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页数:360  字数:262000  译者:范晔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推荐购买: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集(全国首推无删减全译本套装,96部最具影响力精华名著一套尽收!)
更多阅读:悲惨世界(名家全译本。地球上每个国家的人们都读过的雨果,一部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
Márquez)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苦妓追忆录》,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章节摘录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 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 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 、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 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衣衫褴楼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 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 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 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 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 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 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早就丢失的东 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乱七八糟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 。“东西也是有生命的,”吉卜赛人用刺耳的声调说,“只消唤起它们的 灵性。”霍·阿·布恩蒂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甚至 越过奇迹和魔力的限度,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 下的金子。 梅尔加德斯是个诚实的人,他告诫说:“磁铁干这个却不行。”可是 霍·阿·布恩蒂亚当时还不相信吉卜赛人的诚实,因此用自己的一匹骡子 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 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咱们很快就会有足够的金子,用 来铺家里的地都有余啦。”--丈夫回答她。在好儿个月里,霍·阿·布恩 蒂亚都顽强地努力履行自己的诺言。他带者两块磁铁,大声地不断念着梅 尔加德斯教他的咒语,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但 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它的各部分都已锈得连在 一起,用手一敲,皑甲里面就发出空洞的回声,仿佛一只塞满石子的大葫 芦。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来了。现在他们带来的是一架望远镜和一只大小 似鼓的放大镜,说是阿姆斯特丹犹太人的最新发明。他们把望远镜安在帐 篷门口,而让一个吉卜赛女人站在村子尽头。花五个里亚尔,任何人都可 从望远镜里看见那个仿佛近在飓尺的吉卜赛女人。“科学缩短了距离。” 梅尔加德斯说。“在短时期内,人们足不出户,就可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 发生的事儿。”在一个炎热的晌午,吉卜赛人用放大镜作了一次惊人的表 演:他们在街道中间放了一堆干草,借太阳光的焦点让干草燃了起来。磁 铁的试验失败之后,霍·阿·布恩蒂亚还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利用这个 发明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梅尔加德斯又想劝阻他,但他终于同意用两块 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苏娜伤心得流了泪。这些钱 是从一盒金鱼卫拿出来的,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她 一直把它埋藏在自个儿床下,想在适当的时刻使用。霍·阿·布恩蒂亚无 心抚慰妻子,他以科学家的忘我精神,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 战试验。他想证明用放大镜对付敌军的效力,就力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 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这种危险的发明把他的妻 子吓坏了,但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有一次甚至准备点燃自己的房子。霍· 阿·布恩蒂亚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总是一连几个小时,计算新式武器的战略 威力,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阐述异常清楚,论据确 凿有力。他把这份《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 给政府;这个信使翻过山岭,涉过茫茫苍苍的沼地,游过汹涌澎湃的河流 ,冒着死于野兽和疫病的危阶,终于到了一条驿道。当时前往首都尽管是 不大可能的,霍·阿·布恩蒂亚还是答应,只要政府一声令下,他就去向 军事长官们实际表演他的发明,甚至亲自训练他们掌握太阳战的复杂技术 。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加 德斯,于是吉卜赛人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自己的诚实:他归还了金币,换回 了放大镜,并且给了霍·阿·布恩蒂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 。梅尔加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著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霍· 阿·布恩蒂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 月份里,霍·阿·布恩蒂亚部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 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 ;为了找到子午线的确定方法,他差点儿中了暑。他完全掌握了自己的仪 器以后,就设想出了空间的概念,今后,他不走出自己的房间,就能在陌 生的海洋上航行,考察荒无人烟的土地,并且跟珍禽异兽打上交道了。正 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对谁也 不答理,而乌苏娜和孩子们却在菜园里忙得喘不过气来,照料香蕉和海芋 、木薯和山药、南瓜和茄子。可是不久,霍·阿·布恩蒂亚紧张的工作突 然停辍,他陷入一种种魄颠倒的状态。好几天,他仿佛中了魔,总是低声 地嘟嚷什么,并为自己反复斟酌的各种假设感到吃惊,自己都不相信。最 后,在十二月里的一个星期、吃午饭的时候,他忽然一下子摆脱了恼人的 疑虑。孩子们至死部记得,由于长期熬夜和冥思苦想而变得精疲力竭的父 亲,如何洋洋得意地向他们宣布自己的发现: “地球是圆的,象橙子。” 乌苏娜失去了耐心,“如果你想发癫,你就自个几发吧!”她嚷叫起 来,“别给孩子们的脑瓜里灌输古卜赛人的胡思乱想。”霍·阿·布恩蒂 亚一动不动,妻子气得把观象仪摔到地上,也没有吓倒他。他另做了一个 观象仪,并且把村里的一些男人召到自己的小房间里,根据在场的人椎也 不明白的理论,向他们证明说,如果一直往东航行,就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马孔多的人以为霍·阿·布恩蒂亚疯了,可兄梅尔加德斯回来之后,马 上消除了大家的疑虑。他大声地赞扬霍·阿·布恩蒂亚的智慧:光靠现象 仪的探测就证实了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虽是马孔多的居民宜今还不知道的 ,但实际上早就证实了;梅尔加德斯为了表示钦佩,赠给霍·阿·布恩蒂 亚一套东西--炼金试验室设备,这对全村的未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时,梅尔加德斯很快就衰老了。这个吉卜赛人第一次来到村里的时 候,仿佛跟霍·阿·布思蒂亚同样年岁。可他当时仍有非凡的力气,揪庄 马耳朵就能把马拉倒,现在他却好象被一些顽固的疾病折磨坏了。确实, 他衰老的原因是他在世界各地不断流浪时得过各种罕见的疾病,帮助霍· 阿·布恩蒂亚装备试验室的时候,他说死神到处都紧紧地跟着他,可是死 神仍然没有最终决定要他的命。从人类遇到的各种瘟疫和灾难中,他幸存 下来了。他在波斯患过癞病,在马来亚群岛患过坏血病,在亚历山大患过 麻疯病,在日本患过脚气病,在马达加斯加患过淋巴腺鼠疫,在西西里碰 到过地震,在麦哲伦海峡遇到过牺牲惨重的轮船失事。这个不寻常的人说 他知道纳斯特拉马斯的秘诀。此人面貌阴沉,落落寡欢,戴着一顶大帽子 ,宽宽的黑色帽沿宛如乌鸦张开的翅膀,而他身上的丝绒坎肩却布满了多 年的绿霉。然而,尽管他无比聪明和神秘莫测,他终归是有血打肉的人, 摆脱不了人世间日常生活的烦恼和忧虑。他抱怨年老多病,苦于微不足道 的经济困难,早就没有笑容,因为坏血病已使他的牙齿掉光了。霍·阿· 布恩蒂亚认为,正是那个闷热的晌午,梅尔加德斯把白己的秘密告诉他的 时候,他们的伟大友谊才开了头。吉卜赛人的神奇故事使得孩子们感到惊 讶。当时不过五岁的奥雷连诺一辈子都记得,梅尔加德斯坐在明晃晃的窗 子跟前,身体的轮廓十分清晰;他那风琴一般低沉的声音透进了最暗的幻 想的角落,而他的两鬓却流着汗水,仿佛暑热熔化了的脂肪。奥雷连诺的 哥哥霍·阿卡蒂奥,将把这个惊人的形象当作留下的回忆传给他所有的后 代。至于乌苏娜,恰恰相反,吉卜赛人的来访给她留下了最不愉快的印象 ,因为她跨进房间的时候,正巧梅尔加德斯不小心打碎了一瓶升汞。 “这是魔鬼的气味,”她说。 “根本不是,”梅尔加德斯纠正她。“别人证明魔鬼只有硫磺味,这 儿不过是一点点升汞。” 接着,他用同样教诲的口吻大谈特谈朱砂的特性。乌苏娜对他的话没 有任何兴趣,就带着孩子析祷去了。后来,这种刺鼻的气味经常使她想起 梅尔加德斯。 除了许多铁锅、漏斗、曲颈瓶、筛子和过滤器,简陋的试验室里还有 普通熔铁炉、长颈玻璃烧瓶、点金石仿制品以及三臂蒸馏器;此种蒸馏器 是犹太女人马利姬曾经用过的,现由吉卜赛人自己按照最新说明制成。此 外,梅尔加德斯还留下了七种与六个星球有关的金属样品、摩西和索西莫 斯的倍金方案、炼金术笔记和图解,谁能识别这些笔记和图解,谁就能够 制作点金石。霍·阿·布恩蒂亚认为倍金方案比较简单,就入迷了。他一 连几个星期缠住乌苏娜,央求她从密藏的小盒子里掏出旧金币来,让金子 成倍地增加,水银能够分成多少份,金子就能增加多少倍。象往常一样, 鸟苏娜没有拗过大夫的固执要求。于是,霍·阿·布恩蒂亚把三十枚金币 丢到铁锅里,拿它们跟雌黄、铜屑、水银和铅一起熔化。然后又把这一切 倒在蓖麻油锅里,在烈火上熬了一阵。直到最后熬成一锅恶臭的浓浆,不 象加倍的金子,倒象普通的焦糖。经过多次拼命的、冒阶的试验:蒸馏啦 ,跟七种天体金属一起熔炼啦,加进黑梅斯水银和塞浦路斯硫酸盐啦,在 猪油里重新熬煮啦(因为没有萝卜油),乌苏娜的宝贵遗产变成了一大块 焦糊的渣滓,粘在锅底了。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苏娜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 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奏着各式各样的乐器,闹嚷嚷地经过街头,他们的 宣传员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 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加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 口漂亮的新牙。有些人还记得他坏血病毁掉的牙床、凹陷的面颊、皱巴巴 的嘴唇,一见吉卜赛人神通广大的最新证明,都惊得发抖。接着,梅尔加 从嘴里取出一副完好的牙齿,刹那间又变成往日那个老朽的人,并且拿这 副牙齿给观众看了一看,然后又把它装上牙床,微微一笑,似乎重新恢复 了青春,这时大家的惊愕却变成了狂欢。甚至霍·阿·布恩蒂亚本人也认 为,梅尔加德的知识到了不大可能达到的极限,可是当吉卜赛人单独向他 说明假牙的构造时,他的心也就轻快了,高兴得放声大笑。霍·阿·布恩 蒂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就完全失去了对炼金术的兴趣, 陷入了沮丧状态,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 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苏娜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 ,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象蠢驴一样过日子。” 马孔多建立时就了解他的人都感到惊讶,在梅尔加德斯的影响下,他的变 化多大啊! 从前,霍·阿·布恩蒂亚好象一个年轻的族长,经常告诉大家如何播 种,如何教养孩子,如何饲养家畜;他跟大伙儿一起劳动,为全村造福。 布恩蒂亚家的房子是村里最好的,其他的人都力求象他一样建筑自己的住 所。他的房子有一个敞亮的小客厅、摆了一盆盆鲜花的阳台餐室和两间卧 室,院子里栽了一棵挺大的栗树,房后是一座细心照料的菜园,还有一个 畜栏,猪、鸡和山羊在栏里和睦相处。他家里禁养斗鸡,全村也都禁养斗 鸡。 乌苏娜象丈夫一样勤劳。她是一个严肃、活跃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坚 强,大概一辈子都没唱过歌,每天从黎明到深夜,四处都有她的踪影,到 处都能听到她那浆过的荷兰亚麻布裙子轻微的沙沙声。多亏她勤于照料, 夯实的泥土地面、未曾粉刷的上墙、粗糙的自制木器,经常都是千干净净 的,而保存衣服的旧箱子还散发出紫苏轻淡的芳香。 霍·阿·布恩蒂亚是村里最有事业心的人,他指挥建筑的房屋,每家 的主人到河边去取水都同样方便;他合理设计的街道,每座住房白天最热 的时刻都能得到同样的阳光。建村之后过了几年,马孔多已经成了一个最 整洁的村子,这是跟全村三百个居民过去住过的其他一切村庄都不同的。 这是一个真正幸福的村子;在这村子里,谁也没有超过三十岁,也还没有 死过一个人。 建村的时候,霍·阿·布恩蒂亚开始制作套索和鸟笼。很快,他自己 和村中其他的人家都养了金驾、金丝雀、蜂虎和知更鸟。许多各式各样的 鸟儿不断地嘁嘁喳喳,乌苏娜生怕自己震得发聋,只好用蜂蜡把耳朵塞上 。梅尔加德斯一伙人第一次来到马孔多出售玻璃球头痛药时,村民们根本 就不明白这些吉卜赛人如何能够找到这个小小的村子,因为这个村子是隐 没在辽阔的沼泽地带的;吉卜赛人说,他们来到这儿是由于听到了鸟的叫 声。 可是,霍·阿·布恩蒂亚为社会造福的精神很快消失,他迷上了磁铁 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发现世界的奇迹。精力充沛、衣着整洁的霍 ·阿·布恩蒂业逐渐变成一个外表疏懒、衣冠不整的人,甚至满脸胡髭, 乌苏娜费了大劲才用一把锋利的菜刀把他的胡髭剃掉。村里的许多人都认 为,霍·阿·布恩蒂亚中了邪。不过,他把一个袋子搭在肩上,带着铁锹 和锄头,要求别人去帮助他开辟一条道路,以便把马孔多和那些伟大发明 连接起来的时候,甚至坚信他发了疯的人也扔下自己的家庭与活计,跟随 他去冒险。 霍·阿·布恩蒂亚压根儿不了解周围地区的地理状况。他只知道,东 边耸立着难以攀登的山岭,山岭后面是古城列奥阿察,据他的祖父--奥雷 连诺·布恩蒂亚第一说,从前有个弗兰西斯·德拉克爵士,曾在那儿开炮 轰击鳄鱼消遣;他叫人在轰死的鳄鱼肚里填进干草,补缀好了就送去献给 伊丽莎白女王。年轻的时候,霍·阿·布恩蒂亚和其他的人一起,带着妻 子、孩子、家畜和各种生活用具,翻过这个山岭,希望到海边去,可是游 荡了两年又两个月,就放弃了自己的打算;为了不走回头路,才建立了马 孔乡村。因此,往东的路是他不感兴趣的--那只能重复往日的遭遇,南边 是一个个永远杂草丛生的泥潭和一大片沼泽地带--据吉卜赛人证明,那是 一个无边无涯的世界。西边呢,沼泽变成了辽阔的水域,那儿栖息着鲸鱼 状的生物:这类生物,皮肤细嫩,头和躯干都象女了,宽大、迷人的胸脯 常常毁掉航海的人。据吉卜赛人说,他们到达驿道经过的陆地之前,航行 了几乎半年。霍·阿·布恩蒂亚认为,跟文明世界接触,只能往北前进。 于是,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 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最初几天,他们没有遇到特殊的困难。他们顺着遍布石头的河岸下去 ,到了几年前发现古代铠甲的地方,并且沿着野橙子树之间的小径进入一 片树林。到第一个周未,他们侥幸打死了一只牡鹿,拿它烤熟,可是决定 只吃一半,把剩下的储备起来。他们采取这个预防措施,是想延缓以金刚 鹦鹉充饥的时间;这种鹦鹉的肉是蓝色的,有强烈的麝香味儿。在随后的 十几天中,他们根本没有见到阳光。脚下的土地变得潮湿、松软起来,好 象火山灰似的,杂草越来越密,飞禽的啼鸣和猴子的尖叫越来越远--四周 仿佛变得惨谈凄凉了。这个潮湿和寂寥的境地犹如“原罪”以前的蛮荒世 界;在这儿,他们的鞋子陷进了油气腾腾的深坑,他们的大砍刀乱劈着血 红色的百合花和金黄色的蝾螈,远古的回忆使他们受到压抑。整整一个星 期,他们几乎没有说话,象梦游人一样在昏暗、悲凉的境地里行进,照明 的只有萤火虫闪烁的微光,难闻的血腥气味使他们的肺部感到很不舒服。 回头的路是没有的,因为他们开辟的小径一下了就不见了,几乎就在他们 眼前长出了新的野草。“不要紧,”霍·阿·布恩蒂亚说。“主要是不迷 失方向。”他不断地盯住罗盘的指针,继续领着大伙儿往看不见的北方前 进,终于走出了魔区。他们周围是没有星光的黑夜,但是黑暗里充满了新 鲜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于是悬起吊床,两星期中第 一次安静地睡了个大觉。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们因此惊得 发呆。在宁静的晨光里,就在他们前面,矗立着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船体 是白色、腐朽的,周围长满了羊齿植物和棕搁。帆船微微往右倾斜,在兰 花装饰的索具之间,桅杆还很完整,垂着肮脏的船帆碎片,船身有一层石 化贝壳和青苔形成的光滑的外壳,牢牢地陷入了坚实的土壤。看样子,整 个船身处于孤寂的地方,被人忘却了,没有遭到时光的侵蚀,也没有受到 飞禽的骚扰,探险队员们小心地察看了帆船内部,里面除了一大簇花卉, 没有任何东西。 帆船的发现证明大海就在近旁,破坏了霍·阿·布恩蒂亚的战斗精神 。他认为这是狡诈的命运在捉弄他:他千幸万苦寻找大海的时候,没有找 到它;他不想找它的时候,现在却发现了它--它象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 横在他的路上。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也来到这个地区的时候(那时这 儿已经开辟了驿道),他在帆船失事的地方只能看见一片罂粟花中间烧糊 的船骨。那时他者相信,这整个故事并不是他父亲虚构的,于是向自己提 出个问题:帆船怎会深入陆地这么远呢?可是,再经过四天的路程,在离 帆船十二公里的地方,霍·阿·布恩蒂亚看见大海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 类问题。在大海面前,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大海翻着泡沫,混浊不堪 ,灰茫茫一片,值不得他和伙伴们去冒险和牺牲。 “真他妈的!”霍·阿·布思蒂亚叫道。“马孔多四面八方都给海水 围住啦!” 探险回来以后,霍·阿·布恩蒂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 的地图,人们长时期里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 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 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下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苏娜叫苦,“ 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在自己的小试验室 里,他把这种想法反刍似的咀嚼了几个月,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 方去,可是妻子立即警告他,破坏了他那荒唐的计划。村里的男人已经开 始准备搬家,乌苏娜却象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一鼓作气唆使村中的妇女 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霍·阿·布恩蒂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 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 结果的幻想。有一夭早晨乌苏娜发现,他一面低声叨咕搬家的计划,一面 把白己的试验用具装进箱子,她只在旁边装傻地观察他,甚至有点儿怜悯 他。她让他把事儿子完,在他钉上箱子,拿蘸了墨水的刷子在箱子上写好 自己的缩写姓名时,她一句也没责备他,尽管她已明白(凭他含糊的咕噜 ),他知道村里的男人并不支持他的想法。只当霍·阿·布恩蒂亚开始卸 下房门时,乌苏娜才大胆地向他要干什么,他有点难过地回答说:“既然 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乌苏娜没有发慌。 “不,咱们不走,”他说。“咱们要留在这儿.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 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霍·阿·布恩蒂亚反驳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足这个地方的人。” 乌苏娜温和而坚决他说: “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霍·阿·布恩蒂亚并不相信妻子那么坚定,他试图字自己的幻想迷住 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 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可是他的幻想并没有打动她。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你瞧,他 们象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霍·阿·布恩蒂亚一字一句体会妻子的话,他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 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莱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 在,仿佛是乌苏娜的咒语呼唤出来的。这时,一种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他 心中兀然出现,使他完全脱离了现实,浮游在住事的回忆里。当鸟苏娜打 扫屋子、决心一辈子也不离开这儿时,霍·阿·布恩蒂亚继续全神贯注地 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就用手背擦了擦眼睛,无可奈何地 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大儿子霍·网卡蒂奥满了十四岁,长着方方的脑袋和蓬松的头发,性 情象他父亲一样执拗。他虽有父亲那样的体力,可能长得象父亲一般魁伟 ,但他显然缺乏父亲那样的想象力。他是在马孔多建村之前翻山越岭的艰 难途程中诞生的。父母确信孩子没有任何牲畜的特征,都感谢上帝。奥雷 连诺是在马孔多出生的第一个人,三月间该满六岁了。这孩子性情孤僻、 沉默寡言。他在母亲肚子里就哭哭啼啼,是睁着眼睛出世的。人家给他割 掉脐带的时候,他把脑袋扭来扭去,仿佛探察屋里的东西,并且好奇地瞅 着周围的人,一点儿山不害怕。随后,对于走到跟前来瞧他的人,他就不 感兴趣了,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棕搁叶铺盖的房顶上;在倾盆大雨下 ,房顶每分钟都有塌下的危险。乌苏娜记得后来还看见过孩子的这种紧张 的神情。有一天,三岁的小孩儿奥雷连诺走进厨房,她正巧把一锅煮沸的 汤从炉灶拿到桌上。孩子犹豫不决地站在门槛边,惊惶地说:“马上就要 摔下啦。”汤锅是稳稳地放在桌子中央的,可是孩子刚说出这句话,它仿 佛受到内力推动似的,开始制止不住地移到桌边,然后掉到地上摔得粉碎 。不安的乌苏娜把这桩事情告诉丈夫,可他把这种事情说成是自然现象。 经常都是这样:霍·阿·布恩蒂亚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他认 为童年是智力不成熟的时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一头扎进了荒唐的研究。 但是,从他招呼孩丁们帮他取出箱子里的试验仪器的那夭下午起,他 就把他最好的时间用在他们身上了。在僻静的小室墙壁上,难子置信的地 图和稀奇古怪的图表越来越多;在这间小宝里,他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和 计算:同时,不仅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而已广泛利用自己无限的想象力 ,向孩子们介绍世界上的奇迹。孩子们由此知道,非洲南端有一种聪明、 温和的人,他们的消遣就是坐着静思,而爱琴海是可以步行过去的,从一 个岛屿跳上另一个岛屿,一直可以到达萨洛尼卡港。这些荒诞不经的夜谈 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多年以后,政府军的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之 前的片刻间,奥雷连诺上校重新忆起了那个暖和的三月的下午,当时他的 父亲听到远处吉卜赛人的笛鼓声,就中断了物理课,两眼一动不动,举着 手愣住了;这些吉卜赛人再一次来到村里,将向村民介绍孟菲斯学者们惊 人的最新发明。 这是另一批吉卜赛人。男男女女部都挺年青,只说本族话,是一群皮 肤油亮、双手灵巧的漂亮人物。他们载歌载舞,兴高采烈,闹嚷嚷地经过 街头,带来了各样东西:会唱意大利抒情歌曲的彩色鹦鹅;随着鼓声一次 至少能下一百只金蛋的母鸡;能够猜出人意的猴子;既能缝钮扣、又能退 烧的多用机器;能够使人忘却辛酸往事的器械,能够帮助消磨时间的膏药 ,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巧妙非凡的发明,以致霍·阿·布恩蒂亚打算发明一 种记忆机器,好把这一切全都记住。瞬息间,村子里的面貌就完全改观人 人群熙攘,闹闹喧喧,马孔多的居民在自己的街道上也迷失了方向。 霍·何·布恩蒂亚象疯子一样东窜西窜,到处寻找梅尔加德斯,希望 从他那儿了解这种神奇梦景的许多秘密。他手里牵着两个孩了,生怕他们 在拥挤的人群中丢失,不时碰见镶着金牙的江湖艺人或者六条胳膊的魔术 师。人群中发出屎尿和檀香混合的味儿,叫他喘不上气。他向吉卜赛人打 听梅尔加德斯,可是他们不懂他的语言。最后,他到了梅尔加德斯往常搭 帐篷的地方。此刻,那儿坐着一个脸色阴郁的亚美尼亚吉卜赛人,正在用 西班牙语叫卖一种隐身糖浆,当这吉卜赛人刚刚一下子喝完一杯琥珀色的 无名饮料时,霍·阿·布恩蒂亚挤过一群看得出神的观众,向吉卜赛人提 出了自己的问题。吉卜赛人用奇异的眼光瞅了瞅他,立刻变成一滩恶臭的 、冒烟的沥青,他的答话还在沥青上发出回声:“梅尔加德斯死啦。”霍 ·阿·布恩蒂亚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惊愕,呆若木鸡,试图控制自己的悲 伤,直到观众被其他的把戏吸引过去,亚美尼亚吉卜赛人变成的一滩沥青 挥发殆尽。然后,另一个吉卜赛人证实,梅尔加德斯在新加坡海滩上患疟 疾死了,尸体抛入了爪哇附近的大海。孩子们对这个消息并无兴趣,就拉 着父亲去看写在一个帐这招牌上的孟菲斯学者的新发明,如果相信它所写 的,这个脓篷从前属于所罗门王。孩子们纠缠不休,霍·阿·布恩蒂亚只 得付了三十里亚尔,带着他们走进帐篷,那儿有个剃光了脑袋的巨人,浑 身是毛,鼻孔里穿了个铜环,脚跺上拴了条沉重的铁链,守着一只海盗用 的箱子,巨人揭开盖子,箱子里就冒出一股刺骨的寒气。箱子坠只有一大 块透明的东西,这玩意儿中间有无数白色的细针,傍晚的霞光照到这些细 针,细针上面就现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星星。 霍·阿·布恩蒂亚感到大惑不解,但他知道孩子们等着他立即解释, 便大胆地嘟嚷说: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不,”吉卜赛巨人纠正他。“这是冰块。” 莫名其妙的霍·阿·布恩蒂亚向这块东西伸过手去,可是巨人推开了 他的手。“再交五个里亚尔才能摸,”巨人说。霍·阿·布恩蒂亚付了五 个里亚尔,把手掌放在冰块上呆了几分钟;接触这个神秘的东西,他的心 里充满了恐惧和喜悦,他不知道如何向孩子们解释这种不太寻常的感觉, 又付了十个里亚尔,想让他们自个儿试一试,大儿子霍·阿卡蒂奥拒绝去 摸。相反地,奥雷连诺却大胆地弯下腰去,将手放在冰上,可是立即缩回 手来。“这东西热得烫手!”他吓得叫了一声。父亲没去理会他。这时, 他对这个显然的奇迹欣喜若狂,竞忘了自己那些幻想的失败,也忘了葬身 鱼腹的梅尔加德斯。霍·阿·布恩蒂亚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象出庭作证 的人把手放在《圣经》上一样,庄严地将手放在冰块上,说道: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萨尔曼·拉什迪一部唯一的美洲《圣经》。——卡洛斯·富恩特斯《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巴尔加斯·略萨他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作家。——比尔·克林顿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欧文·肖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唯一没有争议的一位。——韩素音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余华《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莫言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我没有办法预测如果重新出版的话是否会轰动,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苏童

编辑推荐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年孤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8条)

 
 

  •   书很满意,装帧典雅、大方,包装精美,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正版,,印刷业很清晰,内容更不用说。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最新力作!恶时辰: 马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枯枝败叶:《百年孤独》序篇,马尔克斯成名作首次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者首次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未作任何删节!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将爱写到极致!马尔克斯写尽爱的种类,莫里森穷尽爱之深邃!我不是来演讲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新作品:首次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Márquez)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苦妓追忆录》,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推荐购买!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
      ★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最新力作!
    恶时辰: 马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
    枯枝败叶:《百年孤独》序篇,马尔克斯成名作首次出版!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者首次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未作任何删节!
    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将爱写到极致!马尔克斯写尽爱的种类,莫里森穷尽爱之深邃!
    我不是来演讲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新作品:首次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   ★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最新力作! 恶时辰: 马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 枯枝败叶:《百年孤独》序篇,马尔克斯成名作首次出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者首次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未作任何删节! 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将爱写到极致!马尔克斯写尽爱的种类,莫里森穷尽爱之深邃!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
      ★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最新力作!
    恶时辰: 马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
    枯枝败叶:《百年孤独》序篇,马尔克斯成名作首次出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者首次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未作任何删节!
    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将爱写到极致!马尔克斯写尽爱的种类,莫里森穷尽爱之深邃!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   ★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1]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
      ★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
  •   书很满意,装帧典雅、大方,包装精美,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正版,,印刷业很清晰,内容更不用说。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最新力作!恶时辰: 马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枯枝败叶:...
  •   本书装帧典雅、大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被称为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百年孤独》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该书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不失为从《创世记》后又一部值得全人类关注和阅读的经典巨著。
    再次推荐此书!
  •   装帧典雅、大方,包装精美,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正版。爱读书者亦爱书,好说买了4本书,竟然包装只是塑料袋,看着书被摔来摔去,真心心疼。《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包装印刷都不错,很满意!这本书值得收藏!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写的这本《百年孤独》是一本让大家看了都印象深刻,评价颇高的著作。这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富有内涵的哲理,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书很满意,绝对正版,装帧典雅、大方,包装精美,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正版,,印刷业很清晰,内容更不用说。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很赞!
  •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最新力作!
    恶时辰: 马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
    枯枝败叶:《百年孤独》序篇,马尔克斯成名作首次出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者首次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未作任何删节!
    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将爱写到极致!马尔克斯写尽爱的种类,莫里森穷尽爱之深邃!
    我不是来演讲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新作品:首次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初次见到这个书名,大概是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书上了。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同作为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排在我一直喜爱的诗人泰戈尔之下。?当时,就有这样的错觉——这本名叫《百年孤独》的图书应该如同款款道来的《飞鸟集》一样美,而英译名《A?Hundred?Years?of?Solitude》,应该是写的一个关于漫长等待的浪漫故事。?所以,在后来的阅读经历中,可能是介于当时的心境和阅历,总是觉得令人失望和遗憾。鲜有惊天动地或缠绵悱恻的告白,单单是难以计数的重名和霍乱的家族系统就让人难以淡定。?——好多个霍塞?阿卡迪奥,好多个奥雷良诺,好多个雷梅苔丝,顿时让人丧失读完这二百页的勇气。可是一本好书,总能让人身陷其中,难以自拔。?导读部分写着,“在小说的结构方面,《百年孤独》也有其独到之处。小说一开头就采用了从将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作者写道:‘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接着,便掉转笔锋,又从马贡多的初创时期写起。这样的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制造悬念。”?是的,从王小波的“今早我与一个百分百的女孩擦肩而过”,到鲁迅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能将开局就写得如此精巧神奇的作家实在难以寻觅。?尤其是当我读到雷梅苔丝镇定地等待结婚戒指被戴上,读到墨尔基阿德斯平静地走进炼金室,读到阿玛兰塔无日无夜地编织自己和情敌的裹尸布,读到奥雷良诺上校冷静对准备起义的自由党人说“你们不是战士,只是屠夫”,读到忧郁的钢琴手皮埃特罗在疯狂的弹了一夜的锡塔拉琴后割腕自杀,读到奥雷良诺上校冷静地对待行刑,读到那装满了两百节车厢的死尸被倒入大海,读到奥雷良诺弄懂了那本羊皮书的含义???那时候就会突然觉得,刚开始时候的失望和遗憾到这里已经是酣畅淋漓,仿佛马尔克斯十几年的毫无声息的创作磨练将书中所有的情节浑然一体,所有的感情在一刹那不可抑制。?读罢你还会因为没有韩剧中浪漫的对白,或者没有泰格泰戈尔优美的散句而耿耿于怀吗?!开玩笑。小儿科。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深刻的让人觉得害怕的。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便有“于一无所待中静度流光”的感受,明明知道是个悲剧,却孜孜不倦地去品读每一寸的幸运与渴望,感受每一分的悲怆与荒凉。?然后就在无可奈何中收尾。?为了满足7000字的要求,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说书的大概剧情吧。如果要说其悲剧意味,它完全超越了《红楼梦》里宝黛的惨剧,《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的壮志难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归顺朝廷的适得其反,《西游记》中被封建主义扼杀的孙行者的创新精神。?《百年孤独》写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镇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中兴起,最后被飓风卷走的?100年的历史。其中第一章至第三章,写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写内战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写“香蕉热”,揭露美国人的经济掠夺,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写马孔多的衰败和灭亡。占据马孔多居民?的主要地位的,也是占据小说中心的是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但是,兄妹乱伦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厄运,使他们感到害怕。霍?阿?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的人,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也使他害怕。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他俩离乡背井,外出流浪。有一批人跟着他们出走。他们走了许多许多日子,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霍?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阿?布恩蒂亚梦见这里建起一座热?闹的城市,房屋全用玻璃造成。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地名叫“马孔多”。后来,马孔多成了一个村镇。吉卜赛人到这里来做生意,他们带来当地人从没见过的磁铁、放大镜等。外界的火车、电影等新鲜东西也纷纷传来,使马孔多人十分惊奇。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生了二子一女。后来,霍?阿?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神经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死在那里。乌苏娜活了?120岁,能预见未来。?布恩蒂亚的第二代碰到了内战。保守党执政,自由党发动起义,两方面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次子奥雷连诺成了起义军上校,曾被政府军逮捕,险遭杀害。他后来懂得党争毫无意义,回到家来躲在屋里做小金鱼。上校的妹妹终生未嫁,与侄儿发生乱伦关系。当她预知自己的死期时,便躲进自己房间织寿衣。?布恩蒂亚第三代的长子卡蒂奥霸占了马孔多的大权,胡作非为,为保守党所杀。次子奥雷连诺是私生子,他一心想与姑妈结婚,参加过战争,当过海员,后来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打死。?第四代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姑娘。姑娘雷麦黛丝长得奇美,人称俏姑娘。她身上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令人陶醉。后来突然飞升,消失在空中。她的弟兄、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他俩都与村里卖彩票的寡妇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在香蕉事件中,弟弟霍塞?阿卡蒂奥第二成了香蕉工人罢工斗争的领导人。罢工被镇压后,他也成了疯子。?第五代为一子二女,长子霍塞?阿卡蒂奥在神学院学习,为了继承母亲的遗产回到家乡。他到处寻找,发现了几袋金币,结果金币被人抢走,自己被人害死。长女梅梅与学徒工偷情而怀孕,被送到远方修道院生下一个私生子。次女在国外上学,带着丈夫回来,死于产后风。?第六代就是梅梅送回来的私生子奥雷连诺。他与姑妈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小女孩。他突然看懂了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羊皮书。原来它预言了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书上写着,“一当奥雷连诺破译了羊皮书之时,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也许有人看不懂这本书,因为这不仅需要文学素养,还需要对拉丁美洲历史得了解。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诗,它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出生于濒临大西洋的圣玛尔塔港附近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镇阿拉卡塔卡,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在八岁前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位上校,参加过两次内战。外祖母是一位勤劳的主妇,很会讲神话故事。这段充满幻想和神奇色彩的童年生活,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后来的文学生涯,特别是为他的《百年孤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百年孤独》中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就算在当今中国亦是鲜为人知。对于学工科的我们更是浮云一片了。那我们还是就书评书了,不往别处扯了。?当初看到奥雷连回到家来躲在屋里做小金鱼的时候,感触颇深。多少伟人失意之时亦是如此。拿破仑不也是看着残破的蜘蛛网才振作起来的嘛?!!?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   在53上看到的介绍,高中老师推荐的就买来了。书本本身质量不错,没有装订问题。内容确实很魔幻,值得一读。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神话、典故的运用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迪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美人儿蕾梅黛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申;而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诺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妲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孔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们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独创新颖倒叙手法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与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魔幻现实主义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意的写作手法之一。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 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
  •   《百年孤独》(西班牙语:Cien a?os de soledad),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作者也因此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的颁奖理由是:“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样,马尔克斯永远为弱小贫穷者请命,而反抗内部的压迫与外来的剥削。”
    《百年孤独》发表于1967年,小说以虚构市镇马孔多(Macondo)的荣衰作为拉丁美洲百年沧桑的缩影。以奇诡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独裁,斗争和流血的历史,以及遗忘和孤独的主题。故事讲述一个光怪陆离的布恩迪亚(Buendía)家族在一百年间,六代人因权力与情欲的轮回上演兴衰起落,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晚年被绑在树上过日子,伊瓜兰是布恩迪亚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家人,但她又充满正义感,她的孙子阿尔卡蒂奥在马孔多以暴力统治人民时,挺身而出为人民打抱不平。最后一个子孙——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在刚出生时被蚂蚁吃掉,奥雷里亚诺在看完吉普赛人的预言遗稿后,随着马孔多一起消失了。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赛凡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不愧为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都不如四个字重要:百年孤独
  •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不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男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男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小说的架构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结构,不管是情节或者是时间,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马尔克斯将布恩地亚家族和读者拖入一个循环的时空中,让布恩地亚家族去经历循环的命运,让读者去感受布恩地亚家族的荣辱兴衰。作品自身的奇幻还不足以实现魔幻现实主义这一风格的完整性,同时读者在作品阅读过程中的镶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男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
    马贡多百年的变迁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布恩地亚家族由于内战和外敌,原本安定的生活转瞬消失,家族命运急转直下。与此相对应,在拉丁美洲,内战连连,又有欧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时,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落后的写照:家族成员的乱伦与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对落后和愚昧,布恩地亚家族不是追求变革,而只是面对过去,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这样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导致马贡多的落后,布恩地亚家族的衰败,最后不可避免的被一阵飓风吹光。同样,似乎也在暗示着拉美人民如果不思变革,最后只能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结局布恩地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对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这以后,落后和贫穷还会不会出现,没有明确答案,但是马尔克斯的愿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贡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促使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尔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遭到邻居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耻笑,何塞·阿尔蒂奥·布恩迪亚杀死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从吉卜赛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过的贫穷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尔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115至122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长大,像他父亲一样固执,但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想象力。和一个叫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阿尔卡蒂奥。但在一次吉卜赛人来马孔多表演时,又与一名吉普赛女郎相爱,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后来他回来了,但是性情琢磨不定。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父母的养女丽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
    老二奥雷里亚诺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少年时就像父亲一样沉默寡言,整天埋头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做首饰。长大后,他爱上马孔多里正的千金蕾梅黛丝。在此之前,他与哥哥的情人庇拉尔·特尔内拉生有一子,名叫奥雷里亚诺·何塞。他美丽的妻子被妹妹阿玛兰妲意外毒死后,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在行军途中,曾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到马孔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了下来。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制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在栗树下面。
    老三是女儿阿玛兰妲,爱上了意大利钢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在情敌丽贝卡放弃意大利人与何塞·阿尔卡蒂奥结婚后,她开始与意大利人交往,却又拒绝与意大利人结婚,导致意大利人为此自杀。由于悔恨,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纱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但她内心感到异常孤独、苦闷,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想用此作为“治疗病的临时药剂”。然而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寿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三代人,只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前者不知生母为谁,竟狂热地爱上自己的生母,几乎酿成大错,后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过早成熟,热恋着自己的姑母阿玛兰妲,因无法得到满足而陷入孤独之中,于是参军。进入军队之后仍然无法排遣对姑母的恋情,便去找妓女寻求安慰,借以摆脱孤独,最终也死于枪杀。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四代人,即是阿尔卡蒂奥与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私通所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美人儿蕾梅黛丝楚楚动人,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这种气味曾将几个男人置于死地。她全身不穿衣服,套着一个布袋,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服上。这个独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于外,最后神奇地抓着一个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
    她的两个弟弟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经常被人们混淆。阿尔卡蒂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成为劳工领袖。后来,他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遭到军警的镇压,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准确数目是3408人。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全部丢入大海,又通过电台宣布工人们暂时调到别处工作。阿尔卡蒂奥第二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以期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这个房间里。
    奥雷里亚诺第二没有正当的职业,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于不顾,在情妇佩特拉·科特斯家中厮混。奇怪的是每当他与情妇同居时,他家的牲畜便会迅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巨大财富,一旦回到妻子身边,便家业破败。他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尔卡蒂奥第二一同死去,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何赛·阿尔卡蒂奥儿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去学习,母亲希望他日后能当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为了那假想中的遗产,才欺骗母亲说他在神学院学习。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后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卧室地窖里的7214个金币,从此过着更加放荡、奢华的生活,不久便被抢劫金币的四个青年杀死。
    大女儿雷纳塔·蕾梅黛丝,小名梅梅,爱上了香蕉公司汽车库的机修工马乌里肖·巴比伦,但母亲禁止他们来往,他们只好暗中在浴室相会。后来,被她母亲发现,禁止她外出,并请了保镖守在家里。 马乌里肖·巴比伦爬上梅梅家的屋顶,结果被保镖打中背部,后来死掉了,梅梅万念俱灰。她母亲为了家丑不外扬,将怀着身孕的她送往老家的修道院。
    小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是奥雷里亚诺第二倾其所有才促成的。在那里,她与飞行员加斯通结婚,婚后二人回到马孔多,见到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仅在三个月内就使家园焕然一新。她的到来,使马孔多出现了一个最特别的人,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陈规陋习打入十八层地狱。她决定在此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巴比伦。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他唯一的嗜好就是躲在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和手稿。
  •   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百年孤独》,这部著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面旗帜。当年,它的问世在拉美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小说出版后很快被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它的新颖表述方式既深深吸引着读者,又向读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它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它被誉为是“当代的《堂吉诃德》”。
    《百年孤独》的独特的叙述方式令文坛震惊不已,该书一开头就悲沉幽深地说:“多年以后,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面对行刑队,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一句开篇词,为全书奠定了基调,标志着一个圆形叙事结构的开始,仿佛一个永恒而孤寂的圆心,把过去的经历和将来的展望,牢牢地吸附在一个基点上,这既是可以想象到的将来,又是感同身受的现在。紧接着,作者为读者展现了一幕幕的魔幻景象,令人目瞪口呆,这些魔幻的描绘,曾引来后现代主义者的玄妙解读。然而,在马尔克斯看来,在《百年孤独》开篇,他只不过是借用“外祖母的口吻”来讲着故事,“她老人家讲故事就是这种方式,好像人物就在眼前,事情正在发生……而且常常人鬼不分、古今轮回。”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鲜明特点:用外祖母的表述方式述说故事,平凡而又虚幻;犹如当下的情景,又回忆着过去和料想着未来,就像《百年孤独》,它展现了美洲人的历史及其扑朔迷离的集体无意识。它通过对《圣经》的戏仿和拓展,借助布恩蒂亚一家几代人的经历,描绘了人类的发展轨迹,从创始到原始,从古典时期到现代社会,再到当代资本社会,乃至跨国资本的时代。
    《百年孤独》带人进入一个令人迷惘困惑的神话世界,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真实的历史,古老的拉美文化的心理积淀,通过那里人们百年的盛衰生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能深切地感受到活生生的原始意象,领略到一代代拉美人在命运面前的孤独、焦虑和困惑,挣扎在一个又一个的神秘怪圈中。整部作品,俨然是一部意蕴丰富而深刻的史诗。
    小说的主线,展示的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西班牙移民的后代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和表妹乌苏拉结婚,但乌苏拉拒绝与布恩迪亚同房,她担心他们会像姨妈与姨夫那样因近亲婚姻而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一次,布恩迪亚与邻居阿吉尔拉斗鸡并发生口角,阿吉尔拉便嘲笑他被老婆拒绝同房,布恩迪亚一怒之下用长矛刺死了阿吉尔拉。从此,死者的鬼魂日夜出没于布恩迪亚家,搅得他们寝食不安。为了躲避鬼魂,他们一家搬到了一个梦中曾见过的小村,被称为“镜子城”的马贡多。之后,不断有人迁居到马贡多,布恩迪亚家族也人丁兴旺,子孙满堂。马贡多成小镇,内战中,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战争也波及小镇,布恩迪亚的次子奥雷良诺率土著村民举行了32次起义,但都失败了。内战后,马贡多升格为市,铁路修通了,外国种植园主等蜂拥而至,因未能应对新变化,布恩迪亚家族由盛及衰,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第6代子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时,由于他和姑妈阿玛兰塔•乌苏拉近亲乱伦,生出了长猪尾巴的女孩──这个家族的第7代。此时,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破译了吉卜赛人一百年前用梵语写就的羊皮密码。当他在密码中看到“家族的最后一人正在被蚂蚁吃掉”时,竟然真的看到一群蚂蚁正将女孩咬烂后往蚁穴里拖。随后,一阵飓风将马贡多从地面上吹得无影无踪。命运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似乎不可能在地球上第二次出现了,他们又回到了原地。《百年孤独》展示了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神话中。时间和意象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在这些怪圈中沉浮,小说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百年孤独》将历史当成一个大怪圈,而某一时期的现实社会是依附于怪圈中的小怪圈,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似乎决定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家族的结局也似乎早在开始时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密码中就预示了,百年的苦苦挣扎,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其实,着神秘力量不是别的,就是拉美社会文明程度的低下,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政治上的的麻木不仁,思想上的陈旧保守,决定了那里的人们的孤独、迷茫和无助状态,使他们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
    正是蒙昧落后的观念造成了“百年孤独”,他们乱伦,“猪尾巴”一直轮回;他们对着磁铁和放大镜,屡屡**;他们把火车看成怪物;他们对着电灯彻夜难眠;电影让他们恼火不已;一次次老一套的起义,让他们屡遭失败……,远离科学和文明,造成失败的命运。
    所以,“马贡多被一阵飓风刮走”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其实,《百年孤独》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正是象征着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当时,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百年沧桑。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逃避现实,眷恋过去,抱残守缺,民族压迫越重,恋旧情绪愈浓。这种落后的民族精神与心理的恶性循环,正是拉美社会进步缓慢的内在原因。所以,《百年孤独》这个魔幻的世界蕴含了深刻的真实性与现实性,这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神奇性又有现实性的基本特征。
    马尔克斯正是站在现代人的高度去审视拉美的现实与历史的,《百年孤独》中的循环怪圈,其实是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民族意识碰撞后的产物,不仅仅马贡多人在由盛到衰中循环,其实又何尝不是由神秘的力量着制约而处在怪圈中,只不过,这种神秘力量与布恩迪亚家族所遭遇的不一样,不是冥冥之中的神力,而是一种异己、异化的力量,金钱崇拜,争斗资源的战争,强权政治,断裂的人格,等等,不是也现代人处在迷惘与困惑之中,现代的怪圈,或许更大。
    整个人类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史的大背景中看,现代人不同样重复着蛮荒时代的古人那种与命运不断抗争又不断失败(指更高意义上的),从而陷于抗争──惩罚的循环怪圈之中吗?当然,在现代人看来,这命运不是冥冥之中的神力,而是那时时支配人、制约着人的异己力量,那使人互相隔膜、血腥争斗的超自然符咒。现代人并不因为自己有了科学和文明的长足进步而忘乎所以,恰恰是这种进步使他们感到了人的无能为力与前途的渺茫,感到陷于更深的迷惘与困惑之中。这不正与马贡多人面对放大镜和磁铁时的困惑、迷惘与冷漠心态有质的相似吗?现代人直面现代“命运”时对自身能力的顿悟,不正与马贡多人关进小屋不停地制作小金鱼时的心态相仿吗?其中所体现的正是一种明知无所为偏要为之的现代精神。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在本质上与马贡多人、原始古人以及拉美人的生存处境相一致之处,从超现实的意义上讲,这不正是一种历史的大循环吗?所以,《百年孤独》的时间循环结构,从象征隐喻的层次上看,表现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的现实矛盾,传达出作者对拉美深层民族精神与心理的开掘与把握,以及对人类原始意识和情感经验的体悟,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和人类命运深深的关切与痛苦的思索。
    小说中的“怪圈”是魔幻的,非理性的,离奇很神秘的,但对“怪圈”里的人类生存现象观察和思考却是冷静的,理性的,合逻辑的。所以,《百年孤独》的艺术世界既神奇怪谲,又真切现实;它是神话,又是现实;它所表现的既拉美民族的精神意识,又隐含着现代人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刻思考。它属于拉美人民,也属于全人类!
    《百年孤独》作
  •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   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独》就是展现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之作。因此,以此书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流派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个仿佛神话的世界。《百年孤独》因为他独到的艺术成就而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而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
  •   熟悉的书名,似曾相识的情节。在盗版充斥的国度中,《百年孤独》姗姗来迟,距出版(1967年)近半个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否在对我们保护知识产权无声的控诉?
    《百年孤独》象一部加长版的《狂人日记》,叙述中美洲加勒比海附近的小镇马孔多,小说主人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及族人,寻找到的“伊甸园”,逐渐变为“疯人院”,再轮为家族的坟墓的百年历史。同时,折射出新旧文明的碰撞与殖民地对中美洲的冲击。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带领二十一名青年及家属,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建设了安乐、平静的马孔多。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平静的小镇翻起了巨浪。紧接着的新殖民主义的入侵,马孔多小镇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家族每人都有一段魔幻、荒唐的人生经历,每人都有一个孤独终老的结局。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这位新领地的开拓者,对新生事物无比好奇,最终吊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开拓者的妻子,百岁后竞成为重孙的玩偶,竭尽一生,为家族每个人服务,最终孤独而去;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从不谙世事的青年,变成一名传奇、荒淫的战争狂人,瞬间又成为自造自毁小金鱼的孤单老人,人们竞然不他何时离去。最终,实现羊皮书的预言: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在跌宕起伏的悲剧故事后,是人生孤独终老的表现,更是心灵孤独的表现。
    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英国的莎士比亚、我国的曹禺等诸多大师,在创作悲剧时,除艺术的光亮外,都有独特的魔力。正如汉密尔顿说:悲剧向我们展现了痛苦,却由此给我们快乐。悲剧作家们选择的都是生活中能产生的最离奇、最可怕的事件,通过他们给我们展现的景象,我们得到了一种激情的享受。这里有某种值得思考的东西(《希腊思想》)。
    这种值得思考的东西是什么?《百年孤独》的诸多悲剧又叫我们思考什么?我想应是解脱心灵的孤独。或者说解决人们生活的社会联系与人心灵孤独之间的矛盾。漂流孤岛的鲁宾逊,身边还是有个星期五,还有废船中的各种物资。人类是群体的,社会性的,然而,人们心灵深处却是孤独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渴望联系、沟通、理解。这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须求,同时是心灵孤独的慰藉。解决心灵孤独的钥匙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相结合,追求彻实可行的理想与志向。才能摆脱心灵的孤独,人生的孤独。
    《百年孤独》以悲剧人生,放大痛苦,从而要人们认识痛苦。让人们知道快乐与幸福不是必然的。用尼采的悲观主义冲击人们蕴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呼唤人们对心灵的反省、沉思。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怜悯和畏惧,和一种被清洁净化的感情。我想这大概也是作者加西亚的心声吧。
  •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是自闭的。《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无论是典故引用,还是故事编排,无不采用其极,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可谓是眼花缭乱。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跌荡起伏,俨然是对读者最大挑衅。在不可思议的奇迹中,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现实中,在荒诞不经的传说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进而理解孤独的本义,理解《百年孤独》的奇特。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
  •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纽约时报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   ——萨尔曼·拉什迪   一部唯一的美洲《圣经》。   ——卡洛斯·富恩特斯   《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   ——巴尔加斯·略萨   他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作家。   ——比尔·克林顿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   ——欧文·肖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唯一没有争议的一位。   ——韩素音   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   ——余华   《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莫言   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我没有办法预测如果重新出版的话是否会轰动,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   ——苏童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此书描绘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在一百年里的变迁。
    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却无法摆脱自身存在的孤独,家族之间始终没有存在真正的关爱、温暖、和谐。在一种扭曲的人性下,显示出了一副更加恐怖的家族画面。这本书由于跨越时间幅度大,家族人物众多,所以光是想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和关系,都需要花不少心思。外加此书属于拉美地区独有的魔幻现实主义,在牵扯了哥伦比亚历史背景等众多元素,使得此书内涵深,读着颇为吃力。
    哥伦比亚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而此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进行创作。书中描述那虚伪的政客、荒唐的说辞和愚昧的民众,都淋漓尽致的讽刺到骨子里。用这种夸张的魔幻现实主义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和反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人,在他们赖以生存的马孔多镇。由于当地消息闭塞,民众无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那具有先进性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民众愚昧的精神世界严重不符。最终精神失常,孤独的死去。身边的亲人,给他带来的不是温情,而是一种夸张的指责,而这种指责只会使这个家族面临无限孤独的循环。在后面几代人里面,没有一个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视乎这个字眼与这个家族无关。
    这本书命名为《百年孤独》,我认为恰到好处,这一百年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布恩迪亚家族却始终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隔绝,要么是脱离现实的虚无缥缈,要么是过于先进的精神理想。这些都是导致他们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原因,从而引发了家族的整体孤独。
    我想作者是以此来反映上世纪30年代后的哥伦比亚现状,超前和人和落后的人都无法被现实所接纳,生活环境的虚伪,也加重了这一病态的社会发展。拉丁美洲长期处于战乱、贫穷的黑暗之中。在书中的最后一点,他用预言的方式结束了这个家族,一场飓风卷走了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马孔多镇。然后断言道: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这种断言,可否理解为作者不想在看见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是处于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对拉丁美洲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书的内容,我在此不多谈,在百度一搜索即可获得。但我必须得提醒各位读者,不要把这本书当做一本纯文学小说来看,这样的话,你将无法用心看完。书中的许多理念和荒唐的逻辑,或许让人不可接受,但却显示出真实。在夸张的外衣下,更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孤独,是人最害怕的东西,它会抹掉自身上所有的激情和色彩。长达一百年的孤独,早已将布恩迪亚家族的激情和色彩抹得干干净净,所以,所有人都失去了人性最基本的东西。他们要么疯狂的活在自己激进的世界里,要么无数重复做让自己的孤独的事,有些饮鸩止渴的意义。最终这些理念,都是作者对南美洲社会环境的鞭挞,甚至是一种高尚的讽刺。没有激情和色彩的国度,只有黑白的虚无。《百年孤独》这本著作是南美洲文学的呐喊,是南美洲千万人的呐喊。作者渴望一阵飓风能粉碎一切旧体制,所以他才断言不会出现第二次这样的家族,因为他不愿再看见陷入只有黑白色彩的南美洲。
  •   坦白的说,我是一个不怎么喜欢读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的人,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个缺点,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很致命。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学到现在,谈起外国名著,我就读过一本《双城记》。回忆当时阅读的情景,至今还觉得些许痛苦:对外国人名的不熟悉,使我看得云里雾里,对外国语言习惯(哪怕是翻译版本)的不认同,让我看得晕头转向。当时读《双城记》,或许仅仅是为了附和自己对文学的一点赤诚之心吧。因为我觉得,一个热衷语文的同学,连外国名著都没读过,是没有资格配上“疏影”这个具有书生气的笔名的。所以,我耐着性子又看了一本《80天环游地球》,仅此两本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读完《双城记》和《80天环游地球》之后,我觉得外国名著写得真个很好。至今对《双城记》最前面序言里的那段“这是什么什么样的年代,又是什么什么样的年代”还有着清晰的记忆;对《80天环游地球》里面关于火车疾驰驶过将要坍塌的大桥,以速度化解坠落的危机,还有最后主人公因为时差在赌局上反败为胜的情景,也是记忆犹新。
    再说国内的名著,也就看过《水浒传》和钱钟书的《围城》吧。而且《水浒传》还只看了90回,还是初中时夜晚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的,这也是我近视的萌芽时刻。《围城》吧,记忆也不深刻了,只知道有个叫做方鸿渐的人,追求过几个女人,其中有一个叫做苏小姐。《围城》给我留下的最大的财富,可能就是后来几经演变的那句“什么什么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还有方鸿渐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给他,用到了“切记”一词。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印象了,这不能不说是健忘所导致的杯具。
    名著读得寥寥,但是书是没少读的,从中国古代十大禁书到现代的各种期刊杂志,从博大精深的《般若波罗多蜜心经》、《金刚经》到俗到不能再俗的《知音》,所涉内容,真可谓是囊括宇内,包罗万象。
    近日,又在在当当网上看到一本《百年孤独》,什么首次授予中国版权,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等等,大张旗鼓的宣传,看到看的人多,不免附庸风雅,也买了一本来。
    花了五个晚上读完。对于人名的纠结,远胜昔日《双城记》,但对于故事情节的描述,真的是到了荡气回肠,拍案叫绝的地步。加西亚•马尔克斯可真是个天才。
    对于小说本身的评价,这么一本伟大的作品,我若在此造次,敢妄言一二,便是自寻烦恼。
    深思许久,不觉豁然开朗,我觉得《百年孤独》给我最大的体会,不是这本小说的鬼斧神工,而是让我第一次真正明白,对于天才西亚•马尔克斯,才子和文学家到底哪一个更合适,才子和文学家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对,才子和文学家的区别。
    隐约感觉到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区别之后,便去百度查找了相关的定义——
    文学家——是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
    才 子——
    (1)指才德兼备的人。
    (2)指富有文才的人。
    搞清了这个定义,加之自己的体会,也算是对此二者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义了。
    文学家可以称之为才子,但是才子是不能够称之为文学家的。
    其实说到底,文学家和才子的区别,无外乎两个词语可以概括之:才情和贡献。
    要说才情和贡献,文学家必然是在文学上有造诣的人,他们对文学的态度是端庄的,他们不重玩弄词藻,但对于遣词造句又颇有严格的讲究,他们的作品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朴素的文字同样妙笔生花。他们总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可触摸的印记,比如一部或者一篇、也许只是一段伟大的作品。他们左右着正统文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的主流。
    但是才子就不同了,他们往往比较随性,他们的作品可以是清新脱俗的工词丽句,比如王勃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可能是风词艳句,如柳永之“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他们可能生来忧国忧民,如杜甫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还是俱欢颜”;也可能胸中愤世嫉俗,如刘禹锡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代有如唐伯虎一展柔情,留下深入华府点秋香之风流韵事;现代又如韩寒大骂余华,写出那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叛逆小说。
    凡此种种,都是率性之举动,皆为率真之文辞。他们都称得上是才子,纵不是德才兼备,也算是富有文才。但是若比之为文学家,则言过其实也。他们的作品可以品读一二,但说影响一个时代,左右当朝思想,实乃夸张。
    才子虽不及文学家影响深远,但他们思想鲜明,可能郁郁不得志,可能埋没一生,但他们较之文学家,有着鲜活时尚的一面,能够反映社会不同的心声,得到众人的追捧,以及后人的膜拜。
    文学家是个严肃的词语,而才子则显得比较活泼。加西亚•马尔克斯可以称作是文学家,若以才子定义的话,未免轻浮了他老人家。
    我一直都觉得,才子一词,不光更大众化一些,更有一种浪漫的气息在里头。曾经,我也一直沉溺于“才子”这个番号的的印记之中。也曾于网络上结识一些才子才女,他们的文章词藻华丽,他们的思想前卫时尚。他们编织的段子一再被我奉为经典,他们的风情让我艳羡。我深以为,能与他们相识,便是缘。
    其实,冠以“才子”一词便是美好的。但不是随便生受得起。想起自己也喜欢舞文弄墨,但那只不过是生搬硬套,搜肠刮肚,胡乱拼凑而已。每每看到触动心弦的绝妙字句,便觉心有重负,难以释怀。因为自己所知不多,阅历过浅。于是一再强迫自己,于指缝流逝的光阴之中,抽出一时片刻,丰富自己的才情,“才子”一词,能承之万分之一,此生便可无悔矣。

    该文同步发表于疏影的QQ空间:****://user.qzone.qq****/363152113/blog/1314542457
  •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使他成为拉丁美洲的骄傲。也让他获得了世界级的声望。《霍乱时期的爱情》使他得到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他沉着冷静地讲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幽默荒谬的故事的时候,他的背后也有一个人,一个如他笔下所写的那个魔幻现实主义世界中,坚定地站稳现实主义大地的乌苏拉,她永远不会像她疯狂的丈夫奥雷良诺•布恩地亚那样想:“咱们很快就会有足够的金子,用来铺家里的地都有余啦。”——对乌苏拉来说,地就是土地,不是金子铺成的。正是这个朴素的理念支撑着魔幻现实主义世界的天空。马尔克斯的妻子也是这样一个女人,可以说,是她,为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之笔注入了墨。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梅塞德斯,我永远也写不成这本书。  梅塞德斯是马尔克斯的妻子。  那可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马尔克斯带着一家人准备去旅行,就在旅行的路上,他突然恍然大悟,他应该像他的外祖母讲故事那样写一本书,写一部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历史,跟着他这个想法而来的就是《百年孤独》著名的开头: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然后,他们放弃旅行,一家人的车停在马尔克斯写字台上。  马尔克斯为了写《百年孤独》,把几个月前买的一辆小车抵押了出去,把钱如数交给了妻子梅塞德斯,心里想着还够六个多月的——他认为他六个月时间能写完这本书。结果,马尔克斯用了一年半时间才写完这本书。钱用完了,梅塞德斯一声没吭。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么让肉店老板赊给她肉、面包师赊给她面包、房东答应她晚交九个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瞒着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担下来了,每隔一段时间还给丈夫送来500张稿纸。——少了什么也不能少这500张稿纸。  梅塞德斯当然没有亲笔写《百年孤独》,但她和丈夫一起经历了写作的过程,马尔克斯写完让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死掉的那章,浑身哆哆嗦嗦地走上三楼,梅塞德斯正在那儿。她一看作家的脸色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校死了”她说。  马尔克斯一头倒在床上,整整哭了两个钟头。  也是她亲自到邮局去把这篇她没看过的《百年孤独》手稿寄出去的——她拒绝看手稿,我怀疑她多少也有些胆怯。她边走边想:要是到头来这部小说被认为很糟糕可怎么办?那时候,她脑子的库房里是否堆满了欠下的面包肉和稿纸?  正如人们评价《百年孤独》中那些拉丁美洲的妇女们一样:妇女们不仅保证了这个家庭的不断香火,还保证了这部长篇小说的连贯性。面对《百年孤独》,梅塞德斯也应该得到这句话 孤独的血液——《百年孤独》读后感  无怪乎马尔克斯花了那么长时间去写出这本书,它的确与我之前所看过的很多小说都不一样。情节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达空间的压缩,因为篇幅摆在那里。  整本书数十万字中的大部分是马不停蹄的快节奏情节发展,而作者的表达并没有刻意地塞进字里行间,而是靠着整个情节的情绪基调的不变来达成。小说中情节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整本书的情绪却如一只巨大的木桩钉进了大地一般纹丝不动。作者正是用这种手法来凸现出这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觉到布恩蒂亚家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几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个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块石头,抵挡得了过去,却无法与未来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死。他被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击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过了整个马孔多,避开了所有人的眼睛,绕过容易被弄脏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厨房忙碌的乌尔苏拉面前——乌尔苏拉才是这个家族数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第一个死去的布恩蒂亚,流出来的是孤独之血。火药的硝烟气味久久不散,萦绕在他的房子里,萦绕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贯穿百年的孤独那彻骨的荒凉。
  •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作者首次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未作任何删节!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将爱写到极致!马尔克斯写尽爱的种类,莫里森穷尽爱之深邃!我不是来演讲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新作品:首次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百年孤独》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仿佛一个循环向上的气流。这种环环相套的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

    小说描写的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乌苏娜在冗长的雨季中漫漫腐烂。阿玛兰塔一刻不停地缝自己和自己仇视了一生的女人——雷贝卡的裹尸布。雷贝卡足不出户疯疯癫癫地过了后半生。青年时激进热血的奥雷良诺上校晚年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父亲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让我印象很深的还有霍·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像霍·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难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吗?这是一个深深的讽刺。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这个家族的循环的命运再一次显露了出来。

    然而依然有人逃脱了这个命运那就是俏姑娘蕾麦戴丝。她长得漂亮但这漂亮并没有让她沦为男人的玩物;她接受了所有的命运因此命运没有愚弄她。她会满不在乎的穿着宽大的袍子在家里走来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顶偷看她洗澡她的态度也不卑不亢。最后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近乎神话的结局——她牵着白色的床单飘向天空。白色的床单也许象征着高尚的灵魂。她摆脱了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而莫名其妙的“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丽而又纯洁的圣女在现实世界的尘世间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部描写家族的小说和中国的《红楼梦》有些相似。但这是形似而神不似。《红楼梦》的矛盾来自于家族内部是封建的等级制度毁了大观园;而《百年孤独》的矛盾来自外
    部科技、政治、战争、商业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马贡多小镇。开篇的吉普塞人带来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亚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像橙子。”然后随着政治的介入。本来马贡多是个幸福的村庄“至今还没死过人”是他们骄傲的宣言。然后随着政治的介入镇长的出现两党派的斗争都让这个和平的小镇渐渐变质:士兵为非作歹学生向往战场。而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又让小镇得到了虚伪的繁华并且迅速地在这泡沫经济中衰败。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就是因为这些的头衔和介绍让我更加的好奇的想看这本书和他所写的别的,感觉很不错,由于最近买书太多,还有好些没有看呢 只好草草的评价了,只是想看看而已
  •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纽约时报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
      ——萨尔曼·拉什迪

      一部唯一的美洲《圣经》。
      ——卡洛斯·富恩特斯

      《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
      ——巴尔加斯·略萨
  •   一直觉得学校推荐的所谓名著,可看性一定不如人意,但是细细品味,他们确有其称为“名著”的资本,《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   Tears is false,it is really sad,after a thousand years without you I do not. 眼泪是假的,悲哀是真的,一千年以后没有你也没有我。这句话应该是《百年孤独》里最著名的句子了。第一次见到这句话是在初中毕业的同学录上,最好的朋友写下的,总觉得带着莫名的孤独,并不符合那个总是大笑的形象。直到一年以后,我才知道他出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部已经享誉多年却没有去仔细看看的书。或许没有这次的出版,我将会与它擦肩而过吧。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承认,它实在是过分的晦涩难懂。光是一个又一个的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蒂奥就足够让我好好得头疼一番。冗繁的人名大概也是我对《百年孤独》却之不恭的原因吧。
    一直以来,看小说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看了开头,就看结尾,然后,慢慢看中间。仿佛看了结尾就像吃了一颗安定药一样,可以细细品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可是当看到“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的时候,就觉得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百年不变的名字,百年不变的习惯,最后随风的逝去而不留一丝痕迹。或许就像作者设想的那样,布恩迪亚家族是一个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
    在我看来,布恩迪亚家族在用孤独来对抗时间,他们每一代的生活,姓名,性格都惊人的相似。时间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或者说,时间都在转圈圈。可是,时间并不是我们想忽视它就不存在,相反,它无所不在。所以,布恩迪亚家族失败了,这个家族将永不出现了。
    但是时间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拥有孤独,我们让孤独流淌在时间中。
    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我想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这正是《百年孤独》最令人敬畏的地方。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奥雷里亚诺上校。那个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的人。十分的不解,为什么要使他幸免于难,对于这么一个挑起了战争,带来了灾祸的人,理应没有什么好下场才对。当看到上校的结局才发现,所谓真正的惩罚,或许就是作者所要写下来的,百年孤独。一个不知道怎样爱人和被人爱的人,就算是死了,也不足以使人感到解恨。就像所有的领导人一样,着眼于打仗,想要的始终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他们眼中的利益罢了。就像我从来不相信:利比亚的反对派是为了利比亚的和平和利比亚民族的解放而战一样。到最后,他们少不了双手奉上石油给那些帮助他们夺取政权的北约军队以表示“感谢”。我想,马尔克斯先生写下上校这个角色,无非是为了讽刺当时拉丁美洲的军队们,不要为了一时的权利而忘了“爱”与“被爱”。可惜的是那些麻木的事情依旧上演,并且人们乐此不疲。不同的是,不会有人在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并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最终,就算有再多的情妇和儿子,他也只能一个人,一个世界。
    所以,人呢,应不断的去“文明”自己! 在人类走向深渊的那一天,我们最后的子孙在最后一刻会明白: 一切会随风而逝,无影无踪,而我们只是“没有意义”的代名词。更不用说是权利了。
    这又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作者把时间写的很混乱,让读者从一个个的片段里找寻故事的连接点。书的一开头就连用两个很多年,把读者拉到沉重的历史面前。让人看书的心情变得沉重。我不知道作者描写布恩地亚家族的时候有没有一丝同情。我看这一切的时候只替他们感到可悲。他们七代人没有一个人懂得爱,最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爱的结晶,却是整个家族毁灭的开始。作者在书中作了很多这样的描写。这些带有真实性的夸张,读来不免让人陷入深思。也就觉得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凄凉。
    一直觉得布恩迪亚家族所享有的,不是真正的孤独,那只是一个人的寂寞罢了。真正的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能专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也许才有奇迹的诞生。那些超前的理论学说,往往都在长久煎熬后,方被后人体悟和理解。很多科学发明,也经历了痛苦挣扎,才被人们认可和推广。那近乎黑暗的埋没,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在一个群落,掩埋得越深,就越难找回真实的自我。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才能真正袒露活脱脱的自我。
    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
    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才能享受孤独的时光,默默感悟失去和得到,回味遗憾和美好。
    其实《百年孤独》的故事冗长,没有什么起伏,只是不断地重复,再重复,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办法清楚地回忆故事的片段,有时,我觉得我是为了读完小说而读完小说。目前在我印象里面的仅仅只是主人公每天早上的一杯清咖啡与那下了三年的雨,让我回忆起这段读书的时间时,脑中只有咖啡的苦涩与阴雨的潮湿罢了。
  •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了,但只是章节,感觉很是艰深晦涩,看得断断续续的,而这次完整地看了下来,每晚夜深人静时尝着它的“魔魇”,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马孔多,一个荒诞的世界,小镇的居民集体染上闻所未闻的不眠症;罢工者被屠杀,尸体足足装了200节火车厢;它一场雨可以下三年多,接着干旱十几年,最后在一场飓风中消失了。开始的随意,结束的也随意。布恩迪亚,一个荒诞的家族,阿尔卡蒂奥突然被杀,他的血可以流过大街小巷,去向乌尔苏拉报信;丽贝卡嗜好吃泥土和墙皮;蕾梅黛丝冉冉地升上天,飘向了虚渺;过世的亡魂终日在家中游荡,死人与活人共存;牲畜的繁殖速度与奥雷良诺同情人一起快活的时间成正比;最后一个长着猪尾巴的男孩,被蚂蚁给吃了……开始的莫名,结束的莫名。 马尔克斯确实伟大,这也是伟大的作品,不是因为它的晦涩难懂(现在的某些所谓的专家总是把不懂等同于伟大),不是因为它把阿尔卡蒂奥、奥雷良诺、乌尔苏拉、蕾梅黛丝、阿玛兰塔几个名字颠来倒去拼成了一个家庭,延续了一个家庭上百年的历史,而是因为它能根植于时代的大背景、立足于它的现实力,把这个荒诞而异化的时代和世界浓缩为一个小小的家庭和孤独的自我,不愧“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荣誉。这是每个人的孤独,是一个社会的孤独,也是一个时代的孤独。 看着书,不由地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一位拉丁美洲伟大人物的传本,不是文学家,而是革命家,切.格瓦拉,他比马尔克斯晚出生一年,而他过世的时候《百年孤独》刚刚出版。“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说什么的都有,但没有人否定他是一名伟大的无产主义革命者,他是古巴共产主义政权创造者之一,他转战各国,也只是为了各国获得真正的人民的独立、民族的独立,他的奋斗史反映了拉丁美洲风起云涌的共产主义革命,这我们从《百年孤独》中的大背景就可看出端倪,通过布恩迪亚上校的经历演示了这块土地多年的战争和人民的水深火热,血腥,冷酷。 当然,结构上也有新颖的,就是马尔克斯使用了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手法。它的开头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其中散发出来的沧凉的无奈堪称经典,但于外国文学而言,个人感觉还是比不上《安娜.卡列琳娜》的首句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来的传神。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它的主题;孤独。
  •   几年前,曾有幸读过这本书的一个译本,那会忘了花了多久才读完,只是觉得它那么长,要讲的东西那么多,所以第一遍的映像停留在那著名的开头还有莫名奇妙的失眠症。
    去年这本书有了一个目前为止全球第一个拿合法版权的中文版,译者是现在在北京大学西语系的一个非常年轻的学者教授,叫范晔。很古朴的封面,厚厚的精装版,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很长的很沉重的故事,它的确是这么一个故事。
    重读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花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一方面也是由于为了应付一门考试。但是真的注意这本书,其实翻译出来也才300多页,并不是那么长。但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读的时候,都觉得它好像很长呢?并不是因为它特别的让人不耐烦,觉得看不下去。而是因为它太密集了,里面就是每一页都充满爆炸性的闪光的句子,从头到尾都贯穿一种高度紧张高度凝炼的一种力量能量,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暗叹作者横溢的才华。
    比如说,这书的后面读到一场雨,这场雨下了4年又11个月。连绵不绝的雨,让所有的东西腐朽,让曾经称霸当地的美国来的香蕉公司被逼关厂撤离。到了最后雨水终于停下来的时候,看看这里面怎么形容。他说:“那些早在香蕉公司的风暴席卷之前就生活在马孔多的老住户,都坐在街头享受雨后初晴的阳光,他们皮肤上仍然残存着绿色的水藻,身上雨水留下的墙角霉味犹未散去。”想想看怎么会写到一些人,因为下雨过多,这个居民身上长出的绿色的水藻,这就像诗一样的写法。
    又比方说像在书里面各色人物死亡的方式,全镇有史以来最美丽的那个女人,她是怎么消失的呢?她是逐渐地飘在天上,慢慢地像天使一样消失在天空之中。又或者是一个儿子他死了之后,他的血是从他的伤口里面流出来,在地上形成一条直线行走,会绕着这个房子的墙角走,以免沾污了客厅当中的地毯,而最后流到他妈妈的房间,让他妈妈看到,“这是我儿子的血,他死了。”又或者是整个家族的大长老,这个老祖母乌苏拉她死之前的时候,她的身体越缩越小越缩越小,缩回到像婴儿一样小。又或者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代传人,因为父母是乱伦,所以应验了传说中的诅咒,长着猪尾巴的这个小孩,他的死法是被蚂蚁掏空了他的身体,然后一路把他拖回蚁穴里面。这些片断都让人非常非常难忘。
    换了一个比较平庸的作家,那些马尔克斯一笔带过的画面,就够他写一个短篇出来了。看这本书最强烈的一个感觉,就是觉得这位作者马尔克斯在写的时候,他简直在耗散自己的才华。因为里面那么密集的,那么多漂亮的充满华彩的段落,他就这儿用一回就算了,也不多加说明,也不多加补充。任何一个段落拆出来,本身就是很漂亮的一个短篇。
    当然,我想大部分人觉得最难以忘记的,甚至是很多作家看了这个部分就觉得我也要这么些小说的,就是它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这个开头写得太漂亮了。当年马尔克斯酝酿了十多年要写这本小说,最后终于动笔写的时候,他写下第一个句子。但是后来他就开始困惑,该怎么写下去,但是这个句子已经是个很漂亮的开头。“多年以后”后来成了很多作家常用的一个写法。这里面先说到“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始前巨蛋”。接下来下一句就是暗示,这个世界是新鲜诞生的,好像史前时代一样。“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要用手出指着它,来告诉别人你要讲的是什么。这个开头是个什么样的开头,这就是像个《圣经》般的开头,就是世界仿佛天地初开,连文字都还不够用的时代。
    所以这本书也被人多人认为,是个拉丁美洲的《圣经》。事实上整个结构就有意识要模仿《圣经》的结构,从世界的创始开始,到世界的终结为止。比如看看他的最后一段,也是相当有名的结尾,就讲到兴盛了百年多的这个马孔多最终逐渐衰落,这个镇这个城市里面最大的家族,它的创始家族布恩迪亚到最后也凋败淋漓。终于到了最后,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代人,在房间里面正在读着早在百多年前就写好的预言书,预言的这个镇跟这个家族的毁灭的时候,他说,“但没等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个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胜景之城,将会在奥蕾莉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的一切,自永远到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了。”
    读到最后,我很难去解释这百年家族里种种的孤独是怎么回事,比如里面上校发起的在什么自由派保守派之间的冲突,打到最后没有人再知道是为什么,总是有些人在从事革命,但是到了最后也不知道革命是怎么回事。比如里面代表美国势力的香蕉公司怎么样来到南美洲肆虐当地百姓,最后来酿成一场大屠杀然后军政府在屠杀死的几千人,把尸体毁尸灭迹之后,进一步连人民的记忆都要抹除,乃至于后来不用多久,这个国家就再也没有人知道,曾经发生过这么一场死难惨烈的大屠杀了。比如里面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对感情的那种排斥,乱伦,然后流亡,最后消散天际。种种的种种,都让人觉得在魔幻现实的写作手法下显得那么真实——直逼入骨的残酷和冰凉。正如马尔克斯所刻意营造的姓名的混乱,事实上这个人名的故意的混杂重复,甚至某些时候的这种情节对应,从以前第一代的人,他们因为失忆症而忘记了家里面东西的名字,到后来那一代人,他们怎么样因为家里面的东西会不断跑来跑去,而要用绳索固定他们。看起来有点不同,但又是同一个主题的变种。在重复的告诉我们——这个家族的历史,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大地的历史,只是一个不断要重复的咒语跟预言。
  •   多年以后,谁也没能逃掉羊皮卷所预言的命运。当年弗朗西斯?德雷克袭击里奥阿查不过是为了促成他们俩在错综复杂的血脉迷宫中寻找彼此,直到孕育出那个注定要终结整个家族的神话般的生物。即使奥雷里亚诺最终发现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不是他的姐妹而是他的姨妈。这个百年家族的命运就这样不动声色一步一步地陷进了羊皮卷的预言,所有跟这个家族有关的一切都被困缚在这预言中。如果这正显示了羊皮卷的神秘与伟大,那么百年的孤独便是早已注定。因为自始至终,羊皮卷便是彻底孤独的产物。从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开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许多像他一样年轻的朋友离开里奥阿查的时候,作者便在他们的探险之旅上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那是一场荒唐的旅行。至此,这个家族的命运便真正走上了百年孤独的荒唐宿命。于是这颗定时炸弹的导火索开始穿插蔓延,中间被不断地点燃又被不断地扑灭,貌似星星点点的希望里却潜伏着更大的危机。直至最后,这个家族的第七代,一个猪尾巴孩子的降生才真正引燃了最深层的一颗炸弹。于是预言就开始渐渐破解应验-----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作者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和不动声色的表达能力在百年的时空里任意点画穿梭。看似荒诞怪异的故事处处联系着现实的轨迹。整个家族的七代人,作者在不厌其烦地重复使用姓名,甚至人物性格上也有极大的相似。这种混乱族谱里自然会发生更加混乱怪异或者是令人羞耻的事情。这是小说在结构和人物设置上的精明出彩之处。十九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正处在极度文明用语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各个资本主义势力都在疯狂地对这片大陆进行渗透侵略。在这样残酷黑暗的背景中,马尔克斯压缩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大陆在时间的足迹下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痕迹。马孔多在百年的历史中,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逐渐发展成一个看似繁华复杂的城镇。马孔多的社会形态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后来资本主义的侵入有着决定性的联系。即使后来马孔多的很多居民都挺身而出抗拒这种资本主义对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也是徒劳。历史的脚步没有人能够阻挡。从整体上来看,这部小说与历史的关联性并不是作者最想要暗示和表达的。就像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小说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极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不管历史如何发展,人类生活的富足与贫困是永远消除不去的。只有在这样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条件下,才会产生思想文化甚至社会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在马孔多的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作者以这种观点作为最根本的奠基,从而发展成一种宏观意义上的孤独。每个角色的孤独,整个家族的孤独,整个社会的孤独,乃至整个人类的孤独。就像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新奇的发明乃至他所谓的科学的狂热追求。他向乌尔苏拉抱怨道:“我们注定要在这里活活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而乌尔苏拉抢在了他狂热的计划之前,铲碎了他迁移马孔多的计划。他所有的突发奇想没有人能够理解。因为他本身已经是处在孤独中的怪物了,思想变得奇异离谱。这种思想上的孤独在肆意地蔓延,对他的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的儿子他的孙子曾孙以及一代一代与他有关联的人物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暴露自己的怪癖。这种怪癖便是他们自身的孤独所引起的。以致后来的马孔多笼罩了一场遗忘的瘟疫,把这种人性里的各种情感都打上了孤独的烙印。残忍而又恐怖。萨特曾说,人注定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隔了一堵厚厚的墙。理解注定成为不可能。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时,也得到了它馈赠的礼物----孤独。其实抛开纷杂错乱的人物关系,便很容易摸清这个百年家族里孤独的真正含义。 所有的人物角色和性格即使再离谱再古怪也不过还是活在现实的吃喝拉撒中。最终还是被现实活生生地折磨到死。有梦想的人多得是,为梦想而执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因为几乎没有人最终能够打败孤独。就像《魔山》里洗礼钵对汉斯?卡斯托普的召唤:那是一种从墓穴和时间的深渊中发出来的神秘的声音,但同时却表示着现实,在他自己的生活与那久已淹没的一切之间虔诚地维持着联系。孤独对奥雷里亚诺家族而言就像这个洗礼钵,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伴随他们直到最终整个家族的消亡。只不过这个洗礼钵受到了上帝的诅咒,即使解围之神出现也毫无意义。说到这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妻子乌尔苏拉。对整个家族注定的命运而言,乌尔苏拉似乎没有沦为孤独里荒唐的奴隶。因为自始至终她都是以一个勤劳善良能干的形象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活在现实里。对丈夫子孙后代的关爱和面对生活的勇气让她能够摆脱思想行为的变异,从而伴随着整个家族的复兴与消亡。从乌尔苏拉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处理家族的尴尬与败落的行为中,或许能给我们关于这个百年孤独后消亡的家族一些理解和启示。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就这样,一个从新生伊始到百年灭亡的家族干净利落地在世人的记忆里烟消云散了。作者留给我们的或者留给世界留给人类的是那永生不灭的关于人性的思考。但愿我们不会再孤独里迷失
  •   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独》就是展现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之作。因此,以此书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流派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仿佛神话的世界。《百年孤独》因为他独到的艺术成就而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而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
  •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作”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同理,只要人人团结在一起,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精彩、和谐。
  •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
    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诸多头衔集中于这样一部书中,拿到手后未及翻看先就有了非常沉重的感觉
  •   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我看过的翻译书里面最好的一本。2011年下半年才被正式授权中文(香港和台湾的繁体字版早已有)版发布,这部让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像穿透在空气中的氧分子,经过鼻腔进行血液循环,然后迅速仰冲至大脑中枢,让自己在瞬间打个-噤抖。

    首先想向翻译的范晔先生(我猜是男士)致敬,路遥曾今说过: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人素养都在局限人—---不仅仅局限艺术作品中的人,首先局限它的创造者。我相信翻译依然可以套用这条------翻译不仅仅局限于原著,首先局限翻译者本身。而通读全书,感觉是在读一本中文原著,语句优美,幽默诙谐。之前总有朋友说我不会断句,说话有语病,请让我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总结---可能是看多了翻译不好的文章,潜移默化了他们的话语模式。

    生存需要水分和氧气,我把这样的书籍唤作精神的水和氧。你可以选择物理需要的食料而全然不顾精神,也可以全然不顾物理而狂吮精神食粮。两种类别的人相对而坐,必定均觉对方相当可怜。然而这是每一代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命中注定的段落,遗憾,深深的遗憾。

    100年的历史,7代人之间的盘根结错,孤独、遗憾、绝望、挣扎的轮回无不如蟒蛇般捆绑着每一代人,犹如吸血的水蛭爬满人的内身,更似啃食骨髓的尸蚁啄穿人的灵魂。或许因为没有哥伦比亚的历史背景,书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没能产生共鸣;但对于平凡生活的琐碎却如精美的刻刀一刀一刀细琢出最真实的模样,用尽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真理;借用神话的渲染染绿所有沉浸在昏睡中的人们。这样,一切再也无所遁形。
    正如书中的结尾-----将在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   本人向来不爱阅读外国名著,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译文语言的凝涩,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但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还是是利用繁忙的上班间隙将《百年孤独》这部名著通读了一遍。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著作的代表,主要写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孤独命运,内容庞大,人物谱系复杂,历史典故多,总之是一部神奇而又带有魔幻色彩的巨著。这部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无异于“孤独”二字,布恩迪亚家族中的成员或性格坚强,或勇于冒险,或顽固执着,或天资聪颖。是男士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对女性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是女士都有着独具风韵的美。但在家庭成员内部却缺乏信任、沟通与交流。他们虽然尝试运用各种手段去打破这种孤独,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落得有人整天关在屋子里不停地制作小金鱼,有人不停地织寿衣再拆毁,重复着无聊的动作,有人独自待在屋子里静静地发呆直到老死。布恩迪亚家族虽经历百年,横跨7代人,但每代人都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所以这是一部读来让人非常沉重的书。读完之后脑海里随即萦绕出一些问题——这种令人窒息的孤独是缘何产生的?这种孤独无助感仅存于马孔多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还是我们整个人类都弥漫有这种悲哀的气息?

    人生天地间,渺如沧海之一粟,面对自然的灾害,亲人的离世,命运的打击,我们能做的非常少,几乎也无力改变,所以有时人自然就会感发出一种无力感,孤独感油然而生。但正是有了这份孤独感,有了这种人生于世上的苦难意识,我们才会倍加珍惜当下生活的美好,去嗅闻苦难之花盛开的芬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渴望去享受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友情的快乐。但几乎在每一次纵情狂欢后,孤独总会悄无声息的走到你的跟前,恶作剧似的跟你开个玩笑,以证明它的存在。也许我们人类是注定摆脱不了孤独的,正如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一般,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

    同时不得不承认马尔克斯是一个叙事的高手,倒叙的叙述手法,新奇的语言,魔幻般的想象都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虽然人名复杂,祖孙名字相同,但仍然不影响我一页页地翻到最后,几乎每一章节都能带给自己一种宿命似的、无可挽回的沉重孤独感。

    最后布恩迪亚家族第七代成员终于读懂了羊皮卷上的生命密码“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随后一阵飓风将整个马孔多镇卷走,同时卷走的还有那份挥之不去的孤独。马尔克斯之所以这样安排,我想他正是不忍再看到马孔多镇人们的痛苦吧,因为这儿的人们经历的苦难太多了,集体失忆,连年战争,一下连续四年不停的大雨,接着还有连续十多年的干旱……

    上面这些苦难,我想作者是有意安排的,目的不仅是引起我们的同情,更应是让我们认清自己的困境。所以《百年孤独》这部巨著道出了整个人类的苦难。小说里流露出的的深刻的思想,博大的人文关怀以及魔幻般的艺术手法都给我留下了极大地思想震撼,而马尔克斯确实也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也试图用隐晦的语言告诉我们——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孤独中迷失自我。




  •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确实是世界巨著啊 真的很好看
  •     多年以后,面对正式授权的《百年孤独》,我不禁会回想起青春年月初读这本书的光景。那时的我刚刚进入高中,学校里破旧的读书馆每周开放一次,我得以在无数泛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书堆里找出一些似曾相识的书来读。这些名字不知是何时驻扎在脑海里,在功课负担日益沉重的重点高中,在别人埋头演算厚厚的习题集时,我拾掇着碎缝里的时间啃读着诸如《百年孤独》、《源氏物语》这样的书。
       后来那段辛苦的岁月在记忆中慢慢褪色,留下的青春期的甜蜜苦涩和汲取营养般在少得可怜的午睡间隙抽空读的书却深深印在脑海里,以至多年后我仍然清楚记得书中某些片段,就像在国外读研期间我同学把一个红鼻头的女孩比作狮子时,我想到的是《源氏物语》中的“末摘花”。
       多年以后,我读着正版的《百年孤独》却有种不现实的感觉。我以为作者会遵从自己的诺言,有生之年决不把版权卖给这个满是盗版书籍的国家,但我又不能不厚道地为了看正版而期望作者早日去世。于是我无望地认为,我的有生之年是不太可能看到这本书的中文正版了。可是当这本书实实在在拿在手上时,一切都很不现实。我不知是怎样的天价和毅力这本书才得以诞生,但当我坐下想重读经典以拾回当年的震撼,不知是因为故事情节早已映入脑海还是新版的翻译问题,当年那个魔幻世界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在魔力消失褪尽后,我看到的是当年忽略掉的残酷的现实及这个家族深入骨髓挥之不去的孤独。
       就像马尔克斯自己曾说过的那样,我们以为是魔幻的东西在拉丁美洲那片土地上却是真实存在的。高中时的阅历只让我被魔幻般的描述而吸引,不论是会自己拐弯甚至避过客厅正中央而流至母亲眼前的儿子的血,还是升空飞走的美人雷梅黛丝,或是结尾处最令我震惊的被蚂蚁掏空的家族最后一代人及随着飓风消失,再也不会在这片大地上出现的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在相同的两个名字下无尽地重现,仿佛无法摆脱的魔咒。然而多年后当我重新读这本书时,我看到的却是剥除魔幻主义色彩的现实,在那片闭塞的土地上,外来新奇事物一股脑涌进,接着战争,政治,贸易,死亡一一来袭,一个家族的历史背后隐藏的这片土地的历史逐渐浮现出来,让我看到了魔幻现实主义里真真切切的现实。
       我们津津乐道本书的开头,以至于很多人也许并没读过这本书,却知道这段经典的开头。重读我发现这句话不仅是在开头出现,在后文中又有如交响乐章中反复出现的旋律,故事不仅在七代同名人中往复前进,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多年以后,某人回想起过去某一时刻”的描述中曲折推进。六代以后,家族中终于出现了乌尔苏拉最担心的猪尾巴,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接触这个世界就被蚂蚁掏空,只剩下一张干瘪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齐出动努力把他拖回巢中。而婴儿的父亲,终于解读出羊皮卷上的神秘文字即是这个家族的历史,而他注定看不到最后一行的结局,因为他已走不出这个房间,而一切都会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不论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执意被绑在树下,还是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制作好小金鱼又把它们都融掉重新做,无论是终日为自己缝制寿衣的阿马兰妲,还是锁在房屋里研究羊皮卷至死的阿尔卡蒂奥第二,甚至连不属于这个家族的爱啃手指吃土的丽贝卡和喜欢按照自己的规则发号施令的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妻子费尔南达,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无法分享的孤独,即使是同胞兄弟,或是亲如夫妻,他们都注定是孤独的,就像当初他们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上(双胞胎兄弟除外,但他们也无法分享彼此的孤独),个人的孤独不一样,无法排遣也无法分享,只能日复一日重复着一些连自己也无法理解的事,奥雷里亚诺上校自己也说不清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最后生活的全部乐趣只在于一丝不苟地制作小金鱼,开始还会拿去卖了换金币继续制作,最后连出售也不愿意了,直接熔了再做。乌尔苏拉说这个家族尽是疯子,其实这个家族全是孤独的个体,哪怕历经百年,孤独仍像是打了印记的魔咒,深深植入每个人的骨髓,从出生到死亡。
       刚刚收到这本书的那个下午,我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翻开第一页重温这段故事,突然“啪”地一声,我身边的整块钢化玻璃霎时呲呲裂开,裂纹越来越密,像蜘蛛网一般布满整块玻璃。谁也说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玻璃就这么无缘无故裂了。在来人啧啧称奇的惊叹中,我以为书中的魔力延伸到了我的生活中。
      虽然重读希望找回当年的震撼已不再可能,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初读此书心灵的悸动,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我敞开大门,一切一切都焕然一新,不可思议却又那么真实。我也知道,像这样一本为我打开新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之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了。
      
  •   范晔版《百年孤独》看完前三章及后边的一部分,这次阅读所激发的感受有些埋藏在意识里已经很久,有些是今天凌晨才诞生的,但对于我而言它们无不至关重要。此前,黄锦炎版《百年孤独》仅看过一遍,印象不深。我关于这本经典之作的几乎全部认识、所写的各种笔记均来源于高长荣版《百年孤独》。当初便觉得,马尔克斯曾说英文版《百年孤独》比他的原文要好,或许他并没有开玩笑。因为转译自英文的高长荣版本,总给我一种曼德尔施塔姆意义上的“民间创作”的强烈印象,仿佛作者不是个大活人,倒是像荷马那样的传说人物,而小说那不事斧凿、不加雕琢的粗朴感,那不以为意的狂放节律,那收放自如的状语前置及炽热的最高级形容词,完全配得上布恩蒂亚家族跨越七代人的非凡家族史,我常常感到这是不可企及的。而范晔版的《百年孤独》重新让这位大师回落到符合实情的位置。但请不要误会,我不是在批评这个版本,它具备许多美好的特质,尤其在比喻方面精雕细刻,不少句子达到了纳博科夫小说汉译本的水平。例如第一章的大冰块是如此描绘的:“箱中只有一块巨大的透明物体,里面含有无数针芒,薄暮的光线在其间破碎,化作彩色的星辰。”仅从句子的优美程度来讲,它似乎更胜一筹,在减少字词的重复方面,范晔版显然也付出了更多辛苦。然而,因《百年孤独》在叙事学上属于“神话型”写作,高长荣版这些方面的缺陷,恰恰变成了无可匹敌的优势。这个悖论给我个人的启示是,炼句势所难免,因此要么营造出一种即兴粗放的幻觉,要么雕琢得超乎常人的想象。这两种情况不难找到例证,更多作品(不论是译作还是汉语原创)则介于两者之间。我不得不说范晔版,连同其他从西班牙文翻译的版本,尚在两条界线之内。当然我的指摘或许纯属苛求,因为范晔版很可能是忠实于原文的,它很可能确实呈现了《百年孤独》的真实面貌。全译本披露了不少我原先没看到的句子、段落(仅与高长荣版相比)。但是,最神奇的事情,不在于范晔版增加的内容,而在于那个经过两次转译、据说还参考了俄文译本的高长荣版,居然也有眼下这个如此郑重其事的版本所没有的句子。霍·阿卡蒂奥(请允许我沿用那些亲切的旧译法,下同)去皮拉·苔列娜家里终结他的童子身,他先是听到夜间的种种喧嚣,“然后,他走到沉入梦乡的街上”,此句在范晔版里是没有的,从而直接跳到少年对屋门紧闭的希望。我们不妨假想,在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年,急就章式的匆忙转译导致了上述句子的诞生,又或许那是高长荣先生着意的再创造,无论如何,这本身就十足魔幻。有时候,在伟大基础上的疏忽、再创造也是伟大的。
  •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甫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 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中不容错过的精品。
  •   早就打算利用假期好好读书,按照以前习惯,每读完一本就写下一篇自己的心得体会。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然而虽然周先生的作品《周国平语录》给予了我很多力量,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帮助我度过了那段低迷难过的时光。可惜我却迟迟没有写下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与影响,真是对不起周先生了呢。之后读《百年孤独》,虽然在读的期间每每与朋友家人讨论其中内容,总有一大推要抒发的地方,可是在自己真正读完之后,却依然没有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仿佛是在等待一种酝酿,一种消化,一种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下面我就谈谈《百年孤独》对我的影响。 第一,我第一次迷上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从开篇起,对于飞毯,望远镜,放大镜,以及炼金术的描写,都是那么真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对于从小就喜欢做梦的我来说,这无疑就像是自己幼时做过的许多魔幻梦境中的一个,令人怀念,也令人兴奋。出于对这一题材的好奇,我也观看了《大鱼》这部电影。感觉这是一部非常有趣同时非常温馨的电影呢! 第二,整本书讲诉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不过比起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我更喜欢研究那7代人的命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即使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荣誉奋战,多次殊荣可到后来也不过是被政府抹杀掉的,被人遗忘的,历史长页中的一瞥。也正因如此,人生中的挫折也不过是整条路上一块小小的石头而已,无需难过痛哭,更无需自寻短见。如此想想,就很为文革时期因无法忍受错判而自戕的人们,经济危机爆发时跳楼自尽的富豪们,以及因情感不顺就自杀的演员们感到惋惜与不值。 第三,是关于名字,命运。首先是名字,记得乌尔苏拉从漫长的历史上重复命名传统中的出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虽以前听同事们说起过,也有同事改过名字,可只有这一次,在读完整整七代人的故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名字中的力量,只是不知道我的名字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_^ 另外就是关于命运,人们总说,你这就是命中注定。不是还有一部连续剧也叫《命中注定我爱你》吗?至于本书,更是如此,从皮拉尔特尔内拉的纸牌算命,乌尔苏拉的预见,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预见,当然最最最牛的还是梅尔基亚德斯,因为是他预见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及百年之后的样子(马孔多的消失)。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命这一词充满了好奇,信任,崇敬,和一定的恐惧。余我而言,我虽也相信命运,但是更相信天助自助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不敢让自己懈怠,浪费时光,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认真充实的活着的原因。尽管未来无法预料,但我仍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第四,是关于爱情。整本书在讲诉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命运时,无一例外的写到了他们的爱情。虽然我并未经历过爱情,不过个人感觉,要不是有计划生育的政策,猪尾巴的预言,我倒是觉得书中的人更为真实,至少比起现代人为钱,权,工作,家庭,背景,地位而相恋;关注真实的内心感受更为重要。不过此乃社会风气所致,我变不好在多说。 第五,就是孤独。这是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周国平先生说过“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向之人,所以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一些。只不过一直觉得孤独仅仅是我一个人,而在看完这本书后,才发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孤独的一面。即使是翘勇善战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热情好客的奥雷里亚诺第二,美丽动人的雷梅黛丝,乐观开朗的阿玛兰塔乌尔苏拉都是如此。不知道现实社会里的人们是否也是如此。记得Tal教授在《幸福课》里讲过的影射实验,于是想,读完《百年孤独》后,人会不会就此变得孤独?我思考着…
  •   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让我有些懵懂,也许是第一遍阅读的缘故。



    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他们孤独的表象一样,但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乌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这个百岁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恩地亚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独。乌苏拉的丈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二儿子奥雷良诺的孤独是人性的孤独。霍塞整天忙着搞科学试验,发誓要让愚昧、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小镇富裕起来。他倾其财力、智力,但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从未想过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独一生,最后因发疯被绑到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奥雷良诺一生发动了32次战争,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也不明白不关心自己声名显赫,他最终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鱼的工作间结束了一生。乌苏拉的大儿子霍塞.阿卡迪奥的孤独是兽性的孤独。他的生活里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没有了,他身上没有人性的痕迹。乌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塔的孤独是爱情的孤独。她心里有如岩浆般炽热的爱情,也多次与爱情相遇,但每次都坚决地拒绝,用冰封住火热的心,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在诅咒与怨恨中,在渴望与拒绝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地亚后代们重复着前人的故事,亦重复着先人的孤独。

    虽然是初读这本书,虽然书中情节琐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虚,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不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宗旨,但还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之魂,这也应该是书中马贡多小镇的孤独,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读着它,总是不由自主想起《红楼梦》,想起它的繁华、热闹,但这繁华、热闹的背后是否也有孤独在叹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贾宝玉享尽荣华的孤寂,薛宝钗圆滑于世故的孤寂,贾元春表面荣华、内心卑贱的孤寂,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孤寂,贾氏家族表面兴盛、实则腐朽的无奈,不都是真实地存在着吗?不同的著作,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国情,却有着同样的灵魂——孤独。也许孤独对



    每个人而言都是与生俱来的,是永远无法走出的。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
  •   写作《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成为一代文学巨擘,他所带动的魔幻现实主义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其中2012年中国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在其中。现实与虚幻,穿插其中,真真假假,谁能明辨,一本非常值得我们去深究去探讨的史诗巨作。
  •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
  •   一直想买了,这次终于买到了,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光看封皮和介绍就很吸引,拿到手果然是好书!
  •   这个商品不错~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
  •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
  •   因为之前黄先生的版本烂熟于胸,所以在看此版本的时候,感觉唯一翻译地比较好的地方,都有很浓的模仿痕迹,而译者为了避免这点,似乎还故意打破汉语的常规,以防止读者联想……至于高长荣的版本,见智见仁,如果不考虑所谓的增删因素(这个对一下最常见的PENGUIN或VINTAGE的英文译本就知道所谓的意思了),黄的版本是最好的。写这个标题,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授权原因,导致一本无比重要的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新书市场没有。关于书本身——二十一年前初读此书,完全颠覆了一个小说热爱者对小说的认识,之前读《呼啸山庄》,已经觉得去狄更斯等甚远,但也不是孰者更高的问题,问题是谁的结构和叙述方式更能体现小说家想表达的节奏和意指,而《百年孤独》只有这样写,才能体现哥伦比亚那段历史。也正是这部书,让我对拉美文学报以更多的目光,马尔克斯可能不是那个爆炸时代最好的作家,但这部小说却是那个时代的最完美之作。他为这本小说准备了三十多年,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策划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画两个姓名的家族表,再把书中的奇异事件和真实历史对照起来,其内容之庞大,叙述之灵异,马尔克斯自己都写不出第二部,想想他的《族长的没落》,他自己的作品也只有几个中篇如《没有人写信给他的上校》,《枯枝败叶》等才稍可抗衡。越二十年后,听得身边的小友 都在打听这书,问之则曰,“名字很酷”。不觉诧异。希望购得者是认真读上十多遍(如克林顿),他可以取代你手中任何一本小说技巧的书,除了《尤利西斯》等几部天才之作。马尔克斯不是天才,但这是很多天才也写不出的天才之作。5星是给马尔克斯的。
  •   俺原来有一本,后来几次搬家弄丢了,现在儿子要再再买一本仔细读读。

    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被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

    这是一部描写家族的小说和中国的《红楼梦》有些相似。但这是形似而神不似。《红楼梦》的矛盾来自于家族内部是封建的等级制度毁了大观园;而《百年孤独》的矛盾来自外部科技、政治、战争、商业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马贡多小镇。

    开篇的吉普塞人带来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亚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像橙子。”然后随着政治的介入。本来马贡多是个幸福的村庄“至今还没死过人”是他们骄傲的宣言。然后随着政治的介入镇长的出现两党派的斗争都让这个和平的小镇渐渐变质:士兵为非作歹,学生向往战场。而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又让小镇得到了虚伪的繁华并且迅速地在这泡沫经济中衰败。

    小说描写的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乌苏娜在冗长的雨季中漫漫腐烂。阿玛兰塔一刻不停地缝自己和自己仇视了一生的女人——雷贝卡的裹尸布。雷贝卡足不出户疯疯癫癫地过了后半生。青年时激进热血的奥雷良诺上校晚年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父亲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仿佛一个循环向上的气流。这种环环相套的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

    《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







  •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根据马尔克斯指定版本翻译,书好,物流狠快,给好评.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百年孤独,这个名字让人印象深刻。
    书本的质量很好,包装也很精致,内容更加让人受益匪浅。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没能阅读,这回应家人要求,买了一本,终于得以在闲暇时间,去细细品味,探寻书中的精华所在。

    喜欢书的名字,百年孤独,会一直孤独吗
  •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67年出版,2011年中国获得版权

    世称再现拉丁美洲历史图景史诗大作,由一个叫布恩迪亚家族从第一位被捆在树下死亡到最后一位被蚂蚁吃掉的坎坷经历再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

    听说过很多次这本巨作,一直不敢去读,魔幻主义的风格以及晦涩的文字及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一个个瓶颈,但是故事的情节却是那么的充满吸引力,整个卡恩迪亚家族的传奇经历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想象力和夸张的写作手法.

    整个卡恩迪亚家族表现出强大的孤独感,父子,兄弟,等等之间缺乏沟通,这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孤独感.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次次从吉卜寨人手里获得新的物件,不顾家里的任何人开始研究,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热衷制作小金鱼,在17个儿子被杀之后,整天闷在屋里不停的制作小金鱼,当做好25个之后,就融化,继续做.阿玛兰妲白天做寿衣,晚上又拆掉,不停的重复等等,这种不断的重复不是为了击败孤独,恰恰相反,为的是持守孤独[p228].最空灵的是蕾梅黛丝,压根就不了解也不理解周围人之间的那种常规想法,最后抓着床单升天也算是一种赞美.

    作者用各种手法表现着孤独,其实也是人们各种孤独感的缩影.我们现代社会的缩影.
  •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女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
    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贡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使他成为拉丁美洲的骄傲。也让他获得了世界级的声望。《霍乱时期的爱情》使他得到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他沉着冷静地讲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幽默荒谬的故事的时候,他的背后也有一个人,一个如他笔下所写的那个魔幻现实主义世界中,坚定地站稳现实主义大地的乌苏拉,她永远不会像她疯狂的丈夫......
  •   这是一个关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伟大的《百年孤独》的故事,我实在不能讲得比他好,所以就摘抄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摘自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南海出版公司,李静译)一书中的最后一篇,2007年3月26日在第四届国际西语年会上的演讲《敞开心扉,拥抱西语文学》。这一年,是《百年孤独》出版40周年和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5周年。

    ......那段日子,我一分钱都不挣,梅赛德斯和我,外加两个小孩是怎么活下来的,这绝对能写本更好看的书。连我也不知道梅赛德斯是如何做到的,总之那几个月,家里天天还能揭得开锅。一开始,我们还不想走借贷这条路,后来心一横,终于头一回去了当铺。

    先当些零头碎脑的玩意儿,以解燃眉之急,后来又去当了梅赛德斯多年来从娘家得来的首饰。当铺的专家就像外科医生那样严谨,对耳环上的钻石、项链上的祖母绿和戒指上的红宝石一一用秤称、用“魔眼”看,最后,他像见习斗牛士那样立住脚不动,斗篷一甩,将首饰一股脑地抛还给我们,说:“全是玻璃的”。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梅赛德斯算了算账,不动神色地对房东说:“我们想,房租六个月后一块儿付。”

    “对不起,夫人,”房东对她说,“您知道那是多大的一笔数目吗?”

    “我知道。”梅赛德斯依旧不动神色的回答,“您放心,到时候一切都会解决。”

    好心的房东是政府高官,是我们认识的最有风度、最有耐心的人之一,他一样不动神色。

    “那好,夫人,有您这句话就行。”他算出那笔大数目,“九月七日,我等您。”

    终于,在一九六六年八月初,梅赛德斯和我去墨西哥城邮局,将《百年孤独》的定稿寄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书稿打印在普通稿纸上,双倍行距,共五百九十页,扎了个包裹。收信人是南美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弗朗西斯科-波鲁阿。

    邮局的人称了包裹,算了算,说:“八十二比索。”

    梅赛德斯数了数钱包里剩的纸币加硬币,实话实说:“我们只有五十三比索。”

    我们拆开包裹,分成两半,先把一半寄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剩下那一半,要怎么凑钱寄过去,我们心里完全没谱。后来发现,寄走的是后半部,不是前半部。

    钱还没凑够,南美出版社的帕克(弗朗西斯科的昵称)就迫不及待地想看前半部,给我们预支了稿费。

    就这样,我们获得了新生。
  •   多年以后,面对我镜子中才苍苍白发,面对手中这已经翻得稀烂的〈百年孤独〉,我一定会想起围绕在马尔克斯身上的种种,一定会想起这半个世纪以来围绕〈百年孤独〉的种种。
    多年以后,面对离我早已远去的儿孙,面对我日将告别的人世,我一定会想起多年来的“百年孤独”的种种感受。

    任何美丽的辞藻、任何誉美之辞对《百年孤独》来说,都是一种误会。
    这世间没有任何文字能真正表达布恩迪亚上校的百年孤独,没有任何文字能真正述说布恩迪亚家族在天地之间的百年沧桑的意味。
    但,还是记得,第一次偶然读到这个故事,便被震撼。
    主要是它那每个字都沾满魔力的叙述。

    多年以后,还是会记得第一读马尔克斯,一个深秋,像一个谜。
    偶然的原因,读到《獨裁者的秋天》,繁体字,很深秋,与一般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似乎远而又远。
    多年以后,每每想起马尔克斯,一定会想起首次阅读《百年孤独》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对,布恩迪亚上校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刚刚开了个头,
    时空的错位,过去与将来的交换,人在历史中天马行空,文学的缠绵于霸权主义……所有奇怪的想法,所有充满魔力的奇异感受,魔力,真正的魔力,每一段每一字都充满了魔力,齐齐涌上心头。
    无休无止。
    读到那个夜里,读到神奇的梅尔基亚德斯之死;读到总也不死的上校之死,读到总也不死的乌尔苏拉的死,读到“猪尾巴”之死,读到飓风将一切席卷一空……死亡之外,是注定永远都逃不掉的百年孤独,竟然一时忍受不住,忍不住放声大哭……

    后来知道,马尔克斯自己写到十月上校之死,写到乌尔苏拉之死,写到最后一行“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的时候,也放声大哭,似乎,这才终于明白了《百年孤独》所有的味道。

    重读经典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这次,勇气更深,也更挑剔。
    喜欢这一版的文字:元气丰沛有雷霆之气,诗意大炽无造作之功。
    很过瘾。
    谢谢老马哥。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   假期的一个午后,我的祖父来找我谈心,他手中拿着一本书。他把那本书轻轻地放到床头,然后问我这本书是从哪里搞到的。就是那本《百年孤独》。我说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我还告诉他,我正要模仿它写一部小说。我的祖父立即大惊失色。这位延安时期的马列学员,到了老年仍然记得很多英文和俄文单词的老人,此刻脸涨得通红,在房间里不停地踱着步子。他告诉我,他已经看完了这本书,而且看了两遍。我问他写得好不好,他说,写得太好了,这个人好像来过中国,这本书简直就是为中国人写的。但是随后他又告诉我,这个作家幸好是个外国人,他若是生为中国人,肯定是个大右派,因为他天生长有反骨,站在组织的对立面;如果他生活在延安,他就要比托派还要托派。“延安”、“托派”、“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反骨”、“组织”,当你把这些词串到一起的时候,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就像芥末一样直呛鼻子了。祖父几乎吼了起来,他对我父亲说:“他竟然还要摹仿人家写小说,太吓人了。他要敢写这样一部小说,咱们全家都不得安宁,都要跟着他倒大霉了。” ——李洱
     ~ ~ ~ ~ ~ ~ ~ ~ ~ ~ ~ ~ ~ ~ ~ ~ ~
    在讲《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中,这段话是我读到最为精辟的也最具说服力的。把他贴出,是在众多的评论中,这一条最现真实社会的孤独。
  •   看了几遍,越看越有味道。当初看中国的《白鹿原》时就有人评价是中国的百看孤独,当初我就就想有机会一定要看看《百年孤独》,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原来是南美的作家呀,国家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噢!才真正知晓,只有读了几遍,才能体会出真正的滋味。这部作品太有争议性了,我初次阅读时也有岐义与不解,专注地一遍一遍读下去,读过来。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相当好的,他的瑰丽、富有刺激的想象,太叫人折服了,每一人都在不时的进行想到中的世界,我也是...好书呀!强烈推荐!
  •   《百年孤独》是我听说了很久,也期待了很久的作品,终于收到书,心里还是挺满足的。每天看几章,断断续续的,将故事看完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虚幻而又很栩栩如生的世界,感觉很真实,也很现实。那其中的人物,就像是我们身边所认识的人,邻居那样的熟悉和亲切,备深深吸引的我,心情也跟随着人物的经历而起伏不定,悲喜交加。

    这是一本,很值得拥有,反复阅读,以及珍藏的书。
  •   这部作品翻阅购买时间才知道是两年前,这两年读了很多书,一直没选择读它的原因在于书名,说实话,我会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哲理书,想买的原因是它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定是不错的。但直到现在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跟这么经典的作品错过了两年的光景,《百年孤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这几年我看到的能和《平凡的世界》或者超越于路遥的作品。深深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贯穿七代人的大家族的兴衰,更让我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新的认识,你会觉得里面的篇章很玄幻,很神奥,但你不会觉得那是假的,相反你会感到这些魔幻的场景正如现实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直到我将作品读到一半的时候才渐渐发觉为什么作者会起名为《百年孤独》,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兴奋状态去读,哪怕只看一个篇章都可以让你的灵魂瞬间安静,而命名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处于极端的孤独中的,文字中透漏的冷冽让我不寒而栗。乱性的人们不是因为太博爱,而是因为天生就缺乏爱的能力,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七代人,当老祖母乌尔苏拉离开人世的时候,这个家族就如同飞蛾扑火般开始瞬间消失于宇宙洪荒之中。当我看到家族最后一代与他姑妈畸形的乱伦恋时,我便知晓他们即将诞生一个长着猪尾巴的男孩,正如同故事的开始一样玄幻,宇宙万物终将归为原点,而这个孤独的家族将再不会产生于拉丁美洲大陆!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影射的含义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参透,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明白的!
  •   直到今年,才得知这本《百年孤独》此前的版本竟然一直未有作者授予的中文正式版权。暂且不说这背后不得不说的版权故事吧,单是拿到新经典这样的译本就很是激动——
    启用全新的译者范晔,年轻且并不怎么为人熟知的一位,没有以前所有的前言后记和人物关系表。这些都会成为读者质疑的地方。
    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初看之见,书好与不好,拿到手上翻开阅读才是正道。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开篇第一句,正是全书的核心与灵气所在。光是这一句,就让人想着这么看似矛盾又交错的几个时态,似乎能把到小说厚重的历史脉搏。百年的孤独既是拉美洲那长时间的落后,更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作者代言)对进步与先进的漫长等待。
    马尔克斯曾说:“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这里的记忆不是单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经验与回忆相杂糅的东西。群体记忆的可参考性与共鸣性让许多类似国度的读者甫一接触《百年孤独》就难以释卷更难以释怀,许多作家或是参照或是模仿马尔克斯这种创作方式来书写属于自己所在群体的隐秘历史与群体记忆,于是我们对孤独的阐释又多了一重自己的经验,解构与重构同时发生,作家会对这样的作品又敬畏又爱恨交织,真是太好理解了。
    许多个人体验在这本书里似乎也能找到很强的回应,现代人在生活中日益扩散的疏离和抑郁中度过,感喟于强大历史洪流下这个布恩迪亚家族的人物都是那样的羸弱无力,似乎能从中找到不同背景下的渺小无力的自己,同样是那么孤独。
    看到有的人说,《百年孤独》如果注意文本间性,注重译者在小说中穿梭的身影会让异国文化背景下的文本隔膜消除。这样的观点个人觉得值得商榷,异质文化和文明传入我国并非这两三年的事情,忠实原文的翻译或许会有一层隔,但是不要忽视现今读者的接受与鉴赏能力。私下认为如这般写尽群体记忆与隐秘历史的鸿篇巨制,不会因为没有译者的插话解说而失去其震撼而动人的魅力。
    粗翻这个译本的《百年孤独》有些凌乱的想法,需要更细心地逐字细读,小长假来临是个不错的时机。
    读一本书好与不好,还是不做先入之见,自己翻开看看再做评断吧。
  •   最近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二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让我评说的话,我更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它兑现了一种承诺:此生爱你永不放弃。述说着人间温情和生命等待,给世间的人们一种希望和慰藉:为爱而活,为爱而等待。而《百年孤独》述说人世间荒唐和无聊。书中那个小村庄叫马孔多,老布恩迪亚带领村民来此居住,开始了这个家族传承,一代一代的布恩迪亚男人踏进时代脉搏,日子过得有些荒唐和夸张,身上总有这些那些恶习,他们挥霍着似是无穷尽生命力,甚至时不时与家族中女人发生上下辈间不伦之事。这个百年家族兴衰叙事史揉进魔幻和宿命,那本羊皮书上早已写好这家族兴与衰和结束:第一代布恩迪亚将捆死在栗树下,最后一代布恩迪亚将被蚂蚁啃噬。处于第一代与最后一代间数个布恩迪亚家儿女无论如何打拼、如何荒唐、如何恶习、如何折腾,最终都无法跳出生命轮回中孤独和无奈。本书写尽了生命的灰暗和爱的疯狂,似是中国式的传统相声和民间的说书,夸张的荒唐和宿命的魔幻,我不想重读。
  •   这本书的名气和口碑都非常不错,所以买来领悟一下。拿在手里,之前的神秘感依然存在,书的装帧很高雅,自带的书签也很漂亮,自带书签这个事儿还是值得提倡的,书中没有目录,开门就讲,依然很神秘。

    这也的的确确是一个神秘的故事,在一个神秘的地方,有个神奇的家庭,发生着很多奇怪的事情,它可以带着我们的好奇心全情投入的读下去。故事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并也让作者马尔克斯成为了世界级的作家。

    但中国人看外国人写的书,终归会有问题,由于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等多方因素,读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书中人物众多,所以在阅读时,要写一个人物关系的图谱,以方便随时梳理思路。我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尤其是外国作家的作品。

    开始的神秘感是种动力,读到一半的时候,有种新的感受,犹如进了精神病院和动物园一般,因为里面的精神病实在是太多了,还有各种发情的动物,随意的露水情缘,随时的死亡,逐个人物的消失。越看越懵圈,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规则的限制,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在我们的观念里可能确实需要这样的一个世界。

    读到大半的时候,越发感受到了本质的更深层,貌似离那寓意越来越近了,果然是“百年孤独”。随着故事的继续,越发清晰,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每一个孤独角色的个性和共性。这的确称得上是声势浩大的经典,只是我水平有限,只能尽力吸取,继续努力。
  •   《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被称为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值得一看
  •   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书装帧典雅、大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   “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问题是如何唤起它的灵性”。这是《百年孤独》中对我影响最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马尔克斯一起集中的笔力向我们展示了一百多年来拉丁美洲这个殖民岛屿所承受的繁华和孤独,以其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落下了一幕幕奇思妙想的序幕。据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童年的院宅也是着了魔的。马尔克斯后来回忆说:“这座宅院每一个角落都死过人,都有难以忘怀的往事。每天下午六点钟后,人就不能在宅院里随意走动了 。那真是一个恐怖而又神奇的世界。常常可以听到莫名其妙的喃喃私语。”也许只有迷信能 够对童年的马尔克斯加以象征性的保护:阴魂走开以前就应该让小孩睡觉;孩子们躺着的时 候如果门前有出殡的行列经过,应该叫他们坐起来,以免跟着门口的死人一块儿死;应该注 意别让黑蝴蝶飞入家中,因为飞进来就意味着家里要死人;若是飞来了金龟子家里要来客人 ;设法不洒落盐就能躲避厄运;如果听见怪声那就是巫婆进了家门,如果嗅到硫磺味就是附 近有妖怪。(引自达·萨尔迪瓦尔《追根溯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胡真才、卞双成译 ,第三章)
  •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是自闭的。《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   我对百年孤独有很深的感情。
    大学里,只有我捧着马尔克斯的这本诺贝尔获奖作品来来回回地读,
    舍友们却一致认为晦涩难懂,她们说书里弯弯绕的名字一看就令人头大。
    我喜欢百年家族的循回往复,也喜欢乌苏娅的勤劳睿智,喜欢其中充满魔幻主义的现实生活。
    大概与我打小喜欢神神怪怪的事情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毕业时,我甚至选择解读《百年孤独》,作为毕业论文。
    不过这次,我可不打算读了。
    其一:主人公的名字与我当初见到的版本翻译的不大一样,不习惯;
    其二:那个小村庄的事情我都耳熟能详了,闭上眼睛都想得起来吸铁石把锅碗瓢盆拉着满地跑的情景。
    其三:每次看过,都似乎陷入了阴冷灰暗的世界,感觉无比孤独。
    不过,不看不代表不喜欢。我依然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著。
  •   尔克斯最直面现实的作品!深刻揭示权力的奥秘与孤独!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   双年交汇,单位组织我们一行五人赴台考察一周,仔细打量一下家中为数不多的几本书,犹豫再三,从《世界通史》、《国富论》中挑中了这本不算太厚的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其实基于现实,可能带上《蒋介石》可能更能符合当地民情,因过程中可能不可避免要提到当年这个在台湾被如大陆塑毛泽东一般的神的人物,只是蒋一书并无实质性的分析,是非功过所提并无多少新意,即使与当地介绍不一,可能也不会碰出什么火花来。
    看完前30页,基本就能完全融入书中那亦真亦幻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里。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背景,冬季的台北下着雨,那灰暗的天空正能映衬乌尔苏拉的百年岁月和社会万象。我甚至能够想象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灰白黑的世界,铅色的乌云厚重地笼罩在那充满南美风情、满是泥泞的农田、村庄、树叶、枯草、小路上。让人无法呼吸。偶尔会看着那灰白的太阳,就像一幕三四十年代的电影,黑白色格出各种影像,让我们觉得那个世界是一个活着的物件,在这里,或急或缓、或轻松或愤怒的人们无力地和那个强大无比的自然进行着角力,却依然逃不过最终的命运。
    无论他们幸福过、反抗过、拒绝过、默许过、伤心过、快乐过,那最终的结局都是奥雷里亚诺或者阿尔卡蒂奥们不能改变的。

  •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   引用这样一段和我有共鸣的话语
    我刚草草读了《百年孤独》的最后几页,今天来豆瓣看书评,奇怪的发现,比较热门的几篇都和“孤独”有关:书中人物的孤独是怎样激起了自己的共鸣;自己是怎样在孤独的情况下读懂了书中的孤独;排遣孤独的一百种方式;人生就是与孤独为伍。诸如此种。可是我觉得,这并不只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题目里的孤独不只是人的孤独,也是文化的孤独,或者文明的孤独。读到后来,我已经不关心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因为前部的种种迹象表明了这个家族是文明进步的牺牲品。马孔多这个小镇,是被文明强奸的孤独小镇,是整个文明世界的侧影。这个家族的命运,只是一个线索。
      孤独,和爱情一样,是一个一百年都不过时的话题,写一百本书来讨论也不过分。但我们究竟为何孤独?不探讨孤独的原因,就不是在探讨孤独。带着这个想法去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我们会发现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
      
      马孔多的创建
      马孔多创建之初只是个临时扎营地,确信没有更好的出路后,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这个家族的元老,队伍的首领,决定在此建镇,由此拉开了小镇与布恩迪亚家族风雨变迁的序幕。这是个极其原始的小镇,在现在的贫困山村仍能看到它的影子,没有任何机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甚至没有镜子。镇上的人也极其匮乏知识和见识,甚至不知道冰块这种东西,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些铺垫,合情合理地将马孔多塑造成一个闭塞落后的所在,在科技和交通还不发达的当时,是一个被文明世界遗忘的角落。布恩迪亚家族,就在这样一个角落里用原始的方式生存者。
      书的开篇第一句就设问:如果文明抵达了世界的这个角落,会是什么样子?“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行刑队”意味着马孔多有了政府和军队,“冰块”意味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和政府,是文明的重要象征。开篇第一句便为马孔多与文明世界的碰撞埋下了伏笔。
      
      文明的入侵
      读完全书,不得不说《百年孤独》是一部关于文明侵略的历史缩影,若在此将这入侵经过重述,几乎等于抄写一遍此书:从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徳斯带来磁石、望远镜、炼金实验室,还有冰块,到里正堂阿波利纳尔·摩斯科特代表政府驻扎小镇,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参军,到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带来自动钢琴,到教堂,到电报,到火车,到工厂、汽车、飞机……就像布恩迪亚家族的混乱情欲和繁衍一样,这些新鲜的文明世界的玩意儿一刻也没停止脚步,入侵了原始的马孔多人的生活。
      这些入侵对马孔多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想细说,无疑得再抄一遍此书。如果不是灾难性的影响,布恩迪亚家族不至于灭亡,马孔多也不至于被从地球上抹掉。马孔多家族不同的人,对文明世界的态度也大不相同: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好奇以及后来的疯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后来的自闭,何塞·阿尔卡迪奥的漠不关心只着迷于情欲及后来遭毒手,乌尔苏拉的抵制与反感以及后来的固执……正是这些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大不相同,而最为长寿的乌尔苏拉,几乎见证了整个家族所有成员的不同命运。
      
      文明的火药
      与文明世界的交锋,何以导致一个原始家族如此悲惨的命运?书中有两段故事最能解释:一是自由党与保守党的竞争;二是香蕉工厂的纠纷。这两段故事对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参与自由党和保守党竞争的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是坚定的自由党支持者,不惜与岳父堂阿波利纳尔翻脸,不惜背井离乡在外征战,在不同的地方战败,又在不同的地方发动起义,而最终却厌倦了战争,与保守党妥协,签订了尼兰迪亚协议。用原文的话讲“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这无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不是对布恩迪亚上校,而是对文明世界的政治斗争。政治所追求的目标永远是高尚的,而途径却是黑暗邪恶不择手段的。卷入文明世界的政治斗争,并没有让这个马孔多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反而让他厌倦了,“彻悟”了。鲜血和火药已经让他对那些高尚的目标失去了兴趣。这在他征战后期留下十七个子嗣就能得出结论。同时战争也使得马孔多满目疮痍,布恩迪亚家族失去了对马孔多的领导地位,马孔多居民也失去了往日自由祥和的生活。政治和宗教一同统治着这个弹丸之地。而马孔多人对他们持同样地反感却不得不服从。
      香蕉工厂的纠纷,是马孔多与文明世界冲突的升级。何塞·阿尔卡迪奥是唯一一个知道纠纷详情的马孔多人。香蕉工厂闹罢工,要求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却遭到政府的镇压,三千多人死于非命,幸存的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同三千多具尸体一起被装上了开往海边的火车,中途跳下车爬回了马孔多。他回到马孔多后意外的发现,所有人对这次武力镇压一致否认,说没有任何人死,消失的人都是出远门了。何塞·阿尔卡迪奥对政治和文明的恐惧达到的极点,从此把自己关在便盆间,致死都未踏出房门一步。
      当文明悄悄进入马孔多时,它从未抱有善意,文明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它蹂躏着马孔多人,只为满足自己的贪婪和野心,只为了那些血腥的荣誉。文明的行刑队杀死的不只是战争罪犯,倒在火药硝烟下的,更多的是无辜的马孔多人。纯真的马孔多人从未真正融入文明,他们是文明的牺牲品。
      
      梅尔基亚徳斯的羊皮卷
      书的最后,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最后幸存者(猪尾巴除外)奥雷里亚诺读懂了梅尔基亚徳斯留下的有关预言的羊皮卷。原来这篇羊皮卷所欲言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具体到每个成员的活动的细节(就像《百年孤独》一样)。这是一段极具深意的构思。羊皮卷的预言在使故事更为神秘的同时,也暗示了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马孔多,它发生在整个拉丁美洲大陆上,发生在所有被文明遗弃的孤独的角落。
  •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
  •   百年孤独曾因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而风靡全国,而中国获得正式授权的版权之时,买书纪念
  •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根据马尔克斯指定版本翻译,未做任何增删!)
  •   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
  •   我觉得很不错,它属于现实魔幻主义的作品。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人,看他的作品你会进入一个荒诞又天马行空的世界,让你有点分不出现实的感觉。很棒!我高中的语文课做读书报告就是做的《百年孤独》。最初是被他的名字吸引,最后是完全被作者的才华折服。你见过出去打一场仗就生了21个儿子的强人吗?你亲眼见过一个破落小村庄逐渐繁盛,人口兴旺起来却又在一夕之间被毁于一旦吗,没有的话,就看看百年孤独吧。故事的开头是写该家族的一个女孩爱上了自己的表哥并与他发生关系,就被邻居诅咒会生出一个有猪尾巴的小孩。害怕的他们带着族人逃亡到一个小村庄……故事的结尾,卡地亚家族的最后一个小孩真的带有猪尾巴,他被蚂蚁吃光了……这部作品寓意深刻不移看懂,并且人物关系超级复杂。之卡地亚家族就写完了7代人
  •    本书中,杨照借由讲述南美洲内战和政治背景、马尔克斯独特的童年养成,当记者时观察到的各地民情……不厌其烦地将《百年孤独》中繁复的线索一一搜集、整理,带读者一步步寻找、梳理、解开书中一个个伏笔和谜题,指出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不仅是布恩迪亚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则南美历史的隐喻。文字简白畅达,深入浅出,句句浅显易懂,字字言之有物,是第一部解读《百年孤独》的华语专著,带你真正读懂《百年孤独》!
  •   二十世纪文学的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双冠,从这两个方面而言,都是值得大家看看的,内容不容分说,相信大家看过就很清楚了,我欣赏的是作者表现淋漓至尽的魔幻现实主义(莫言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以及作品中所渗透的而又深入的“孤独”,相信每个人读后对作者要阐释的“孤独”都有不同的见解,所以,《百年孤独》等待你去慰问它的“孤独”和你的“孤独”。 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这本书的质量怎样,这本书的版本比较少,但是这一个版本就是精装的经典的了,纸质很好,绝对正版,送货也挺快的,到货时没有什么损坏,放心订阅,耐心阅读吧!
  •   对于百年孤独,我有许多感慨。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
  •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
  •   马尔克斯被评论为获得诺贝尔奖最没有争议的人之一。这本书反应着当时时代的特点,用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读完之后给读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为什么百年孤独?
    很喜欢这本书的包装,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本。书中很简单,只有作者的文字,没有序言或某某人的推荐话语。我想经典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知名人士推荐确也能享誉世界的。文字就是最好的广告了。
    以前比较喜欢欧美文学,现在读到了拉美文学的作品,确实很喜欢。
  •   约半年的时间,总算把《百年孤独》第二遍结束了。虽说是第二遍,但仍觉得艰涩难懂。看完了全本,心里异常的累,不知自己到底看懂了几分。放佛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但是好像都未能坚持到底。

    他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都在坚持着所谓的理想。或许是因为上帝不想让人们过于幸福;所以,当上帝以无边的美意创造了一切后,又会让魔鬼所破坏,正如马尔克斯所说的那样,布恩迪亚家族经历着这样的一切:街上的女人会使人流血,家里的女人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斗鸡会让男人丧命、终身内疚,枪弹一沾手便会引发二十年的战争,冒失的事业只会将人导向失落和疯狂......当年迈的乌尔苏拉走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尔基亚德斯,这个智慧与先进的代表虽然与布恩迪亚家族有着不解之缘,也影响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他预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败,为什么?

    直到现在也没能明白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现人类的无奈吗?乌尔苏拉算是这个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为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亚发现了马孔多,他们在那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引进文明,但也随之衰落,也带来了战争,流血,瘟疫,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吧,微缩的世界,历经一切,还有人类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许还应该说说奥雷里亚诺·布迪地亚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旧未读懂他。我不懂阿玛兰坦-乌尔苏拉为什么要回来,过着与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变他吗?还是她也拥有者何她高祖母类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终不是乌尔苏拉,所以她失败了。最无法理解的应该是他们“变态”的爱情吧,我不知道是否这样说恰当。布恩迪亚家族最后的爱情还是让这个曾经辉煌但也孤独了百年的家族结束了。正如那卷神秘的羊皮卷所预言: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住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或许我无法读到书中更大的,更宏远的意义,一本书,一百个人读,会有这一百种理解。我只看到了他们极力想拥有者一些感情,可是他们未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或许他们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许我们也一样,但是他们应该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