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3;长河落日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山冈庄八  页数:369  字数:400000  译者:王维幸  

内容概要

  《德川家康全集》(全13册),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乱世浩浩荡荡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成人、统兵,崛起三河狭地,铁血六十余年,最终结束战国烽烟,统一天下,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  
  《德川家康全集》(全13册),洋洋洒洒五百五十万言,运筹帷幄,权谋诡道;战场与后闱交错,正邪与善恶纵横;或慷慨悲歌以武士壮烈,或缠绵悱恻于儿女情长;用兵以诈道,驭人以心道,治世以王道,治乱以霸道;要紧处动人心魄,动情处肠断魂伤;前后勾连,彼此呼应,有伏笔,有隐语,有难言之隐,有纸背之力,有艰难曲折人世之艰,有浩浩荡荡天道之气……如柏杨先生言:中文图书,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可与媲美。这部描写“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的德川家康的“东方大书”,一言以蔽之:史家笔法,大家风范。

作者简介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

书籍目录

一 夏役开战
二 出兵道明寺
三 激战若江
四 父子入阵
五 夜半激将
六 五月决战
七 败军无略
八 忠勇片桐
九 孤城落月
一○ 丰臣末路
一一 壮士悲愁
一二 独目窥鼎
一三 再起风波
一四 黜子去祸
一五 王道苦门
一六 大坂遗孤
一七 朝阳落日
一八 草民忧国
一九 天命人命
二○ 晴天霹雳
二一 借耳说佛心
二二 鹰野之虎
二三 漏船火屋
二四 慈悲之本
二五 越后悲雁
二六 江户之蛙
二七 末巡关东
二八 圣人佛光
二九 终年新岁
三○ 发病
三一 生死之间
三二 立命往生
三三 东照神君

章节摘录

版权页:庆长二十年四月二十六,大野主马亮治房率兵两千余,穿过背阴的山岭,放火烧了郡山,大坂夏役由此开始。未几,郡山东北民房悉数焚烧殆尽,倘若置之不理,奈良一带很可能随即化为一片焦土,一时间危机重重。于是,五条城城主、幕府代官松仓丰后守重正为了迎战,与奥田忠次一起撤退至国分一带——大和顿时成为战场。大野治房变得如此强硬,说是因为兄长大野治长态度暖昧,但直接的引线,乃是他发现视为心腹的甲州浪人小幡景宪,竞与所司代板仓胜重暗通消息,后竟一去不返。治房对景宪备极信任,在各项军务大事上,他亦常与景宪互通声气,与真田幸村对抗。他曾对景宪的为人和才具大为敬服,甚至特意在自己府邸内为其修建了一处宅院。而那小幡景宪,声称要去探听坍港动静,出城之后便再也未回,使得治房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为防人非议,他不得不痛施重手,以明主战之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柏杨(著名史学家、作家)每次在政治上遇到麻烦,我便设想德川家康会怎么解决。然后,我得到了答案。  ——中曾根康弘(日本前首相)我从小就崇拜德川家康,他激发我的灵感和斗志。因此,我要求我的干部必须熟读《德川家康》。我考核干部的方式,便是查考他读《德川家康》的心得。  ——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建人)在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另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阅读《德川家康》。从无到有转弱为强的智慧展现,德川家康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垒,是二次大战后激起全日本人的奋斗意志,使日本快速窜起,成为经济强国的钥匙。  ——赖世和(美国前驻日大使)即使在状况最危急的情况下,德川家康都能冷静地深思熟虑,做出正确判断,而且替未来埋下翻本的机会,这是让政治人物最心驰神往的理由。  ——王拓(学者、作家)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德川家康》我熟读四遍,并将他的自我管理、管理部下、选择接班人、组织经营方面的智慧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方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相信,《德川家康》的智慧是成功的管理者必备要件。   ——申宪哲(韩国SK株式会社社长)为什么这么多政治人物都被德川家康的故事吸引?德川家康“在等待与忍耐中创造实力”的经营哲学,对所有人都会带来许多启发与鼓励。  ——李令仪(学者)我希望我国产业界人士赶快熟读此书,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汪公纪(学者、作家)《德川家康》直到步入2008年,才突然大刀阔斧进入市场,而最早热起来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江浙。联系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德川家康时期非常相近,不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代,而是进入瓶颈期,也正是德川家康的忍耐发挥作用的时候。  ——《新京报》这部书推出后,“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的德川家康让江浙一带商人嗅到了企业经营之道。  ——《浙江日报》这部涵盖经济博弈、治国方略的《德川家康》,受到商界领袖及民众的广泛追捧。  ——《中国证券报》二战后的日本千疮百孔,山冈庄八选择“德川家康”这个艰苦隐忍、最终成就大业的历史巨擘作为写作对象,对于当时落寞的日本国民,自有一种奋发鼓舞和深刻反省的作用。——《中国青年报》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叱咤风云、曲折传奇的一生。  ——《解放日报》《德川家康》内容涵盖了政治角逐、军事谋略、经济博弈、治国方略。  ——《京华时报》“活着就是硬道理”,这是德川家康经营德川集团的第一原则。  ——《广州日报》《德川家康》简体中文版自2008年年初上市以来,销售势如破竹,在引进版图书中一枝独秀。  ——《福建日报》这是一部震撼人类的大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  ——《都市晨报》山冈庄八用一千余万字的日文,对出现在德川家康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和心路历程,几乎都有细腻的描写,而提出主旨:“忍耐”!  ——《扬子晚报》通过《德川家康》,中国读者可从中了解构成日本文化的深层元素。  ——《北京晚报》一部《德川家康》,被日本企业及其领导人常温常读,德川家康的掌故轶事被津津乐道。  ——《华商报》德川家康“忍耐”这一不合传统的观念,在二次大战后才被日本人真正体会理解,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等待,是为了培养复兴的幼苗。  ——《联合早报》这部跨越了德川家康一生75年的小说,前后勾连,其实也讲述了日本从平安时代结束以来怎样结束乱世开创太平的国家问题,也暗示了明治维新后同西洋列强争夺东亚的必然国策,写人情物理细腻清晰。  ——新华网既能忍得一时,又能忍得一世,这就是德川家康。但忍得一时绝非目的,还必须在忍耐之中保全将来足以东山再起的本钱。  ——新浪财经频道每一次面对危局时,德川家康最放心的,是集团的稳定,这是他最后出击的根本。  ——搜狐财经频道经济动荡,不如读读《德川家康》。  ——MSN财经频道德川家康乃是日本“菊与刀”文化的典型代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忍常人所不能忍,面对每一次危局,都能找到一条最好的化解之道。  ——中国证券网《孙子兵法》与《德川家康》,被认为是对日本现代企业影响最大的两本书。  ——上海证券网

编辑推荐

《德川家康(第13部):长河落日》是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研究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员工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的书。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中文简体字版从2007年12月出版面世开始,以每月10万册递增的速度,成为2008年罕见的畅销大书,被中国内地最大的读者群一致评为“史书、权书、谋书、商书、兵书五书合一”的杰作而购买、赠送、阅读,至2008年底,销售合计突破200万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浪网“2008年十大阅读热点”“《新周刊》2008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图书”中文繁体字版1988年出版,被读者奉为“政略宝典、商战兵法”,成为政界、商界、学界、军方同时阅读和研究的大书,“德川家康”也成为上至政界商界知名人士下至贩夫走卒市井巷尾热门话题,至90年代中期,合计销售20万套500万册韩国1971年推出首版开始,被所有大企业总裁与政界人士普遍购买、收藏、阅读、研究,30年间各种版本合计超过2000万册;2001年正式授权版本出版,至2005年销售合计超过100万册;《德川家康》连续多年成为首尔大学借阅率最高图书,被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日文原文1950年在《北海道新闻》开始连载,历18年方才完毕,成为日本五六十年代“全民阅读”图书;60年代出版,朝野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1965年3月8日由时任首相佐藤荣作主持“销售突破1000万册”庆祝仪式,至80年代,图书合计销售4000万册;图书与动漫、动画、绘本、影视等各种版本,合计销售4亿册(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川家康13;长河落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从商家角度来说,说完好无损,也比较便宜,送货速度非常快。从书的角度来说,当然无可争议的是本好书,很好看
  •   一部历史题材的杰作,一部反映德川家康的经典
  •     历时接近半年吧,每天都看一两个小时。
      真是超级长的故事。
      怪不得说研究日本人,必看的一本书。
      买了kpw看了几本书后,就一直只看这一套书。终于可以开始看别的书了!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简单总结一下:
      
      1,德川家康究其一生的努力追求和平,高举”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大旗,实现日本止战统一,并巩固防卫,防止外强侵犯。属于比较温和而坚韧,和平而强大的人。
      从他身上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做成任何事情,必须深思熟虑,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追求理想,脑子不能停,身体不能懒。德川家康追求太平,直到七十四岁临死之前,还在不停地为巩固统一,预防战争而谋划不止。其坚定和勤劳,真是令人敬佩。
      
      2,日本文化里,似乎把“死”看得又轻又重。说轻呢,因为很容易就为了一件错事,或者一个理想的破灭而剖腹。说重呢,因为”死“几乎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在日常生活里占了很大的比重。武家文化对于日本人来讲,就相当于以前我们的儒家传统一样根深蒂固。之后日本人尚武,好战,大概也是根源于此。
      
      3,江户幕府是十六世纪,1550年左右的事情。那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很重视和海外做贸易,普遍认为日本统一以后,保证了温饱,要使天下富足,就要靠和海外做交易来赚取财富。广辟航路,通商欧美。这在我国的同时期,明朝,是没法比的。可惜家康作为第一代幕府,到了第三代德川家光,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了。这一段不是德川家康书里面的事情。不过幕府时代之后的明治维新,迅速开始改革,实现了日本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没有出现的。这一点真是值得学习。
      
      4,除了德川家康一心追求日本统一以外,织田信长应该是没来得及如果他统一了日本,下一步必然是打中国,丰臣秀吉虽然当时追求的也是统一日本,实现天下太平。但是这仅仅是对于日本本土而言,他当时就派兵经由朝鲜欲攻打明朝,后来失败了。显然攻打朝鲜和明朝,为日本人侵占更多的土地和财富是理所当然的。似乎这个太平仅指日本本土而言,是不必要替外国人考虑生存和太平的。相比较之下,国人是如何做的呢,不统一的时候内斗惨烈,统一的时候又止步不前。比如唐朝,明朝清朝,都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当时如果对外侵略,真的是太简单了。实际上呢,只是南边几个小国家说曾经被中国人骚扰欺负过。我不是说咱们应该欺负人家,是说这个窝里横,外边软的根性真是让人没辙。
      
      别看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骨子里的差别真的很大。
  •     终于把这13册的长篇看完了,由于文化的差异,还是费了很大的功夫,对于小说中德川家康的很多说法、做法不是很理解,或者说就是作者故意粉饰和硬掰,如家康对六子忠辉的处理,其实就是为了消除伊达的野心,不让伊达和忠辉有联手的机会。
      整本书对战争的描写还是比较精彩的,如家康一生中经历过的几次大的战役三方原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关原合战,大阪夏之阵,还有信长和秀吉的几次战役。其他方面则显得过于冗余了。
      通过该书也可对战国时日本的方方面面做一些大致的了解:那时的日本比较穷苦,普遍吃不起饭,连一般的大名能每天吃上白米饭都算是很好的享受了。穿基本上都是穿的草鞋,这个可能是习惯问题。离婚、改嫁情况很多见,甚至于秀吉让自己的妹妹离婚改嫁给家康、家康将自己的妾侍赏赐给家老;日本人名字一大堆,不同的时段名字也不一样,甚至于为了让自己出身高贵,改姓也是常见的。对于人伦日本人更是看的很淡,亲戚之间差着辈份的婚姻普遍存在,德川家康还要把小儿子过继给大儿子当儿子,这在对于讲究礼仪之邦的中国可是闻所未闻了
  •     德川家康乃持王道的慈悲老人;伊达政宗为持霸道的阴险独眼。正如家康在病危之际谈到一生中遇到的四位枭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前三位都在家康有生之年仙去,唯有伊达政宗给德川家族的治理、天下的太平带来威胁。枭雄焉有不争之理?寄希望于海外势力、依靠拉拢女婿忠辉,毕竟实力、气量不均如人,在家康仙去之前化解了这位枭雄的野心,也得到他的尊敬。在斗争中家康让我看清了王道和霸道的区别。往往霸道之人具有较高的能力,但在德行方面缺得不到神佛的帮助。信长公一生天下布武、戎马驰骋完成了上洛,令人钦佩其果敢和勇气,但较之家康之稳重和坚毅,还差火候。所以要长久,不能依靠小聪明,要大气、用大志、成大事。家康处理秀赖和淀夫人便怀着这样的信念;同时对忠辉的绝情亦源于此。
      
      但持王道者往往易累筋骨、伤劳形。看家康一生,从小为人质、成年中年为信长、秀吉驱驰、老年还要为儿孙操劳致死,实属不易。我的父亲常对我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后来我才发现如果事事都依父亲所述,自己便会成为持“王道”者。面对社会之艰险,持王道者往往首当其冲,竟易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什么要成为持王道的圣人呢?或许怀着这样的想法稍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变成现在这样的自己。总之,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包括节俭、自检、自省等确实需要勇气和毅力,这也是为什么德川家康备受尊敬。
  •      在读此书之前,我对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知之甚少,印象中只是从小时候看的《世界五千年》里知道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名字。即使后来通过网络和信长之野望里拉拉杂杂地能把这段历史串联起来,相较于天下布武的枭雄信长和终极屌丝逆袭成为天下人的秀吉而言,我对极度厚黑的家康印象不算正面(尤其是其晚年发动的两次大阪之阵全灭丰臣一族的劣迹)。因此对于广为流传的“织田信长可以比作一个为麦田播种的人,丰臣秀吉是将麦子收割并做成一块大饼的人,而德川家康只是享用这块饼的人”评价,直到接触这本书之前,i could not agree any more.
       对于山冈庄八所著的这洋洋洒洒十三部“巨作”,老实说最先吸引我的到是包装的背面柏杨的宣传“日本版的三国演义”。从我下决心开始“钻研”第一部到前天翻完第十三部最后一页为止,前后“历时”三年,也算是到目前为止我所阅书籍耗时之最了。细分下来,关原之战之前的8部我倒是不到半年就搞定了,当时正值大学毕业,赴美读博开始之际,因此有较多闲杂的时间可以投入其中。通过这部著作,这几年来我对日本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伴随着阅读,我又通过道兰同好会这一优质论坛搜集浏览了几乎所有跟这段历史有关的NHK纪录片,虽然仍属业余水准,但业已能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如数家珍”了。由于自己对诸侯逐鹿演义的兴趣大于之后一人独舞的讲述,因此从第九部开始我的阅读速度便极大地放缓,反而去阅读其他的一些书籍(诸如司马辽太郎的《德川家康》和山冈所著的《丰臣秀吉》),直到今年年初入手kindle之后,才慢慢把余下的五部补上。
       回到正题,正如柏杨所评价的那样,拿山冈的《德川家康》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相提并论,在我看来,丝毫不为过。通过德川家康成长这一主线,山冈庄八十分娴熟地将整一段日本战国的时代风云行云流水一般呈现在读者面前,恢弘的气势全然不输于《三国演义》。而作为一名炉火纯青的叙事者,山冈对于书中主要人物都进行了身临其境的描绘以及入木三分的人物剖析,此外对于相关人物事件之间的叙述与串联也是令人读来大呼过瘾。其中我最为佩服的是山冈那如罗贯中那般将各种“演义”“信手拈来”穿插于真实历史之中的能力,为了服务于全书的主线(德川家康的奋斗史和心灵进化史),在最后几部里面巧妙地通过作者自己设身处地对家康的心理描写“篡改”了一些史实(反而将如今的一些主流评价设置为当时世间的留言处理),成功为家康洗白,塑造出一个越老越佛泽天下的大御所形象。作为一个从小“国破家亡”的人质,德川家康能够白手起家,带领忠诚刻板的三河武士一步步从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幸存下来,进而逐渐壮大,最后得以成为天下人而开创日本之后长达二百余年的和平治世朝代。诚然如之前的评价那样,家康的脱颖而出确实离不开之前信长和秀吉的拓荒和开垦,但是要说家康只是一介窃取他们胜利果实的狐狸,结论就过于轻浮了。在我眼中,家康何尝不是一个负重一生的播种者。我们也许可以将他的成功归结于天意,例如从小便于信长结下牢不可破的同盟,身败垂成之际对手武田信玄突然撒手西去,秀吉离去之后的称霸也是由于没有陷入对朝战争而保存实力;但是细细想想,上天是不会轻易垂青一个人的,要想在乱世之中成为万人之上,要么具备信长那种舍我其谁的枭雄之气,要么具备秀吉那种万佛朝宗的天才魅力,否则就要像家康这样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负重致远。
       除去小说本身,我认为山冈的这部《德川家康》更是一本我们深入了解日本民族习性和社会特征的通俗读物。相较于《菊与刀》那种专业对日本民族的分析,我自己更愿意接受《德川家康》里通过具体人物故事的刻画而将这些特点展示出来的潜移默化。老实说通过这部书,加上这三年来对其他相关材料的“涉猎”,我对日本这个国家和国民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日本人时时体现出来的那种克己,规矩,勤奋,刻苦的性格,都可以透过德川家康的一生看出许多端倪。网上很多人嘲笑日本在二战结束后要通过妇女援交才得以发展,但静下来回想,要是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可以忍辱负重至此,可以想见其民族的韧性是多么的可怕!而这一切都已在《德川家康》一书中多处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山冈庄八的这部《德川家康》是一本不仅作为小说而且作为一个文化读物很值得推荐的著作。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日本民族也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和借鉴,最后摘取德川家康八条家训作为结尾,希望自己也能时时以此自省与进步。
      
      1.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2. 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
      3. 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
      4. 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
      5. 视怒如敌.
      6. 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7. 责人不如责己,
      8. 不及胜于过之
  •     两天时间看完了德川家康的第一部,像如此细节描写的小说虽然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但也反映了日本战国时代的混乱与不堪。一个崇尚武力与信义的日本战国时代,我看到的是战火的纷飞与女人的眼泪。
       第一部描写的主要内容就是德川家康出生前后的环境,人物,势力之间的关系。比较有特色的反映出,小诸侯国(日本地方小,小诸侯就是村长级别)的悲惨境地。小诸侯国门苟延残喘被大国所利用,政治的博弈,武力的恐吓,让它们惶惶不可终日。
       德川家康的父亲叫做松平广忠,我从他身上感悟到一个可怜的官二代,要兵没兵,要权没权,终日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终于因为抢夺别人的女人,死在近侍的剑下。如果看到这,您可能认为他是个贪图美色之辈,但他是个彻彻底底的可怜之人,因为政治联姻被迫娶了于大(德川家康的老妈),又在今川氏的威逼之下,不得不休了于大,谁了解这种痛苦,作为一个大名遭受奇耻大辱,日日郁郁寡欢,终于为了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怜,可悲,可叹。
       德川家康的母亲是松平广忠敌对小诸侯的女儿,因为政治联姻而走在了一起,生下了横扫战国的德川家康(日本人改姓改的很频繁,松平-》德川,名字本来元信-》元康-》家康。研究日本历史的哥们很囧)。生在日本战国时期的女人,如同工具般的利用,充当人质,联姻的工具。于大就是众多可悲女人中的一个,最后再次改嫁一个小大名。(貌似日本对女人的贞洁不是很看重,到处改嫁。。。)前夫死掉,而不能哭泣,儿子家康作为人质不能见面,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莫过如此,生在战国时期的女人已经没有泪水,也没有心碎,只有那淡淡的哀伤。
       凡是伟人的童年总是凄惨的,我也不知道能用什么更加倒霉、更加不幸、更加悲惨的词汇来描述德川家康的童年,但正是这种经历使德川家康的性格变得隐忍,变得狠毒,变得狡诈。最终统一战国,成为盛极一时的大日本幕府将军。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何止万骨,只有女人的眼泪才能洗刷这肮脏的世界。
  •     俺于去年考试前百无聊赖始读此书,断断续续,而今半年有余,终见尾声。
      作为演绎小说,大约多有不尽不实之处,而歌功颂德,主角光环,在所难免。从家康公出生前的乱世描绘,到往生前的喃喃私语,湟湟巨著或许太过,其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委实令人动容。
      人生就是不断隐忍,不断奋进。千言万语似乎都可浓缩为此一句,如俺等多年犬儒也止不住唏嘘。
      若最终摄取天下的,并非长命无敌,谨小慎微的家康,而是雄才大略,武力无双的信长,或是谈笑风生,戏谑群豪的秀吉,这道路会否有不同?历史终究是没有如果的。家康公至生命尽头,犹自兢兢业业,小心筹谋,天下受之无愧。气概与才华终究不是人人生而有之,慎重小心却几乎是人人努力一把均可达到的,只不过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反而显得不够帅气,为人讥诮。假若唾手可得,勤勤恳恳还有何意义?
      唯一读到忠辉处,令人心酸,若说成王败寇,一身豪情,方寸幽禁。倒和热播穿越剧时代十四阿哥遭际有几分类似。一叹一叹。
  •     三国的历史为什么能为人熟知?只是因为有一本非常棒的小说《三国演义》。《德川家康》这本书作为时代小说不但在文学方面,历史的普及方面以及励志、谋略方面,他的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希望大家认真读完后,再发表评论。
  •     大阪夏之役开始,后藤又兵卫战死,第一猛将真田幸村亦慷慨奔赴最后的战场。大阪城破,家康欲保全秀赖性命,然而由于秀忠和家臣的不同态度,绝望的秀赖和淀夫人自尽。此后秀赖的儿子国松丸亦被捕斩首,丰臣氏血脉由此断绝。
      
      战后,不安定因素、深受岳父伊达政宗影响的松平忠辉受到处分,被幽禁。仍有战意的政宗返回仙台,摆出作战姿态。家康再次动身进入江户,将其化解。
      
      家康确立了秀忠嫡子竹千代为第三代将军,准备带竹千代进京,却意外在新年里病倒。在冷静处理身后诸事之后,家康归天。
      
      原文链接:http://weiwei.im/chs/articles/book-summary-tokugawa-ieyasu-13.html
  •     日本今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想要了解日本,日本人,那么就读一下德川家康”这是柏杨先生的话。国人对日本,日本人有太多的误解,还有太多的抵触,一谈到日本就会想到南京大屠杀、日军侵华战争。。。我想说的是有战争就有流血,无论是日军侵华战争,还是当年清军入关。而无论哪一个地方都有希望和平的人,德川家康就是。虽然,他一生经历的战争无数,但是对于一个生在乱世的人是无奈,但他还是用一生来实现了日本的和平统一。而现在,天下太平的年代,却依然那么多的人放不下仇恨,却口口声声的叫喊着和平,真是悲哀。
  •      无论这部书有什么样的剧情,但是武士与忠义一直都是贯彻始终的线索。无论这部书是否过于美化德川家康,但是他的思想却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值得借鉴的思想。
       本书经历三代统治者,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是疯狂的,丰臣秀吉是残酷的,德川家康是智慧的。德川家康一直秉持着一种忍的哲学。忍过织田,忍过秀吉。最后人们才发现,德川的势力是如此惊人,没有战争,没有夺权。当秀吉去世以后,德川家康稳居天下。
       信长的被刺在于其狂傲,逼的手下不得不反。秀吉的惨死在与野心,自不量力的进攻中国。相比较而言,德川的善终就是靠,忍与善。
       我不认为这是种美化,或者不现实。恰恰我以为这种德川最厉害的地方。他看透了人世的变化。坚持以神佛的信念治理日本。不是不战,只是找最正义的时机去战,以不变应万变,一边获得了实权,一边也没有损害其信誉,不失去信誉,也就不失去民心。
       书中,很多人都骂德川家康是老狐狸,骂的没错。老狐狸就是这种不露锋芒,暗中得利的人。虽然骂他是老狐狸,却做不了这种老狐狸。差就差在不会忍,不珍惜民意。
       个人认为,书中把日本女子描绘的也非常的勇敢,外柔内刚。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不过於大、淀夫人等描绘的也相当出彩。所以无论男人的故事还是女人的故事,或者男人与女人的故事都相当的好看。
  •     作者写得太细致了
      细致的让人烦躁
      尤其是有关哪些战国名将的女人和宫闱秘事,
      作者简直不厌其烦,
      怪不得能写13本
      
      决定放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看了
      等我的耐心恢复
      
      最近会上映 侠盗石川
      希望在看电影之前 先看到小说中相关的情节
  •     柏杨先生评价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是日本的《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此言不虚。  几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将德川幕府成立前的日本战国时期呈现给我们。  总是把德川家康称为乌龟,但是确实这个乌龟取得最终的胜利。  德川家康的胜利,不能归于他的个人魅力,不能归于他后来的强大实力,主要的应归于他坚忍的品质和超凡的权谋。    简单评价一下,改天醒酒再补充。强烈推荐该套丛书。
  •     1、 命运、宿命和天命之间的区别
      
      好比一个圆盆,内有一碗。碗便是人。
      
      只要人在盆里,不管往左还是往右,人自可选择,在盆内抉择便是命运。因此,命运可因人意愿改变。
      
      人走到盆的边上,再也无法前往,便是人的宿命。
      
      所谓的天命,便是造出了这盆以及碗的命令。天命不可违,却可以知天命,尽人事,为自己的使命作最后的努力。
      
      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知道这世上还有事情乃是自己奈何不得,方能随机
      
      2、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3、 一个不准人拥有私财的村子
      
      倘若人人都有自己的钱袋,便会有贫富有异。一旦有了贫富,便会出现盗贼与武士,互相争夺。聚集在村中的匠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众人平等。
      
      我们所见之人,与人数多少、能力大小均无干系。人人多为生命存续,上连远古祖先,下续子孙后代。因此,人能力有异,但所得一般,人便不会觉得不公平。也就是说,不能因为邻居的孩子多,便在心中打小算盘。暂时可能会有损失,但日后也可能儿孙满堂,自是需要别家劳作。
      
      4、 道德,乃是舍弃自家情感,始终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知别人疼痛。道德当始终为先,而法度其实乃是一种众人皆可明白,皆愿遵从的世间规矩。
      
      5、 慈悲为草木根本,人和乃花朵果实。慈悲无疆,人和无界。
      
      在海外,只有人和才不会生乱;但,人和只有拥有了慈悲之本,才能开花结果。因此,要想得到人和的花果,必须努力培养慈悲之根。
      
      6、 天下有公有私,凡俗之人常会将二者区分,若分开,便要忍受因‘公’废‘私’之苦。有公有私,各得其宜,方为人生上上之策。
      
      7、 性命如生于地上诸物。朝着天空生长,如树如木,长高,长粗,几十人也合抱不住,直直地朝着天空生长。
      
      这生死之树伸向太阳,乃是连接大地和太阳的桥梁。人不会死,只是隐藏起来,回到这大树之上
      
  •      家康被称为“乌龟”,他这一辈子就是一场龟兔赛跑,最后成为了那只战胜了所有兔子的胜利龟。大家小时候都听过龟兔赛跑的寓言,知道乌龟赢在坚持,家康的一生完善了这个寓言,他补充道:“活得长即可!”
       没错,他就赢在活得长,当最能跑的兔子信玄武运不佳,信长自酿苦果。家康这只乌龟活了下去,无论是拉屎兵败三方原,还是本能寺兵变后浑水摸鱼狼狈逃回三河,都该是作为豪杰心中所深深惭愧的。可家康不然,只要能活下去,保存实力地活下去,总是缩在壳里被人唾骂也未尝不可,这就是家康的荣辱观。他为了天下,可以不要尊严,不要面子。宋丹丹戏言:“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像家康这般思维的人活得长也许就是必然。
       然后是新的领头兔秀吉。小牧长久手之后双雄对峙,谁都不太可能一口吃掉对方,于是两方的精神领袖的耐久就决定了胜利的归属。丰臣方实力虽稍占优,但猴子亏就亏在命数不够,且猴子猴孙们弄了半天也只出一个白痴秀赖和一个二杆子秀次,怎比得上家康这边的枝繁叶茂。所以家康放心地学起了司马懿家族,等曹丕曹睿归西后找霸王后继者中的软柿子捏。可以说秀吉晚年的许多昏招,如杀秀次、侵略朝鲜等等大多反映了他对自己死后江山的强烈不安全感。毕竟,看不到老乌龟归西,就只能任由老乌龟在自己归西后逆袭。德川氏对丰臣氏的最终胜利,还是寿命使然。
       等猴子蹬腿后,原来有兔子资历的毛利、岛津、上衫、长宗我部等等,要么后继乏力,要么被整得元气大伤,要么本身家底就不大,一个个又都被老乌龟压在后边了。不要说关原幸村奇袭的假设,纵使成功,老乌龟去见天照大神,秀忠那几万毫发未损的精兵也可以轻易改变战局。所以当老乌龟把养生之道传给龟子龟孙的时候,生命力已然决定了关原的成败,即天下的归属!
       老乌龟,终究还是胜在了命长啊!
  •      政治就是一场剧,成功的政客各个是好演员。成者王败者寇,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变的是人们为胜者的著书立说。信长、秀吉终归为家康做了嫁衣裳。
       当我们用崇敬的眼光看着被奉为神佛的、将日本逐步变成锁国的家康以及他身后的将军们,看着德川家终究把才华横溢的忠辉变成政治的牺牲品的时候,是否也能以同样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被日本作家称作苍穹之昴的老佛爷。。。
  •     读本书时摘录经典如下,共享之!
      
      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人人头顶都有命运、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剑。好比有一个圆盆,内有一碗。碗便是人。只要他在盆里,不管往左还是往右,他自可抉择,在盆内抉择,便是命运。因此,命运可因人意愿改变。而那盆沿......人走到盆的边上,再也无法前往,便是人的宿命。在宿命之外,还有天命,所谓天命,便是造出了这盆以及碗的命令。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知道这世上还有事情乃是自己奈何不得,方能随机应变。
      ——家康说与所司代板仓胜重。家康已知了天命。天命不可违,却可以知天命,尽人事,为自己的使命作最后的努力。(13部/天命人命)
      
      善政自有善民,恶政自有恶民。为政如舟,其民如水,舟水和谐,方可水涨船高。
      ——家康公公布武家法度,力求令百姓信服。(13部/天命人命)
      
      天下有公有私,凡俗之子常会将二者区分,若分开,便要忍受因“公”废“私”之苦。能否恰当协调“公”与“私”,便显出一人的能耐。若人常在心中为公私而苦,那么这一生只能是不断牺牲。愈是想遵守法度,维护秩序,人生便愈苦。原本美好的人生便会变成苦海。有公有私,各得其宜,方为人生上上之策。
      ——家康公鞭策胜隆出使忠辉处。(13部/慈悲为本)
  •     从去年夏天开始,历经一年多时间,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十三本《德川家康》,没有想象中那样精彩。
      与作者同为山冈庄八的《丰臣秀吉》、《织田信长》相比,这部书的文学性确实要强上一截,无论是环境、细节、心理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都要好得多。在这部书里,德川家康的形象与历史形象并不相符,更像是作者的理想化人物,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部书的伦理价值比文学价值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惜,脸谱化的人物、冗长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平淡的战争场面使这部书陷入了平庸。
  •     宏伟战争场面的描写深入人心~
      齐家治国的谋略实在是无人能及,还有那佛之心~
      最后时分还真是感人啊~
  •     在《德川家康》中对合作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与强者合作!山冈庄八的著作值得一读,感觉像罗贯中,把史料和艺术结合的很精妙,当然译者的水品也不弱。
  •     终于看完了 13本真是个浩大的工程
      从读第一本时完全不懂日本历史 想着竹千代这小屁孩是谁 怎么和吉法师的相遇就成了绝代双骄了。。。
      到后来的筑山夫人 信康的切腹 石川的出奔 忠辉 秀赖的下场 都令人唏嘘不已
      中间的时候 有些拖泥带水 但最后的几本则是一口气看完的
      
      若是只看本书 家康绝对是个有着神佛之心的绝顶智慧以及幸运之人
      若是武田信玄未死 天下轮不到信长
      若是没有本能寺之变 羽柴秀吉也成不了太阁
      若是没有淀夫人 也许就不会有秀次之死 关原合战 抑或是大阪冬夏了。。
      
      这样看来 历史比小说要复杂的多。。
  •   赞阅读的耐心,评论也颇有意思。挑个刺,首段“全灭丰田一族”是“丰臣”笔误么?最后十条家训貌似少两条。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   天命、宿命、命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抉择权内,最大化我们的乐趣、利益或者叫做人生的历练、经历!
  •   这部书畅销有它的道理,可是太长,我买回却看不下去。
  •   家康已知了天命。天命不可违,却可以知天命,尽人事,为自己的使命作最后的努力。
  •   天下有公有私,凡俗之子常会将二者区分,若分开,便要忍受因“公”废“私”之苦。
    能否恰当协调“公”与“私”,便显出一人的能耐。若人常在心中为公私而苦,那么这一生只能是不断牺牲。愈是想遵守法度,维护秩序,人生便愈苦。原本美好的人生便会变成苦海。
    有公有私,各得其宜,方为人生上上之策。
  •   目前刚看完第11本,感觉人物太高大了,老让我想起中国的李自成
  •   确实,作者就是在塑造一个理想人物,而不是试图还原有血有肉的德川家康,但这个塑造的过程实在过于乏味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