弦枕过低引起的打品现象 第二节 关于古典吉他的保养 一、气候因素 二、换弦 三、法国漆的保养注意事项 四、关于指板的保养 五、其他注意事项第六章 著名吉他制作家 一、约翰·乔治·斯塔弗 二、雷纳-弗朗科伊斯·拉科特 三、安东尼奥·德·托列斯 四、何塞·拉米列斯家族 五、恩里克·加西亚 六、曼纽尔·拉米列斯 七、桑托斯·赫尔南德兹 八、胡里安·戈梅兹·拉米列斯 九、赫尔曼·豪瑟 十、米盖尔·罗德里格斯·贝内托 十一、赫尔南德兹和阿瓜多 十二、伊格纳西奥·弗列塔 十三、罗伯特·布谢 十四、约翰·吉尔伯特 十五、河野贤 十六、保利诺·贝纳贝 十七、丹尼尔·弗列德里奇 十八、何塞·罗马尼洛斯 十九、大卫·鲁比奥 二十、兰迪·雷诺兹 二十一、安东尼奥·阿帕里希奥·桑切斯 二十二、罗伯特·拉克 二十三、安东尼奥·毕加多 二十四、格雷格·斯莫曼 二十五、伊安·克内普 二十六、托马斯·汉弗莱 二十七、欧托·沃因克 二十八、马提亚斯·达曼 二十九、托马斯·福瑞汉姆 三十、米哈伊尔·罗伯特 三十一、沙恰·诺华克 三十二、加里·索斯韦尔 三十三、菲利普·伍德菲尔德 三十四、约翰·雷伊 三十五、塞巴斯蒂安·斯坦泽 三十六、罗德里格·莫雷拉附录一:英寸一毫米换算表附录二: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这些乐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比维拉琴。16世纪,它盛行于贵族阶层,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宫廷中占据统治地位。我们可以在一些古典画作上看到大量这种乐器的身影。不仅人们演奏比维拉琴,在画作上,天使们也弹奏这种造型优美的乐器。比维拉琴具有六组复弦(定音为G-C-F-A-D-G),而那时具有四组复弦的吉他(定音为C-F-A-D,正好是比维拉琴中间四组琴弦的定音)主要为游吟诗人用来伴奏歌曲。比维拉琴复弦的定弦为同度关系而不像琉特琴那样定为互为八度的关系。比维拉琴看起来很像六组复弦吉他,体型相当大。它也被认为是早期四组复弦吉他的改良形式。这种联系也体现在葡萄牙语中,葡萄牙人仍称现代吉他为“Violao”。尽管比维拉琴也受到维奥尔琴(Viol,中世纪的维奥尔六弦提琴)和琉特琴的影响,但是它和四组复弦吉他之间也有更密切的联系。15世纪以后,伊比利亚半岛上流行三种形式的比维拉琴--用弓拉奏的比维拉琴、用翎管演奏的比维拉琴以及用手指拨奏的比维拉琴。到了16世纪早期,用手指拨奏的比维拉琴在贵族和宫廷音乐家中占据统领地应。1536年到1578年间,出现了大量为比维拉琴创作音乐作品的音乐家,其中最著名的为瓦伦西亚的路易斯·米兰、巴利阿多利德的路易斯·纳瓦埃兹以及阿隆索·穆达拉。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们创怍了大量优秀的琉特琴和比维拉琴作品,其中一些后来被成功地改编为古典吉他作品,或为现今古典吉他曲目中最具价值的组成部分。16世纪四组复弦吉他在西班牙的地位仍旧卑微,但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它不断从其陋国家吸收了一些严肃音乐曲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是四弦吉他的爱好者,可能是因为他在西班牙当了四年的人质从而熟知这种乐器。
编辑推荐
古老的吉他艺术,源远流长。《古典吉他的制作与鉴赏》引领我们进入吉他浩如烟海的艺术海洋。此书帮我们了解从15世纪到20世纪,吉他极其复杂并高度艺术化的制作工艺,卓有见地阐述了如何鉴赏吉他,其中不乏很有光彩、独具慧眼的见解。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鉴赏其他乐器,因为音乐是互通的。权威而详尽地介绍古典吉他的鉴赏方式和角度,遴选近千幅珍贵照片讲解古典吉他的制作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