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

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美)托妮·莫里森  译者:潘岳,雷格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九八三年,我丢掉了工作——或者说辞去了工作。或丢掉,或辞去,其实两者兼有。无论如何,我改做兼职已经有一阵子了,一周去一次出版社,部分工作内容是写信、打电话和开会;其余时间则在家里编稿子。    离职是个好主意,理由有二。其一,我已经写了四部小说,所有人都清楚写作是我的主要工作。优先次序的问题——一个人怎么能同时编辑和写作——在我看来,既奇怪又可以想见;这就好像“一个人怎么能既教书又创作?”“一名画家、雕塑家或者演员怎么能既干自己的工作又指导别人昵?”不过在许多人看来,这种编辑加写作的组合是相互冲突的。    第二个理由没有第一个那么暖昧。我编辑的图书没有挣到大钱,尽管那时候的“大钱”和今天的大钱不是一个概念。我的作者阵容在我看来十分壮观:才华横溢的作家[托尼·凯德.班巴拉(ToniCadeBambara)、朱恩·乔丹(JuneJordan)、盖尔·琼斯(GayleJones)、露西尔·克利夫顿(LucilleClifton)、亨利‘仲马(HenryDumas)、列昂.福雷斯特(LeonForrest)];有独到见解、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学者[威廉·辛顿(WilliamHinton)的《神幡》(ShenFan)、伊凡·范塞蒂玛(IvanVanSertima)的《他们在哥伦布之前到来》(ThevcameBeforeColumbus)、卡伦·德克劳(KarenDeCrow)的《男性至上主义者审判》(SexistJustice)、钦韦祖(Chinweizu)的《西方和我们》(TheWestandtheRestofUs)];急于创造记录的公众人物[安吉拉·戴维斯(AngelaDavis)、穆罕迈德·阿里(MuhammadAli)、休伊·牛顿(HueYNewton)]。我每发现一本我认为需要做的书,都能找到作者来写。我的热情引起一些人的兴趣,却为另一些人所忽略,这都反映在无关紧要的销售数字上。我也许错了,但即便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寻找畅销作者的重要性仍然超过了编辑书稿或扶持不知名和过了气的作者。不用说,我说服自己,应该像一名成熟的作家一样生活了:靠版税谋生,专事写作。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来自哪本漫画书,但是被我掠美了。    终于做完了最后一天的工作;几天之后,我坐在我家门前伸进哈得逊河的码头上,开始感到急躁,而不是预期中的平静。我把我所有的问题筛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新的或者紧迫的问题。我想象不出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在搅扰这如此完美的一天,眼前的河流是如此宁静。我没有任何议事日程,就算电话响了我也听不见。然而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像匹小马一样在我胸膛里驰踏而去。我回到家里细细品味这种忧虑甚至恐慌。我知道恐惧的滋味;这次不一样。然后我就豁然开朗了:我感到幸福,享受着从来没有过的自由。这种感觉太离奇了。不是狂喜,不是满足,不是过度的欢愉或成就感。是纯粹的喜悦,一种确定的对游手好闲的预期。进入《宠儿》。    我回头想,是思想解放的冲击令我想去探究“自由”对女人可以意味着什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辩论风起云涌:同工同酬,同等待遇,进入职场、学校……以及没有耻辱的选择。是否结婚。是否生育。这些想法不可避免地令我关注这个国家的黑人妇女不同寻常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婚姻曾经是被阻挠的、不可能的或非法的;而生育则是必须的,但是“拥有”孩子、对他们负责——换句话说,做他们的家长——就像自由一样不可思议。在奴隶制度的特殊逻辑下,想做家长都是犯罪。    这个想法太迷人了,但是深究细察把我彻底淹没了。如何召集能够表现这种逻辑所激发的智慧和残忍的人物,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直到我记起我工作时曾经出版过的一本书。(《黑人之书》(TheBlackB00k)中的一张剪报概述了玛格丽特·加纳的故事:她是一个逃脱奴隶制的年轻母亲,宁可杀害自己的一个孩子(也企图杀死其余几个,未遂)也不愿让他们回到主人的庄园去,因而遭到逮捕。她于是成为反抗《逃亡奴隶法》——该法律规定可以强行将逃亡奴隶归还主人——斗争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她的神志清醒和缺乏悔意吸引了废奴主义者和报纸的注意。她的确是“一根筋”,而且从她的见解可以判断出,她有这种智慧、这种残忍,以及甘冒任何危险争取在她看来必需的自由的意愿。    历史中的玛格丽特·加纳令人着迷,却令一个小说家受限,给我的发挥留下了太少的想象空间。所以我得发明她的想法,探索历史语境中真实的潜台词,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实,这样才能将她的历史与自由、责任以及妇女“地位”等当前问题联系起来。女主人公将表现对耻辱和恐惧不加辩解的坦然接受;承担选择杀婴的后果;声明自己对自由的认识。奴隶制强大无比,黑人在其中无路可走。邀请读者(和我自己一起)进入这被排斥的情境(被隐藏,又未完全隐藏;被故意掩埋,但又没有被遗忘),就是在高声说话的鬼魂盘踞的墓地里搭一顶帐篷。    我坐在门廊的秋千座上摇晃着,看巨大的石头堆积起来,承受河水偶起的波浪。石头上面是一条穿过草坪的小路,到树丛庇荫下的一个硬木露台那里就断了。    她从水里走出来,爬上石头,倚靠在露台上。漂亮的帽子。    所以,她从一开始就在那里,除了我,所有人(书中人物)都知道——这个句子后来变成了“房子里的女人们知道”。故事里最核心的人物应该是她,被杀害的人,而不是那杀人的人,是失去了一切而且完全没有发言权的人。她不会在外面游荡;她必须进入房子。一座真正的房子,不是一间小木屋。一座有地址的房子,自由黑奴们独自居住的房子。这座房子没有厅,进入它或进入小说都没有“铺垫”。我希望读者遭到绑架,被无情地扔进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是与书中人物分享经历的第一步——一如他们,从一个地方被抢到另一个地方,从任何地方被抢到任何另一个地方,没有准备,猝不及防。    给这座房子命名很重要,但是要与“甜蜜之家”或其他庄园命名的方式不一样。不应该有形容词暗示它的舒适、宏伟,或宣称它不久前还是一座贵族的大宅。只有门牌号来标志这座房子,同时它将与一条街道或一座城市区分开来——也与周围其他黑人的房子区分开来;这让它有一丝暗含的优越和骄傲,自由黑奴们会因拥有自己的地址而感到的骄傲。不过这座房子有自己的个性——我们称之为“闹鬼”,因为它的个性是喧嚣。    为了让奴隶生活经验更为亲近,我希望能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而又频频失控的感觉贯穿始终;日常生活的秩序和平静将遭到粗暴破坏,让位于饥渴的死者制造的混乱;遗忘的巨大努力将受到绝地求生的记忆的威胁。将奴隶制还原成一种个人体验,语言决不能成为障碍。    我苦心经营着那个码头上的瞬间、欺骗的河流、对可能性的直觉、猛烈的心跳、孤独、危险。还有那个戴着漂亮帽子的姑娘。然后聚焦。

内容概要

★ 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代表作
★ 普利策奖最佳小说
★ 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纽约时报》“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1名!
★ 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就不是爱。
★ 一部惊世之作,很难想象没有它的美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洛杉矶时报》
黑人女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庄园逃到自由州俄亥俄,奴隶主一路循踪追来。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命运,塞丝决然杀了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
十八年后,“宠儿”还魂,重返人间,同塞丝、塞丝的女儿,以及塞丝的情人保罗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不但加倍向母亲索取爱,还纠缠和引诱保罗,甚至不择手段地要摧毁母亲的生活。
☆ 宠儿是我的姐姐。我就着妈妈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
☆ 宠儿是我的女儿。我以前没有时间解释,因为那事必须当机立断。
☆ 我是宠儿,她是我的。现在,我在这所房子里找到了她。我再也不会失去她了……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译者:潘岳 雷格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美国著名女作家。1931年生于俄亥俄州,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等校任教。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爱》、《恩惠》等,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章节摘录

在这部小书里,我们让格文达尔自己提出他想知道的那些问题。而我们所做的,最多只是调整了一两个问题的顺序而已。因为我们认为,让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就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提出一些问题,这是极有意义的。在21世纪之初,甘地、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这几位伟人几乎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好感。这是为什么呢?是的。这三位伟人的确是誉满全球。要说原因,也许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个世纪中发生了很多的战争、杀戮和灭绝性大屠杀,但这些伟人却能使用非暴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既然世界上有一些很严重的冲突是通过非暴力的谈判手段来解决的,那么那些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暴力问题又是来源于哪里呢?当我们谈到暴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争—那些国家间的战争,例如1914年至1918年之间或是1939年至1945年之间,以及那些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发起的战争—它们一般以反抗殖民压迫为目的,例如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的反法战争,在肯尼亚或缅甸的反英战争,在印度尼西亚的反荷战争,在圭亚那、安哥拉或是莫桑比克的反葡战争,以及在巴勒斯坦的反以色列战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部惊世之作,很难想象没有它的美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洛杉矶时报》残酷而有力,令人如痴如醉的故事,读之使人战栗。——《人物》托妮•莫里森是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更是美国文坛的主角。——《纽约时报》《宠儿》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对人物话语的把握。时而有意识地高扬,时而倔强地隐忍,却始终保持真实,直击人心。——《纽约客》

编辑推荐

《宠儿》编辑推荐: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就不是爱。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代表作,普利策奖最佳小说,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纽约时报》“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1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宠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还没有看,不过托妮莫里森的书一直很好,需要看几遍细细体会才能有所收获。
  •   一开始看的是这两人翻译的另外一本《爵士乐》,很多地方觉得很生硬别扭,再看这本《宠儿》,彻底失望了。真的像电脑翻译的,然后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出版了,太不负责了。。。
  •   我是宠儿,为你而来。曲折的故事,意味深长的主题。
  •   宠儿确实达到了这个高度。推荐给喜欢纯文学的人
  •   因为去年买了一本她的《爱》,写的非常细腻深刻,适合去细细的耐心品味,值得买一本保留,所以今年毫不犹豫的就买了这本 宠儿 。我也相信我不会失望的。
  •   翻译的挺到位的。正版
  •   书是好书 但个人觉得翻译的比较晦涩 让人没什么读下去的欲望 而且书卡到了 下缘都破了
  •   书还未看,希望能代表美国文学的书不要让我失望!
  •   这本书很吸引人,故事框架安排得很好,其中还引用了一些神话,尤其是黑人传统神话,很体现民族特色,很喜欢。
  •   这个貌似是精装,设计的也不错。听有些读者说翻译的很烂,但目前就两个翻译版本吧,这个还是比较好的一个版本。
  •   这真的不是机器翻译的吗? 真的不是机器翻译的么?? 那种烂翻译是怎么过审批能出版的???本来冲着封面靓丽买的,以为跟别的宠儿没有什么不同 。 可是前言的翻译就让我倒胃口。这是一本败絮其内的书!!!如果能自由打分,我肯定给他负分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