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孙景涛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对古汉语重叠作出全面描写;第二,发展语音一形态交互作用的生成语法理论,以解释产生不同重叠类型的动因和过程;第三,探讨重叠研究对语音学、音系学研究的作用。《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目标及研究范围1.2 理论方法1.2.1 何谓重叠1.2.2 如何确定重叠1.2.3 分析模式1.2.4 音节理论1.2.5 区别特征1.2.6 “字”本位理论1.3 前人对古汉语重叠的研究1.3.1 与古汉语重叠有关的研究1.3.2 古汉语重叠的新近研究1.3.3 古汉语重叠与联绵字1.4 上古音构拟第二章 逆向重叠2.1 引言2.2 动词的逆向重叠2.2.1 辗转:一个逆向重叠之例2.2.2 基式音节具有[+圆唇]区别特征的逆向重叠2.2.3 基式音节具有[-圆唇]区别特征的逆向重叠2.3 动词逆向重叠后变成名词2.4 衍生形式带有固定韵母*一àη的逆向重叠2.5 小结第三章 顺向重叠3.1 引言3.2 指小顺向重叠3.2.1 转指式指小顺向重叠3.2.2 自指式指小顺向重叠3.2.3 方言旁证3.3 摹态顺向重叠3.4 以*r-(>EMC 1-)或*1-(>EMC j-,d-)起首的基式及其对重叠音变的影响3.5 流音声母*r-(>EMC 1-)与*1-(>EMC j-,d-)的交替3.6 非流音声母充任第二音节声母的顺向重叠3.6.1 前鼻音充任第二音节的声母3.6.2 双唇鼻音和后鼻音充任第二音节的声母3.6.3 喉擦音充任第二音节的声母3.7 余论第四章 裂变重叠4.1 引言4.2 裂变重叠的确立——据现代方言立论4.3 中古汉语的裂变重叠4.4 上古汉语裂变重叠例释4.5 第一音节的韵母第五章 完全重叠5.1 引言5.2 递进式完全重叠5.3 重言与印象式完全重叠5.4 粤语印象式完全重叠与基式陪义的凸显5.5 印象式完全重叠所表示的“意义”5.6 印象式完全重叠的来源5.6.1 基于陪义的印象式完全重叠5.6.2 基于语音象征性的完全重叠5.6.3 基于拟声的完全重叠5.6.4 源自“易音别义”的完全重叠5.7 完全重叠在上古汉语中的发展5.8 小结第六章 重叠类型的生成机制6.1 引言6.2 两条原则6.2.1 响度顺序原则6.2.2 一音一义原则6.3 顺向重叠的生成机制6.4 裂变重叠的生成机制6.5 逆向重叠的生成机制6.6 完全重叠的生成机制第七章 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全书结语7.1 引言7.2 重叠与A/B两类韵母的构拟7.2.1 变形重叠中保持不变的成分是什么7.2.2 哈尼语重叠所带来的启示7.2.3 松紧元音的中古反映形式能够告诉我们什么7.3 重叠与喻四、定母的构拟7.4 从重叠看介音在音节结构中的归属7.5 裂变重叠与方言分区7.6 全书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从以上对北宋标准语的构拟中可以看到,洪迈切脚语的第一个音节全部以喉塞音-?收尾。①对比伊盟方言的裂变重叠词,我们发现二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从语音形式上看,洪迈的切脚语不仅从总体上看与(2)中所演示的音变模式相合,而且在另外一个语音细节上(双音形式的第一个韵母)也与伊盟裂变重叠相合,这说明它们也有可能源自裂变重叠。 现在考察单、双音节之间的语义联系。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没有指明单、双音节各自表示的意思,这给我们的探讨带来了困难。所幸这些形式大都用于当今口语,凭今知古,我们仍然能够大致判明它们的语义联系。先看第一个例子(6a)。按照《说文》,“锢”是熔化金属以填塞缝隙的意思,后来“骨露”(或写作“锢漏”)大都与“锅”连在一起使用(例子请看林语堂1933),可见意思较为具体,较为特别。再如“精”是聪明的意思,主要是就心智方面说的。与之相应的“即零”(今多写作“机灵”)也有聪明的意思,但侧重点却是“反应敏捷”,既指心智,也指肢体动作,意思比较具体特别。这种一般与特殊的意义联系符合裂变重叠在意义上的要求。 至此,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证据表明,洪迈举出的切脚语与现代方言中那些双音形式完全一致,应该同是裂变重叠这一形态构词过程的产物。 以上讨论说明裂变重叠普遍存在于现代方言以及中古汉语。这一发现对于探索古汉语裂变重叠大有助益,因为有了可以依凭的种种语音语义规则,就能减少探讨古汉语同类现象时的盲目性,增加确定性和客观性。不过,由于古代汉语距今久远,很多语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语义用今人的眼光殊难理解,因此在探讨古汉语裂变重叠时难免会有许多语音语义方面的困难,我们在处理这些具体的例子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