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韩映雄,林倩仪 著 页数:222
前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曾一直以富庶、文明和广泛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商人而享有盛誉。但就在欧美各国历经几个世纪创造出现代工业文明形态,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工业化浪潮的同时,中国却因为封闭而落后了,甚至在1840年后渐次沦为列强争相掠夺的对象。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尝试接纳工业文明,并使之与中国的传统建立恰当的联系,在传统经济形态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1978年后,中国开始谨慎地尝试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恰逢其时赶上了“二战”后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历经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已经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独特的发展道路,在近10年里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迄今为止,就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而言,就知识界、科技界对世界文化、科学、教育发展的贡献而言,中国仍显不足。 实际上,约11世纪出现的第一批欧洲中世纪大学,其作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欧洲城市化进程的自然产物,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国性机构: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师生,构成了中世纪大学独特的学术组织与结构。从17世纪开始,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使得大学开始走向相对的封闭。跨国学习不再是分享共同的知识与经验,而是寻求所选民族国家相对先进的观念和科学的成功经验。“二战”后,跨国学习则转变为一种基于服务贸易全球化的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
内容概要
《创造有意义的大学新生经历》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兴起、发展以及众多具体的实践和评论,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其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前瞻性的经验和启示。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韩映雄,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曾在教育部华东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规划办公室等机构从事大学教师培训服务与研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与研究等工作。已出版专著《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于利益关系人的分析》,发表专业研究论文40多篇。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元高等教育学等领域。 林倩仪,马来西亚华裔。2001年毕业于马来西亚工艺大学,200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于2003年在马来西亚某私营电台担任节目主持人,2005年联合出版双人散文集《孑于宝的开关》。
书籍目录
序 前言第一章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缘起 第二节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发展历程与概念 第二章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与高等教育质量 第一节 大学新生保留率 第二节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从关注大学新生做起第三章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科视角 第二节 学生发展理论第四章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设计与组织 第一节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内容概要 第二节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设计 第三节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组织 第五章 入学服务 第一节 入学管理 第二节 定向辅导活动 第三节 宿舍计划 第六章 学术支援 第一节 学术指导 第二节 辅助教学 第三节 图书馆与信息素养第七章 新生课程 第一节 新生研讨班 第二节 课程学习共同体第八章 课外活动——服务学习 第一节 历史发展 第二节 服务学习的含义 第三节 目标与价值 第四节 新泽西州学院的服务学习计划第九章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的评价 第一节 评价目的 第二节 评价内容 第三节 评价工具第十章 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第一节 入学教育概况 第二节 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施 第三节 入学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 入学教育研究概况第十一章 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研究 第一节 新生入学之初的迷茫与困惑 第二节 新生入学半年后的适应状况 第三节 影响人学适应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附录一 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新生体验计划附录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Terrascope课程附录三 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的“大学101”附录四 大学新生体验计划评价工具一览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大学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教授非常乐意为学生解答任何关于课程或学科的疑惑,但教师不会提供给学生很多的补充学习材料,更不会给学生出许多闭卷考试题目。大学教授认为大学生必须具备有效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这个能力的话,那么他必须学习掌握这种学习能力。在大学里学会掌握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也是在职场上所应具备的能力。 第二,大学的课程进度更快。大学教师更常做的是点拨课程重点,大学生必须自己去整理更详细的课程内容。 第三,大学要求学生以批判性思维来对待课程内容。中学时期,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是记忆与背诵。但在大学,学生必须对不同的观点或理论的应用进行比较,并提出个人的观点或改进的意见,因此必须学会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能力。 第四,大学课程没有太多的“护网”。中学时期,学生或许可以通过多个学期考试或作业来“保护”自己的终期成绩,但这种情况在大学极少发生,因为大学生只有很少的作业和考试。 第五,大学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更有效地学习。由于学习量的增多,学习的投入时间自然也就更长了,但这并不足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成果。学生们必须寻求和掌握更适合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学习技巧或战略。 第六,大学并不经常举办测验或考试。由于大学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经常举办大大小小的测验或考试,所以学生们不能仅依赖着考试的结果来判断自己的能力,而是必须时时刻刻自觉地检视个人的进度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第七,大学在给予大学生更多自由的同时也要求他们负起更多的责任。责任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们在获取更多自由的同时,必须为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起更多的责任,为了取得最大的成效,学生们必须学会哪些事情须优先处理,哪些是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八,大学让更多人成为匿名士。由于大学学生的数量庞大,要突出自己并不容易,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远不如中学时那么频密,因此有人说大学让人变成了匿名士。但其实,一个学生是否在大学成为一名隐士,完全是他个人的选择。大学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协会或任何活动(特别是那些有大学教师参与的活动)来让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认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