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一年

出版时间:2010年7月1日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小美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前言

  很高兴看到小美笔下的“慌慌”出版了。去年我第一次听到“慌慌”这个名字,是我的课题组成员向我介绍:“师兄,你知道‘慌慌’么,这个‘蚁族’女孩特别可爱。”我上网搜索,在天涯网贴图专区看到了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女孩“慌慌”。可能是我研究“蚁族”的缘故,一看到“慌慌”,我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她。在之后的日子里,“慌慌”这只小蚂蚁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上网看看她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新的经历和感悟。每当“慌慌”找到新工作,我都从心底里为她高兴,每当她伤心失意,我又替她担心难过。不知怎的,惦记“慌慌”成为我“蚁族”研究之余的一部分,让我的研究工作有了一丝乐趣与宽慰。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遇到了“慌慌”的作者——小美。见到她的第一感觉——一个羞涩腼腆的女孩。和她熟识后,我了解到,她是山东潍坊人,生于1986年,毕业于绘画雕塑专业,大学毕业后为实现创业梦想来到北京,因收入微薄,租住在北京唐家岭,她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创作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内容概要

大学毕业后,慌慌冲到了梦想的北京。惬意的生活还没尝出滋味儿来,各种各样的打击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环来临: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丢了钱包,一份又一份简历石沉大海,拼命挤进了万人招聘会却又不得不黯然逃离,绝望时刻终于得到的面试机会竟是又个骗局……千辛万苦,总算上班了,可是,新的难题又来了。一个坎接着一个坎,善良又坚强的慌慌,毕业第一年,到底怎么过?

作者简介

小美,2009年7月大学毕业,胸怀梦想到北京闯荡;9月,被命名为“蚁族”;12月,在天涯网贴图专区发表蚁族女孩慌慌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引爆百万网友强烈共鸣。

书籍目录

北京,我来了!蜗居在BOBO家工作,我要工作!租房记又失了唐家岭后来……后记慌迷感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曾在北京的树村住了两年,种种原因吧,我没有坚持下来,现在辗转到了另一个城市,刚才看了你的这些漫画我差点流出眼泪,很真实,简直就是我当年的写照。——腾讯ID:天的那一边  ★看了慌慌的很多连载,找到了很多同感,从2009年毕业到现在,我也经历了写简历、找工作、丢钱包(身份证、银行卡)、离家过年……一个女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远离家乡到处奔波,有数不清的苦楚和困难,一样拿着800元的底薪在城市中来回穿梭,天天算计着如何生计。不过还好,算是挺过了最难的日子,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腾讯ID:Crystal Lee  ★慌慌,支持你,喜欢你的诙谐幽默,和那种很简单、很平凡却很真实的经历与心情。正因为生活很无奈,所以我们才要像钢铁战士那样去奋战到底!为我们最后的胜利和美好!——腾讯ID:夏娃的夏天  ★先是被你的画风吸引,后来是被你的故事打动。我1994年毕业后去北京的时候,还没有“蚁族”这个称呼,也不叫“北漂”,我们被称为“盲流”……注册天涯3年来,潜水无数,第一次回帖,大叔献给可爱的小美,小美加油!——天涯ID:qingsong78  ★看了你的文章及画,我很感慨,孩子,刚刚踏入社会的你们有很多梦想,要实现它就要付出很多很多。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坚强的人,努力吧,你会成功的。祝福你。我也有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儿子,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腾讯ID:阳光男孩  ★我记得找工作那会儿,口袋里经常就只剩5毛钱,要不就是捧着1块钱,饿得发慌……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忙,哪怕是举手之劳,都会特别地感动。支持你!觉得你的漫画比那些电视剧——《奋斗》、《蜗居》什么的,好得多!——天涯ID:darkkus

编辑推荐

  毕业第一年,千份简历,百次面试,几十回流泪,能否换来一块立足之地?  找房、搬家、入职、失业……小蚁族能否“化蚁为蝶”?  奋斗+蜗居=毕业第一年!  3000万蚁族的真实写照  第一部蚁族都市生存实录  蚁族研究第一人、《蚁族》主编廉思落泪作序  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天涯、腾讯、新浪共同推荐  小蚁族化蚁为蝶!3000万蚁族的真实写照,第一部蚁族都市生存实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毕业第一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1条)

 
 

  •   2010的春天,一直是微寒。2010的夏天,仿佛在一夜之间到来。
    这一年,这两季,无论天气如何凛冽,阴晴如何变幻,心都是平静笃定的,不被恶劣的环境所打扰,也不为自身的境遇而愁善。过完26岁生日的我,在北京的第三年,终于成功脱离了“蚁族”的队伍,有一份谈不上优越但足够温饱的工作,有一个谈不上前途光明但清晰可见的未来。
    如果不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这本叫做《毕业第一年:慌慌都市打拼记》的绘本,也许过去的一切真的如云淡风清,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但偏偏就是这一刻,当一个“蚁族”小女孩的全部梦想、委屈、坚持、疑虑、徘徊、期待……种种情绪,就在这一本书中以画面的形式,一览无余的时候,我被深深打动了。所有我所经历的过去,就像曾经退潮的海水一般,汹涌来袭。
    这是一个长辈们不再批判和诟病80后的年代。
    当年万人担忧的叛逆小孩韩寒,如今以深刻犀利的见地,被不少年长者由衷地称为“社会家”;当年忧郁敏感的文弱少年郭敬明,如今以高昂的姿态和令人乍舌的吸金能力,在出版界、娱乐圈,疾风劲吹;汶川地震中,那些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捍卫家园的武警战士们,绝大多数是羽翼未丰的80后,甚至90后……长辈们开始以刮目相看的眼光看待这一批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们,然而,这里有一群孩子,如果不是因为2009年那本叫做《蚁族》的书横空出世,依然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最幸运的“天之骄子”,永远都活在他们视线的盲点。
    慌慌,就是这些孩子中间的一个。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慌慌兴高采烈地从大学毕业;雄心勃勃地来大城市找工作;万般沮丧地被招聘企业一个个拒绝;丢过钱包,遇到骗子;好不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又因为最初的少不更事,一不小心就弄丢了它;为了生存,为了节省剩余不多的饭钱,慌慌最终只好搬到拥挤简陋的城中村,再次开始寻找工作的艰辛历程……这些点点滴滴,都在作者的一笔一画里。
    也许,对于想看故事到底有多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人来说,这个慌慌都市打拼的故事,也许平淡了些,也平凡了些。然而,这真的就是我们一代人走过的路。中国有多少像这样苦苦坚持着的孩子?即便上一秒还泪如雨下,下一秒,却在电话里强作轻松,对牵挂自己的父母说:“我很好!下次回去给你们买礼物!”
    作为同龄人,作为一个已经告别了“蚁穴”的“过来人”,我也希望,这个社会上少一些像慌慌这样丢三落四、没心没肺、小错连连、咎由自取的“蚁族”;我甚至希望,每一个学弟学妹们一毕业就像杜拉拉一样收放自如,轻松跨越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然而,在今天,这个社会上真的还有数不清的“慌慌”,一穷二白地怀揣着一个看起来有些渺茫的梦想,有些愚笨地在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他们的举止也许青涩、幼稚、天真,甚至有些小小的偏执,然而这就是他们的“打拼”了——不是职场精英那般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惊险打拼历程,而是刚走出象牙塔的孩子,一点一点战胜过去那个被父母像花儿一样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想起三年前刚来北京的自己。那时候,我的梦想是每个周末,一有时间就去“星光现场”看两场我喜欢的乐队演出,生活得既丰富又文艺。三年来,为生活、为工作左奔右突的自己,无数次在加班归家的途中路过“星光现场”,但是一次也没有进去。
    看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只有一段话,送给慌慌们,也送给像我一样愿以感同身受的心来读这本书的朋友们:
    有时候,让你震撼并且铭记一生的,并不是那些雄伟壮阔的大江大浪,而是你的面前只有一条清澈但很难判断深浅的河流,想要跋涉过去,将来的你可以搭桥、修路、乘飞机,有许多轻松甚至不屑一提的方法,而现在的你,只有一双脚,和一颗明明慌乱着却在不断鼓舞自己的心。
  •   孩童时,我们会长久地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以弱小的身躯,搬运比它自身大很多倍的物品,看似自不量力,却叫人不禁肃然起敬。

    长大了,当你作为人世间的一份子,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到周围川流不息,密密麻麻的车流,人流,不禁会感慨,渺小的个人不也如一只每天忙碌,奔波的蚂蚁,为每日的生计,为自身的梦想,为心中那份不甘与坚持,而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试图向前,向前。

    慌慌,一个单纯,可爱的北漂一族,大学刚毕业,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人生必须要奋斗,必须要冲动一次的信念,毅然的孤身踏上北去的列车,来到陌生的大都市--北京,开始自己的寻梦之路。现实生活是如此地真切而残酷,从喜悦到失望,从兴高采烈到垂头丧气,从一次次地憧憬到一遍遍的失落,慌慌慢慢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彷徨无助变得越挫越勇。生活虽然仍有诸多不如意事,可是因了那份坚持的信念,那份不懈的努力,前路尽管未知而坎坷,心却不再彷徨无助,无所依附,艰难的生活仿佛也开始露出它温暖的笑脸。坚持就是胜利,每一次战胜自我的努力都会带来成功的喜悦。第一次接到面试通知,第一次参加面试,第一次找到一份工作,第一次自己租房,第一次被辞退,兴奋,辛酸,无奈,如此种种,成为了慌慌毕业第一年的生活写照。看着慌慌的这些人生经历,每一个曾自己努力过,坚持过,如今正努力着,坚持着的人,都不禁要想到自己的当年,或者也同样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的当下,细数每个人的周围,难道不随处可见为生活而独自打拼,四处忙碌奔波的慌慌之族。试想,谁都会深有同感,为之产生深深的共鸣。

    蚁族生活虽然卑微,虽然平凡,虽然艰难,但因有了信念,有了梦想,有了不懈地奋斗,终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幻化成天空中绚丽的焰火,照亮人生命的最深处,并引领你不断前行,直至到达梦想的彼岸。

    正如书中序言结尾所言:“你肯定见过一粒米饭在前进,因为它有一只蚂蚁作为轮子;你肯定见过山道上背着柴火艰难行进的母亲,因为她有慈爱作为轮子;你肯定见过天空在飘动,因为太阳和月亮是它两个不同规格的轮子;你肯定在生活面前流下过卑微的泪水,肯定曾咬着牙前进,因为你的心是永不生锈的轮子。坚强地过好每一天,谁人不是一只蚂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生活这粒米饭向前推进,哪怕只有一寸----那也是幸福的一寸。”
  •   这年头,天灾人祸祸不单行,与其关注遥远的地方,不如关心身边的姑娘!

    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字,30多分钟,第二遍看图,70多分钟。看字让人心疼,看图让人怜惜。整本书让人敬佩。慌慌或者小美,都是勇敢的姑娘,她们说出了白天很多同类人不好意思说的,书中的很多话,更适合出现在夜晚的日记中。我估计,慌慌遇到的困难,经受的挫折比这还要多,但她没有画出来。可能她也有自己的不忍心,也有对自己将来一定会拥有的的那份美好有信心。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当今大学毕业生蚁族还有一个别名叫慌慌。这是一个姑娘的自况,也是很多姑娘的现实。你看她们,小小蚁居,两个女孩一张床,就是为了省一个屋子的房租钱。“你睡里边吧”,BOBO待慌慌形同姐妹,大夏天的“同床共枕”了好几个月没有一句怨言,直到慌慌找到工作她才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到家里来见面。这样的女孩子,在北京有多少?慌慌们不是《奋斗》中的男女六人群居者之一,她就是一个北漂、蚁族女,她们之间的姐妹情,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无可挑剔的真情!北京,北京啊!

    按理说,都是小事,可谁不会为这样的慌慌们感动?

    我推荐此书,而且还希望这本书能送给北京市政府、北京教育局、北京高校等单位,当然,像上海广州这样大城市的领导们,都可以一起考虑把慌慌作为正面鼓励和宣传的对象。在这个动荡的世界,身边的那些微小的感动,才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
  •   收到书后,很感动!为自己的努力,也为小美的努力。感动是那种看到同类历经辛苦、取得成绩同时又有资证明的感动。小美的收获,也同是我们这些人的收获!

    看完书后,感慨良多,总结如下:

    第一,这是一本真正的蚁族主题绘本!作者本人就是一个一毕业就从骄子变身蚁族的80后女孩,把亲身经历化做一张张图画,感同深受,让人信服。《蚁族》之后出了几本拿蚁族说事的书,可作者要么是房产一姐,要么是早已有之的故事,套上一顶华丽丽的蚁族帽子,挂狗卖羊,敷衍招摇,实在讨嫌!

    第二,这是第一本蚁族原创绘本!就如唐家岭兄弟、中关村男孩的原创歌曲一样,这本书可以说是,由蚁族原创的第一本绘本故事。蚁族中卧虎藏龙,人才辈出,能歌能画,只有蚁族自己,才能真正画出他们的心声,他们的奋斗。而且,就集中画了毕业第一年,书中从7月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结束。这一年慌慌们都干了些什么呢,剧透有罪,我忍!

    第三,封面漂亮,里边的纸张特别好,摸上去特别舒服,图画的立体感很强,比在网上看着有感觉很多。顺便补充,网上那部分内容不及书里的二分之一,看来后来小美又默默地画了很多!全书170页左右,基本每页都有图。小美真是辛苦了。不过,小美让慌慌走了那么远的路,经历了那么多事,慌慌也很辛苦。

    第四,我热泪盈眶了。看到慌慌被骗后BOBO的劝说让她忍住眼泪羞愧地跑到屋外去哭的时候,看到她在雨中为一只流浪猫打伞,问猫猫,你为什么不回家的时候,看到那黑色的一页的时候,真的,好几次热泪盈眶,为慌慌也是为自己。我想,和我一样在读慌慌的人,一定会在哪一页哪一张图前被感动的。

    以上理由足可以打五星了,但我今天感情丰富,为评书怠了工,我也无所谓了。我最后补充一句,这本书现在看是一种鼓舞,以后看是一种纪念。

    好了!大家支持我吧!
  •   更多得时候是一粒米饭在搬运光阴
    在熟悉的黄昏
    一粒米饭顶着暮色慢慢回家
    蚂蚁只是安装在米饭上的轮子
    蚂蚁只是推了幸福一把
    ——镜头:蚂蚁

    这段时间迷茫的一塌糊涂,仿佛失去重心的浮萍,麻木得随波逐流……
    周日从教堂出来径直去了书城,那里是我在上海这个城市唯一觉得最亲切,最富有,最崇尚的地方,也是我无所事事时唯一可去的场所。
      
    淘书时无意中看到这本,被奋斗+蜗居=毕业第一年和蚁族这几个字吸引吧,因为心情极度沮丧便随手翻来看看,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当当上用打折价17块买了这本书,原价是25,对于蚁族中的一员来说,能省几块是几块吧。书到后,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得看,看慌慌的每一次跌倒又爬起,看慌慌每一次经历后的感言和成长。字字句句那么真实而纯粹,和慌慌比起来,都不知道自己是幸运得还是不幸得那个……
      
    读到眼眶湿润时,习惯性的仰起头,将眼泪活生生得逼回去……
    读到眼泪不小心掉下时,尝尝生涩得味道,便坚强得扬起嘴角……
      
    我也时常呆呆得望着美丽的上海,它和北京城一样灯火辉煌,但这些璀璨也一样以我望着它的距离望着我,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读着零零碎碎的小片段,自己的脆弱恍如电影镜头一样在脑海中切换,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可见。在电话这头永远没心没肺得笑着,一次又一次得重复着“好着呢,放心吧”“当然舍吃穿得啦”“家里需要支援吗?我可不差钱儿呀……”“多少您老尽管开口吧”……
    这样的逍遥自在也许早已被家人揭穿吧,否则怎会一次又一次得问呢?想想还蛮好笑得。
      
    也许就像BOBO说得,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但每个人都还在坚持着,尽管撞得头破血流却从未停止过找寻方向的脚步。看那拥挤的2号线,足以证明还有很多很多人在为梦想而不停的努力,他们从未放弃。
      
    一个人生活久了,
    习惯了自在却自在得有些落寞。习惯了平静却平静得有些单调。
    我想,后来的我们都会很优秀吧,因为“我们都不差!”
    祝福小小蚁族,所有我爱的爱我的都是最棒得!加油……
  •   曾经有过跟慌慌一样的经历,那是去年7月份,我从一家知名的财经媒体辞去记者职务,准备去北京另寻发展的机会。
    去北京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我终究没有坚持住。初去北京时住在几人一间的上下铺的公寓里,条件虽然比学校要好很多,但却没有自己的空间,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喜欢安静的人来说,这种生活真的是一种痛苦。
    此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一边是大学时欠下的助学贷款,还有家里的沉重负担,终于让我没有丧失了初来时的勇气,并于20天后离开了北京,因为有一家在浙江的听起来不错的国企愿意录用我。
    我们都是一群追逐梦想的孩子,只是我离开了最初的方向 ,而慌慌依然在坚持,但我相信,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梦想依然在路上。
  •   在豆瓣评价还不错,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有些场景,很有触动,在我们需要助力的时候,更应该给自己加油打气。慌慌,第一年的奋斗历程,坚持的决心。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去发扬它!!!!!
  •   这就是当年我们的毕业第一年的真实写照啊。感动。。。
  •   书挺好看的、写的很真实、当代大学生的毕业写照
  •   很真实的生活,虽然我还没有毕业,但我也感受到了那份心酸和来之不易。在校学生看着,会有一种努力的想法。
  •   薄薄的图集,不过希望能好好看完图注。毕业第一年,第二年呢???
  •   生活的写照,有多人曾这样打拼过
  •   自己也即将大学毕业了,看到这本书时,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也是想着能让自己提前看看那些毕业一年的大学生是如何经历的。
  •   小漫画感觉不错 生活需要慢慢打拼 加油
  •   毕业那一年,我们彷徨,迷茫,我们在不断的适应这个社会,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
  •   真实感人,生活的心酸与无奈,理想的动力与激情
  •   挺好的,觉得写得很真实
  •   '好吧。有点短。人物风格不是很喜欢。但真的很真实很心酸啊!好吧~我承认我就大概翻的结论
  •   画出了现生活的事情际遇,实际上是给小孩看,让他明白光有学力没的特长在现今社会里很难找到工作的,所为“人人平等”没有竞争力。大力推荐
  •   很感概,生活不容易啊,感触很深
  •   哈哈,原来是画册
  •   帮别人买的书他说很好
  •   有点伤感,结局不怎么好。
  •   符合当年的心情啊
  •   内容很现实
  •   心中戚戚然
  •   我爱你。
    我知道你一定会成功。
  •   印刷质量很好,书的内容也很好
  •   正版不错 纸质很好 快递很快
  •   看完之后感触颇深啊 且看且珍惜吧
  •   书不错 竟然是漫画··· 以为是小说 几页折页没关系了
  •   一直都很信任当当图书的优惠价格,继续支持,顶,顶,顶!!!
  •   挺好看的漫画
  •   马来西亚要倒霉了,昨晚习主席打通马来西亚总理的电话:"你说吧,飞机这事你怎么赔?"马来西亚总理紧张的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我赔你马币……"说完习主席挂了电话。。。
  •   有点想的不一样,是图画、
  •   很好。很现实。。
  •   不错,就是快递慢了些
  •   看完之后给了我向前奋斗的动力,少了对前路的畏惧,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非常喜欢这个漫画的形式 内容很贴切
  •   应该是每个刚刚毕业出来的人都会有的感觉,很多慌慌经历的自己也在经历,不放弃!
  •   内容很赞,让我提前认识到大学毕业后的不易,但画风不是很喜欢,总觉得人物形态怪怪的~
  •   看着让人挺想奋斗的
  •   一本不错的书,漫画很简单,适合休息时翻看,看完后却能有些收获!
  •   说实话这本书其实很普通 一般的故事罢了 没有那么的夸张 普通人的生活而已
  •   此次在当当购买书本是最失望的一次了,一共四本书全都给弄的脏兮兮又皱巴巴的,而且让我等的时间也挺长,本说次日就可以送到,结果到每三天在我催了好几次的情况下才给送来,希望这两点可以改善。
  •   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都有很多的艰辛
  •   很好看,一下子就看完了,很吸引
  •   不是很喜欢漫画的东西。
  •   太薄了太薄了太薄了太薄了太薄了
  •   还以为是小说,没想到是漫画,我总犯这种弱智错误
  •   包装不错,还行吧。内容一般般
  •   这本书很薄,十分钟就可以翻完;故事很简单,简单到近乎“无耻”的程度。很难想象,如果这不是一个“绘本”,有谁会喜欢这种简单到近乎弱智的书。可见,图画有时候是能拯救文字的——文字是落水的嫂子,图画是援之以手的小叔子。
    《蚁族》已经把现实反映的更好了,这本书不过是在文字之外又增添的一副副无奈的图画,所以,尽管在折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这本书远远比不上《蚁族》,但还是有“存在的理由”的——一个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心情去看《蚁族》的人,可以方便的将这本《毕业第一年》很快看完。《蚁族》是一顿精心制作的大餐,《毕业第一年》不过是一杯泡面。在满足情感胃口的能力上,二者是等同的;在口味的层面,二者却差了不止一个级别,尽管泡面也有“小鸡炖蘑菇”口味的。
    当然了,书很薄,故事很简单,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为之动容,尤其当你是一个感同身受的所谓“蚁族”的时候,绝对更有为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权利。尽管,你感动的对象不是这本书里的慌慌,而是用自我委屈酿制出的自我感动。
    而这也不妨碍我们再次对现实做出反思,并生发出对中国社会由衷的厌恶。当年轻人只能以“蚁族”的身份活在人生的黄金时代,那种委屈和不甘且不说,难以想象等年轻人长成了中年人,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思考,会不会视财如命、堕落到底?会不会心灵动荡、精神不安?这样的人支撑起来的社会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所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蚁族俱欢颜”,是笔者看了这本书后心中最为真挚的呐喊。毕竟,洒家也是在无数次逃离毕业边缘的存在,如果不好好努力,也免不了要“蚁族”一番的啊!所以,真切盼望大家在看到这本书后,从心中生出改变现实的愿望和力量,而不是只在自己的涕泪之中想象莫须有的“狗屎运”,也不是被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友情以及幸福所蒙骗。一个生活在“蚁族”状态中的人是不会有健全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应该获得的,不是这种“患难真情”的蚁族生活,而是有尊严、有价值的正常的生活。
  •   开始以为是小说。买回来才知道是文字,也是第一年毕业,有点感触吧。只是内容好少的说,一小会就看完了,纸质也不是太好,不过比前两本什么珍藏版的《人性的弱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要好多了。
  •   书的内容其实比较一般。。。而且邮寄来的时候书皮坏了,但是懒得换了。
  •   很短,一下就看完了
  •   帮碰朋友买的,挺失望的。内容!!!
  •   比较现实,跟想象的不一样
  •   感觉这本书太薄了,感觉不是很满意,虽然打三折。
  •   太短了,没想象中那么长!
  •   太贵了,后悔买了。竟是本漫画
  •   挺幼稚的一本书。
  •   冲书名买的。结果画风画工还是内容都没看头。
  •   里面的画风真是不敢恭维了,画得太随便了一点吧~!
  •     虽然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但是书中所描写的种种场景依然还是很熟悉。
      
      女友今年毕业,从4月份便来京找工作,找实习,找房子。全程都有我的陪伴。也是换了几次房子,换了几次工作。我也和她一起体验着北漂的痛苦和快乐。因此读这本书,还是挺有共鸣的。
      
      蚁族虽然渺小,但是也有着其自己的坚强与奋斗。也正是他们,非常好的诠释了青春和奋斗的含义。
      
      也本书也给我打了预防针。让我意识到我现在种种关于毕业后美好生活的设想和憧憬很可能在现实面前大打折扣。我们都要经历过很多痛苦与磨难才能够成长
  •     怪怪的书,怪怪的话,无意间碰到,拿起,读。
      默默无语。
      每个人都有过的惶恐,每个人都有过的新奇,以及满怀酸楚
      字里也有,画里也有。
      十年前的影子如在昨日。
      十年前的徘徊如在昨日。
      那时候的青涩,也如慌慌……
  •     曾经慌慌,曾经迷茫
      
      
      特别喜欢《毕业第一年,慌慌都市打拼记》这书,不为别的,只因这书写得特别真实,真实得就像在看自己的回忆录一样。
      2001年6月,我完成最后一个月的实习,走向社会。可能是看了太多有关毕业生在大都市奋斗成功这类故事的原因,我对大都市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幻想,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于是,揣着几百块钱,只身一人去了广州。
      跟“慌慌”一样,为了节省开支,我也是找了个老乡寄宿。那个老乡也是个打工者,在一个瓷砖店当业务员,晚上就住在店里的阁楼上。那时正值夏天,小阁楼特别的热,而且蚊子特别多,根本就无法入睡,常常是在店外面的草坪上坐到后半夜,等温度降下来了再回去睡,真的是苦不堪言。
      应届毕业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想要找一份工作真的是比登天还难,尽管每场人才交流会都参加,有时甚至跑去东莞去参加招聘会,但往往都是空手而归,连复试的机会都没有。当然,有些时候也能拿到一两张复试单,但都是些皮包公司,填完简历就要你交这费那费的,他们要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口袋里的钱。这种事,我遇到过,“慌慌”遇到过,想必千千万万的毕业生也都遇到过。
      因为急于得到一份工作,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和“慌慌”一样,变得非常的纠结。交钱,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交钱,就意味着要失去这个工作机会(尽管这个机会本身就是个骗局,但在慌慌们眼里,这就是个机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及时提醒,很多人就会心生侥幸,冒着赌一把念头把钱交了,结果,钱交了,公司却找不着了。
      ……
      “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值得我们永远为之奋斗,这一路的坎坷,一路的孤单,独自回味的时候都为之震撼,亲爱的,你别为我难过,因为这一路走来,我富有了许多。”这是《毕业第一年——慌慌都市打拼记》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吃最便宜的快餐,住最便宜的旅馆,我们慌慌,我们迷茫,但却总是装作很坚强,有苦偷偷咽,有泪默默流,这就是“慌慌”,懵懂的“慌慌”,这就是我们,不断成长的我们。
      总而言之,《毕业第一年,慌慌都市打拼记》给我的感受是,它道出了千千万万初涉社会毕业生们的尴尬经历,读它,可以唤起你的回忆,读它,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读它,可以让你变得坚韧刚强。
      ……
      毕业第一年,我们慌慌,但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千千万万的“慌慌”和自己一道,跌跌撞撞、越挫越勇的奔跑在寻梦的路上……
      
  •      读小美的《毕业第一年》最早是在她的新浪博客上,当时看到第一份工作慌慌才干了5天就被解雇后着实为慌慌捏了把汗。我们都是从毕业的第一年过来的,谁都体会过这中间的艰辛。刚刚毕业的学生勤奋努力还有可能被人解雇呢,更何况刚刚工作几天就开始迟到早退啊。但是慌慌也着急啊,总是住在朋友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慌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可这个过程周遭的人不一定都能理解。
      
       大学毕业后,梦想中的都市给每个离开象牙塔的学子带来各种机会,也带来各种考验。不知道投了多少份简历,也不知道杀进几次面试终极PK台,但最终还是被各种世俗的偏见抛弃在茫茫人海中,什么没有经验,什么没有背景,有的多是谎言充斥的借口。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份工作,也不一定善始善终。拥挤的公交车,拥挤的招聘会,同样拥挤的还有毕业生的内心。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慌慌,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慌不择路,在一次次跌倒后,只能自己无助地爬起来,因为找不准行动的方向,也常常会东冲西撞,碰的遍体鳞伤。
      
       我特别能理解慌慌的无助。大学毕业后,我放弃留校机会,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怀揣着继续读书的愿望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可这第一份工作只拿了三个月薪水,比小美幸运的是这三个月里我可以蜗居在公司的集体宿舍中,跟好些比我大得多的哥哥姐姐们同处一个屋檐下,跟他们学到了很多与人相处的常识,并没体会到独在异乡的孤独感。不幸的是短短三个月后老板没有任何理由就把我解雇了。同事们都知道,我工作的非常出色,他们都非常认可我的工作能力,因为初来乍到,我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应酬,周末要么泡图书馆,要么就是来加班。要知道当初老板开了两辆车去西客站接我,看过我写满荣誉的简历后他曾经给我许多承诺,但是在将要兑现的时候这一切都结束了。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很多公司惯用的伎俩,用低工资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实习期满后一脚踢开,一方面能够节约成本,一方面还能让公司永远都充满活力。
      
       工作没了,意味着住处也没了。我不得不频繁地去看房,因为怕再上当,总要拉着一两个同事一同前往。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要么太贵,要么太偏,北京这么大,却没有我的家。纠结了很久,才找到新的落脚点。来的时候,我的行李有大大小小10来件,走的时候,只好分批分次的将这些物品搬离宿舍。搬到玉泉路附近的一个职工宿舍里,屋子十几平米,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说服自己踏踏实实准备迎接来年的考试。说来也巧,这里是一个北京朋友专门给自己租的读书间,为了帮助突然落魄的我,他转手将读书间租给了我,他家就在附近,他不为赚钱,只为帮我,所以价格不高,我还能承受。
      
       为了继续我的备考生活,又不想让家里担心,我找了份兼职,地址在清河的小营,工作就是录音。当时在水木上看到招聘信息后惴惴不安地前去面试,碰到了好多个竞争这个职位的素不相识的人,也知道了名额有限。那时清河没有地铁,从玉泉路到清河要倒好几次车,但是为了养活自己,我必须迎接挑战。最后能够在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意味着我又能够赚到钱。这份工作不用每天上班,但是只要上班就必须面对4个多小时的路程,内容就是8个小时以上的不间断录音。那是一个我见过的最简陋的录音棚,小的只能容纳我一个人,却是带给我种种自信的舞台。我从来没想过,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会成为那段时间支持我生活下去的一项技能。一个月下来竟然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可我还是不敢有太大开销,总是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迷茫。业余时间我就埋头在书堆中,用精神食粮充实自己。
      
       在奔波中送走了美丽的秋天,迎来了寒冷的冬季。我辗转在清华园小住,又搬到上地,当我再次回到清华园的时候,夏天到了,我又回到了梦想中的校园。毕业第一年,我换了5个住处,也因此练就了打包的技能,后来的很多次的搬家经历中都得以应用,也成为了我在都市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
      
       毕业快10年了,我渐渐淡忘了毕业第一年中的那些酸楚和不幸,记忆中多了一段成长的回忆。每个人都是慌慌,成长的代价就是永无止尽的奋斗,而每个人都必须乐观、积极,永不言弃!
      
      webbird
      
      2010.7.23
      
      附毕业一周年时写下的文字,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
      
      进入回亿状态
      ......
      那去年的今天不再回来
      从前的记忆无法释怀
      一点一点小心的拾起来
      竟然一切都凝结着爱
      深爱着校园,
      深爱着同学,
      深爱着老师和熟悉的电台
      ......
      一不小心,我回找到了从前的状态
      运指如飞,敲打起来
      毕业一年来
      时间过的好快
      经历了风风雨雨
      体会着社会的好与坏
      依旧向往校园中的讲台
      依旧记得栀子花的开与败
      却发现自己不再是短法女孩
      无法抑制深藏心底的激情澎湃
      慢慢的慢慢的将收起的记忆打开
      只可惜那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
      ……
      hoho~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喜欢这时的状态
      我都有些不想离开
      
      从头再来
      我想生活会更加精彩
      
      今天自己有些怪
      写了上面的这些期待
      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不再回来
      可我们却拥有梦想可以拥抱未来
      
      我们大家一起来
      向从前我们一起sing的"相亲相爱"
      期待明天每个人都多些快乐,少些无奈
      愿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转自飞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ab1090100k9oc.html)
  •      《毕业第一年——慌慌都市打拼记》,我一直以为是个小说,等看到时才发现是绘本书。十几分钟就看完了。内容无非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孩子来北京找工作租房子的经历种种,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按说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因为前两年先有了一个“蚁族”概念的发明,概括出一个形成有年的庞大社会群体,成为社会热点。似乎可以说,这本小书看上去身单力薄,却不料在背后,有一个身强力壮、不怒自威,名叫“蚁族问题”的爸爸跟罩着。
       之前我们对“蚁族”的了解,或者通过媒介的报道,或者一些相关调查性书籍,像《毕业第一年》这样的文学性作品,还是第一次见到。一般来讲,文学作品更具有传播性和感染力,在唤起对某个社会问题关注的影响力可能更大。至于这薄薄一本小画册,有没有这样大的能量,我们可以先不必讨论,你不能指望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孩子运用多么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去做对蚁族命运的深层追问。现今的中国可以追问的东西实在太多,每个年龄段,每个阶层,每个领域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困境,自顾尚且不暇,又真正有多少人去在意这些所谓“蚁族”呢?
      说到“蚁族”这个概念,我是抵制的,我认为这是从一个成年人的伪善视角提出的命题。蚁族是哪些人?年轻人啊,刚刚步出校园的,走出乡村的,脱离家庭怀抱的,刚刚开始对接、服从和利用社会竞技场游戏规则的“新人”啊,理所应当的处在一个弱势地位。他们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社会练级来提高自己,完成从新手到熟手的进化,从弱者到强者的演进。你要说他们有多苦多难多大的困境,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苦难和困境。70年代没有嘛?80年代没有吗?90年代没有吗?每个年代年轻人的困境没有可比性,但是面对困境的态度是可以比较的。就拿“毕业第一年”这个命题来说,谁都有自己的毕业第一年,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几乎都要唤起我怀旧的冲动,我已经毕业12年了,我的那一年都发生过什么,和慌慌的毕业第一年比较一下,也许比较有趣。
       年轻人需要成人世界更多的帮助和提携。但问题是年轻人自身要有尊严,有志气,有独立的人格,不能被这伪善的同情所阉割,去迎合,去撒娇,去献媚,用软弱和委屈的眼泪去配合这和谐的表演。我甚至觉得蚁族正在不自觉中被人利用。每次看到新闻中,人大代表深入蚁族群众中间,看蚁族抱着吉他诉说委屈,与官员泪眼相对的情景,我就感到肉麻和悲哀。你们怎么就那么愿意把自己装到这个“蚁族”的筐子里去呢?中国教育的失败不仅仅是扩招出这么一个庞大的蚁族群体,更大的失败在于,它使这个群体更像一个群体,而没有个体。当然,这也许是它最大的成功吧。
       这本小书贵在单纯和直白,一段几乎任何一款初级北漂者都可以对号入座的经历,就这么用画笔老老实实又不失俏皮的画出来。它描述出这代年轻人所不得不靠自己去解决的那些琐碎的,具体的,浮在生活表面的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上的屈辱和伤害。对有相同命运的蚁族来说,读这本小书,诚然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共鸣、宣泄,甚至是收到励志的效果。但是对不起,这样的困难,上一代上上一代年轻人也都经历过,可能比这还要严重,工作的机会比这代人更少,选择的空间更小,社会环境给予他们的自由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这些浮在生活表面的困境可能真的并不算困境。
       慌慌这个形象有着涉世未深的天真,有未经考验的勇敢,她每天不断的为自己加油和励志,才能抵消一下那严重缺乏安全感的慌慌状态。为什么你年纪轻轻却被捆绑在这些具体琐碎的困难上无暇去多想别的?像小美这样的作者,也许接下来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毕业第一年来不及想,第二年第三年总应该要想。别被那些爱好蚁族的慈悲目光所欺骗,如果你只能劳劳碌碌地为明天的饭食居住发愁,那你就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蚂蚁了。
       如果蚁族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伤痕文学”,我倒希望他们的“反思文学”早一天出现。所以,仍然需要很励志地说一句:慌慌同学,还是要加油啊!
      
  •     原来不止我们本科生毕业会像慌慌一样啊!
      我昨天在当当下单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女博士写的评,很有感触,转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女博士尚且如此,我们要有信心哦!(这位可爱的女博士,如果你看到了不要怨我……)
      
      说起来有点好笑,我年过28,立马奔三张了,但和文中的主人公一样,也是毕业第一年。
      我当然不是大龄晚上学,又留级无数次,还复读无数次,才沦落到这个年龄刚毕业的。
      四年本科,五年硕博连读,一直是佼佼者,一直一帆风顺,没想到到了这个学历、这个年龄,踏入社会了,却和一个刚毕业的本科小姑娘一样,有完全相同的心情:心里很慌。
      这年头,女本科生不好找工作,其实女博士更不好找工作。
      不是说世界上只有三种人,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剩下的都是女博士……
      企业不敢要,研究机构僧多粥少,各大高校竞争激烈,好不容易杀进了面试吧,面试官先是瞪大眼睛,仔细在我的脸上找“女博士”三个字,确认我不是灭绝师太那一款的了,再才会问我各种该问的问题。
      女博士有这么瘆人吗?毕业第一年的女博士难道都像我这么困苦、受打击吗?
      当然,我现在是找到了工作,才有心情回过头来《毕业第一年》这样的小书,也才敢!
      慌慌的经历,哪怕我这么老的毕业生,也一五一十地经历过,她比我勇敢,至少当初的我是因为害怕找工作,才走上了硕博连读的这条属于第三种人的道路……
      现在我当老师了,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刚入校的大学生。
      希望他们将来,未雨绸缪,做足准备,不要有这样的毕业第一年。
      
  •     今天收到了当当上购买的《毕业第一年》
      开始抱着看漫画的心情看的书
      结果,后来被“慌慌” 感动了
      几次眼角噙着泪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想告诉大家,小美的书,是一种经历。
      值得推荐!
  •     看了小美的blog,看了慌慌一部分的经历,突然很感动。
      我用了一个小时来回忆我自己的过去。
      那段日子很艰难。
      不过庆幸我熬了过来。
      走到了今天。
      看到慌慌,让我一路奔忙的生活,突然觉得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经历的这一切,竟然那么值得回忆。一下子觉得很庆幸,不再像从前那么的失落跟抱怨,反而是看见自己的这一路,而莫名的骄傲了起来。
      慌慌,你要加油。
      慌慌,谢谢你,让我们看见自己。
      
  •     慌慌的经历比杜拉拉的更值得参考
      
      很多大学生都喜欢杜拉拉升职记,可大家不觉得杜拉拉的成功太过戏剧性、太过巧合、太过高端也太过不切实际吗。
      
      杜拉拉怎样成功?她靠装修起家!当然,拉拉不放弃的品格和好运气也都帮了她大忙!
      
      拉拉装了一次小修后积累了点经验,后来赶上了又装了一次大修。在装修和升职过程中,拉拉靠男人翻身——我并没有看低女人的意思——上头有个老男人罩了她一把,大装修的时候碰上销售部一干男人不配合,拉拉发了一通脾气后,幸好又有王伟这个男人替她说话。
      另外,拉拉做的是人力工作,与公司内部员工打交道居多,与外面竞争对手的正面挑战比较有限。从人力资源的工作而言,拉拉确实是成功的,可是,有多少大学毕业生会在人力部门就业,又有多少人力部门供他们去就业?
      
      因此,对广大大学生而言,毕业第一年的现实是慌慌,而不是拉拉,你也可以说慌慌是拉拉的前身。
      
      慌慌从非名牌大学毕业到北京闯荡,为何,因为不甚清晰的理想。因此,她必然要遭到现实的挤压,必然需要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这样一次次的磨砺与反思,她才能为下一个好运的到来做好更多的准备!
      
      慌慌借居在朋友家好几个月,丢了钱包、投了无数简历无人搭理、好不容易有个面试机会却又差点被骗,面试的时候没有带作品等等等等,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双重现实,一些机会错过了,不能怪别人,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她怎么办,这些错或许都是她难免的,这些困难或许都是她必须经历的。至于后来从朋友的家中搬离到唐家岭(此地现已被拆,但新的唐家岭肯定会层出不穷,今年有200万大学生没有就业啊),是慌慌为朋友着想的结果,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还有后来,她第一次上岗之后又发生的经历,都是这一代大学生必须经历的磨砺,幸好,慌慌没有放弃,没有退缩,再次上岗后抓紧时间提高自己,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才有了后来的新慌慌。
      
      虽然我也看杜拉拉,希望自己能像拉拉一样,但我看到这本书之后,更为深刻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很多地方都还做得不够扎实。
      
      我以个人深切的体会,强烈推荐此书,尤其是推荐给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顺便说一句,我毕业第四年。
      
  •     昨天去西图,看见一四十出头的阿姨在翻阅此书,阿姨虽然毕业N年了,依旧凝眉沉思静静翻阅,细细看完一遍后,若有所思地重重叹了口气,接着又再翻一遍。可见此书老少皆宜啊!
  •   来了一个曾经的广州党!
    如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的,今天的“慌慌”和曾经的“慌慌”都来这里玩,说说毕业第一年,说说心里话,那我们就可以结集出书啦!
  •   毕业第一年来不及想,第二年第三年总应该要想。所言极是,吾将转告小美:)
  •   长辈就是长辈,连批评都是那么鼓励!
    不过,在我看来,你在用一种近乎曾经沧海的精英口吻在评价慌慌,你的这种评价没有错,但你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你是否以为60后、70后,甚至历代都曾苦难付出过,那么80后、90后继续苦难付出有何不该?以为他们为自己的那么点稀松的苦难申辩,太矫情?你是否以为80后、90后被蚁族化是虚张声势,是所谓成人式的虚伪硬表现出的仁义吗?
    你可以不去看《蚁族》那本书,也可以不去了解《蚁族》一书引起的种种关于中国未来体制改变的话题,不过,你可以反过来想一想,比慌慌幸运的人能幸运到哪儿去,离慌慌还有很远的人能惨到哪儿去?如果后者远远多余前者的时候,你大概会明白,慌慌本可以更顺利;
    你肯定听说过有蚁族自杀吧?这个太极端,拿出来说,因为是少数,也是小数,容易引起不好!不过,为了不给人以成人式的的虚伪的口实,我们可以说,死几个蚁族,有什么!死去呗。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想,几个小女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呗,几万个女生找不到工作,没事,还有另外几百万个作伴呢?试想,几百万个慌慌密布在你身边,每天平均消费连30-50元,你想的还是一个人的加油吗?
    流马老师,我在编书的时候,已经尽可能地去“蚁族”化了。十年前你的工资是1000元,十年后慌慌的工作是1000元,十年,十年我们的变化就是和十年前的工资水平一样吗?今天你的家庭收入假如是1万元,你还说自顾不暇,那反过来想,让你1000元,你生何以堪?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可怕的事实。
    我不敢要在你面前上演成人式的城府,但你一定可以从慌慌的形象看出,她在内核上与你之间的巨大差距。指责慌慌和鼓励慌慌,或许都不是最好的批评。以你之“精英”视角,企图勾引慌慌们尽快出现“反思文学”,你说靠谱吗?
    小美为了画好这本书,反复了多次,那是他太缺乏画一本书的准备了,但她已经用尽了全力,而这是一种心意。仁兄不妨想一想,你身边有几个男人怕说自己曾经有多惨的,但是女孩子们很少提这些事,这是慌慌的勇气。你忽视了其女性特点。
  •   靠谱靠谱,假以时日,一定靠谱。我好像没有批评小美哦。
  •   不论是小美还是慌慌的奋斗都是可贵的,这是因为所有年轻人的执着都值得称颂。
    其实我想说的是,是谁把这帮孩子捆绑在这些琐碎具体的困境中无暇他顾。
  •   基本上,慌慌就是小美,小美就是慌慌,我理解你的意思。只是心切地又加上了几句。
    祝福她们坚持下去,人人都期待她们的靠谱。
  •   是谁把这帮孩子捆绑在这些琐碎具体的困境中无暇他顾。
    我想,这本书本身就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个人觉得,捆绑的不只是这些毕业第一年的孩子,我们,做这本书的编辑,看这本书的读者,如果能有共鸣,又何尝不是因为大家都被相同的现状所捆绑?只是,这其中的过程有所不同,程度有所不同。
    能够底气十足地说“我已脱离束缚”的人,当今社会,其实并没有几个。
    回到这本书的主人公本身。
    往大里说,捆绑他们的是这个转型期间的复杂社会。
    往小里说,大概是急功近利、产业化了的教育体系。
  •   我们往往都是因为一些小小的感动去做很多事,因为它们都发乎我们的心。
  •   毕业第七年的人飘过,杜拉拉太顺风顺水,不真实,有几个人毕业不久就能去外企混得不错?慌慌的经历才来自于切切实实的生活,顶慌慌
  •   怎么说呢,很多人看杜拉拉,的确是冲着从杜拉拉的身上学到职场经验来的。杜拉拉的定位并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是工作已经有个两三年,但还没有获得职场机会、不见起色的人。
    慌慌的故事我是从天涯连载开始看的。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感动深受,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蚁族,蚁族根本不敢想职场升职,他们想的是先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慌慌的故事也许更有参考意义吧。
    我觉得慌慌更多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不要怕。
    不害怕未来的人,才能迎来灿烂的明天。
  •   毕业第一年的人飘过……
    其实我就是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慌慌”才来看这本书的。
    我一直到上个月才换了一个好点的工作,北京的房价又涨了,真的快要混不下去了。
    毕业才一年,跳槽已经有三次,真是跳到要吐血,朋友还觉得是我很潮,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没想过从慌慌的身上获得所谓的职场经验,在我看来,《杜拉拉升职记》就是一出华丽时尚的都市剧,离我很遥远。
    我只是相信慌慌说的那一句:“只是开头难一下。”这样,我会坚定在北京留下来的决心……
  •   小白兄也来说句话,老实说,绘本跟小说,是不一样的载体。可比性不大。慌慌的经历是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杜拉拉的经历是大多数人心里渴望的。
    先做好慌慌,再做拉拉吧。
  •   我正在看《毕业第一年》,其实看了这个书也才觉得,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都是值得原谅的。
    毕竟在毕业那一年,我们什么都不懂。拔剑四顾心茫然啊~!
    我觉得刚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对生活和未来勇气不够、信心不足的人,都看看慌慌吧,会学到不少教训的,受到不少鼓励的。
  •   看来大伙都有同感啊!
    谢谢了,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不现实呢,看了大家的意思,结果我还满现实的。
  •   这本书本来就挺现实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慌迷”呢,其实蚁族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依靠啊,杜拉拉本来还能算得上是蚁族的进阶目标,但被徐静蕾那么一折腾……咱就不说啥了……啥时候办发布会啊,俺要去捧场!
  •   就实际效用而言,可能对有些找工作不愁的人此书或许无用,但对那些和慌慌经历相似的人来讲,则太有益处了。
    还是楼主说的实在!
  •   俺喜欢这个评论,很鸡贼!
  •   这就是您老自编自导自演的,呵呵?
    自己拖一下,别那么不好意思。嘿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