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英国] 凯伦·阿姆斯特朗 译者:孙艳燕,白彦兵
Tag标签:无
前言
也许每一世代的人们都相信,历史已到了一个转折点,但是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似乎特别难以解决,未来愈发不可预见。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困境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精神危机。在20世纪当中,我们目睹暴力以空前的规模爆发。令人悲痛的是,我们彼此伤害和损毁的才能已然可与人类非凡的经济和科学进步相媲美。我们似乎缺乏某种智慧,以将侵害控制在安全和适度的范围之内。最早的两枚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于人类现代文明辉煌成就的中心展现出以恐怖手段造成的自我毁灭。由于我们不再将地球尊为神圣,而仅将其视为一种“资源”,人类面临着爆发环境灾难的危险。除非发生某种能与人类的科技禀赋相并行的精神变革,否则我们将不太可能拯救这个星球。纯粹理性的教育无济于事。直到付出了代价,我们才发现,一所杰出的大学可与集中营比邻而居。奥斯威辛、卢旺达、波斯尼亚,以及纽约世贸中心的垮塌,无一不是现实真谛阴郁的显露。这使我们领悟到,当每个人的神圣感丧失之后将会发生什么。人们认为,宗教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种神圣的态度的,但它却似乎往往投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暴力和绝望。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由宗教而引发的恐怖主义、仇恨和褊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传统的宗教教义和宗教实践落后于时代潮流并且令人难以置信,从而转向艺术、音乐、文学、舞蹈、运动或毒品,以求带给他们似乎是人类所需要的超越的灵性体验。当我们比以往更加充分地关注我们的人性,并感到被来自于内心的东西深深触动,刹那间超越自我而欢欣鼓舞之时,所有人都会追寻狂喜和入迷的瞬间。
内容概要
英国著名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以豁达恢宏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时代画卷;同时以凝练优美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这四个高度文明的地区,是如何哺育出人类宗教和哲学传统的,以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以及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的形成过程及其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 《轴心时代》一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且颇具思想深度,加之作者旁征博引、文笔优美、深入浅出,将宏观理论的阐释与微观事物的细腻描述巧妙结合,因而此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阅读本书,不仅能深入了解人类古代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还可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无论是针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该书都具有高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之久,后到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她是英国最具盛名的宗教评论家之一,目前在里欧贝克犹太教研室暨犹太教士与教师训练学院授课。她同时也是穆斯林社会科学协会的荣誉会员。其著作有《穿越窄门》、《初创世界》、《圣战》及《穆罕默德》、《轴心时代》等。
书籍目录
地图与图表中文版序前言PART ONE 酝酿 第一章 轴心民族(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900年) 一、雅利安文明 众神体系 雅利安献祭 琐罗亚斯德 二、雅利安人的迁移 印度河谷文明 《梨俱吠陀》 印度献祭 雅利安人东扩 你就是梵 原人与生主 三、中国原始文明 尧、舜、禹 商朝文化 周朝初期 上天的授权 四、以色列部落联盟 第二章 宗教仪式(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00年) 一、希腊文明 迈锡尼衰落 诸神的诞生 酒神节 二、以色列和犹大王国 亚哈与以利亚的冲突 社会公义 一神崇拜 三、周朝的仪式 君主:天帝之子 顺应天道 宾祭 四、印度仪式革新 戒杀 生主就是献祭 神圣的个我 个我:内心的火焰PART TWO 开端 第三章 神性的放弃(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700年) 第四章 心性的探索(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00年)PART THREE 辉煌 第五章 心性的修炼(约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30年) 第六章 悲悯天下(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50年) 第七章 关注每个人(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98年) 第八章 万物一体(约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00年)PART FOUR 结束 第九章 帝国的思想(约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20年) 第十章 前方之路注释术语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与此相类似,一句誓言一旦被说出来,便具有永恒的约束力,而一句谎言则绝对是邪恶的,因为它滥用了话语世界中特有的神圣权威。雅利安人永远不会丧失这种对纯粹真实的热爱。雅利安献祭雅利安人每天都向他们的神灵献祭,以补充神灵们为了维持世界秩序而消耗的能量。其中的一些仪式是非常简朴的。献祭者会将一把谷物、凝乳或燃料投入火中,滋养火神阿耆尼,或者将肉珊瑚的茎舂成粉,把浆汁献给水女神,制成一种神圣的酒水。雅利安人也献祭牲畜。他们种植的庄稼不足以维持生计,因而杀戮便是不得已而发生的悲剧。但雅利安人只食用根据仪式被人道地屠宰的肉类。当一只牲畜在仪式上被献给神灵的时候,它的灵魂并未消失,而是回归家畜的原型“Geush Unran”(意为“公牛的灵魂”)。雅利安人感到与他们的牲畜非常亲密。食用未曾献祭过的牲畜的肉是有罪的,因为世俗的屠宰会将其永久地消灭,这样就亵渎了使一切生灵都具有亲缘关系的神圣生命。此外,雅利安人永远不会彻底丧失与他人共同分享的这种对于“灵魂”谦恭的敬重,而这将成为其轴心时代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剥夺任何生命都是可怕的行为,不能轻率地采取这种行动,献祭仪式迫使雅利安人正视这一残酷的生存法则。献祭成为并一直是雅利安文化的有机象征,雅利安人据此解释世界和他们所处的社会。他们相信,宇宙自身即起源于献祭。据说,起初遵照神圣秩序工作的神灵经由七个步骤创造了世界。首先,他们创造了天空,它由一块类似圆形贝壳的巨石制成;然后是地球,如同一个扁平的盘子靠在水上,水在壳底聚拢起来。在地球的中心,神灵安置了三个生物:一株植物、一头公牛和一个人。最后,神灵创造了阿耆尼——火。但起先一切都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直到神灵进行了三次献祭——碾碎了植物,杀死了公牛和人——世界从此变得生机勃勃。太阳开始在空中运行,确立了季节的更替,三个供献祭的牺牲者产生出了各自的后代。花卉、农作物和树木萌芽于化为浆汁的植物,动物来自公牛的尸体,而第一个人的遗体产生了人类。雅利安人始终将献祭看做是具有创造性的。通过反思这样的仪式,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依赖于其他生灵的死亡。三个原型生物放弃了他们的生命,因而其他生物才有了生存的可能。如果没有自我牺牲,便不会有物质或精神上的进步。这也成为轴心时代的原则之一。
后记
“天才的著作给人的启发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它就像一束探照灯的灯光,能够照亮远离自己领域的许多阴暗地方。在这种灯光的投射下,从前看不见或者显得无足轻重的东西现在变得引入注目。这突如其来的光亮也许使人目炫,其焦点也可能让人误入歧途,但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灯光。”我们之所以引用已故英国著名学者简•艾伦•赫丽生这段话,是因为《轴心时代》正是这样一部天才的著作。作者凯伦•阿姆斯特朗学贯中西,在书中刻画了人类古代圣贤们的灵性探索历程,深入挖掘宗教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意义,并发出呐喊,呼吁世界人民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身,尝试着去实践博大的轴心精神,以改造我们的社会,创造和谐美好的世界。如果说她不是纯粹的学者,但确是一位目光犀利、胸怀广阔的思想家。起初阅读原著时,感叹这是一部好书,并且被作者生动简明的语言和字里行间洋溢出的激情深深吸引,因而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翻译任务。进入实质性的工作之后,才逐渐深切地感受到其分量之重和难度之大。回想整个翻译过程,译者委实受益匪浅。首先,本书作者构思精巧,视野开阔。作者着眼于世界上四个“非同一般”的地区,评述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和佛教,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以及中东地区的祆教、犹太教及其延展出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初始形成阶段及其社会背景。全书的十章内容按照历史的纵向发展即时间顺序排列,每一章代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同时,各章都有一个论述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对上述四个地区的宗教思想文化发展及其社会背景细致入微的横向比较。如果将各章中涉及同一地区的内容抽取出来重新编排,全书便会成为一部“四合一”的人类古代宗教哲学思想发展简史。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时至今日,轴心时代先哲们的思想仍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时,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德国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人类在享受现代社会的物质浮华的同时,还需要心灵和精神的净化,其秘笈蕴涵在我们祖先超凡脱俗的智慧之中。” ——简•艾伦•赫丽生(Jane Ellen Harrison),英国著名学者、考古学家“轴心时代是产生精神天才的时代,我们则生活在一个产生科技天才的时代,而我们的精神教育却是欠发达的。面对当前的危机,我们需要一场自觉的精神变革。” ——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rrnstrong),英国著名作家、宗教学家
编辑推荐
《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重温轴心时代的精神气质,唤醒当前人类的终极关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人类文明精神获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无法超越,未来也不可能超越。人类文明史最辉煌的时代,继作者畅销书《神的历史》、《佛陀》之后的经典巨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