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8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美] 克利夫顿·费迪曼 页数:604 译者:乔西,王月瑞 编译
Tag标签:无
前言
几年前,《吉斯周刊》主笔兼发行人威廉?尼可尔斯要我草拟一张有益于读者的书单,要求所选书目须超越时空,同时兼顾读者兴趣与阅读价值。该书单遂以《一生的读书计划》为题,于1959年月12日开始刊出。这是一张极平常的传统书单,基本上包括公认为名著的欧美思想家与文学家的杰作,始于荷马,迄于现代。 这些书目,也许《吉斯周刊》的读者并不觉得有趣。然而,不管媒体及权威人士如何看待,读者对好书坏书应该自有主见。无论如何,我的心愿是提供给读者最好的书。《一生的读书计划》在经过大量读者问卷后,最终由出版社提议出版。出版单行本时,我以原有的《吉斯周刊》书目为骨干做出若干改变与增补。 我想,这样一本书,任何一个博学多闻的人都能写得出来。之所以最终由我担当,完全出于偶然。对此,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快乐无比。我最大的希望是本书能对读者有所受益。 本书的精神就在于尼可尔斯准许我借用的标题上。这是“一生”的读书计划,要读完这里开列的书,也许需要50年,当然,在较短时间内也可能读完。但最重要的是,不论你现在几岁,读这些书一定要花费你一生中不少的时间。书单中大多数书籍都远比当前的畅销书有趣,不过,并不是因为有趣才去读它,读书有如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就职养家等等经验,是一生中的大事,也可能成为自己内在精神不断成长的源泉。我所以用“一生”为书名,即基于此意。因此,书单中列举的作者也可以说是一生的伴侣。这些书一旦成为你的一部分,就会永远长驻心中,发挥强大的作用。不过,朋友不能见面即成知己,同样,这些书也不能走马观花地翻过。它们是你一生用之不完、蕴藏丰富的宝山。 这份书单的目的很单纯,只是希望能帮助我们避免精神破产,并让西欧传统中最伟大的作家们之所思、所感、所想的,逐渐充实我们的心灵。当然,接受了这些作家的思想、感情与想像之后,我们仍然还有许多应该去学,人到死也无法受完教育,但至少我们不必因此困扰,徒呼奈何!脱离现代的束缚之后,对于我们在时空中的地位,即使不能了解得太多,至少也应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我们知道人类如何从3000年的历史中出现,也知道我们如何获得在潜意识中引导我们一生的思想。哲学家桑塔耶那说:“不能记起过去的人,便注定要重蹈覆辙。” 今天虽然是一个放弃“英雄”概念的时代,如果我们拥有一些崇高思想与情感的范本,我们会发觉西洋文明的高贵潮流(我们实际上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突然变得生气蓬勃。因此,这本书只是表现大多数人都不愿当明星的信念而已。 我说的话听来也许有点像学校老师的口吻,其实,这又何妨?学校是比内燃机更伟大的发明。优秀的学校教师,只要他传达的事物对一般银行家、政治家、将军的生活有意义,就可以说是比这些人更为有用的市民。我们和原始人没有两样,必须靠力气和狡猾来维持生命,但我们同时也靠原始人几乎梦想不到的思想与信念生活下去。 我不愿再多说《一生的读书计划》的功效,因为它不是魔法,不会让各位读者和我自动变成“有教养的人”;它不会替我们解释人生的终极秘密,也不会使人“幸福”——这样的功效属于牙刷、汽车与除臭剂,却不属于柏拉图、狄更斯和海明威。但这个“计划”,会像恋爱一样,使你的内在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趣;也像要你发挥全副精力的工作一样,帮助你,使你的内在生活更丰盈充实。 和大多数人没有差别,这些书我也是断断续续读完的。有件事实可以告慰读者,那就是这样的好书容易使人伟大,可是,如果要预先加以证明,却很困难。要证明底片经过显像液会变成照片,也许比较容易。读书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究竟认知了什么?它既是自我提升的工具,也是自我发现的工具。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意见,最先说出这句话的是柏拉图。苏格拉底称自己为思想的助产士,好书往往像助产士那样,从头脑内部昏暗沉静的角隅,取出蜷缩如胎儿的事物,辉耀于阳光之下。 这“计划”的对象是谁呢?并非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或博学的人(注意,两者未必是同义词)。他们也许从我的书里找不到任何新的观点,因为这里所列之书都很普通,他们甚至会因选书意见与我不同而发动论战。 大致来说,本书是以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为对象,他们大都还没有读过这里列举作家的十分之一,而希望知道以自己的精神在将来的生命中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此外,我这本书的对象还包括那些大学时代读了很多书,却不愿受其影响的大学毕业生;有意接受大学教育,但没有机会的高中毕业生;已届中年、整日为生活劳心劳神,但仍急于开拓思想、情感新境界的知识人;虽然忙于工作、家务,但仍想以部分收入购书阅读的青年男女;意欲拓深自己的知识领域与感受性,进而拓展高贵天职中非物质报酬的学校老师(大学教师有时也可包括在内)等等。 书中所开列之书单,还有助于我们知道今天的时代问题,即未来对于人类而言是机会呢还是恐怖? 关于书名,也要加以说明。 这里所谓的“最好的书”,并非绝对意义下的“最好”,这是因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好的书”。我们所能说的只是,西欧3000年的历史已逐渐蕴积一批具有“独创性的信息”,以学校用语来说,就是“古典”,以卡尔?凡?德兰的定义来说,“所谓古典,就是无需重写的书”。这类书的书目随着时代的进展而略有变动,但变动得并不厉害。两个学者不会开出同样的书单,也不会有哪一个学者看了我的书单后会觉得满意。法国人开书单时一定要多放入几本法国书,我是美国人,所以不知不觉中似乎把重点放在英文书上。 读者一定会发觉我省略了一些重要的书,例如,我没有选新、旧约。圣经当然比书单上的任何一部书都重要,对所有西方人的生活都有深远影响,包括共产主义者及无神论者在内。但读我这本书的人,一定早就对圣经知之甚稔。这个计划的目的只是希望增加你的藏书。 书单里也没有东方的伟大著作。迄至今天为止,塑造我们精神的仍是西欧的理念与心象,再加上圣经。不过,百年之后,这说法也许就不可靠了,但至少在今天,仍是正确的,本书是为今天而写。同时,亲近我们西欧的传统已足够花费一般人一生的时间。 其次的理由是,我没有资格来陈述自己传统以外的传统。当然,如果伪装有资格,是轻而易举的,但本书的目的并非为夸示作者的博学多识,而是希望能真正地帮助读者。 第三,我所读过的东方典籍,并不能在我。心中燃起火焰。这也许是因为世界观的限制所致。我曾试读紫式部(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可兰经》、《一千零一夜》、《圣薄伽梵歌》、《奥义书》及其他十余种东方古典,都不能获得乐趣。因此,老实说,我无法论述这些典籍。 可是,西方古典中我也省略了不少,例如,最先浮起的3个名字:阿里斯多芬、亚里奥斯特(474—1533,意大利诗人,剧作家,也是意大利喜剧创始者)、达索(1544—1595,意大利诗人)。我没有将他们列入,为什么呢?为难之处在于翻译。即使再优异的翻译也只能传达原作价值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各位有机会的话,这3位作家一定不要放过。至于吉本(1737-1794,《罗马兴亡史》作者)的杰作,诚然是杰作,但我不想让各位费力去拨开蔓草,以探寻他的圣殿。 诗的方面也很棘手,我推荐的诗人,除英语国家之外,只有荷马、希腊悲剧作家与维吉尔、但丁、莫里哀和歌德。一方面,他们都有优异的译本能够传达原著的精神,另一方面,这些伟大人物,无论如何也应列入书单中。可是,我知道波特莱尔是与柯勒律治并列的优秀诗人,而普希金的信仰者甚至认为他比波特莱尔、柯勒律治更杰出。但波特莱尔和普希金很难从译本中加以品味。弗洛斯特认为:诗因翻译而失落。此语诚然。因此,我只好采取折中的态度。 其他应该列入的人物,如普鲁塔克、培根等,都予以省略。因为我实在无法把所有该收入的人都收拢进来,因而在某些方面只好割爱。但大致来说,这张书单或许已显示了西方思想与想像力主流的大概情形。
内容概要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有趣而又有价值的工具书。作者费迪曼教授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他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为读者精选并评介了一百多种古今世界名著,始于荷马,迄于现代。费迪曼采取与读者作简短对话的形式,每次只用五百到一千字勾勒作品或作者的轮廓,诱引读者读他所介绍的每一本书。这些介绍生动活泼,有时强调作者的生涯与人品,有时摘要叙述作品内容,有时援用权威人士的意见,有时劝告读者别为一般错误见解所迷惑,有时对读者早已熟识的作家如莎士比亚、歌德……做出新的评价。费迪曼强调编撰此书的意图是使读者的脚步迈向书店或图书馆,并提供开门的钥匙,让读者自己去挖掘一生无穷尽的宝藏,不断拓深知识领域,达到渊博多识。
书籍目录
前言古代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奥德赛》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4)《史记》塔西陀(公元前460-前400)《伯罗奔尼撒战史》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选集》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伦理学》、《政治学》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奥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4-前406)《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伊莱克屈拉》、《巴凯伊》鲁克雷提阿斯(公元前96-前55)《论万象的本质》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埃涅阿斯纪》奥勒留(121-180)《沉思录》中世纪奥古斯丁(354-430)《忏悔录》但丁(1265-1321)《神曲》乔叟(1340-1400)《坎特伯雷故事集》戏剧莎士比亚(1564-1616)《全集》莫里哀(1622-1673)《戏剧选集》歌德(1749-1833)《浮土德》易卜生(1828-1906)《戏剧选》萧伯纳(1856-1950)《戏剧选与序文》小说班扬(1628-1688)《天路历程》笛福(1660-1731)《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1667-1745)《格列佛游记》、《贫民救济法案》史特恩(1713-1768)《特雷斯特安·薛迪》菲尔丁(1707-1754)《弃儿汤姆·琼斯史》简·奥斯丁(1775-1817)《傲慢与偏见》、《爱玛》爱弥丽·勃朗特(1818-1848)《呼啸山庄》狄更斯(1812-1870)《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荒屋》、《大遗产》、《艰难时代》、《我们共同的朋友》、《小德利特》中的一部或一部以上。萨克雷(1811-1863)《名利场》乔治·爱略特(1819-1880)《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托玛斯·哈代(1840-1928)《卡斯特桥市长》康拉德(1857-1924)《诺斯特罗莫》劳伦斯(1885-1930)《儿子与情人》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尤利西斯》托马斯·曼(1875-1955)《魔山》拉伯雷(1494-1553)《巨人传》伏尔泰(1694-1778)《老实人》及其他司汤达(1783-1842)《红与黑》巴尔扎克(1799-1850)《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福楼拜(1821-1880)《包法利夫人》晋鲁斯特(1871-1922)《追忆似水年华》爱伦·坡(1809-1849)短篇小说及其他霍桑(1804-1864)《红字》、《短篇小说集》麦尔维尔(1819-1891)《白鲸》马克·吐温(1835-1910)《哈克·芬历险记》亨利·詹姆斯( 1943-1916)《使节》塞万提斯(1547-1616)《堂吉诃德》果戈理(1809-1852)《死魂灵》屠格涅夫(1818-1883)《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托尔斯泰(1828-1910)《战争与和平》诗弥尔顿(1608-1674)《失乐园》、《利西达》、《基督降生的早晨》、《十四行诗》、《言论自由》等威廉·布雷克(1757-1827)《选集》华兹华斯(1770-1850)《序曲》、《抒情民谣集》、《短诗选集》柯勒律治(1772-1834)《老水手谣》、《克利斯塔贝》、《忽必烈汗》、《文学评传》、《莎士比亚论》叶慈(1865-1939)《诗全集》、《戏剧集》、《自传》惠特曼(1819-1892)《诗集》、《民主主义展望》、《草叶集》(初版1855)序、《回顾旅程》历史、传记、自传托雷维利安(1876-1962)《英国史》卢梭(1712-1778)《忏悔录》包斯威尔(1740-1795)《约翰生传》亨利·亚当斯(1838-1918)《亨利·亚当斯的教育》现代作家弗洛斯特(1874-1963)《诗全集》福克纳(1897-1962)《喧哗与躁动》、《弥留之际》海明威(1899-1961)《短篇小说集》毛姆(1874-1965)《人性的枷锁》佛斯特(1879-1970)《印度之旅》艾略特(1888-1965)《诗全集》、《诗剧》阿道斯·赫胥黎(1894-1963)《美妙的新世界》、《评论集》
章节摘录
奥勒留(121-180) 《沉思录》 从公元161年到180年,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在西方历史上,他是惟一一位有意实践柏拉图理想的哲学家国王。由于和日耳曼民族之间的长期战争、严重的经济困窘及瘟疫等,他统治的国家和他的“乌托邦”相差太远。但奥勒留所以被人记得,并非因为他是个了不起的国王,而是因为在死前10年,他率军远至多瑙河畔时,在营火之下,用希腊文写成了这篇著名的《沉思录》。这书本是他说给自己听的话,但很幸运的是,今天它已成为我们大家的文化遗产。 《沉思录》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和高贵,全是马可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当时流行的斯多噶哲学正是马库斯的哲学信念。这种信念希腊奴隶(后来被释放)埃披克提忒(约60-140)曾加以系统化的陈述。埃披克提忒提出的两大教条——“忍耐”与“禁欲”大致可以包括斯多噶哲学的全部伦理内容,虽然经过多次修正。斯多噶哲学主要是教人应该沉静地接受一切境遇,并且假定自然是慈悲的。人类的全部义务是寻找适合此一理想的生活,然后加以实践。这种哲学信念强调心灵的静谧,对朋友的奉献以及世界主义的社会意识。所谓的世界主义的社会意识可说是基督教“世人皆兄弟”的先驱。斯多噶哲学的标语是义务、沉着与意念。偏向清教、禁欲与寂静主义,有时甚至是逃避的。它非常适合于当时问题重重的混乱时代,而且将近两千年以来,影响远未消失。甚至时间、空间都相距极遥远的人物——如梭罗,也深受其沾濡。 这正是《沉思录》中最引动我们的地方。这是一本容易读的书,我们好像在听着一个俘虏的自白,他被崇高的美德所俘。马可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完美的人,对斯多噶理想拥有不移的信心,不为热情所动,生性宽大(并非为了权谋而故示宽大),对于幸与不幸都极其冷漠。《沉思录》全书洋溢着深沉的忧郁,书中最悲痛的一句话是“在宫廷中,大概也能过着善良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这部黄金之书,多少世代以来,早已被许多平凡的男女读过。他们并不把它当作古典名著,而视之为抚慰与灵感之源。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好的生活。像这样的书,实在非常稀贵。亚里士多德教人要读书;马可·奥勒留却要人省视自己的内心。内容节选 【1】我们不仅应当考虑到我们的生命每日每时都在耗费,剩下的部分越来越少,而且应当考虑另一件事情,即如果一个人竟然活得久些,也没有多大把握说理解力还能继续足以使他领悟事物,还能保持那种努力获得有关神和人的知识的思考能力。因为他将在排泄、营养、想像和胃口或别的类似能力衰退之前,就开始堕入老年性昏聩,而那种运用我们自己的能力,满足我们义务标准的能力,清晰地区分各种现象的能力、考虑一个人是否应当现在辞世的能力等诸如此类的能力绝对需要一种训练有素的理性,而这理性整个地已经衰退了。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为对事物的观照和理解力将先行消失。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场“阅读的革命”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过:“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高质量,能够丰富人们的思想及精神内涵的书目有计划性地阅读,不失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收获的捷径。最近,海南出版社就出版了《一生的读书计划》。 《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书,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为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的一份规模宏大的读书计划,这个读书计划内有举世公认的欧美思想家与文学家的100册杰作,内容包括始于荷马,迄于现代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历史、传记、自传等。这些书目的确定是在大量的读者问卷调查基础之上,又经过专家学者审定的。凡收入“计划”之书,既超越时空,又兼顾读者的兴趣与阅读价值。不仅如此,对所推荐的书,费迪曼教授都以千字左右的篇幅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生涯与人品,评介了他的作品与所推荐的书目,多数推荐的作品还引录了部分章节供欣赏,读来十分生动有趣又引人入胜。 费迪曼曾说:“读书是一场伟大的精神冒险”。有了书目,是不是可以避免这场“精神冒险”了呢?在我们为走上阅读的捷径庆幸的同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荐书目的推荐性往往并不十分公允、准确与客观。首先是时间方面的因素。读书是时代需求的一种反映,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读物的选择是不同的。120年前,张之洞编的《书目答问》面世,很受当时学子的欢迎,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一般读者,不会再依据《书目答问》去读书了。而在1924年,章太炎开列的《中学国文书目》,今天也不适合中学生了。其次,推荐书目受推荐者的知识与兴趣的影响。1923年,清华一批要出国留学的学生,为了短期得到国学常识,请胡适拟定了一个有关国学的书目。胡适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选书较多,偏重哲学史、文学史方面,史部书一概摒绝,如《资治通鉴》这样的书亦未入选,当时梁启超就认为胡适这个书目“文不对题”。再次,推荐书目的推荐者受偏见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1945年,英国作家奚普(Harace Shipp),不加时间地域与主题的限制,只就“最重要的书”,选出10本“震撼世界的书”,这里没有中国人的书。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20本最佳书》,这里也没有中国人的书。美国图书馆学家唐斯(Robert B.Downs)曾写过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书中选择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叶出版的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其后他又写了一本《自1492年以来塑造现代文明的111种杰出名著提要》。这两本书也都没有收录中国人的著作。《一生的读书计划》中推荐的100部名著也都是欧美人的著作。所以说,任何一部推荐书目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是十分必要的。
编辑推荐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为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的一份规模宏大的读书计划,这个读书计划内有举世公认的欧美思想家与文学家的100册杰作,内容包括始于荷马,迄于现代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历史、传记、自传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