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戚嘉林 页数:47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春,我接到海南出版社版权部孙芳小姐来自北京的电话,告以该社意欲在内地出版拙著《台湾史》一书,适余7月将赴内地参加杭州“两岸关系研讨会”与长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故相约届时北京面谈。7月12日我干杭州会毕直飞北京,次日中午就与海南出版社黄宪萍女士、孙芳小姐等在王府井面议。14日,我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之邀,就“台湾史与两岸关系”问题做专题学术演讲。宪萍女士亲自来访社科院,了解“台湾史”对两岸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宪萍女士与海南同仁处事如此敬业认真恳切的态度,令余衷心动容,故我旋于16日在北京与该社签下出版和约。2006年8月赴北京参加“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回到祖国大陆。回想日本殖民台湾的整个历史,尽管日本殖民政府国家机器极力压制,但许多台湾先贤心怀祖国的感情从来没有改变过,他们不但在台湾积极传承日本人禁忌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在大庭广众演讲时,也动辄提及令日本殖民当局难以容忍的汉民族、中国、祖国等词。1926年11月13日,在日警监视的情况下,台湾人黄白成枝在台北的演讲中公然声称“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成员,台湾人林文腾、张深切、张月澄等更于1927年3月12日在广州散发传单,主张“台湾民族是中国民族,台湾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日本占据台湾四十年后的1936年,台湾人林献堂作大陆之行,在上海公开宣称“林某归还祖国”。我作为国民党迁台后的第二代,当飞机降落北京,我走出机门,踏上祖国大陆土地的一刹那,心中的激动的确难以言表,这就是我们台湾人多年魂牵梦萦的心灵故乡啊!
内容概要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17世纪初,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国姓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1662年2月,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发兵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第2叶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蒋介石父子回家乡溪口祭扫祖坟,拜别祠堂,离开大陆,退抵台湾。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 蒋经国于1978年出任台湾领导人。1992年台湾人均国民所得达9591美元,较蒋介石时代增加10.8倍,较1951年增加70倍。
作者简介
戚嘉林,1951年出生于台湾。曾就读于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并获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曾长期在台湾外事部门任职。
现在台湾佛光大学、世新大学任教,同时为《祖国文摘》杂志社社长。
2009年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祖国50年阅兵大典。近年,多次受大陆有关方面邀请,参与有关台湾问题的学术活动及向大陆民众演讲台湾历史。
著有《台湾历史真貌》《台湾史》《李登辉两岸政策十二年》等书。
书籍目录
序大陆版作者自序台湾版自序第一章 早期台湾第二章 荷兰、西班牙占据台湾第三章 荷兰人血腥征服台湾少数民族第四章 荷兰人的残酷殖民统治第五章 明郑台湾第六章 前清汉族移民台湾第七章 前清台西“番情”第八章 游民、械斗、民变与移民第九章 清朝中期台湾社会第十章 戴潮春与台湾民变综论第十一章 科举与任官第十二章 列强窥侵中国台湾第十三章 刘铭传抗法与新政第十四章 日本侵略台湾第十五章 日军屠杀腥风血雨第十六章 农工发展、基础建设与压榨第十七章 教育歧视第十八章 非武装抗日启蒙运动第十九章 皇民、军夫与征兵第二十章 抗日战争与台胞抗日运动第二十一章 二战时期物价飞涨与粮荒第二十二章 台湾光复第二十三章 二二八事件第二十四章 蒋介石退往台湾第二十五章 国民党在台湾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当局台湾化第二十七章 两岸关系附录一 台湾地区各历史时期最高长官附录二 图片资料来源
章节摘录
插图:此外,一些传教士亦试图于学校推展荷兰语教育,当时宗教评议会即通知,自1648年2月起,倪但理(Gravius)与亨布鲁克(Hambroeck)分别于新港、大目降、目加溜湾、萧垄、麻豆、大武垄、哆哕咽及诸罗山等地开始教授荷兰语。是年传教士范德烈(JacobusVertrecht)至虎尾垄社,亦积极教授荷兰语。那时很多新港人于礼拜天穿着荷兰服装,甚至放弃原有名字,而改用荷兰化的名字。到1659年,台湾岛上中南部的读写教育推广人数,已较十二年前(1647)的320人,递增至1,056人。同年,荷兰人又于萧垄开办了一所神学院,有30名“土番”小孩入学,以培养成为神服务的老师。两年后,郑成功率大军驱逐在台荷兰人,摧毁一切此类事务,并严法禁止使用荷兰姓。教化绩效见仁见智据荷兰人于1659年底对中南部虎尾及新港两大语区,20个村社教会学校所作的调查,则显示荷兰人教化成效良好。该调查显示,当时这20个村社的“土番”共约10,000人,其中懂教义者的比例达60%强,在邻近大员的目加溜湾社则高达。75.6%,新港社则更高达82.8%,而其他如萧垄、麻豆、哆哕咽、诸罗山、他里雾(云林斗南)和虎尾等社,平均亦达51.5%。唯当时所谓教化,仅为回答教理与唱祈祷文,对于内容究竟了解到何种程度,正确的评估势必有所困难。但大员长官卡隆在其与巴达维亚的通信中称,大部分受洗的“土番”只是有名无实的基督徒。此外,长官维尔柏在其于1654年3月向东印度总督及评议会提出关于荷兰人在台教化的意见书时,谓其以四年时间观察台湾的教化事业,发现成绩颇为悲观,青年有如鹦鹉说话,仅知暗记若干教义,对其真正意义不能理解,加以改编后的教条,就“土番”而言实在高深莫测,兼以传教士的死亡使传教士为数过少,每人负责区域过于辽阔,致未具成效,甚至使教化事业陷于荒废。
编辑推荐
《台湾史》:一部反映历史真相的《台湾史》,开启两岸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翔实的资料,珍贵的图片,坚实的数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