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琦的神奇力量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美)苏珊·帕特隆  页数:223  译者:张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乐琦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叫硬土镇的沙漠小镇里。两年前,她的妈妈在一场暴风雨后触电身亡。爸爸有自己的生活,不愿意照顾乐琦,就把自己的法国前妻布瑞琪请来,成了乐琦的临时监护人。有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法国妈妈之后,乐琦从生母去世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开始了新的生活。乐琦现在唯一担心的事情是,布瑞琪有朝一日会将她送到孤儿院,独自返回她深爱的法国。
  乐琦希望找到阻止布瑞琪抛弃自己的办法。因此,她努力做个“完美小孩”,还常常偷听“十二步疗法无名会”会员的谈话,想从他们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但是,神奇力量还没有出现,她就发现布瑞琪做好了返回法国的准备。乐琦因此跌入了人生的谷底,她决心通过离家出走让布瑞琪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爱乐琦。于是,在一个沙暴肆虐的下午,乐琦背上沉沉的救生背包,向沙漠深处走去……

作者简介

〔美〕苏珊·帕特隆(Susan Patron)
  出生于一九四八年的苏珊?帕特隆从小就非常喜爱书籍,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度过的,现在更是作为图书馆员在钟爱的图书馆工作。她熟知童书,更了解儿童的想法和感受,她引导孩子们阅读他们真正需要的书,使他们从书中获得成长所需要的指引。苏珊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写作童书,于一九九三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也许是,也许不是,也许也许》(Maybe
Yes, Maybe No, Maybe Maybe),获得当年的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图书奖。
  《乐琦的神奇力量》(The Higher Power of
Lucky)是苏珊的第二本小说,荣获二〇〇七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这个故事里融入了不少苏珊自己的生活经验,她和丈夫雷内一起生活在洛杉矶,但在沙漠小镇上拥有一栋小屋,就跟主人公乐琦一样。她大部分的写作都是在那栋小屋里完成的,因而能描绘出极具特色的沙漠风情,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女孩乐琦的快乐与忧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偷听
第二章 布瑞琪
第三章 好妈妈和坏妈妈
第四章 涂鸦
第五章 迈尔斯
第六章 布瑞琪是怎么来的
第七章 食蛛鹰蜂
第八章 蛇
第九章 矮个子萨米家
第十章 骨灰坛
第十一章 戒烟无名会
第十二章 香芹
第十三章 bisous
第十四章 第一个征兆
第十五章 第二和第三个征兆
第十六章 准备出走
第十七章 HMS猎兔犬号不听话
第十八章 仙人掌的刺果
第十九章 鸡蛋和豆子
第二十章 一本好书
第二十一章 奇异恩典
第二十二章 bonne nuit
第二十三章 不久以后
致谢
致读者

章节摘录

  乐琦·特林布尔猫在大垃圾桶的梯形阴影里,耳朵紧贴着墙上的一个小洞。那面漆迹斑驳的墙里头是硬土镇拾得物风铃博物馆暨访客中心,矮个子萨米正在那里讲述他是如何坠落到人生谷底,又是如何决心戒酒,最后找到了他的神奇力量。从那些为了戒掉烟、酒、赌博或暴食症的十二步疗法无名互助会里,乐琦听来了不少有关人生谷底的故事,但矮个子萨米的这个一直是她最喜欢的。  萨米说,那天早上他一直坐在停在家门口的六二年凯迪拉克里,听着约翰尼·卡什,喝了三大瓶朗姆酒。猛然间,他看见副驾驶座上有一条响尾蛇正在咬爱犬罗伊的阴囊,就吓得从车上掉了下来。  乐琦一只手扶在小洞上方保持平衡——矮个子萨米的声音就是从那儿传出来的——另一只手撩开脖子上那过分卷曲的头发。  她注意到附近有两只小黑鸟,羽毛支棱着,张着嘴,像热坏了的狗一样喘着气。她把耳朵往洞边凑了凑,因为每当讲到悲伤的结局,萨米的声音总会变得很低。  可是矮个子萨米并没有直接跳到那个精彩的部分。为了让故事更长,也为了制造更多悬念,他转而讲起破产时买不起朗姆酒的旧时光。那时他只好自己酿酒,材料是麦片里的葡萄干和任何能搞到的水果。他说话总喜欢兜圈子,换了别人,一定不会讲这么久。可是人们依旧听得兴致勃勃。  乐琦站了起来,脖子和腿弯处都汗湿了,软蹋蹋的帽檐压着乱糟糟的头发。她小心地在那片阴影里支起一张破旧的草地椅,慢慢地坐上去,生怕压垮它。几只苍蝇飞了过来,是那种会叮人的小玩意儿,她用塑料簸箕扇走了它们。烈日下的大垃圾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忽然,墙里安静下来,只听得见吊扇晃晃悠悠转动和人们在金属折叠椅里变换姿势的声音。乐琦知道大家和她一样,老早就听过矮个子萨米的故事,而且也和她一样喜爱其中的精彩曲折——虽然很难想象矮个子萨米当年醉酒的样子。听起来,矮个子萨米好像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那个罗伊,老兄,”萨米管谁都叫“老兄”,即便是对乐琦这样的小姑娘,“它是条勇敢的狗。就算是那个对爷们儿来说至关重要的部位被咬伤了,它还是杀死了那条蛇。而我当时一门心思要逃走,从凯迪拉克上摔了下来。我掉了颗牙,脸也划伤了,鼻青脸肿的,还扭了脚。可那会儿我醉得厉害呀,老兄,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一团糟了——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然后我就晕过去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还在地上躺着,满嘴的沙子。我感觉到了死亡。我是说,我就像已经死了,老兄。可是我太难受了,也不好意思就这么死过去。车子底下躺着一条血肉模糊的响尾蛇,还有血,很多的血,我都不知道那是我的、罗伊的,还是那条蛇的。罗伊不见了。我喊它——没有任何回应。我想,也许它救了我这条蠢命之后,跑到哪儿孤独地死去了。当时,车底下差不多有一百华氏度。吧,老兄,天气就和现在一样热,可我觉得特别冷,不停地发抖。”乐琦的手上有金属的味道,就像那把草地椅黏黏的细扶手一样。她把帽子往后推了推,好让风把额头的汗吹干。  “我向自己许诺,”萨米继续说道,“要是罗伊没事,我就戒酒,加入戒酒无名会,从此做个正派人。”乐琦把她光着的腿从椅面上一根粗糙刺人的绳股上慢慢移开。每当矮个子萨米讲到这里的时候,乐琦都会想,要是自己也坠入了人生的谷底,她会向自己许什么诺言。比如说,有一天她的狗HMs猎兔犬号也生死未卜,她必定也得下决心做一些很难、很猛的事情。又比如说,她做了什么可怕的事,她的监护人因此抛弃了她,一走了之。监护人和妈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真正的妈妈是不能辞职的,当妈妈是一生的活儿。可是像布瑞琪这样的监护人很可能就会说:“好啦,这活儿就干到这里吧。我要回法国去了。Aurevoir!”然后留下可怜的乐琦,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厨房拖车上,就此跌进了人生的谷底。这样,她就必须去寻找属于她自己的神奇力量,去做勇敢、彻底的自我反省,就像矮个子萨米以及所有无名会里的人都不得不去做的那样。  矮个子萨米继续说着:“后来我老婆开车回来了,老兄,我甚至都不知道她离开过。我还是那么躺着,她下了车,看到我那副德行,她只是说:‘我带罗伊去看了塞拉城的兽医。’她说得可真平静,像是一点儿都没生气。她说:‘离这儿有八十多公里,我开了——差不多有——半小时。这是我这辈子开车最糟糕的一次,萨米,这都是拜你所赐。不过罗伊现在没事了,因为送得及时,抗蛇毒血清还管用。’“然后她走进屋子,再出来的时候,拽着她的行李箱。她准是头一天晚上就已经收拾好了,其中还有罗伊的餐盘和水碗。她居然把罗伊的东西也带上了,这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临走时她只丢下一句话:‘别给我打电话。’唉,老兄啊,那就是谷底了,所以我撂下铁锹,上这儿来了。”有掌声传出来。乐琦知道,接下来就会有一顶帽子在人们中间传递,好让大家把钱放在里边。叫人有点儿失望的是,今天没有人解释他们到底如何找到自己的神奇力量,而这一点正是乐琦最感兴趣的。  她不明白,为什么那种力量寻找起来那么困难。无名会里的人们常说,他们借助神奇力量掌控了自己的人生。作为一个十岁半的小女孩,乐琦觉得她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活——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她还没有长大——可是,如果她能找到自己的神奇力量,那力量必能指引她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时,人们纷纷站起身来,椅子刮擦出刺耳的声音。他们要一起做个小祷告。乐琦特别喜欢这个部分,因为在加州的这个硬土镇上,既没有基督教堂,也没有犹太教堂,拾得物风铃博物馆暨访客中心就是最像教堂的地方了。而这也同时意味着集会即将结束,她得趁这段时间赶紧逃走。她早就做完了自己的工作,也就是清扫前面广场上的垃圾——昨天戒赌无名会的人抛下的糖纸和踩扁的啤酒罐。虽说他们通常不会绕到博物馆后面的大垃圾桶这边来,但是有时候也说不准。她必须要快一点儿,但要不慌不忙的,以免弄出声响。  她把簸箕和耙子藏在墙边,又把那个铝制的草地椅藏在大垃圾桶的后面。明天,也就是星期六,是她的休息日。星期天的下午,戒烟无名会开始之前,她要再次把博物馆前的这个小广场打扫干净。这里是无名会成员会后闲坐聊天的地方,他们总是会留下很多垃圾。可是每一群人又都绝对见不得前人留下的烟屁股啦、啤酒罐啦,或是糖纸什么的。那是因为他们都正在康复期,康复中的酗酒者可不想看见或闻见嗜烟者和嗜赌者留下的啤酒罐;康复中的嗜烟者则不能忍受酗酒者留下的烟头;而康复中的暴食者憎恨看到酗酒、嗜烟和嗜赌者留下的糖纸。这就给乐琦提供了一份工作——一份了不起的工作,除了阿点在自己家厨房和后门廊里开的美美沙龙,还有上校那儿的邮件分类工作,这可是镇上能找到的唯一一份挣钱的活儿!乐琦一边跟救生背包的带子较着劲——这背包她总是随身带着——一边沿着干涸的河床慢慢朝家里走去。乐琦想,矮个子萨米的故事已经住进了她脑袋里的一条缝隙。她一直认为自己脑子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缝隙和褶皱,里边填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渴望,要是能取出脑子,把它展开,就会发现它能覆盖好大的一块地方,比如说,一张特大号的床。  她在干河床的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走着,矮个子萨米那条狗的阴囊问题住进了她脑中一条特定的缝隙里。虽说乐琦可以问矮个子萨米几乎任何问题,但是她永远不能问他关于罗伊的事情,因为这是她偷听来的。要是她问了,萨米就会知道她偷听了十二步疗法无名会的集会。  ……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Higher Power of Lucky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乐琦的神奇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乐琦的神奇力量
  •   日瓦个挖个和
  •   好书,班级家委会帮扶下乡小学用
  •   质量不错,还挺快,价格也行!
  •   一本好书。。。。。。。。
  •     最初买这本书主要因为我身边就有一个叫乐琦的人。虽然年龄和性别都不一样。
      这本书写得还不错。尤其是对乐琦的心态把握,希望有人爱,希望命运不那么难以捉摸。她一直用自己的方法在努力,有些倔强,有些小脾气,有些无奈,但是从来不凄凄惨惨。这个小姑娘蛮可爱的。她那么认真地想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活下去,有人爱,不漂泊。
      孩子真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希望好好活下去的愿望那么强烈。倒是大人们,不知怎么把一切弄得乱七八糟,得在绝境中发现一种神奇力量拯救自己。
      乐琦的神奇力量是她自己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是她让眉毛闪闪发光的矿物油。被收养这件事只是看得见的神奇。
      
  •     ——文/阳宝
      
      这应该算是一本可以供小学中高年级孩子阅读的亲子书籍,书名取得很神奇,好像有什么特殊魔力,其实书中本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乐琦也并不是具有特殊魔力的孩子,她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母亲在她8岁时意外身故,父亲一直都没有管过她……因此,乐琦跟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不让监护人回法国,可以让自己也能拥有着像样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每个人都开始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并且希望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应该很有这种感觉,孤独、无助、彷徨、不知所措成为很多孩子跟父母的代沟,书中的几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共性,并且现在的社会也已经将夫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描绘得更加清淡,很多孩子都是自食其力地成长着,他们的生活远不是那些亲子专家口中的各种美好和温暖,反而跟着爷爷奶奶,领着救助金,穷苦地生活着。虽然我的孩子才三岁,他很小,还看不懂这本儿童读物,但我会将书保存好,直到他能够看懂。10岁的乐琦,天真童趣,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烦恼,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取幸福生活。
      
      从孩子的角度,透过乐琦的内心,我读出了这个孩子的智慧和顽强,她渴望自己可以跟监护人妈妈一起生活,她担心她有一天会抛下她远离小镇,这是每个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依恋。即使是现在才3岁的儿子,每天上班,小家伙都要抱着我哭上几分钟,然后依依不舍地跟我道别。10岁的孩子或许看起来已经有些大了,但是在心灵上,她是孤寂的,她四处小心谨慎,虽然偶尔调皮,但为了让她看起来各方面都好,她已经努力地让自己变得“完美”,并想尽办法让监护人妈妈也对她能够产生依恋,并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说明自己拥有了一肥股神奇的力量,亦如这个年龄的孩子总希望自己化身正义的使者奥特曼或者世上最美丽的小公主,如果可以的话,就请赐于她们这种魔力吧?!
      
      这种想法也应该是很多同龄孩子留住工作繁忙的父母所用穷尽其能的吧?记得早些年,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早教,也没有那么多育儿专家的教育学说,很多父母都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各自外出打工赚钱,让孩子在家留守,那些一年都难得见上自己父母亲一次的孩子们,应该跟乐琦是有些同样心理反应的。谁都希望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有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有喜欢吃的东西和各种玩具,并且还能抽出时间多陪陪自己。去年春晚上有一首儿歌写得很可爱:“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抱抱我!”孩子心中的小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     由于自己专业的原因,我很愿意看童话,并试图以一个专家的角度去评价一篇童话的好坏,或者研究一篇童话之所以好、之所以坏的要素。可是,我越来越觉得错位,因为我不可能用一个大人臆造的标准去衡量童话的优劣,正如不能用中国考试中心臆造的标准去评价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一样。一本童话书的最终判决者是幼儿,而不是我们这些“专家”、“权威”。无论它在儿童文学领奖台上如何攻城掠地,能真正为它加冕的只有儿童本身。
      
      这本书有着成年人能够经过推理而明白的隐喻:那代表着脆弱安全感的大背包,那回避社会的绳结协会,那被遗弃的迈尔斯,最喜欢的书恰恰就是《你是我妈妈吗》……三个孩子都巧妙地展现了不同形式的缺乏爱与安全感的儿童形象。乐琪那矛盾而挣扎的心情又特别能被发展心理学理论引证——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等。故事结构如此完整,起伏跌宕,锋回路转,错落有致,特别符合成人那经过驯化了的口味。然而,我仍然不能有充分的理论,来证明这本书一定能让孩子喜欢。那些文学创作的道道儿,孩子们可不受用。
      
      我只能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描写幼儿的成人读物,它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爱和成长的需要,从而激发我们相应的关怀行动——这是我作为一个成人、并姑且代表着成人的判断。然而我不知道会有哪些小孩会喜欢这本书,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如果这本书是以一个畅销儿童书的形象粉墨登场的话,它可能的目标人群,应该是广大被爱着、但家长又把爱放错了地方的儿童——如书中的林肯,以及一切有着同情心的幼儿。然而这些孩子是否真的会喜欢这本书呢?我找不到一个逻辑上的支撑点。迈尔斯会喜欢《你是我妈妈吗》,但他不一定会喜欢《乐琦的神奇力量》,因为那不容易获得,也不神奇。
      
      这是一个只适合讲安徒生的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童话的时代。孩子们在吃饱穿暖、受尽溺爱的时候,心里渴望的是梦幻一样的飞速成长和蜕变。而那些真正不被爱、或不被恰当地爱护的孩子,可能手捧一本童话书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陷入怀疑主义的我,不可否认地喜欢这本书,以一个成人的视角。
      
  •     非常凑巧,同时看了两本关于“收养”的书,一本是国内写过《双生》的Pluto的新作《深度依赖》,还有一本就是这本作家苏珊•帕特隆所写的,获得纽伯瑞金奖的《乐琦的神奇力量》。基于这种巧合,我很想将这两本小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为据此可以看出不同价值观差异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从而对他们命运的影响。
      
      两本书的主人公都有着悲惨的童年,乐琦的母亲在一场意外中被闪电夺去了生命,父亲让自己的前妻布瑞琪从法国来到美国,暂时负责乐琦的起居生活。《深度依赖》中夏汀汀的父亲因犯了法而获判死刑,母亲也追随父亲而去,她被姨妈送到孤儿院,并由父亲的好友收养。
      
      在偏远穷困却欢声笑语不断的沙漠小镇硬土镇,乐琦和小镇居民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虽然他们贫穷的需要靠政府发放免费的食物,但却能用无比欣喜的心将低廉的食品做成人间美味。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和悲痛的经历,但却从不气馁哀怆,反而乐观的聚在一起回顾往昔畅想未来,寻找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10岁的乐琦,突遭家庭变故,就算悲哀沉沦,也能被人理解,更何况,刚刚熟悉的布瑞琪“妈妈”也随时可能离她而去。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果敢的承担命运,她积极参与小镇的各项工作,并怀揣梦想,并努力学习,向着梦想迈进。她渴望成长,向大人们偷师,希望能尽快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神奇力量。
      
      《深度依赖》中的夏汀汀与乐琦相比却要脆弱许多,她的童年回忆便起于悲痛,相亲相爱的小表哥躺在病床上衰弱的样子,给汀汀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并导致她多年的语言障碍,也造就了她一生的性格命运。她敏感、孤僻,她对收养她的屿叔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却将这些感情深埋于心,并自以为冷静的旁观屿叔的生活,她占有欲极强,屿叔的前后两任妻子,前后两个没有降临人世的孩子,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因为她而惨遭屿叔的放弃。她把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命运,并没有认真检讨自身的错误,以至于犯下一个又一个错误,也让自己和屿叔都陷入到哀恸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成年后,她不断地折磨着自己,也不断地折磨照顾她二十年的屿叔,并没从折磨中得到任何快乐。她深知和屿叔彼此的真情,却从不试图振作起来将感情回归正途,她多次想喊屿叔“爸爸”,却也从没叫出口。
      
      不同的价值观和性格,造成了乐琦和夏汀汀不同的行事风格和命运。《乐琦的神奇力量》虽然并没有像《深度依赖》记录了被收养女孩多年的经历,但我们的小乐琦因对布瑞琪的误会而离家出走后,终于找到了她的神奇力量,又获得了布瑞琪全部的爱,幸福而快乐地继续生活在硬土小镇上。而夏汀汀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却越加复杂,占有欲有增无减,虽理智上不断说服自己,但却不能身体力行,并逐渐剑走偏锋。屿叔的人生在遇到汀汀后便彻底改变,为了汀汀失去了冷静睿智的韩阿姨,也失去了乐观向上的林老师,而他对汀汀的一腔热情,却随着汀汀的成长无处释放,病痛一次又一次折磨他,他一次又一次将汀汀从身边推开,最终孤独的离开人世。
      
      我不想去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作者的文笔和篇章布局,因为《乐琦的神奇力量》的目标读者是小朋友,语言相对平滑朴实,叙事结构也相对简单,《深度依赖》就显得华丽了许多,虽然Pluto将故事的腔调定位在悲怆的回忆,但整部书用到了多种叙事技巧,词藻也相对浮华,力图表现深刻。我想说的是,两个故事塑造的人物,全都有血有肉,全都活灵活现,全都性格鲜明,但《乐琦》中每个人物都是那么惹人喜爱,《深度依赖》中每个人都让人恨其不争。
      
      《乐琦的神奇力量》更适合家长和小孩一起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领略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还能指导孩子学习乐琦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     乐琦八岁时,妈妈因意外去世,爸爸不肯抚养她,于是他的前妻布瑞琪从法国来到这个叫做硬土小镇的沙漠小镇里,做了乐琦的妈妈,乐琦接受了现实,可是在她的脑中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她从来都不和别人说,只是任凭它们在成长中酝酿着长大。
      她有两个好朋友,她自己喜欢采集昆虫标本,她是个爱美的小女孩儿,知道如何让眉毛闪闪发亮。她总是悄悄观察着布瑞琦,她看到布瑞琦是那么害怕蛇,她第一次看到布瑞琦来时带着的手提箱,布瑞琦在学习餐厅管理知识,一切迹象都表明,布瑞琦是多么不喜欢这里,而乐琦害怕自己再次变成孤儿,再也不能坐在布瑞琦的腿上。
      她知道自己是个小孩子,她的力量太小太小,所以她想,一定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她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个想法,她谁也不会告诉,她只是自己寻找。
      而乐琦终于找到了一种最好的方法,并进行实施,她只是个孩子,她进行如此伟大的计划时想得自以为很周到,可是意外一个接着一个,当她回到布瑞琦的怀抱里时,才知道,布瑞琦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更好地留在她身边。
      读这个故事时,内心充满了安静而疼痛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敏感而早熟的乐琦,仿佛又看到当年的自己。很多成人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总是忽略了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与不安的心,无论生活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状态,孩子都是一样的,孩子与成人一样有着对生活细致的理解,只是孩子的视野太窄,所以常常会变得偏执。
      所以我们需要静下来停下来,用心感受孩子,聆听与尊重孩子的烦恼,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宽阔的世界,那里面有鲜花与阳光,也有难过与悲伤,他们用自己有限的视野去揣测成人的世界,渴望得到满足渴望得到关注,他们是复杂的简单个体,他们的成长里有快乐也有疼痛。
      本书的叙述方式总是那么安静,仿佛我们自己就是乐琦,又一次站在童年的路边,孤独地慢慢地前行着,但又在拼命寻找着那份神奇的力量。
      
  •     谁能替我妈妈照顾我?
      评《乐琦的神奇力量》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乐琦这位孤单的小姑娘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为的是自己的不再孤单,围绕着这个简单的目标,发生了很多简单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乐琦的神奇力量》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执着的乐琦,还看到了爱吃饼干的迈尔斯,还有喜欢绳结的林肯;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乐琦终于得到了属于她的神奇力量:在一次“艰难”的离家出走后,乐琦似乎得到了众人的关注和重视,她所喜欢的监护人布瑞琪留了下来,开始长期陪伴她了。
      
      乐琦的爸爸不喜欢小孩,因此他在乐琦出生以后便远远地躲开了,以至于在妈妈的火葬现场乐琦也没有注意到爸爸的存在;乐琦的妈妈不喜欢乐琦,至少乐琦是这么想的,要不然她不会那么轻易地踩上电线,乐琦的那个救生包,与其说是为自己准备的,还不如说是对妈妈的一种责问。谢天谢地,还好布瑞琪喜欢小孩,她一接到乐琦爸爸的电话,便从遥远的发过来到加州,开始照顾年幼的乐琦。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围绕着乐琦的日常生活,从乐琦开始寻找神奇力量,到中间的离家出走,最后布瑞琪同意留在加州,并建立了自己的餐馆。
      
      看书的过程中,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一位孤独而又执着的小女孩,她时而用双手紧紧抱在自己的胸前,用一双游离的眼睛在四处寻找;时而忙碌起来,背起自己沉重的背包,艰难地行走在烟雾弥漫中;时而摆弄着那些昆虫标本,认真地将他们整理、归置,并会意地笑着。这个小女孩就是乐琦,她的生活充满着理想的光芒:因为孤单,她幻想着能得到一个温暖的爱,她期盼寻找到一种神奇的力量能留下布瑞琪;因为喜欢昆虫,梦想着像达尔文一样成为一为有名的科学家,她甚至开始筹备自己的展览会,而这个展览会,同样也是为了留下布瑞琪。在她的意识里,妈妈只是个粗心的概念,她的妈妈那么早地离开了她;而她需要的则是能和她一起生活、一起感受家庭的爱,即使是已经七八岁了,她仍然喜欢坐在布瑞琪的腿上,喜欢被她抱着的感觉。也就是说,她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我的妈妈在哪里?”而是“谁能替我妈妈照顾我?”
      
  •     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将阅读视角触及儿童文学,而每每读毕关于孩子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文字后,内心都会涌起一种纯纯的感动,还有那份明媚美好的孩童情愫。刚刚放下的这一本《乐琦的神奇力量》,便给了我这样的感动和触动。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阅读的地方,是它获得了2007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心中一直觉得获得文学大奖的作品,一定会带来良好的阅读感受,一定能引发些许读后思考。
      
      随着阅读的推进,它是否获得过文学奖项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10岁的女孩乐琦,她的生活状况,她的心理活动,她的命运前途……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撩拨着我的心弦,触动我的每一根阅读神经,和乐琦一起,担心他爸爸的前妻布瑞琪是否会继续做她的监护人,担心政府配给的食品是否能让乐琦每一天都得以饱腹和营养足够,担心乐琦是否能走出妈妈去世的伤心往事阴影,担心乐琦的未来走向能否安稳、静好……却又无需担心,因为乐琦是一个勇敢、坚强、乐观的小孩,她有着正向的、积极的能量,这股能量正是乐琦的神奇力量。
      
      在这股神奇力量的指引下,布瑞琪高兴地同意做乐琦的正式监护人;在这股神奇力量的指引下,乐琦妈妈的骨灰终于得偿所愿飘散在风中;在这股神奇力量的指引下,乐琦在慢慢掌控着自己的人生。
      
      这样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在面临人生每一个巨大的磨难和未知时,尚且能够勇敢、坚强地面对,以及对光明、美好未来执着追求,我在心中问自己:倘若我的人生也必然有一些时刻会坠入谷底,必然要面临一些无法避免的灾难和难关,我能够从容面对和勇敢跨越吗?《乐琦的神奇力量》带给我这些思考,也让我在面临逆境时会变得更强大。感谢乐琦!
      
      除却思想层面带给我的撼动和思考,在文字层面,这本书同样令我深爱不已。作者苏珊女士用生动细腻的文字将乐琦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立体,乐琦的心理活动,乐琦的行为举止,乐琦的对于不确定的未来的惶恐和惴惴不安,乐琦的孩童天真和简单乐观,都能从苏珊的文字中清晰地感受到。乐琦对逝去的妈妈的伤感思想,对监护人布瑞琪的深深依恋,对小伙伴迈尔斯和林肯的友好和关爱,这些温暖的情愫,亦借由文字缓缓流淌出来。爱这些美好的文字,像爱它们所传达的美好思想一样。
      
  •     乐琦是一个非常敏感、聪慧的十岁小姑娘。她的妈妈由于意外去世了,乐琦唯一的依靠——她的爸爸却不喜欢小孩子。这位不负责任的父亲居然找来了法国的前妻布瑞琪来美国帮他照顾乐琦,所幸这位后母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与乐琦相处得非常融洽,乐琦甚至把她当成了亲生妈妈。但监护人与妈妈之间最大家区别就是真正的妈妈是不可能辞职的,当妈妈是一生的活儿。而当监护人则不然,如果哪天布瑞琪不高兴了,她只要说一句“再见”,就可以回法国了,而乐琦就会回到原来孤零零的世界。
      
      乐琦的一切敏感与自我都是来自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乐琦的爸爸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而布瑞琪对美国的一切又似乎都不太习惯,这一切都让乐琦生活得如履薄冰。乐琦常常偷听“十二步疗法无名会”会员的谈话,想从他们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乐琦一直努力想做一个“完美的小孩”,让布瑞琪喜欢上她;甚至到最后乐琦的离家出走,这一切都是小小女孩为自己的幸福明天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书中还有两个小男孩林肯和迈尔斯,他们都是乐琦的朋友。两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但可惜的是,他们的家长并没有发现过,家长的眼光只会盯在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上。林肯不想当总统,只想成为绳结协会的主席,而迈尔斯则用不停的阅读《你是我妈妈吗》来排遣孤独,寻求温暖。
      
      三个正值稚龄的小孩子,他们享受到的不是来自成人的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只是被动的承载着来自于成人世界中的压力。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很容易误入歧途,因为他们只想做一些事情来引起大人的重视,而想不到做这些事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这种缺乏安全感的感觉呢?肯定是有的。比如小时候爸爸妈妈逗我们说我们是捡来的,比如某次考试没达到家长设定的标准而不知道将会承受什么惩罚,比如自己的兴趣与家长选择的科目完全不合拍被家长说再不好好学就不要你了等等。成年人永远想不到自己一句玩笑话,一句威胁的话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看了乐琦的故事,我更明白了要如何去保护孩子敏感的内心,如果尊重这个小小的正在成长的生命。
      
      关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文笔就不用我再来赘述了,那些细腻的描写会牵动你的感情一起随着文字的起伏跳舞。很喜欢这本书,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
  •     
      
       看这本书首先是冲着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这个招牌。不过这个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奖,在中国并不是特别知名。即便是比他更知名的安徒生奖在中国也不免有点水土不服。这里面一个是翻译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儿童的阅读兴趣中,更喜欢描写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故事和生活越接近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中国最红的儿童文学就是杨红樱、秦文君、商晓娜这些校园儿童文学家。所以即便是纽伯瑞奖中最为完美熟悉的《时代广场中的蟋蟀》《天使的雕像》等等,都比不上那些校园故事更有市场和影响力。
      
       本书的作者苏珊,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书虫,而且就在图书馆工作,因为喜欢童书,所以也开始自己动手进行写作。这是她的第二本书。
      
       童年人生中最神奇的一段时光,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你有什么样的童年你就有什么样的一生。同样在童年中你读到了什么故事,这些故事都会影响你一辈子。
      
       这个生活在美国加州沙漠中硬土镇的小姑娘,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小孩,她的父亲结婚以后因为不喜欢孩子,所以离婚了,又一次结婚以后,有了乐琦,可是依然不喜欢孩子,还是和乐琦的妈妈离婚了。乐琦和妈妈生活,而乐琦的妈妈又不幸去世了,这样乐琦就没有了监护人,面临被送到孤儿院的危险,于是他的爸爸让自己的第一任前妻来照顾她。但是监护人和妈妈可不一样,在乐琦的心中这个新妈妈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她,所以她的生活缺少安全感。乐琦对成人的世界也是好奇的,她喜欢偷听“十二步疗法无名会”的谈话,想要和他们一样获得一种神奇的力量。当然这些听到的方法并没有真正帮助过乐琦,但是童年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童年中会有无数奇特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很难实现,但是这确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在我们的眼中作品中的乐琦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但是却拥有了一份和我们中国孩子完全不一样的童年,没有太多的约束,自然的成长。她喜欢昆虫,想当一个达尔文一样的科学家,总爱带着她的那些捉昆虫的工具。这不禁让我也想起了我的童年,我们七零后这一代人也是在自然的天地中长大的,小时候没有父母的管教,放学了就跑到外面去玩,那时候到处都能找到荒滩草地,在那里抓蚂蚱,捞蝌蚪、挖蚯蚓、捕蜻蜓,采标本,捉老虎虫,吃桑椹,烤地瓜,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也天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玩,那时候有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儿童的世界,不像现在,孩子都和成年人生活在一起,几乎没有那种能够脱离成人视野的童年,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遗憾。不过那个年代的孩子却很难从成人世界中获得营养,不要说达尔文,就是显微镜,捕虫网,也都没有听说过。乐琦的生活却又显得比我们更丰富一些。
      
       到底哪个童年更幸福呢?这很难说,虽然现在的孩子远离了自然,远离了朋友,但是他们的生活中就没有神奇的力量吗?当他们长大以后,回想他们的童年,是不是也会感觉到童年的神奇呢?
      
      
  •      为了生活的更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我们都渴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人那个自己变得不一样,我们都在努力寻找中,这是大人的世界,我们寻找的一部分就是为了孩子,但经常却会忽略,孩子也在找。
      
       我们都曾经是那个不断寻找的小孩,曾经的孤单无助,曾经要做小小世界中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面对大人的一句话我们会彷徨失措,希望一切都能依靠自己,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寄生关系,其实那时候我们所有的理想,归根基地也只不过是一种关系,它的名字就叫做成长。因为在我们长大之后,曾经的那些都已经变得不再稀罕,尽管也还有不安,也还在寻找,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了,实际上我们还是那个为了寻求神奇力量而不断向前的大小孩。这本书是写孩子的,但不光写给孩子,也写给每个大人,这是挡不住的力量,也是挡不住的寻找。
      
       因为经常,我们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那只是停留在我们小时候的思维阶段,现在的孩子知道很多,我们认为他们本不该知道的,就好像主人公乐琦在听矮子演讲如何突破人生低谷时候听见的新鲜名词“阴囊”的好奇又恐惧一样,她们的思维依旧单纯但并没有那么简单,时代越进步,教养孩子也变得困难,丰衣足食已经不是最好的教育,精神补养的并济尤为关键,这本书为家长们的孩童教育提供了新方向和知道,以大人的笔用孩子的心灵眼光去描述孩子的真实心灵成长,让成人在与书中的三个孩子的相遇中明白了很多不明白的道理(乐琦,寻找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的十岁女孩,由于父亲讨厌小孩,相继与两任妻子离婚,而她的最终在母亲去世后被父亲抛弃,丢给了父亲的前妻监护;林肯,无时无刻不在结绳,有自己的梦想却与父母的期望不相匹配的安静、爱思考的男孩;迈尔斯,与姥姥一起生活、喜欢不停读一本叫《你是我妈妈吗》的书的五岁活泼男孩),他们是硬土镇三个好伙伴,在他们不同的成长环境和背景后,都同样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寻找温暖。在这本有温暖,有友谊,有信仰,有困境,却没有大人的说教的书中,很多孩子能找见自己,他们能顺从的沿着书中主人公们的路去走,哪怕是处于童年的人生叛逆初潮期。这是一本深入孩子心灵深处的书,或者说是作者在用纯真的探寻方式给孩子下的一个善意的“套”,是用一种别致的方式来给孩子心灵疏导,帮孩子制定划定好一条没有曲线而平坦的路,成熟心智,安全快速的成长,不但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小孩”这种温润的沟通与强力的被需要满足感对孩子的人生成长有最好的功效,要知道,在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庭中,教育是无小事的,所以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这本能一起帮助成长的小书,让孩子和你一起找到在困境中勇敢前进的力量。
      
       这本书与其他的儿童读物不同,有孩子的天真也有成人的智慧,在轻松中有深刻,不是单纯的娱乐,可见作者对孩子世界的了解程度之深,获得“纪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当之无愧。加上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严肃甚至悲伤中增加了活泼性,另外,看到作者简介中第一本书的名字《也许是,也许不是,也许也许》,特有好感,真想拜读。
      
  •     很显然,《乐琦的神奇力量》是一本孤儿类型的儿童文学。着重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个人的孤独,面对无法控制的事物的脆弱,面对大自然人类力量的渺小等种种生活负面情绪之外,十岁半小女孩乐琦面对生活的乐观,坚强,勇敢以及爱。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成长的故事,一个坚强与呼唤爱的故事,也是一个让大人思考如何善待孩童想法,如何与之沟通的故事。当然也是一个无比温暖的故事。
      
      主人公乐琦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生母死于意外,生父不要她,只是每月寄很少的支票。养母布瑞琪是生父的前妻,也远离美国的法国人,她的小皮箱,法国口音的长途电话,还有时不时哼唱的法国歌,都让乐琦惊恐担心有一天布瑞琪受不了这里的生活,抛下她回到法国。直到发现布瑞琪的护照,感觉布瑞琪终于要离开她的乐琦,在沙暴之日穿上布瑞琪的小礼服,背上救生包离家出走了。她用她的行动呼唤母爱。
      
      我总觉得小孩子们虽然看起来很小,很多事情不懂,但却又有着大人们不法企及的智慧,比如乐琦。因为一直生活在没有母爱的不安之中,乐琦随身携带着救生包,对总是让别人念《你是我妈妈吗》这本书的五岁迈尔斯心怀小小的刻薄“恶意”----或者说是嫉妒更为恰当:五岁的迈尔斯明明有妈妈,却还用这种执拗的方式想妈妈,乐琦却不能。乐琦极其懂事地做各种的家务活,在仅有43人的硬土镇自豪地做着打扫小市场的工作。她甚至懂得察言观色,比如初次出场便是谨慎小心地“偷听”这样的不光彩---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乐琦甚至积极思考,想办法避免不能不离开硬土镇去和寄养家庭生活的命运:她想到成为昆虫科学家,想过改造拾得物风铃博物馆,想过如何让布瑞琪爱上硬土镇,想过如何让布瑞琪当个好妈妈----看到这样努力积极又异常懂事的乐琦真让人心疼。她有感于生活的无法控制,于是总是在寻找“能引导她找到正确方向”的神奇力量。乐琦的寻找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对母爱的呼唤。而她的危难意识,野外生存的本领,自己照顾自己并照顾小伙伴的能力都让人佩服。
      
      除了乐琦,另外两个小伙伴也是孤单又没安全感的可怜孩童。小伙伴迈尔斯的妈妈进了监狱,但大人们骗他是远游了。他喜欢吃饼干,一块饼干会小心意意地舔着吃得干干净净。他也总是抱着一本念过上千遍的书《你是我妈妈吗》一次一次让人念给他听。总是在结绳的林肯,安静,有想法,梦想成为绳结会主席,可他的父母却总让他当总统。这三个孤独又懂事的孩童真让我们反省:在生活中面对孩子们的不安和脆弱,或者又因为自己的心烦或者其他事,有没有好好地善待孩子们的询问或者故意做出的种种引起大人注意力的表现呢?当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观看这个世界,表达种种看法时,我们大人们是不是能耐心倾听这些来自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呢?
      
      整个故事节奏是缓慢的,充满孩子间的纯净,他们的言语和想法也让我们明白孩子们的内心是如何思考的。现实生活里,有些不负责任的爸爸妈妈们把孩子生下来却不愿照顾他们,或者因为各种借口三心二意地照顾,看这本书真是让人为那些不够负责的爸妈们惭愧:既然生下来了,为什么不能更好好地对待孩子们呢?为什么不能更用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呢?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动又让人深思的好故事。
      
  •     身为一名母亲,我比较关注有关于与孩子沟通,了解掌握孩子心理的书籍。在这本题为《乐琦的神奇力量》让我读懂了一个孩子角度的心声,更让我领悟了作为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关注的培养角度。事实上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定了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内容上有所区别。归纳总结而言,那就是各有千秋。事实上,在某些方面我还是比较赞同西方的某些教育指导方针,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省方面。
      
      书中不论是着重笔墨描绘的乐琦,还是她的朋友林肯,迈尔斯都是现在孩子的代表和缩影。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聪明与灵巧。但是因为他们所处不同家庭背景注定了她们有着某些的相似之处。从小失去父爱的乐琦居然要面对亲身母亲的死亡和法国监护人布瑞琪的照顾。尽管布瑞琪并非乐琦心目中最完美的母亲,但是她早已习惯于在她的呵护和管教。可是,突然某一日乐琦发现布瑞琪也许要离开她了。于是她开始叛逆;于是她选择了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找寻那个所谓的神奇力量。这是本书的主要线索。穿插其中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乐琦两个朋友各自的特殊家庭。林肯有个很年老的父亲。而迈尔斯因为母亲入狱,没有爸爸而用幻想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他的最大特点便是反复阅读《你是我妈妈吗》。看到这样的三个小孩,作为身为母亲的我而言也看得比较的心酸。生活对于这三个孩子而言,其实已经是比较的苛刻了。年幼的孩子又有哪个不希望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又有哪个不希望自己随时得到父母之爱的围绕呢?可是书中的三个孩子却并没有如同寻常孩子般的幸福童年。不过幸运的是在书的结尾之处,我们的孩子还是感受到了爱的氛围,亲人的关爱,家长的呵护。
      
      事实上,我认为这本《乐琦的神奇力量》的作品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孩子的角度向我们大家展示了一个孩子的心声。作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寻求温暖的历程。对于家长而言,我们需要在观赏文字的过程中去品味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不要以为是孩子而不去和他们正面的沟通。事实上哪怕再小的孩子,他们其实也是真真正正德独立个体。他们已经试图在通过各式各样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寻安全的依靠。也许他们的方法有点偏激;也许他们的方式有些欠妥;也许他们有些的举止有些敏感。但是,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于尊重基础上的沟通与呵护。在温暖的怀抱之中,我们的孩子其实都是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都是在茁壮健康地成长,坚强乐观的生活。而家长在和孩子们分享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之时完全也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引申。那就是书中的三个小孩哪怕是在最迷茫之下依然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们虽然年幼却懂得如何表现自己;他们虽然犯错却明白如何自我反省。
      
      一如书中女孩乐琦的找寻到了她的神奇力量。对于我们而言,神奇力量的重要步骤就是去做勇敢,彻底的自我反省。这其实也是本书想要讲解告诉给孩子们的一个目的之一。我们每个孩子都会面临困境和面对孤独,而前进的力量来自于超越叛逆,学会自省。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
      
      额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涉及到小主人公们如何在野外独立生活,处理相关的自理问题,独立找寻和探索科学等等。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我觉得尤其值得引起重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孩子都太偏重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实际的动手能力。读着这样一本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其实也在发掘出西方孩子们的优势。这其实从另一个方面也应该激起我们中国家长的重视要点所在。
  •     这个故事发生在沙漠,那里却俨然一片绿洲;
      这个故事有着悲伤的底子,却始终阳光明媚。
      这是我看纽伯瑞金奖作品《乐琦的神奇力量》的真实感受。
      对于纽伯瑞奖的期待比较一般,这一本还是有非常特别的感受,可能是读得仔细的缘故,也可能是想起童年往事的缘故吧。
      小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半的女孩乐琦。十岁半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一步步看下去,我一直这样想。十岁半的时候,我正在上小学,在暗恋邻家那位长得黑黑的男孩,在享受父母最无私的宠爱。可是乐琦不是这样。她的经历,让我想到一个童年的伙伴。
      我的那个伙伴,在还只有八岁的时候,妈妈跟着一个男人私奔了,爸爸在绝望之中自杀。这个男孩开始吃百家饭。我没有吃过百家饭,不知道这是什么感受,可是我能够想像一个正处于敏感期的男孩,处处听到别人的议论,处处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处处寄人篱下,只为吃一口饱饭的绝望。就像大家“期望”中那样,那个伙伴后来成为一个小流氓似的人,无药可救了。当我今天看到《乐琦的神奇力量》这本书,想起了这些久远的往事。我想,如果那个时候那个男孩能够看到这本书,一定会得到一些勇气吧。可惜我知道这本书太晚了。如今远离家乡,早已不知那个男孩的去向。
      乐琦的故事是多么相似。八岁的时候,乐琦的妈妈因为一次意外死亡。爸爸玩乐惯了,不愿意管她,于是把自己的法国前妻布瑞琪接到了美国加州这个荒僻的沙漠小镇——硬土镇。从此,布瑞琪成了乐琦的临时监护人。可是,布瑞琪是浪漫的法国人,她的家在法国,她的老妈妈也在法国。她,是随时可能回法国去的呀。这成了乐琦最大的心病。
      很多时候,没有亲人陪伴成长的孤独的孩子孩子,很容易在人格上有所缺失。乐琦也不能避免。她有些尖刻,有些自私,脾气也有些暴躁。和自己的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乐琪的缺点暴露无遗。可是一章章读下来,我没有看到她的绝望,没有看到她自暴自弃,不,她很勇敢,她很坚强,她很聪明,她努力学习知识,想要成为昆虫学家,这样布瑞琪就不会离开她这个“名人”;她还帮布瑞琪赶走洗衣机里的蛇——其实她自己也怕得要命,她去镇上打工,贴补家用,她去偷听大人的谈话,希望从中了解到人生的神奇力量……这是一个可爱坚强得让人流泪的孩子。
      乐琦做了很多很多,可是,她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神奇力量,有一天,她偷偷翻看布瑞琪的箱子,看到她的护照。长久以来的担心成为现实。乐琦才真的绝望了。她躺在床上,默默地流着泪,下了一个决心——离家出走。
      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决定。对于离家出走,乐琦就像在举行一个重要的仪式,她穿上了布瑞琪漂亮的礼服绸裙,背着安全背包,独自走进了无边无际的沙漠。
      即便故事走到绝境,乐琦的毅然绝然,却仍让人感觉到力量。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由得呼喊——作家们,请不要把故事写得那么苦逼。孩子们要的,是智慧,是坚强。
      对于这个故事的主题,一直没有能够总结出来。是孤独感?是离家出走?是亲情关系?是孩子的友谊?是安全感?还是什么?也许都有,也许都不是。那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我觉得它包含的东西太多,无法用几句话来说清。我只能说,这个故事和成长有关。这种无法概括,也许正是这一本书吸引我的缘故。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把这本明媚的小书送给那个失去双亲的男孩。
      
      
  •     最初买这本书,因为它是纽伯瑞金奖作品。纽伯瑞奖是儿童文学权威大奖,我是必收的。不过其中每年获奖作品参差不齐,读的时候期望不敢太高。不过读完之后,我很惊喜。因为这一本书很特别。想说一说对这本书的一些小感受。
      乐琦是这样一个孩子:她生活在美国加州一个叫硬土镇的沙漠小镇里。她的妈妈意外去世,爸爸不那么负责任,但又不忍心完全抛弃她不管,所以把自己以前在法国的前妻布瑞琪接了来,让她照看乐琪。硬土镇很穷,而布瑞琪是巴黎人,所以这件事从开始就隐藏着不安定的因素,说白了,是一件不靠谱的事。布瑞琪随时可能离开乐琦,从此乐琦只能进孤儿院。这个时候,乐琦应该怎么办呢?
      故事一开始:乐琦猫在镇上的拾得物风铃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墙外边,偷听十二步疗法无名互助会的成员谈话。他们所讲的,是自己人生经历中如何走过最困难的阶段,如何找到自己的神奇力量的经历。乐琦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她知道从别人的经验中寻找办法。
      她找到可以解决办法的神奇力量了吗?接下来看,发现故事变得更加有趣。因为有两位小主角也出场了。他们是大男孩林肯和小男孩迈尔斯。这两个男孩都是乐琦的朋友,都有着不幸的生活。这三个一样不幸的孩子,一样孤独的孩子,上演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当故事进行到最后,我一直期待乐琦的神奇力量,但是最后,作者留下的是想像和思考。
      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乐琦的不幸经历与她面对不幸的勇气和努力。一个十岁半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努力解决人生的大问题,这是咱们的孩子能够做到的吗?我不禁深深思索自问。可能这也是当代的父母应该深思的问题:孩子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去面对人生中的问题?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给孩子看的书,一般比较浅,不过这一本书的语言活泼之外,有一种浓厚的意趣,足见作者对于文字的驾驭已经非常纯熟,足以吸引大读者。对于小主角心理的刻画十分成功和到位,这也是作者的功力。不过这一点对于有的读者来讲,会稍嫌沉闷,但对于真正爱读书的人,这是他们最爱读的部分。
      我想说,这本书是为真正爱书的人准备的,也是为真正想解决问题的人准备的。我喜欢这本书,并期待着作者的下一本书。
      
      
  •     乐琦的妈妈去世了,爸爸不要她,她只能跟一个连监护人都还不是的法国“妈妈”生活在一起,能想象这个十岁的小女孩会多么惶恐吧。如果这个法国“妈妈”也抛弃她,她该怎么办呢?乐琦想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她默默地做着小小的努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她想在硬土镇办个昆虫展览,为的是让布瑞琪为她骄傲,那样她就不会离开她了。为了办这个展览,她收集昆虫,做标本,写说明,而在布瑞琪看来,她的这些行为只是一个爱好昆虫的小孩的自娱自乐。
      我们通常不认为一个孩子会有多敏感,因此常常忽略他们的某些语言和行为,殊不知他们说的话做的事可能有着很重要的原因或者目的。
      布瑞琪是来自巴黎的时髦女郎,沙漠里这个小小的硬土镇跟她之前的生活环境简直相去甚远。因此她会有很多烦恼和抱怨,关于穷困,关于食物,关于沙暴,关于蛇。她会不由自主地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来表达甚至发泄自己的不满。对她来说,这些抱怨再正常不过,但在乐琦看来,这些都是布瑞琪不喜欢硬土镇的表现,是硬土镇正渐渐把布瑞琪逼回法国的证明。所以乐琦要把自己打工挣来的钱给布瑞琪补贴家用,还像个小大人一样帮布瑞琪赶走恼人的蛇。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布瑞琪爱上硬土镇,爱上她,从而留下来当她的妈妈。
      我们经常在孩子们面前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面负面都有,我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但是孩子会看、会记住,这些小小的情绪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我们无法想象的刺激。
      包括乐琦最后的离家出走,我想布瑞琪可能也不会完全理解,她也许会认为那是乐琦的负气行为。但是乐琦是想让她意识到她对乐琦的爱,让她意识到乐琦是个多么好的孩子,让她永远不想离开她。
      乐琦还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布瑞琪真的离她而去,她必须找到自己的神奇力量,自己度过难关。
      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啊。让人欣慰的是布瑞琪是个好妈妈,她没有离开乐琦。但我想乐琦的担忧并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她曾经被抛弃过,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她没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乐琦的家庭很特殊,但即使一个健全家庭里的孩子,也会有类似乐琦这样的小心思。他们会有被忽略、遭冷落、没有爱、没有朋友的感觉,这些感觉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但通常情况下都被大人视而不见了。
      想起小时候爸妈有时吵架,我就会表现得很乖很懂事,爸妈也许以为是被他们吓的,可实际上我是想他们心情好一些,也许就不会吵架了。那种胆战心惊、小心翼翼,从来都不是美好的回忆。
      所以,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敏感,他们的小心思,经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努力去理解他们、呵护他们吧,别让我们的大意伤害了孩子。
  •   谁能来照顾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