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1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松本清张 页数:426 译者:赵德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凌晨四点,京滨-东北线首班电车即将从蒲田站发车,在发车前最后检查时,一具老人尸体在第七车厢轮下被发现。死者被人扼杀,继而遭受钝器击打,容貌尽毁…… 老人的身份、被杀的原因、凶手的动机……专案组费尽周折却铩羽而归,案件几成悬案。但探员今西和吉村始终不曾放弃,他们从一个个相关之人接二连三的“自然死亡”中,终于寻找出蛛丝马迹,一场纠结着无尽忧伤的人世悲欢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松本清张(1909-1992) 日本杰出的推理小说大家,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巨匠。 1909年生于北九州,因家境贫寒,13岁即被迫辍学自谋生计,做过街头小贩、学徒、《朝日新闻》九州分社制图工,为了养活七口之家,曾一度以批发笤帚为业。1950年,处女作《西乡纸币》发表,入围直木奖,一鸣惊人。1953年,以《某〈小仓日记〉传》荣获芥川奖桂冠,从此跃登文坛,开始专业作家生涯。1957年,在《旅》月刊连载《点与线》,以横空出世之姿引起巨大轰动,开创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此后,随着《眼之壁》、《零的焦点》、《蓝色的描点》、《雾之旗》等作品的面世,逐渐形成社会派创作的全新形态。 1960年5月,《砂器》开始在《读卖新闻》上连载,引起读者的极大好评,使得报纸发行量剧增。1961年,代表作家创作高峰、代表社会派最高成就的《砂器》整理出版,获得如潮好评,确立他一代宗师的崇高地位。激情澎湃的情节设置、严谨细密的解谜手法,尤其是深沉忧患的作家良知和深刻厚重的社会反思,使作品成为开先河的杰作、划时代的经典。根据《砂器》改编的同名电影,超越《追捕》、《人证》、《望乡》,被誉为日本电影的金子塔顶。 1992年8月,因肝癌逝世,享年83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点第二章 口音第三章 秘会第四章 艺术家第五章 身份第六章 方言第七章 血迹第八章 变故第九章 摸索第十章 情人第十一章 她死了第十二章 绝境第十三章 线索第十四章 于无声处第十五章 道具第十六章 根底第十七章 谜底
章节摘录
第一章地点 一 国营电车蒲田站附近的一条岔路上。门面不大的托利司酒吧还亮着灯光。 在蒲田车站一带,夜里十一点过后,一般的商店几乎均已打烊,只有君影草花形的路灯兀自在那里闪着光芒。从这里往前走不远就是一条饭店很多的岔路,小酒吧一间挨着一间,只有这家托利司酒吧孤零零地和它们保持着距离。这间偏僻的酒吧里面,摆设很简单,一进门就是长长的吧台,角落里勉勉强强地开了两个简陋的雅座。不过,这会儿那里面并没有客人,倒是吧台前一字排开有三男一女,均双肘支在台面上,看上去都像工薪阶层,像是来自同一公司。 客人们好像是这家酒吧的常客,正当着店里年轻调酒师和年轻女招待的面,在起劲儿地聊天。 留声机一直响个不停,放的都是爵士乐或流行歌曲,女孩子们还不时地和着里面的乐曲跟着哼唱歌词。 几位客人全都醉醺醺的。从言谈和模样可以看出,他们是在别处喝过酒,返程途中又在蒲田站下车顺便到这家酒吧来的。 “你们那儿的那位科长啊……”其中一个男的向同伙凑过上半身说道:“那家伙简直就是部长跑腿的。我看他整天就知道溜须拍马,真让人恶心!你也好心劝他几句嘛。” “都是他身边的人不好,连那些副科长都那么宠他了,我说几句又有什么用呢?”同来的职员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那老兄根本就没救了,大家都在取笑他呢。” “他自己也老早就知道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话。只是要不那样忙活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了,现在只有不顾颜面,懂得适时拍马屁,才是将来成功的关键呢。至于他内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你说对吧?阿美。”说着就把头扭向身旁女办事员一边。女办事员有二十五六岁,早就有点晕乎乎的了。 “可不是?我们那位部长连局长还有三年退休都老早就算计到了。至于他手下的那些副部长,更是早就在盯着将要空出来的部长宝座了。” “这就叫心存幻想做美梦吧?看来一心往上爬的人不这样动脑筋是不行的。唉,算了,这些事跟咱们都没有关系。咱们只要每天晚上都能这样喝上几杯就心满意足了……说来真是悲哀啊……话又说回来了,我们每晚来这里消费,可肥了你们店了。”客人把目光转向了吧台里边。 调酒师脸上露出笑容,郑重其事地致谢道:“感谢各位的关照啊。” “对了,阿美呀,这个月我还可以预支工资吗?” “哎呀,不行啦!” “哎……看来我这个月又得喝西北风了。每逢发工资的日子,我就马上向会计小姐预支下个月的工资。结果,上个月我只领到一张千元钞票,还是夹在发票下面,哎……阿美,这个月还请你多帮忙啊。” “你这人真讨厌。快闭嘴吧!到这种地方还要讲这些扫兴的话。” 就在这时,店门开了,闪进两条人影。 酒店在规章许可的范围内把灯光调到最暗的程度,再加上有客人吸烟,店里面仿佛弥漫着厚厚的浓雾,所以无法立即辨清两人的容貌。 “欢迎光临。”调酒师看到有陌生客人进来,亮开嗓门热情地招呼道。 “欢迎光临。”听到调酒师的声音,年轻女招待回过头去招呼了一声。 在场的客人听到招呼声,有两位不经意地扭过头瞧了一眼,一看不是熟人,又跟同伴聊起了原来的话题。 进来的客人一位穿着相当陈旧的藏青色西服,另一位则穿着浅灰色的运动衫。或许是为了避开吧台前颇有些吵闹的客人,两人看到角落里的雅座,便径直走了过去。 负责招待的女孩名叫纯子,立即起身前去招呼。她这时才对客人有了第一印象。穿西服的头发半白,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身着运动衫的男子则在三十岁上下。当然,这只是对两人年龄的大体感受,并不意味着就已经看得十分清楚了。纯子从调酒师那里接过两条毛巾,送到客人的席位上。 “两位来点儿什么?”纯子招呼道。 “嗯……”年轻男子朝五十岁左右的老汉投去商量的目光。 “来杯掺苏打水的威士忌吧。”头发半白的老汉答道。 这句话里面,带有一种并非东京话的腔调。纯子后来对警察描述说:客人不是本地人,而且当时一瞬间的感觉是东北地方的人。 纯子端来两杯掺苏打水的威士忌。 那几名公司职员聊天的话题已经从公司内部人事关系换成了电影,而且聊的电影里面正好有纯子喜欢的电影明星,所以她不知不觉就被吸引到这个话题里去了。 调酒师调威士忌时,站在一旁等待的纯子不时和那几名常客搭话,有点儿忘乎所以。调酒师见状,对纯子“喂”了一声,然后将两个冒着气泡的杯子放在吧台上。纯子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赶紧将两个杯子放在银质托盘上。 “让两位久等了。”纯子来到雅座,将杯子放到客人面前。 这时两人正在低声说话,但当她走到跟前时他们却打住了话头。 “小姑娘,”三十岁的男人朝一旁的纯子挥了挥手,乱蓬蓬的头发布满了尘土,运动衫的领子也皱巴巴的。“我们有话要说。对不起,请你回避一下。” “好的,请慢用。”纯子躬身施礼,重新回到吧台这边。 “那边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呢!” “哦。”调酒师向雅座瞥了一眼。 纯属不速之客,而且看上去两人根本也不会讲什么有趣的事情,真是莫名其妙。于是店员又接着与几位常客聊起了电影的话题。 “说的是呢,那个明星的演技从两三年前就……” 吧台这边又从电影聊到了棒球上。这个话题看来店员也很喜欢,就起劲儿地跟客人一起大发议论。 慢慢地,雅座里的两位客人就不大为众人所注意了。不让年轻女招待靠近,又突然要进行秘密谈话,这种举动也让女招待们看着很不顺眼。与那些根本不理睬自己的客人相比,女招待们当然还是感到与熟悉的客人闲聊更为有趣一些。 角落里的客人还在交谈,显得十分亲密。 尽管如此,出于生意上的考虑,女招待们还是不时地朝雅座那边扫上一眼。也就是说,是在留心杯子里的酒是否已经空了,然而瞧了好多次,桌子上的黄色液体还是剩了一半————-真是不捧场的客人! 雅座跟前有一个去洗手间的通道。店里的女招待和客人们因此就时常要从旁边经过。 这几句就是纯子从旁边经过时不经意间听到的,讲话的腔调还是东北口音,钻进耳朵里的都是浊音很重的方言。年轻一方倒不算重,但头发半白的老汉的口音却很明显。不知道两人究竟在讲些什么。只是在纯子经过时偶然听到年轻的男人说了一句:“加美达现在还是老样子吧?” “嗯,还是老样子……不过,能见到你……这太让人高兴了……要好好地宣传一下……大家该多么……” 年长的男人的声音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这些。 可是,听到这些话,纯子心里还是断定两人是老相识,而且已经多年没有见过面。所说的“加美达”,大概是二人都熟悉的一位朋友。这是事后对警视厅的侦查员讲的。 那位上年岁的客人有很重的东北口音,这也是当时在场的其他几位客人的一致印象。每次去洗手间经过时,耳朵里都能听到嘁嘁喳喳的只言片语。 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谁也没有对这两人产生兴趣,更何况他们更热衷于自己的话题。所以,坐在角落里的那两个男人,根本就没被店里工作人员和先来的那几位客人放在眼里。 “哟!马上就到十二点啦。”一位客人看着手表说。 “差不多了,该走了。再过一会儿就是末班车了。” “哎呀,糟了!”女办事员说道,“我要是坐末班电车就麻烦了,从车站到家要走十分钟呢。”她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 “没关系,你就放宽心好了,时间太晚的话,我可以送你一下嘛。” “让你这号人来送,那可麻烦了。”她回了一句,声音里充满了醉意,“我哥哥会来车站接我。” “谁知道是什么哥哥呀。” “你说话正经点儿,别想歪了。” “哈哈,碰钉子了吧。在阿美面前还是乖点为好。总之,到了月底还要经常请你帮忙呢。” “哎呀,还是别讲这些令人讨厌的话了。” 这边你一言我一语地正闲扯得起劲儿。 “喂,算账。” 人们看到雅座里的两个人站起身来。 走出托利司酒吧的两个男人,那以后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对此倒不乏目击者。刚巧有两个正在走街串巷揽客的吉他手跟他们打了个照面,在离酒吧有五六米远的地方正好擦肩而过。走街串巷的吉他手经常以这一带的小酒馆或酒吧为主顾。 为什么吉他手会注意到二位客人的行踪呢?因为他们原本是要到这家托利司酒吧来演奏赚钱的,谁知客人却走了,因而才不由自主地咂舌表示遗憾的。 “什么呀!那种客人是不会花钱让人演奏的。”年长的吉他手说道,“品位不怎么高嘛。” 所谓品位,乃是一句暗指穿戴打扮的行话。在他们这个行当里,最关心的就是穿戴打扮是否高雅。 “是吗?”年轻的那位,因为是在摸黑的地方相遇的,所以并没有注意到,听到这句话才不由自主地扭头往后瞧了一眼。 路很窄,再往前十米左右又分出两条岔路。往右走是一条大街,出去就是一条熙来攘往的商业街;往左走则是沿着蒲田车站外围栅栏的一条小路,还有空无一人的小房子。小路十分偏僻,行人稀少。虽然围着铁丝网,但空地里还是杂草丛生,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女人根本不敢独自一人在这里行走。况且路灯还很稀少,仿佛是一块不知会出什么事的地方。再往前走,就是电动火车的调车场了。 两个客人就是拐进了左边那条路的。尽管对吉他手所谓的品位尚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但两个人竟然走进了那样一条偏僻的小路,由此可知,他们并不是有什么来头的顾客。 “那两个人看样子是显得很亲密呢,还是像吵过架的样子?”案件发生之后,搜查本部的负责警官向两名吉他手问道。 “根本没有吵过架的迹象。好像彼此在谈着什么,不过具体谈什么却不清楚。反正觉得两个人很亲近。” “那两个人讲话有什么特点吗?” “哦,对!感觉上是东北地区口音的方言。” “这是指其中的哪一位呢?是年岁大的,还是年轻的呢?”侦查员再问。 “哎呀,天太黑,看不清面孔,觉得是左边的那个人。那个人的个头好像不高。”个头不高的是那位头发半白的人。 这些都是发生在五月十一日夜里的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松本清张,出道时已41岁,但大器晚成的他出发时就已到达惊人的高度。 ——朝日新闻(日) 松本清张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砂器》则是这个时代的明珠。 ——YES24(韩) 他不但是东方推理小说大家,他更是世界文坛的大家。 ——《纽约时报》 松本清张描写了人间任何时代都都会有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弱者的描写,永远能引人共鸣。 ——《读卖新闻》 作为松本清张的代表作,《砂器》最初几年至少销售了430万册。 ——《产经新闻》 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小说,带着对社会不公正的批判以及对底层精英的同情。 ——《北京晚报》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如果松本清张健在,定会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描绘出当今社会的虚妄性和欺骗性。 ——《朝日新闻》(日) 《砂器》视角宽泛深刻,描写缜密细致,它的出现开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 ——《读卖新闻》(日) 今年是松本清张诞辰百年,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贫富差距加大的今天,松本清张的作品具有独到的先见性。 ——《深圳特区报》 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人们认识了日本社会的本质和人生百态,也使《砂器》等小说成为入木三分的“日本国情教科书”。 ——《中华读书报》 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不只追求悬疑、刺激,还直接描述了日本社会的矛盾冲突,热情歌颂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没有血腥,同时不失悬念与可读性。 ——《东方早报》 揭开谜底的那一刻,社会的污浊、人性的卑微,如同扯下了一幅遮羞布,瞬间一览无余,沉重得令人竟负担不起。 ——《华商报》 松本清张从弱者的角度观察社会时别具一格,凝练厚重的手法尤其令人惊讶。 ——高村熏(著名作家) 《砂器》具有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影像化的魅力。 ——内山圣子(电视制片人) 日本社会正在朝上下两重结构的方向发展。泡沫危机时隐藏的差距开始重现,今天应该带有现实感情的来读松本清张。 ——川本三郎(评论家)
编辑推荐
★松本清张: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巨匠 ★松本清张:引领东野圭吾走上天王之路的一代宗师 ★从推理小说沉淀为经典巨著的不朽杰作 ★这样的悲怆宿命,谁能不唏嘘慨叹?! ★推理王国不能没有松本清张,松本清张不能没有《砂器》! ★松本清张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砂器》则是这个时代的明珠。——YES24(韩) ★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为推理小说三大宗师! ★松本清张代表作,经典电影、超人气日剧《砂器》原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