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高等教育史

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黄福涛  页数:395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外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终于问世了。  自2003年11月《外国高等教育史》出版后,它已经成为许多高校高等教育学等专业使用的教材或参考资料。2006年《外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又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内,我们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外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主要做了以下修订。  首先,第二版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保留了第一版中有关外国高等教育制度、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特征、内部组织管理以及课程的变化等内容,而且还增加了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和高等教育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力求使我们的读者对外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和完整的把握。例如,在第五章中,我们介绍了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分析了其教育理念与我们今天的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在第六章中,我们增加了福泽谕吉和森有礼的高等教育思想,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思想是如何影响日本近代大学以及近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在有关美国部分,我们不仅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的理论和学说,而且还分析了美国不同历史阶段中形成的主要高等教育思想流派,它们的特征、变化以及对美国乃至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次,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我们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历史变化与高等教育现实改革之问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从一开始我们就从未单纯地罗列史料,而是始终将各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各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考察,力求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尽可能地分析一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是如何影响其当前高等教育的特征形成以及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是仅仅在撰写历史,同时,我们也是在用今天的眼光或思维方式在解释高等教育的历史。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3年出版的《外国高等教育史》是我国第一本此类书,受到广泛好评。本册为第二版,修订版式将增加原书中未涉及的国家,内容更加全面。 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包括古代东方的“高等教育”、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基本类型、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的变化与发展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古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的“高等教育”第二节 古代印度的“高等教育”一、“塔克西拉”二、“那烂陀”第二章 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希腊古典时期的教育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二、智者阶层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四、爱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一、两大哲学学校及其教育内容与方法二、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教育三、希腊化时期的修辞学教育四、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与高等学术研究和教育第三节 古罗马的高等教育一、传统的罗马教育二、希腊文化教育对罗马高等教育的影响三、罗马共和与帝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四、罗马对希腊教育的发展五、东罗马帝国的高等教育第四节 古代东西方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基本类型第一节 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大学的起源与产生途径一、大学——词源学的研究二、大学的起源三、大学的产生途径四、16世纪以前欧洲大学的发展与分布第三节 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一、系二、民族团三、学院第四节 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与学位一、课程设置二、教学活动三、学位的起源第五节 中世纪大学初期的基本类型一、教师型大学二、学生型大学三、混合型大学第六节 大学产生初期的基本特征第四章 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的变化与发展第一节 大学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一、传统大学组织结构和职能的变化二、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三、高等教育设置形态的变化第三节 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与地域分布一、高等教育机构数的变化二、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第四节 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形式与管理一、世俗王权对大学影响的加深二、教师主导型大学管理模式的逐步确立三、大学中文学系的变化四、学院和民族团五、大学内部组织结构与职能的变化第五节 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一、法国二、英国三、德国第六节 中世纪后期欧洲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七节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第五章 法国、英国和德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法国一、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二、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英国一、近代高等教育的数量变化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三、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四、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第三节 德国一、近代高等教育的数量变化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三、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第六章 沙皇俄国、美国和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沙皇俄国一、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二、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与系的构成三、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第二节美国一、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1636-1776)二、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三、近代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制度的改革四、殖民地时期及近代高等教育思想第三节 日本一、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二、近代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三、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四、近代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与课程教学五、福泽谕吉、森有礼及其高等教育思想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法国一、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二、高等教育的复兴第二节 英国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二、大学的发展三、大学管理的变革第三节 德国一、魏玛共和国的高等教育二、纳粹时期的高等教育第四节 俄罗斯(苏联)一、高等教育的政策二、高等教育的数量与结构变化三、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四、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与教学活动第五节 美国第六节 日本第八章 战后法国、英国和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一节 法国第二节 英国第三节 德国第九章 战后苏联、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一节 苏联第二节 美国第三节 日本第十章 当代法国、英国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一节 法国第二节 英国第三节 德国第十一章 当代俄罗斯、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一节 俄罗斯第二节 美国第三节 日本后记

章节摘录

  希腊化时期,学习哲学和雄辩术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以往相比,高等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日益丰富,而且还出现了正规和固定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公元前4世纪起,由柏拉图和爱苏格拉底分别创建的“学园”和修辞学学校、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伊壁鸠鲁和芝诺的哲学学校等,共同构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雅典大学”。尽管当时尚未出现“雅典大学”的名称,但是直到古罗马后期,上述四所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作为古代西方世界传授哲学和修辞学的高等学府,培养了大批人才。  一、两大哲学学校及其教育内容与方法古希腊的哲学在伯里克里时代发展到了鼎盛期,主要表现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指出:“所以说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最高兴盛,以后就衰落,这也没有什么可惊奇之处。”公元前4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民主城邦政治体制的崩溃,希腊化时期的哲人们不再孜孜不倦地研究自然,探寻万物的奥秘,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不再有所发现,更谈不上有所创新。柏拉图创办的“学园”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虽然在初期颇负盛名,但随着两所高等教育学府传至弟子之手,尤其是到了希腊化时代中、晚期,两所机构的影响日益衰弱,甚至在学术上出现食古不化、陈陈相因的趋势。希腊化时代后期,上述两所机构和这一时期出现的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哲学学校等,由于缺乏创造性和学术探求的活力,都没有在学术和教育上取得堪与希腊古典时期相媲美的辉煌成就。  (一)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前341-前271)是希腊化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311年,伊壁鸠鲁移居雅典,建立了一所哲学学校。因学校设在花园中,他的学校又被称作“伊壁鸠鲁的花园”,他的学生则被称为“来自花园中的哲学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外国高等教育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