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东野圭吾  页数:215  字数:166000  译者:赵峻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放学后》,当代日本成篇小说,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成名作。
1985年,《放学后》以绝对优势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最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正是《放学后》的成功,使他决心走上专职写作的道路,在长期的寂寞与坚守后,走到今天的辉煌。
在本书中,他关注人性、擅长转折的特征已展露无遗。结构精巧细密,谜题设计出色,既有青春的欢笑与忧愁,也有人性的幽微与黑暗,从多角度直击日本社会问题,更给人以警示: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 日本著名作家。
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暗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

章节摘录

第一章1九月十日,星期二,放学后。头顶上方咣当一声,我条件反射地抬起头,看见从三楼窗户扔出一个黑色物体,从我正上方坠落。我慌忙闪开,黑色物体砸在我刚才站的地方,啪地碎了。是一个种着天竺葵的花盆。这事发生在放学后,当时我正从教学楼旁边走过。不知从哪儿飘来钢琴声。有那么片刻,我呆呆盯着那个陶瓷花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腋下渗出的汗流到胳膊上,才回过神来。接下来的瞬间,我拔腿冲进教学楼,奋力跑上楼梯。我气喘吁吁地站在三楼走廊。心跳急促不光是因为刚才的猛跑,内心的恐惧已到了顶点。如果刚才被花盆砸个正着会怎样?——天竺葵的红色突然浮现在眼前。那扇窗会是哪间教室的呢?我在理科实验室前停住脚步,里面飘出一股药味,定睛一看,门开着一条约五厘米的缝。我用力推开门,一阵清爽的微风吹了过来,正对着门的窗户敞开着,白色窗帘在飘动。我又沿着走廊前行。不记得从花盆砸下到现在过了多长时间,总觉得扔花盆的人就藏在走廊两侧的教室里。教学楼中间呈L形,走过转角时我停了下来。挂着“二年级C班”牌子的教室里传来说话声,我毫不犹豫地把门打开。里面有五个学生,正聚在窗边写着什么。见有人突然闯入,她们吃了一惊,齐齐向我望来。我不得不开口:“你们在干什么?”最前面那个学生回答:“我们是文艺社的……在做诗集呢。”那语气很肯定,像是要接着来一句“别来打搅”。“有人来过这儿吗?”五个人互相看看,摇摇头。“也没人经过走廊?”她们又互相看了看。有人小声嘟囔“没有呀”,刚才那个说话的学生像是代表大家似的答道:“没注意。”“哦……谢了。”我环视教室一圈,关上了门。钢琴声又传了过来,刚才好像就一直在响。我不太懂古典音乐,但听过那支曲子,觉得弹得还不错。走廊里头有间音乐教室,琴声就从那儿传来。我依次打开一间间教室的门,检查里面是否有人,最后剩下的就是那间音乐教室。我粗鲁地打开门,发出噪音。就像平静的流水被搅乱、优美的建筑被捣毁一般,钢琴声戛然而止。弹奏者怯怯地看着我。我有印象,她是二年级A班的学生,白皙的肌肤引人注目,此刻脸色却显得有些苍白。我不禁说了声“抱歉”。“有人来过这里吗?”我一边问一边环顾四周。屋里摆着三排长椅,窗边是两架旧风琴,墙上挂着驰名音乐界的作曲家们的肖像。可以断定这儿无处藏身。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  ——关口苑生(江户川乱步奖评委) 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品,都是反映时代、领导时代的作品,是一部五十年来的日本推理小说史。  ——傅博(评论家) 东野圭吾乃是集以往前辈之大成的悬疑大师。  ——《南方周末》 东野圭吾以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不断诉说人性的隐恶与自赎,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独具的部分。  ——《新京报》 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

编辑推荐

《放学后》编辑推荐:2008—2009日本第1畅销作家东野圭吾成名作,绝对优势荣获江户川乱步奖,人在什么时候会恨从心起?青春的忧愁与疼痛,人性的荒凉与黑暗,悬疑揭秘的幽深与跌宕,闯荡推理世界的狂热,都在《放学后》中彻底展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放学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9条)

 
 

  •   1985年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一共有两百多部作品参加角逐,经过三次预选以及总决选之后,产生了两位大奖得主:一位是《莫扎特不唱催眠曲》的作者森雅裕,另一位就是本书的作者——东野圭吾。当时东野才只有二十七岁,年纪轻轻就已应征过三次乱步奖。前两次都落选了,第三次终于跃登龙门,一举夺魁。这本《放学后》作为东野的推理处女作和出道作,虽然号称是“青春推理、校园推理”,但内容却是和一般人印象中专门写给初高中女生看的,那种跟推理沾点边的轻小说所大不相同的,是一本具有浓厚的解谜趣味与耐看情节的本格推理小说。作为本书的核心诡计,那个充分利用盲点的密室诡计及崭新的密室装置让我很是喜欢。看惯了东野其他那些主题沉重、内容深刻的作品的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心情十分放松,再加上本书对校园生活及师生关系的描写,更是使我十分地感同身受。另外,本书的整体结构也是十分精巧细密的,乍看之下平淡无奇的对话与记述当中,暗藏了好几道伏笔,这些伏笔与后来故事的发展及真相前后呼应,环环相扣,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情绪始终维持在紧张状态,使全书的悬疑性一直保持到最后。说到本书的动机,这也是比较有争议的部分,当年获奖时,评审委员就有人表示“杀人动机缺乏说服力”。但我想,动机问题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受了很大伤害也不会杀人,而有的人会为了一点小事就去杀人,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同为推理作家的宫部美雪就曾指出,本书的杀人动机是“非常新鲜而独特的”,对于这一点大加赞扬。事实证明,东野是一个“进步型”的作家,后来的作品水准很少低于以前的作品,与一些初期了了后未必佳的“退步型”作家正好相反。因此他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注重品质、认真写作、可以信赖的作者。勤奋的东野最终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此后他的多部作品曾入围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直木奖,并终于凭《嫌疑人X的献身》一举成为日本推理文坛上罕见“三冠王”。目前,东野圭吾正担任日本推理作家协会会长一职,并成为了当今日本推理文坛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东野圭吾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日本推理作家,我相信,他会继续用他那支深刻剖析人性的笔,为读者们带来更多更深层次上的感悟与启迪!
  •   拼命抛开《白夜行》的影子,《嫌疑人X的献身》后,再次敞开心扉接纳《放学后》。



    这是东野的成名作,1985年,以绝对优势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最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



    也正是《放学后》的成功,让他走上了专职写作的道路,在长期的寂寞与坚守后,取得了今天的辉煌。



    谜题设计太过巧妙了,许多次,像被电到一样,整个人倏地紧张起来,实在想知道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啊!



    密室的设计,虽然老套了点,但是,却找到了让人绝对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如“江户川乱步奖”的某位评委所言:《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



    只是,为什么日本人写的东西多多少少都存在点邪恶的成份呢?



    《白夜行》的恶之花,《放学后》的什么什么,希望下次再看东野的时候,可以见到他人性中的另一面。
  •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因为我先看了《白夜行》,所以明显可以感觉到思想层次的变化。但是看完《放学后》仍然有种强烈的反胃感,我倒是真想吐出些脏东西,吐出来我作为人的肮脏的心。

    书的大致内容是,主人公前岛老师在学校多次险些遇害,洗澡时差点被人故意放在澡堂里的高压电插座电死;放学后在月台等车,被人故意撞倒,差点落轨;一盆花从三楼掉下差点被砸死。直到另一位老师村桥在自己常用的更衣室被毒死,前岛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同时警方也介入其中。但是不久,另一位老师竹井在化妆表演中被当做前岛被凶手杀害。故事最后的揭秘,两位被害的老师都是学生惠美和惠子设计故意杀死的,而前岛最后也被自己的妻子杀死。都是被女人所害,因为他们夺走了她们最宝贵的东西。

    单从推理小说的手法来看这本小说,故事主要用的是密室杀人的手法,故事意外跌出,转折丛生。按江户川乱步的评委的话说:“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但就我个人之所以对东野先生的作品非常崇拜,更多的是在于他对人性的揭露剖析,对于人性的绝望无奈。

    惠子最后说出了惠美和自己的杀人的动机:村桥和竹井看到了惠美在自慰,并在之后用一种“视线强暴”的方式,逼得惠美多次自杀。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琉璃般生生粉碎。高三的惠子未了保护高一的惠美,策划了这次杀人。警察大谷问前岛:“你认为高中女生在什么时候会恨别人?”“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的人。”惠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了杀机,她必须杀死夺走她美好生活的人;而惠子为了友情,为了保护自己的那些美好的东西而帮助惠美。

    同样,妻子因为前岛逼迫打掉自己的孩子而一直怀恨在心,所以感觉不仅仅是高中女生会这样,人在被夺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时都会恨从心起。

    对于高原来说,前岛老师对自己的一点点关爱,使得自己心生爱意,一次次救前岛与危难之间。

    与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相比,杀人是可以那么冷静,死亡是可以那么渺小。纯真的孩子是不会为色、欲、财而犯罪,她们往往为的是美好、纯粹、真实的东西。而成年人他们在为那些恶心的色、欲、财犯罪的同时可能伤害或夺走了孩子所珍惜的东西。于是便没有了成年人和孩子的区别,人性,他们需要无奈地站在天秤的两端,你死我活。

    青春的欢笑与忧愁,人性的幽微与黑暗,就是真实的社会问题。你如何面对把你谎言识破的人?拼命掩饰的美好一旦被识破的恨意,不是尴尬,是杀机。所以我最厌恶谎言和欺骗(狮子座。。。),因为谁也不想让恨意恣意蔓延。

    当我发现自己被谎言蒙蔽的时候,当我面对把痛苦生生拉扯到我身上的人的时候,当我已经回忆不起任何美好的时候,我反而很淡定,因为不知道什么年龄,我必须开始面对色、欲、财,我开始把恨意压制。最后反而羡慕起惠子和惠美来,我已经没有杀意了,那我所拼命保护的东西是什么?
  •   2008—2009日本第1畅销作家东野圭吾成名作,绝对优势荣获江户川乱步奖,人在什么时候会恨从心起?青春的忧愁与疼痛,人性的荒凉与黑暗,悬疑揭秘的幽深与跌宕,闯荡推理世界的狂热,都在《放学后》中彻底展现!不读到最后永远不知道真相!
  •   腰封上写着【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东野圭吾】。「放学后」的侧重点不是破解密室杀人的谜题,也不是营造谁要杀“我”的悬疑,而是犯罪三大要件之首——动机。正如东野桑所言,这个推理故事的杀人动机的确出乎意料,在我看来甚至有点囧(不过日本人一贯特点就是追求完美,在小事上执着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关乎尊严和对践踏尊严者的报复)。但是,借着破案刑警大谷的口,东野先生道出本质:“既然有人只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你另眼相看抱有好感,那么反过来说也有可能。有人或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恨你……”继而萌生杀意。    东野圭吾的作品之所以让推理迷们耳目一新就在于,与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等大师执着的追求真相不同,东野圭吾更乐意带领读者探讨两个字:动机。人心不可测,人究竟从什么时候恨从心起?在他向对方痛下杀手的时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继续挖掘动机,那就是人性。世界上有这么多未解之谜,在我看来,人,才是这世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因为人性的复杂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只要恨从心起,甚至爱从心起(嫌疑人X的献身),任何理由都是杀人的动机。东野圭吾小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人性的拷问。    突然间有点明白,为什么霓虹会有这么多影视文学漫画作品讲述高中生们的故事。除了受众市场的考量,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个年龄段是最吸引人的吧。十几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还没有被世故的社会同化,可又难以捉摸,既渴望了解成年人的世界,又怀揣自己的小心思,坚持成年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回忆、梦想、爱情、友情、对偶像的热情等等等。真是个万般纠结又欲罢不能的年纪呀。XD    介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高中生,渴望摆脱小孩的身份晋级大人的行列,他们年轻反叛的内心既单纯又复杂,既幼稚又成熟,这个矛盾的群体对许多作者来说是再好的素材不过了。高原阳子对“我”产生好感遭到“我”无言的拒绝后以问题学生的形象回敬“我”,虽然幼稚但却很符合这个年纪该有的真实。北条雅美,带有尖子生的典型小傲慢,挑战校规,反抗所谓不合理的“漠视学生人性”的教育,是很多老师眼里棘手的存在。她也是幼稚的,因为毕竟是十几岁的未成年,这些举动都是徒劳,即使她采取的方式都是正当。杉田惠子,该怎么评价她呢?成熟的大人样。不只是外表,种种举止,特别是对“我”的态度和攻势都显得很有手腕。欲擒故纵、不急不躁的爱慕愈发的衬托出阳子的急躁和幼稚。可是成熟到了世故的地步却有点让人不舒服。    “我”,这所女中的数学老师,沉默寡言,除了和数学课有关的事一概不说,背地里被学生叫做“机器”。学生不了解“我”,“我”也无法理她们的想法。“若以为她们是大人,却会意外的发现她们是孩子;若以为她们是孩子,他们又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也许是和这群孩子们频繁的接触让“我”对孩子这个奇异物种产生了抗拒心理,以至于拒绝妻子生孩子的要求,家庭关系并不和睦,在这里作者已经为我们埋下了一条暗线,直到结尾我才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大人都在困惑。这群高中女生太难以捉摸,简直就是另一个星球的生物。警察大谷看来,成年人的案件倒不见得会那么复杂,无外乎色、欲、财,可面对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就不能拿这三点套。对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恐惧、无助、耻辱、羞愧、绝望    与成年人不同,未成年还没有完全被社会规范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他们自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认同的行事准则。这一点大谷也深有体会:“这次调查之所以无法克服障碍,原因也在这里。几乎没有目击者或证人,照理说应该会有人知道些什么,却不去积极告诉警方。她们并非知道凶手是谁而去庇护,而是不管凶手是谁,却不希望她被逮捕,因为她们可能本能地理解凶手的切肤之痛。这是一种同谋。我感觉,清华女中全校上下似乎都在隐瞒真相。”    有时候,成年人太小瞧这群半大不大的孩子了。学校将他们看作接受教育和创造升学率的受众,家长将他们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我们的影视作品里也基本上没有他们的身影,有也是陪衬。要不就是一些说教类的教育节目。那些节目即使是以我这个成年人看来也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的了解他们,但至少我们应该试着去走进他们的内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看世界是什么样,我们不是经常嚷嚷着换位思考么。    整场阴谋设计的滴水不漏,不由得让人感叹这群女孩子的缜密用心。正如许许多多的推理故事一样,事情的败露往往出在细节。如果不是“我”的偶然发现,也许这要注定成为一个传说。    “我”解开了悬念,破解了谜题。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曾经认为的危机四伏的校园才是安全之所,真正的恨意就潜伏在……直到结尾,我才恍然大悟,作者其实安排了两条线,尽管一明一暗,却都是恨从心起的恨。    其实不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任何人心中应该都珍藏着“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当这些美好被生生践踏,汹涌的恨意就会喷薄而出……    故事在“我”的等待中戛然而止。警察最后有没有破案成功?凶手会不会绳之以法?“我”会不会死里逃生?一切只有读者自己去想象了……套用搞笑漫画日和经典台词:这货不是结尾,这货不是结尾,我勒个去,它真是结尾!XDDDDDD    童鞋们,乃们想知道动机到底是啥么?不告诉乃,自己看书七八!可不许倒着从结尾看哟 ~~~ 我忍住没往后翻,于是我看到了最精彩的部分。    最后,感谢东野桑,你的小说总是能带给我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
  •   对于东野圭吾,我还读得不多,有《嫌疑人》这样的神作,也有过渡期的《宿命》,大量注水的《圣女的救济》也在其中。第一次写书评,选了东野的“起始之作”《放学后》颇有些形式化的味道在里边,不过这本出道作确实令人感到惊艳。以下笔者从部分角度品味此书,兴趣所致,未成体系。


    *乱自上作:教育的悲剧

    曾有人戏称现在的中国相当于七十年代的日本,我不是政治家,经济学家,自然无从判断,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这部《放学后》仅在开头就深深震撼了我,与其说“震撼”,“刺痛”倒来得更确切些。
    “学校建校已逾二十年,又保持着较高的升学率,在全县的女子高中里堪称顶尖学府”这便是东野对这所清华女中的“官方定义”(讽刺的是该校与我国的顶尖高校同名,要是当今教育界的领导们看了此书怕是会愤愤不平吧)。然而,正当大家都祝贺“我”找了个好出路的时候,悲剧才刚刚开始。
    “他对欲望的表现很直白,不装蒜,这点还像人样”(惠子)这个颇具人样的校长正是这所顶尖学府的一把手。他靠经营学校发家,资产雄厚,俨然把教育当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从身为学生的笔者而言,这样的教育理念简直令人发指。
    “三年级的杉田惠子……是叫这名字吧?她怎么样?”
    “很不错,可以说最有希望参加全国比赛。”
    “好,那你就重点培养她,其他人差不多就行了。别一脸不情愿,我不想干涉你的做法,但想看到成果。”
    甚至当眼看着凶案将要影响学校信誉的时候,父亲大人连之前甚是急切的儿子的婚事也无心搭理。
    我承认对此感到悲愤是我的幼稚,在以经营为大前提的教育市场中,这种校领导对老师布置任务的方式可谓司空见惯。我心生疑惑,某个经重点培养而拥有**才能的学生可以代表整体教育水平?被以“差不多就行了”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大众才真正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
    当然,一个领导终究需要下级来巩固地位,老师们明哲保身,相互推脱,鄙视学生智商无疑是在坚决贯彻校长的教育理念,这便是东野笔下一所“顶尖学府”的真实状况,没有对下一代的爱,没有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没有作为普通人都应该怀有的良心,而站出来主持正义的学生则会被校方视作问题学生。两位教师被杀的原因竟然是在查夜的时候偷看女生自慰,这样的杀人动机不仅表现了青春期女生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教育者人性的思考。事实上东野早就一语道破——漠视学生人性,毫无原则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体制的悲哀才是造成学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绚丽之梦:狂乱的青春

    女生们各异的性格是本书的一大看点。放荡不羁的阳子,自尊心强的雅美,成熟冷静的惠子,而这些“初长成”的女生对谜底的揭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阳子起初隐瞒陷害村桥老师强奸女生的诡计,雅美则被凶手利用了好胜心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密室推理,惠子自不必说。
    其中,我尤为激赏高原阳子。或许这个看似放荡不羁实则心地善良的女孩子正是青春期的缩影,具有非凡的典型性。作为读者,我对阳子的态度也经历了多次转折。起初约“我”去旅行令人浮想联翩。因我“失约”而有意放荡不羁则让人心生厌恶,直至三个摩托男子的出现以及殴打事件的发生达到高潮。然而隐藏在这堕落背后的确是一颗善良的心。家庭的分裂,学校的残忍处罚让她打从心底渴望他人的认同和照顾。当阳子带着不安的心情骑摩托车前来救“我”,迎着呼啸而过的风追击红色丰田的时候,那份善良渐渐与堕落融为一体,造就了一个内涵丰富的高原阳子。读到此处,相信大多数读者对她的不满已经烟消云散了吧,甚至由于有前期对她堕落的描写作为铺垫和反衬,此时的善良显得更加大快人心。
    有人说一篇好的散文其精妙之处不在于写了什么,而在于让人联想到什么。小说亦是如此,东野的留白艺术在前期就略有发挥。对于阳子约“我”旅行的那次事件,作者分前期,中期,后期逐渐推进,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后期。中段时,阳子救下我后只说了句“你知道当时我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在车站的吗?”一个“怀”字便写出了少女的悸动,却又戛然而止。直到最后我才得知之前她因我的关心感动不已,哪怕只有一次(这也侧面表现了教育的荒凉)。而那句话之后,阳子终究没有再次出现在作者笔下,两相结合,让读者在回味中进一步感受阳子的青春情怀。


    *爱与孤独:软弱的主角

    在大多数推理小说中,警察往往扮演着较为鸡肋的角色,甚至会成为反面教材,而侦探则大都个性鲜明,语出惊人。本作在人物性格的设定上则恰恰相反,警察大谷冷静强势,而“我”这个真正揭开谜底的人却是个内向软弱的普通教师。全书几乎无时不刻不在着力刻画“我”的软弱。在校长眼中,我不过是个帮他赢得信誉甚至还要帮忙处理儿子婚事的工具;在同事眼中,但凡涉及案件的麻烦事一律推托给我,而与学生交流时的弱势更体现了“我”的软弱。阳子,雅美,惠子都是,惠子尤为突出,我只有被她叮嘱的份了,完全没有一个传统教师的威严。
    然而,软弱之人必有善良之处,与主人公“我不适合当老师”的自述不同,在笔者看来,无论书中还是当下的现状,真正需要的正是这种可以和学生平等甚至相对弱势地交流的老师,教育并非只是强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格的尊重与培养。“我”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充分的鼓励,当只要把阳子之前隐瞒的诡计告诉警察就能使案件有所突破的时候,出于保护,“我”却暗下决心要独自侦破此案。如此看来,我成了阳子唯一信任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谜底揭开的时候,我甚至在无意间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我”冲上去抱住惠子,把她搂在怀里,任由她哭喊……
    然而残酷的是软弱之人怕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人说这个结局有些突兀,裕美子根本没必要杀“我”。要我说,这要算小说家的技巧了。整本书写尽了我的软弱和善良,然后意外地抛出了这么一个凄凉的结局(当然如果细看的话之前也是有多处小伏笔的),而“我”也没有因震惊而使思维顿时停滞,只是默默地等待着有人路过……也许东野是想预示某种“宿命”吧……


    至此,东野大叔的出道作已经阅毕。
    “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这是早年东野的自述,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年轻作家的单纯。讽刺的是东野之所以成为现在功成名就的东野正是靠着多变的题材和人性的探讨,“密室”“密码”早已抛诸脑后了。事实上,早在这部出道作中,27岁的东野圭吾就在人性的描写上展现出远胜于密室设置的表现力,即使号称本格作品,这部《放学后》的亮点也决不在密室,虽然这个以“为什么”为重头戏的密室设置也是颇具新意的。
    对于书名,笔者还想在此狗尾续貂一番,“放学‘后’”可能并非只是时间上的设定,作者想要表现的或许正是学习之“外”学校的人格教育和孩子的青春问题,这更是一种内涵上的外延了。
  •   老实说,最开始我并不喜欢推理小说,对东野圭吾也完全不感冒。对他有了初步认识,要归功于日剧《流星之绊》,呵呵,强烈推荐,里面的音乐,演员的表演都堪称经典,中文版快点出吧。《流星之绊》让我感动了好一会儿,还看了两遍,也让我对东野圭吾产生了兴趣。之后读了他很多的书,也读了很多大师如松本清张的书。无论是《恶意》还是《变身》,或是《白夜行》,《幻夜》,都让我觉得他已经不仅满足做一个推理小说家了,他更想做一个作家,一个洞察社会,人性的纯粹作家。听说他非常崇拜松本清张,还自称受到他非常大的影响。最开始我不太明白,因为松本清张主要将着眼点放在社会意义上,而东野则将着眼点放在动机人性上,但现在我懂了,东野从松本清张那里学到的,也许就不要将推理小说放在推理上,而是要在推理的基础上赋予多重意义,使推理小说也具有艺术价值吧。书到手里,还没有打开,手里还散发着书特有的淡淡清香,我对《放学后》这本书寄予了厚望,想知道东野最开始的尝试和懵懂的梦想。
  •   这是假期中读的十几本推理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
    确实如书评所说:
    青春的忧愁与疼痛,人性的荒凉与黑暗。
    好书!!!
    手法方面,先是伪造杀人目标的尝试很别致;其次是借刀杀人的两条线布局同样精彩;最后是“精心布局+颠覆逻辑+混淆视听”的密室部分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再说动机,毕竟自己不是女生,也不是国中女生的老师,很难说书中的人物设计真不真实、合不合理,但确实都很生动和形象,每个人的印象都很深:高原阳子的纯情、惠子的活泼与睿智、惠美的可爱与腼腆,北条雅美的傲气与认真都刻画的很不错。可以看出那个年龄段的女生还是很在意一些细微的事情的,最好是不做作的经常关心和帮助她们,保护她们最美丽、最纯真和最最贵的东西。
    至于前岛老师的形象,读起来还是很让人矛盾的:其实为人不错,而且忠厚老师,虽然有些循规蹈矩,对同学们还是比较体贴和关心的;但是他太中立化了,其实完全可以与同学们成为好朋友的,完全可以在同学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多与她们谈谈心,指导指导她们的人生方向的,这样就完全可以改变高原阳子、裕美子乃至自己的人生的。我认为,在婚姻方面,前岛老师实在是太自私了!
    当然《放学后》的最后还是留下很多悬念的,如前岛老师是如何打发走警察的?他有没有揭露真相?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如果得知前岛老师遭遇不测,高原阳子、惠子和惠美会有何感想,是查处真相,还是暗自伤心,亦或是不放在心上?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浓郁青春气息的校园推理剧,我认为偏向悲剧,这样才符合东野圭吾的一贯风格。除去布局与诡计的精彩,留下的是无限的猜想和浓浓的忧愁!
    这是一本极其精彩的好书!
    值得阅读,更值得收藏!!!
  •   我喜欢这本书。一直就很期待,一口气看完后,心满意足,不枉我期待一场。江户川乱步奖折桂作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评委慧眼独具,于是牵引出一个在日本、中国书市折腾得风生水起、人送外号“人性作家”、“千面写手”、“推理天王”、“作案高手”……的家伙——这是后话了。这本书很诱人,各方面都是——时间:放学后。既然是放学后,自然是对老师、学生而言。他们放学后会做什么?学生努力学习、老师勤奋备课?还是学生暴走飙车、老师去情人旅馆开房?全看你如何选择。地点:私立清华女子高中,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雌性荷尔蒙和青春期少女气息的地方。书中在举行运动会时写道——“学生开始做预备操。一千两百个女生活动柔软的身体,散发的热气似乎使初秋的风也变得温暖”。人物:我是一名在这所女子高中教数学的男教师,同时兼任学校射箭社的顾问,已婚。我任教5年了,从来没有弄懂我的同事和学生。我觉得与他们和她们分属不同的生物。貌似可爱的女生也有令人悚惧厌恶的一面,这一点在某教师被杀后,电车上三个女生肆无忌惮的说笑便可见一斑。事件: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有人想杀我。动机:人为什么会杀人?为财?为仇?为色?为欲求不满、欲壑难平?大体如此。这些都是社会公众和舆论眼中正常、有理、能够接受的动机。如果有其他的原因,还会是什么?动机有高下、合理不合理、纯粹与庸俗之分吗?本质:前文艺女青年、现上进女记者柴静同学称“我关心的是新闻中的人”。在清华女中纷纷扰扰的旋涡中,每个人都难置身事外。刻板的教导主任、美貌神秘的年轻女教师、把学校当企业经营的校长、文武双修的优等生、孤僻倔犟的问题少女、大胆火辣的早熟学生、彷徨困惑的“我”、郁郁落寞的妻……原来,当真是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
  •   不愧为日本的推理天王,东野圭吾凭借《放学后》摘得江户川乱步的桂冠,当之无愧。令人匪夷所思的作案动机,交错着迷离的人性纠结,让人屏住呼吸,不敢转身。
  •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也是推动他走上专职写作道路的重要原因,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阅读风暴,也奠定了他推理大师的地位。
    在很多推理小说中,一些作家可以很完整的叙述一个故事,但是总是让人觉得有一点枯燥和单纯性推理,并不能靠语言来留住读者。但东野圭吾不同,他能用真正文学性的、描述性的语言来展示他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巧妙的分析判断,他向你徐徐展开一幅画卷,让你除了想要知道结局,还想要知道他是如何来描述结局的。
    在这本书中,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紧张,而这种紧张一直蔓延在整部书中,几乎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产生带入性的体验,仿佛是我们自己一直处在危险当中,在小心提防的同时,却又见证了那么多本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惨剧。
    书的结局也很出彩,可以说他一直让你的心悬在半空,在马上结束的时候他告诉你,放心吧,危机解除了。但是,谁又能想到,更加出人意料的事情又出现了……而且这一次……
    结局确实让人惊讶,但是却还不得不承认,它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从一开始,东野圭吾先生就毫不吝惜的埋下了线索和伏笔,只是我们没有在意吧了。所以读到结尾,会发出一声叹息。
    书中对人物心理的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心理的分析,把一个十几岁青春期女生的细腻描写的特别到位,更让人几乎对结局几乎有了猜测,不过对错嘛,就不确定了~
    总之,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不要错过呦~
  •   可以说《放学后》这本书,是以青春为设定,将青春的忧愁与苦痛和死亡情节交融在一起的创想。从细节处展开视角,一点点的通过车站月台、更衣密室、训练场、体育节、以及人物之间的纠葛关系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杀人凶手到底是谁?杀人动机又是什么,真相往往只有一个。 人在什么时候悔恨从心起?这本书到最后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人性的隐恶。青春,也许如阳光般单纯和明媚。但不知何时起,忧愁和伤痛撕扯着鲜活的心,人性的荒凉与黑暗,占领了明媚的青春。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掉,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当一切善意被欲望吞噬时,你还敢说,一切终究是美好的吗? 人性的善恶,发人深省。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却也是在最后的最后才能觉悟出真相,将一切罪恶隐埋在青春的气息中,也更使得人性的善恶在青春这块土地上显得更加突兀和真实。这也是其作品最迷人、最独具匠心之处。 人类自身的救赎,拯救自己洁净的心灵,《放学后》是不可缺少的推理心灵的小说。
  •   “在这所清华女中,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触电身亡;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星期四放学后,一位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东野圭吾《放学后》

    三个小时看完这本书,已经发觉老了很多,曾经的我何须三小时,两小时已可以搞定。可能是由于这是本侦探性质的小说,因此花费在案情上的推理也需时间。一本好书,简单朴实的语言就可以讲述一个简单的杀人事件,也窥探了人性。是个怎样的动机,才导致两名老师的死亡,和一名老师的袭击?看到书的最后一页才恍然大悟,原因简单得甚至让人觉得可怜和愚蠢。

    在警察和主人公分析案情的过程中,有一段话非常的令人撑舌“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是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在成人的杀人案件里最多不过三个字:色、欲、财,然而在学生的世界里就是如此的简单,而且她们也不容许这种简单被人破坏和玷污,哪怕是羞涩难以启齿的、单纯的、正常的一面。哈,用了很多个形容词,但是看起来没有一个能够贴切的说明这个杀人事件的动机,因为只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我不会去说,因为肯定会被博客屏蔽,然而实际上也不是什么难以说明的两个字,普通不能再普通。

    假想,有一天,放学后,我被杀会如何?我不敢去想。人就是如此,你认为自己没有犯错,没有得罪人,但是可知在你一言一行的无意识中已经杀害到某些人?我们没意识到,或者说其实根本就没什么,但是却刺中了别人的弱处,在被伤害的人心中隐约里存有芥蒂,而这种芥蒂在随着时间慢慢变严重。到最后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不要拿着自己的尺去衡量别人,因为每个人的尺的规格都不一样。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去思考别人,认定一些本是虚构或者你假想出来的事,到最后不是被别人所伤,而是自残。谨慎做人,小心做事。这是唯一能做的,不可避免意外的发生,但是可以尽力将意外发生的几率减少到最小。
  •   这不是一部很厚的推理小说,开章几页中那几起未遂的小谋杀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于是跟随着这条主线向故事纵深方向前行,去探究那些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在《放学后》这部书中很精致地搭建起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作者沿着两条脉络,慢慢地告诉读者:人在什么时候会恨从心起。当恨意无法遏制时,极端的消恨手段便会出现,这就是杀人动机!

    是啊,青春是美丽和纯粹的,但同时也是躁动与偏执的。故事结尾处,东野圭吾终于将明线中的杀人动机道给读者:那股恨意源于青春岁月中应有的纯净被撞破,从而美丽与纯粹被无情地肆意嘲弄时,杀人,就成了维护自尊的唯一手段了。

    故事主人公“我”在明线中不过是被拿来当掩饰真相的道具,真正的凶险却来自于那条暗线:同样是一股汹涌的恨意!当主人公意识模糊地躺倒在路边时,我不禁想:此时,他是绝望多于懊悔,还是赎罪多于原谅?当自己毁灭了妻子心中的梦想与渴望时,也就意味着亲手点燃了恨意!

    书的结尾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两条线索在此处纠结起来,一方面揭示了明线的杀人动机,另一方面叙述了暗线的结局,于是故事在两股恨意之中嘎然而止。。。。。。

    这部小说是悬疑大师东野圭吾的成名之作,少有其后期作品凶狠老辣的文风,真是一部精巧之作!
  •   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放学后,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很少见。主要是情节太吸引我了,不由自主的就看下去的了,跟当年看个越狱一样。
    其实看这本书也是偶然中的必然。那个时候同学推荐我去看 白夜行 ,说很好看的,我一直没有在意,那天在图书馆看到了白夜行这本书,就借了,回来看了第一章就完全上瘾了,然后就用一周的时间就把它吞噬了。接着就开始寻找东野的书来看,现在看了4本都,都是那么经典哈。

    放学后看完了是感慨颇深,主要还是感慨东野那制造那个迷局的水平。结局也依旧是那么的让人感到错愕,说是意料之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不然对妻子的描写就变成废话了。
    不过也有自己的几点想法。
    首先就是对于第一根棍和第二根棍的说法,我想,如果惠子用一根绳子系在箭上,然后一头先放在通风口出,那不是可以把箭拿掉了,这样应该就不会造成怀疑了。而且直接让前岛一个人去发现凶杀的现场,这样就可以完全脱离干系了,而且通风口在阳子的另一侧,阳子也应该不会发现。当然,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在抽离箭的时候,可能会造成那个大木棍被抽开,而无法造成密室。不过我还有一点不懂的是,到底大的木棍有没有起到抵住门的作用,如果是没有作用,只是为了吸引视线的话,那我前面的推论就是错误的了。不过我觉得按照书的说法,应该是两根棍子都可以起到抵住门的开启的作用,那样的话那种方法还是可以的。
    还有就是阳子应该是喜欢前岛的吧?就是因为前岛春游的时候背他下山?看阳子对前岛这么好,应该是对老师有意思,而叫老师去信周应该只是想和前岛述说自己的心事吧。
    当然,还有个感悟就是当你自慰的时候,记得要关上门,最好锁上,以免发生不幸。记得去修自己的笔记本的时候把硬盘拿下来再去修哦,以免来个什么门之类的。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剧本了,直接可以拿来拍的说,应该效果会不错的。

    问问自己,如果自己碰到这样的情况,是自杀还是杀别人,亦或是忍受着视线强暴(这个可能是对于女孩子来说的)。

    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   坦白说,不太喜欢日系推理小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岛田作品的影响.味同嚼蜡的语言,通篇的对话,笨拙的抒情,而悬念,当然,这个没法否定...或许,不应该抱着这种观点来看推理小说。第一回看东野的作品,还是成名作,很巧啊。略略了解了下,东野的书书名都很讨巧和勾人,什么“幻夜”、“恶意”、“白夜行”、“变身”等等,给人的感觉是,隔着一层雾,雾后影影绰绰,抓狂地想看明白,但隔远了又不行,好吧,那就翻开书......放学后,这三个字从舌尖突出,那该有多少如梦似幻的画面从脑中飘过。背景能勾起共鸣,而如流星般让人惊艳的开篇,整个儿就把人的心提溜起来了,接着,接着,就是沉陷了....有清爽的语言,有精巧的构思,更重要的是,有对人心底最隐秘的那一层阴暗、凄惶的描写。有血有肉的作品,我喜欢。..
  •   看这本《放学后》之前,已经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变身》《嫌疑人X的现身》,相比较而言,本书中凶手的作案手段及其巧妙的布局都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就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可谓精彩。但是《放学后》中所交待的作案动机却是我难以理解的。或许只有那些初高中生即处于敏感的青春期中的孩子们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恨意并由此而实施杀戮吧?不建议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看《放学后》。
  •   这是我读的第一篇东野圭吾的作品,也是第一篇推理小说。作为一部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的作品,在小说本身有着不凡的地方。它的故事发生在女子高中,通过我这个教师的眼睛来看待这个校园,讲述发生在其中的故事,老师的言谈,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社会了解现今日本的高中现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引起我们这些曾经的高中学生的共鸣,逝去的青葱岁月里,如何得用功学习,上课不愿被抽到上去解题,虽然抽到了也会做,对于“机器”老师却不讨厌还有些喜欢,也有懵懂的爱恋和誓死捍卫的东西。这些,才让这本小说引起人们的共鸣,行云流水的阅读下去。
      
       作为推理小说,它也相当成功,至少于我,我就没有猜到凶手,没有解开密室之谜。而且,每个人都觉得不像是凶手。阳子,一直让我心有不忍,看到她骑摩托车的样子以及跟“我”说的话,更觉得不是她;麻生恭子,虽然不喜欢她,但如果是她就太简单了;裕美子,铺垫了不少,让我觉得她有嫌疑,但是很多证据都指向学校里的人,因此无法认为是她;至于真正的惠子和宫坂,倒没有在意也没怎么怀疑,虽然那次对于休息15分钟也着实留意了一下。而且一直以为凶手的目标是“我”,没曾想连这个都是假的。总之,推理过程还是跌宕起伏的。
      
      人物:
      
      师生关系之高原阳子
       阳子本是个好孩子,由于老师偶尔背着扭伤脚的她下山,这点关怀让她对老师产生依恋,约了老师却被无情的拒绝,由此开始堕落。对学校也颇为不满,尤其是。。。进而想出祸害的法子。然而却亲眼目睹了第一场行凶的经过。
       阳子,让人心疼。
      
      个性叛逆之北条雅美
       这个孩子让我佩服。她能够成绩那么优异,关键是,同时她还第一个向学校权威挑战,有理有据的指出一些不公正之处。这点,我是做不到的。虽也被人利用了一小下,那也是由于聪明。
       雅美,好样的。
      
      大胆开放之麻生恭子
       所着笔墨不多,开始总是不了解这个人,还迷惑说校长怎么就看上她做儿媳妇了。结果,越看越讶异,竟然是那么随便那么开放的人,这样她被人利用当成枪手也还在情理中了。
       恭子,要自重。
      
      为青春祭奠之宫坂惠美
       几乎没有提到的人,射箭也一般,因此很少会注意到她。然而,内心受到创伤,而因此行凶,令我慨叹。
       宫坂,你可以释然了。
      
      为友情出手之衫田惠子
       惠子是优秀的,优秀得令人心疼,射箭技术一流,领导能力也不错,思维也不用说,而且,能为朋友出手,铤而走险。
       惠子,有你真好。
      
      无奈的裕美子
       安静,不出众,以为找到了同样的人一生相伴,却怎料他那样冷漠,从不倾诉。好不容易怀了孩子,却被认为是失败。孩子去了,心也死了。另外有了一个他,但是有次丈夫的意外早归令单纯的裕美子慌乱,不自然。并且,最终,恢复了自由。
       裕美子,你真悲剧。
      
      “我”
       就是个矛盾体。研究所毕业却来教高中,想教好但学生却不懂数学,只当个“机器”老师却最受学生爱戴甚至爱慕,不是学生的靶子最后却被妻子所害。
       或许,我们都是矛盾的。
      
  •   原先也看过东野圭吾的剧,名字叫做《分身》的剧,因为是看到长泽雅美演的,所以剧开播就一直追载着,但却不了解东野圭吾的书。前不久,估计是心血来潮,想要找小说来看,正好看到了这本放学后,于是买了,连同《白夜行》。但相较于《白夜行》的厚度,我更喜欢拿着小书在等车的时候看,于是便两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过。说实话也是第一次看本格推理类的小说,看得津津有味~自己感觉都要一起在做推理的感觉~不过个人感觉结局的时候有点写的简单了,这部分有点遗憾。但,很赞的写法~!
  •   现在看来,东野圭吾的处女作虽显稚嫩但仍然精彩。
    二十余年来,无论在写作技巧还是在谜题设置等方面他均有长足的进度,虽然走过一段不小的弯路,但最终,为蛰伏多年的他带来名誉与利益双丰收的作品,仍是偏本格的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
    我仍然相信,以东野圭吾的实力,假以时日他能够达到日本推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师们的高度,不过,前提是他需要更专注,专注于一种风格的创作,比如本格。我不希望他被这些媒体与出版商制造出的噱头冲昏了头脑,所谓的全能作家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成为一位敏感而率直的推理作家,而不是所谓的“故事大王”。
    不得不说作为一位读者,我实在属于很难缠且要求过多的那种,但我完全是出于对这位作家的高度寄望,毕竟《嫌疑人X的献身》与《恶意》的确是令我体验到了许久未曾有过的推理的快感,而之后接连出版的那些作品则几乎一再的令我失望……
    如今这本处女作的出版,相信是一个好的开始,回归原点之后,才能够重新上路
  •   看完东野的《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我买了她的这本成名作——《放学后》。
    给个中肯的评价——好看。
    给个诚恳的评价——没有《嫌疑人X的献身》好看,但还是好看。

    但这本书,还是能够吸引我一步步入戏追凶,一气呵成的利用一个下午看完。这就说明了它是一本能抓住人眼球吸引人注意的推理小说,值了。

    看点:情节曲折,密室悬疑,秘密,动机,结局
    呵呵,不能剧透~
  •   最为资深的推理小说迷,我不得不说,日本的推理小说真的是相当不错~~东野圭吾的成名作《放学后》真不是盖的~~
  •   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开始看东野圭吾的作品,首先选择了这部成名作。绝大多数的密室故事都是解开密室,可是这部小说中解开密室才是一个开始。就要人性一样。谁都猜不透谁。孩子和成人真的不一样吗?很喜欢“机器”只有机器才能真正“关心”人。但是睡去关心“机器”呢?看了《放学后》决定看东野的所有小说。
  •   看白夜行 看恶意 回头来看成名作放学后 很好看的书 非常喜欢 东野圭吾的书总是可以让人一口气看完
  •   看的第一部东野大师的作品是《白夜行》。看完以后马不停蹄地就把《放学后》和《嫌疑人x的献身》买回了家。
    拿到书以后只花了一下午久看完了薄薄一本的《放学后》。这一本很大一个优点就是篇幅比较短,可以一气呵成地看完。上次的《白夜行》花了几天就看完了,简直就是折磨!……因为悬念一直死死吊住我……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触动最深:“因为我们有拼了命也要保护的东西”
    回想自己十六岁时对“恨”的理解,那么直接,那么纯粹。
    似乎我也能理解她们。

    结局很悲哀却也理所应当。没有爱情的婚姻本来就不会有好结果。
    p.s.这是否也是前岛“打破了心照不宣的戒律”而得到的一种报复与惩罚?
  •   读过这部东野成名之作,终于明白一件事来。《放学后》之前,东野默默无闻;自从江户川乱步之后,东野一下子摸到了“东野时代”的命门。十年之后,尤其是《白夜行》之后,时代属于东野。这就是动机。作案动机。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诸大师,主要在于寻找真相。东野将真相轻轻放下。并非真相已不重要,只是他的时代里,“真相”只是铺垫。于是,从这里开始,从“放学之后”开始,他不写真相,只写动机。(他当然也写别的真相,无妨。)此后但凡名作,无一非案关动机。谁知少年心?谁懂少女心?秘室犯罪早已由人写尽,东野自然明白,于是秘室作案仅仅成为铺垫。就像那根顶门的棍子从门上轻轻滑落,她们的毒,她们的刀,甚至那个从天而降的花盆,亦或别的任何东西,其实都像儿戏。但她们面对一双无意瞥来的眼睛时,心底的恐惧、无助、耻辱、羞愧、绝望……却非常人可能明白。东野抓住了这最难明白的一处,再轻轻一提,一根似有若无的丝线破土而出,便是《放学后》……
  •   放学前我们可以是乖乖生,放学前我们可以是问题生,放学前我们可以是严厉的主任,放学前我们可以是活泼的教师,放学前我们可以是……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了放学后。
    最近很喜欢东野圭吾的作品,因为他的杀人动机永远都是那么的出乎意料,记得以前看过《名侦探的法则》,所以对这个了解所有推理作品的人很感兴趣。正因为太了解经过了,所以就要从事物的开始着手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确实我们在学校而至于这个社会,不停地给予他人什么,同时也在他人身上剥夺着什么。不起眼的小事可以将心目中的人变成天使,当然也可以将其视为恶魔。这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这个社会扑朔迷离。我们有时候想逃避而无法逃避,有时候想了解却不能了解。扮好人的人成为了极恶不赦,演坏人的人却又是心存善意,这也是社会的一种无奈~放学前我们极力掩饰,但事实的真相却在放学之后…………
  •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买小说看,个人比较喜欢看推理、侦探的电视剧,所以小说就选择、悬疑了推理这类。我现在正在看,还没有看完哦。但是给我的感觉还好,感觉情节在一步步的紧凑,我所想知道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即将浮现~~呵呵!!我承认我开始是冲着东野圭吾的名气而买的这本《放学后》,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对它感兴趣,或者这本书是不是真的想其他人说的这么好。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完整的看完,但是我可以确定我没有后悔买它,我还对后面的内容很感兴趣,哈哈!我要快点接着看才行~!!!
  •   东野圭吾 喜欢白夜行 放学后很震撼 很伤感 人性
  •   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会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放学后》所带给读者便是一块块经放大后支离破碎的人生片段,但从镜片反射之中或许会发现有自己斑驳的影子。穿过那恢宏的小说殿堂,去触摸一个个苔绿斑斑的记忆墙壁,推开眼前阻隔着虚幻的现实之门,进入那幽深迷踪的院宅探秘,我在那巧遇自己的灵魂。
  •   最近迷恋日本小说,所以看了很多.买放学后是觉得东野圭吾这个名字不错,很独特,放在一起很好看,读书来也蛮好听.想了解一个作家就想读他的处女座好了.呵呵.
  •   从变身开始,看白夜行,看单恋,对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这部放学后情节的匪夷所思深深吸引了我。压抑着几乎要一天看完的冲动。
  •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被书皮包着没看内容,回来后在网上买了。花了一个下午看完,大呼过瘾。之前没听过东野圭吾的大名,太孤陋寡闻了。《放学后》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情节设置的很巧妙,叙述手法也很平淡。但是却能引人入胜,细节的设置也很到位。前后呼应恰到好处。许多前文看似普通的地方,到最后却让人拍案叫绝。故事的曲折性也很强。总之,作者很厉害。只是对结局有点疑问,主角的妻子并不是非得采用那种手法才能达到目的,这样做也许是作者为了迎合故事的主题而故意安排的。总之是一本推理佳作。
  •   评论说没有《放学后》,就不会有后来的《白夜行》,所以便想去看它能给东野圭吾提供了何种源泉。。。
  •   东野圭吾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擅于用平和的笔调述说精密的推理小说的大作家。
    《放学后》一如既往的没有人我们失望。
    纷纷杂杂的线索到结尾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有杀人情节,有悬疑情节但都不令人害怕,只感觉荡气回肠。
    但唯一我不喜欢的是结尾,“我”被老婆的情夫杀了,虽然前面有做铺垫,但感觉有点突兀,好可惜。
    不管怎么说都是大家的手笔,值得一看。
  •   东野圭吾是我唯一喜欢的日本作家~~~这本放学后,写的相当不错,而且书的质量很好。故事写的很巧妙~结局也出乎意料,一个很雷人的理由。。
  •   东野圭吾的小说一直都很好看,之前看了《白夜行》特别好看,同事看了也说好,放学后也是相当不错
  •   日本人我真的不喜欢
    但是日本的东西真的很喜欢,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还是作家写的书。
    最近疯狂的看东野圭吾的书,基本都买回来了,先看完了这本 放学后。

    精彩
  •   看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感觉很不错,所以又买了本《放学后》,我是过年回家在火车上看完的,看过之后感觉《放学后》要比前一本更精彩,挺值得看的,书的质量非常好,物流这次也比较给力,总之这次购物很开心。。
  •   还没来得及看,喜欢东野圭吾的书,喜欢他的构思和文体结构,是十分出色的作家,几乎可以说是活着的最出色的推理小说家。自从看过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就决心去读所有能读到的他的书。推理小说讲求的就是与以往不同的别出心裁,而东野的创作才华满足了这一要求,应该说,有这样的作家是推理小说爱好者的幸福。
  •   本书虽然号称是“青春推理、校园推理”,内容却和一般人印象中专给初中、高中女生看的轻薄短小型推理大不相同,具有浓厚的解谜趣味与充实耐看的情节,书中所虚构的世界也比大多数青春校园推理稍微接近了成人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真实世界与现实生活”。除了错综复杂的杀意,充分利用盲点的密室诡计及崭新的密室装置极为吸引人之外,本书对校园活动与师生关系的描写也相当精确实在,增加了全书的魅力。同时整体结构十分精巧细密,乍见之下平凡无奇的对话与记述当中,暗藏了好几道伏笔,这些伏笔与后来的发展及真相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由于伏笔中包合了解谜线索〔杀人动机的线索也在其中〕,所以阅读者必须步步为营,不能有丝毫松懈,以免到最后被作者打败时追悔莫及。还有一项值得一提的优点:最后解谜时,推理的说明不是在静态的对话下进行的,而是一边做着紧张的动作,一边进行解谜,使全书悬疑性一直保持到最后,避免了冗长说明时的单调乏味感,让读者的情绪始终维持在紧张状态,真正是所谓“绝无冷场”的佳作。如果说有“读后心情难受、意犹未尽”的情形出现,那么只要发挥一点想像力或幻想力,也许就可治好内心的伤痛了。这么说也许有点不知所云,其实只要看完全书即可明白。这种转折再三的结局处理方式,也就是“真相背后还有真相,意外之后还有逆转”的解决方式,正是东野圭吾的拿手好戏之一。
  •   我不得不说,东的行文很平淡,在此故事的最初,我还曾怀疑自己能否将这本书读完,然而,这些讨人厌的顾虑是多余的,当读完时,甚至还想再读东的一部作品。
    东的这部作品杀人动机实在是令人费解,这或许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杀人动机,然而,当考虑到凶手的年龄,这一切却又显得合情合理,无可挑剔。
    在大人的世界里,犯罪动机无非会死围绕着色欲财,而女高中生呢?这三样东西也与她们扯不上关系。
    “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使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
    关于青春的记忆,是那些美丽,如同水晶般透明,却也似蝉翼般易碎,而她们来说是那样的重要。
    “视线强暴”,我从未想过杀人动机竟是如此令我感到可笑,这些成熟一半幼稚一半的人中,当其作为杀人犯,往往要比为了名利而杀的凶手更为之可怕,因为,当你激起她们的恨意,已无法补救,不能用金钱或是权力什么的令她们归顺,她们只是单纯的恨,单纯的杀人。
    东说“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这也正是我爱这部作品的原因,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一遍又一遍的令我的心灵震撼。
    光明的背后则是一定是黑暗,美好的回忆之上亦总有不可磨灭的伤痕,也许,我们必须载着这些恨意前行,而那些脆弱的心灵,也必定有一层坚固的保护膜,封闭自己,将仇恨转嫁,将黑暗的一面深掘,然后杀死这黑暗的源头,而心灵还是那般脆弱,个性偏激,用看似坚强的包膜将自己缠绕,没有呼吸的余地。
    可是当粉碎了黑暗的源头呢?又该何去何从?让未来的日子替自己忏悔,看能否撑到自己亦被黑暗杀死的那天,良心的谴责,也许在那个叫惠美的女孩儿心中,曾经有过,如同烟花,如同流星……
    死后文,野岛辰巳(刑警)说“你要注意啊,这孩子很纯真的。为了钱或者地位这样的利益得失的犯罪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纯真”的犯罪者啊……”
  •   东野圭吾的书我读的第一本是他的恶意

    然后就是这本放学后了

    书的确很吸引人,尤其一些细节,真是让人放不下呀

    只是动机让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可能这就是东野的高身之处吧


    没看的人快看吧,推荐!!!
  •   放学后真的很不错,读过之后终于知道了为何他能获得江户川乱步奖。
    想当初想买这本书也是因为想知道拿了江户川乱步奖的人到底实力怎么样。

    对于还没买这本书而又犹豫的人,咱不能剧透,只能说,故事情节深入生活细节,细腻,直白,又不拖沓,故事构造分布的刚刚好,内心独白和环境描写恰到好处。
    事件一点点的推开,不急不慢,徐徐的,虽然以第一人称在进行叙述,但感觉却又是在回忆一个故事。
    并且结局似在意料中又在预想外。
    会让你有“啊!怎么会这样。”可是惊讶过后细细想来,却又会觉得“恩……其实早就感觉到了呢。”

    这是一本让人读过之后也会细细品味一番的小说。
    值得一看。
  •   日本的推理小说作家中我还是最欣赏东野圭吾,一来他的推理很少有牵强的地方,估计和他讲究逻辑性的理工科背景有关;二来他总是在行文描写中不着痕迹地穿插进一些对社会现状和人性的披露,却从不会直接加以主观评价,反之用事情的发展交待某些行为的后果,引起读者进一步思考。就比如说这篇文章里,东野君从未主观地或假借别人之口对主角行为进行道德性评价,对主角和女学生的关系以及他对妻子的冷漠都只进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白描,却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因果链条,我想这比任何道德批判都更加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吧。此外东野君对细微心理特别是女性心理的表现和分非常令人赞叹,即使在本就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的日本文坛也毫不逊色。
  •   大概先看了《白夜行》,接着就看了《放学后》冲击力弱了些,局中局,巧妙地布局设计,细致的环环相扣,想让读者一步一步踏入误区,再笔锋直转终点。
  •   最近迷上了东野圭吾。做了十几年的柯南迷,看东野圭吾的书让我直呼厉害。哈哈。这本放学后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厉害,事情都朝着我预想不一样的方向去进行着。
  •   看完东野的《嫌疑人X的献身》,惊讶于作者的让人意外的想象力,看《放学后》,虽猜出了密室的手法和实施的人,但对于动机和意图却极其让人意外,一本不错的小说!
  •   此书很本格,密室、不在场证明的诡计等等。虽与东野之后的作品风格不同,但仍可从中看出后来被称为绝望之弹的《白夜行》、《幻夜》等的隐藏的深深的绝望气息。作为成名作品来讲,强烈推荐,,看完后你就会爱上东野圭吾。
  •   我突然发现我好像评每一本书都是五星……

    算了,不管了,这说明我买的都是些好书,我是明智的……

    再说这本《放学后》吧,原来东野所擅长的逆转是从他一开始就具备的了,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吧,这是他的处女作,在文风中能看出没有后期作品的那种老辣,但是就是有一种化不去的东野味道在里面。

    再说书中诡计,作为一本本格作品来说书中的诡计虽然不像“岛田流”那么宏大诡异,但是感觉更加贴近生活,尤其是里面的密室诡计,融合了心理密室和机械密室的因素,可行性也很高,而且密室的破解也与真凶的身份能够很好的联系起来,看到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前面是埋了暗线的,不过我就是被骗了。而对于真凶,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难猜,因为出场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但是我也只是猜而已,而且只能说是猜对了一半,最后真相大白之时我仍然是感到很震撼的~

    至于动机么……有人觉得很牵强很雷人,但是我觉得还好了,虽然有点极端,但是我还是能够理解的,倒是里面耍的那小小的诡计,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逆转,使我对整个故事的震撼感又上了一层楼……由于不能剧透,所以大家去看了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如果说这书就这么把真凶找出来了就完事了的话,还不至于让我对这本书这么喜欢,在书的结尾东野又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逆转,还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从此我对此书的喜爱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所以说,对这样的推理好书,我能不给五星吗?
  •   这是我最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之一
    朴实无华的语言,纠葛复杂的感情,复杂而又简单的谜题
    以及东野圭吾最擅长的令人心悸的动机
    最后留下悬念的结局更是让人回味再三,心中虽然知道“我”应该是凶多吉少,但还是希望阳子能再一次出现,让这次的放学不会成为永远
  •   很喜欢看推理小说,而东野应该是我比较喜欢的大师之一了,这本《放学后》写的尤为精彩,以前看侦探小说经常会被复杂的情节搞得晕头转向,这本书则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故事情节合理又充满了悬念,让人会情不自禁的读下去,不愧是东野的成名作!
  •   放学后的内容不算太长,却给人一种紧凑、有顺序、看完后很充实的感觉~
    看完后,不仅仅是看了一部作品,而是让人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人在无形之中可能就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恨~
    看完这书
    喜欢上东野圭吾的作品了
  •   《放学后》是相当有名的东野的一本书,很紧凑的节奏,有出乎意料的地方,值得一看,东野圭吾粉丝必备
  •   我也看了不少东野的书,个人认为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水准最高.
  •   《放学后》很符合东野圭吾 一贯的写作风格,看着开头总是让人产生继续往下看的念头,跟随故事情节,化身侦探的奇妙感觉。推荐
  •   第一次读东野圭吾的小说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悬疑、推理引人入胜,一发不可收拾。《嫌疑人X的献身》、《幻夜》、加贺探案集等等,总而言之喜欢。加贺探案集,
  •   比起《白夜行》,这本《放学后》稍显稚嫩,毕竟是成名作,结局有些平淡,似乎有点蛇尾。
    总的来说,还不错。
  •   因为看过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的电影,所以才关注东野圭吾。查了好多资料,知道了他的各种书。所以一定要买来看看。之前买过《白夜行》,同学看了评价很好,所以这次又买了,我还没看,希望不会失望。
  •   买来主要是想从东野的成名作开始读读看,读完感觉真的是不错,虽然是成名作,写的比较简单,但是依然能吸引人。陆续购进白夜行继续欣赏。虽然不喜欢日本的男团女团的,但是对日本的推理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开始。
  •   看了一本《嫌疑人x的献身》,觉得推理小说写得很有意思,所以买了东野圭吾的这几本书。快递真快,昨天晚上订的,今天上午就收到了。很好。
  •   用了半天就看完了,书比较薄。我是先看嫌疑人X的献身,再看放学后的。感觉后者的设计不如前者巧妙吧,不过也是很不错的小说。
  •   东野圭吾:放学后非常非常好看
  •   评论“东野圭吾:放学后(东野圭吾成名..”
  •   东野圭吾的成名作。推理中的经典。情节跌宕起伏,揪着心看,能够一口气看完废寝忘食的小说。日本校园题材,杀人与女生,引发人们深刻思考,谁是凶手,谁又是真正的“凶手”。
  •   想当年认识东野,还是因为迷上了《神探伽利略》这部日剧。想买东野的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因为这是他的成名作。主人翁一次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都令他胆战心惊。究竟在这看似平静的校园里,有谁恨着他呢?主人翁虽然想得头都大了,但是还是没有头绪。每天战战兢兢地工作在校园中,希望这些只是个意外,只是自己多疑。但是被害者还是出现了。先是同事1,然后是同事2,而同事3也成为了嫌疑犯。在这看似接近真相的路途上,主人翁却看到了另外真正的真相。当他最后说出了真相,得到的答案却出乎了他的意料。而在回家的路上,另外一个意外的真相也终于浮出水面了。
    说真的,密室这种类型的故事,在日本推理小说可谓是常客,但是能写出新意的却是不多。一晚上就看完了这部小说,是因为它让我一读就放不下,想知道真相。虽然真相有很大一部分跟我想的不一样,但还是有一些让我想到了。总体来说,作为东野的成名作,还是挺好的,至少没有看出太过生涩和稚嫩的痕迹。而他把推理、人性和社会感悟糅合到一起一直都是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虽是推理作品,但我更倾向把其看做是借着推理这个载体,在诉说着对人性和社会现状的感悟。
  •   先看的嫌疑人x、新参者等相比之下放学后还未具东野后期写的作品的超高质量 总体还是不错的
  •   人在什么时候会恨从心起?



    封面大大咧咧地印着这样一行字

    让人乍看有些心悸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恨呢?



    一直觉得日本文学特别注重人性

    尤其是一些黑暗的东西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鬼

    同时也有一个天使



    最近迷上了东野圭吾的作品

    的确是突破了悬疑小说的局限

    让你看得欲罢不能



    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

    就如同白开水一样

    但却不是索然无味的

    因为 必须



    凶手是谁?

    为什么他屡屡遭到威胁?

    他们为什么被杀?

    是代替他而死吗?

    为什么凶手是她们?

    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被杀?



    16万字的故事

    仿佛是在耳边轻轻细语

    没有谁是全知

    没有谁是赛亚人



    因为相似

    所以欲罢不能


  •   午后拿起了《放学后》,之前早就买了,但只是随手丢在床头,花了3个小时,一气读完。听着女友一侧小憩的呼吸声,与书中的主角妻子一样的让人臆想连篇。写的非常细腻,很会描写细微的心理变化。曲折的情节应该是东野的风格,密匙,密码这些古典的道具,在他的手里却演绎的让人陶醉其中。喜欢推理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了。
  •   东野圭吾说:“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他别出心裁的构思,让他这部的成名作之一很好地对应了上述观点。
  •   本以为是东野圭吾早期的作品,感觉就算是成名作,估计也没有后来的故事写得精彩,但真的底估了作者!前面是有少少的沉闷,但一如以住有东野细腻而亲切的人物心理描写,这是我喜欢看他的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可以很容易写出一般大众的心理思考方式,让读者看着很亲切,特别容易理解,读者很轻松便可以读懂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但又因为这一点,读者一直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这本书的疑阵摆得很细致,局中有局,结局出乎意料~但感觉日本的高中生~~也太早熟了吧?!汗~~~
  •   哇哦超级心水东野的书 超级棒的说!!!!!
    这本放学后 看了两遍 第二遍是学着找线索的。。。keke...书中还有场景的俯视图帮助读者理解推理。
    锻炼锻炼脑子不错哟
  •   仔细想一想我也算个东野迷了吧,在学校图书馆疯狂的借东野大叔的书看,在外面又到处买着东野大叔的书,放学后,这本书的故事讲的故事结局以及杀人目的真的是让人没有想到,作案方法以及其他。虽然我自认为度过的推力小说不多,但是读完放学后还是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感觉,又沉重,又似乎很说情。
    或许这就是大叔的写作风格吧,很喜欢,很虐。
    很值得细细品读,寓意很深。
  •   刚拿回来书那会儿觉得很薄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本书 早在看《嫌疑人X的献身》的时候 就有种“啊 东野圭吾就是东野圭吾”这本书在最后结尾稍显仓促了 但是留给大家很大的想象空间

    忍不住猜凶手的时候 真的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看完日本作者的书 总有种心里不太舒服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太多的不一样了 还是无法完全理解里面的人心和状态
  •   第一次看东野圭吾的作品是《白夜行》,被他执著而慎密的冷静推理所吸引。
    很不喜欢的是 南海出版社, 每一次都把很多细节删减的和日语的原本不一样甚至是省略了大部分,你是翻译书本,难道还有改编的权益不成?
  •   猛然惊觉,原来这么多年以前,东野就开始沉迷于炫他挖掘人所不能想象的离奇也残酷不忍的动机之技了!你都无法想象,在“九月十日,星期二,放学后”这段普通且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文字后面,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如同深渊一般万劫不复的残酷物语。如果不计较小说的虚购性,不得不让人联想,为什么日系青少年会如此令人无法想象?就如同当年电影课老师集体组织我们观看恐怖的《大逃杀》时,好多同学都尖叫以致掩面不忍目睹,惊觉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因为看上去就好像会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国之彼端一样。而那时我们也可能会从内心到外在都“邪恶”得令自己无法接受,于是被慢慢“规训”,渐渐变得“善良”,对人对己都无伤无害……小说家真是一个伟大的族群,能用锋利胜过刀剑的笔锋缔造一曲暗黑童话,直抵我们每个人内心,而不论我们是否承认,他就是这样犀利,以致我们从来无所遁形!
  •   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更是一部有关青春与人性的小说。从东野圭吾的出道作便可看出,他在带给读者重重疑问的最后,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与人性的答案。
  •   放学后的故事不愧是东野的成名作,不看到最后不知道结果,看的时候,故事很紧凑,被作者带着节奏走的阅读快感真的很爽
  •   从头至尾弥漫着迷离的杀意,而整本书最大的悬念便是杀人的动机。“我”揭示犯案手法和犯罪人时略显突兀(证据根本没交代清。。),但对于动机的渲染做了个十足。可以说,这本书是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专走偏锋的开端,也是他文学成就的奠基之作。
  •   第一次看推理小说,从前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推理小说如痴如醉。选择了这本书是正确的。原以为看了几页大概就可以猜到最后结局,甚至于提前看了最后自以为结局的几页,然而在阅读整个事件推理过程时发现,所有自己的猜测都一次次被推翻,展现在眼中的却是一片不可思议。故事结构严密,环环相扣,而其错综复杂也很难让我们找到各个相契之处,直至看到最后的娓娓道来。也许这不作品只是作为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而已,跟他后来的顶峰之作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初涉推理小说的阅读者而言,这部作品确实是一部值得品读之佳作。看过此书,相信你会走入更深远的推理小说之境。
  •   作为东野奎吾的成名作 这本放学后确实独具一格 过程中总是猜不到谁是凶手 虽说也怀疑过 最后的结尾倒是不意外
  •   无以言表,说什么好呢!东野圭吾,彻底折服我了!
    也许是看他的组品多了。这次竟感觉出了 杀人凶手,很有成就感呢!@
    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白夜行!
  •   看完《白夜行》后看的这本,仍旧看的津津有味,东野圭吾的书值得推荐。
  •   看了电影白夜行之后,就想看小说版的。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好像都是南海出版社翻译的,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东野圭吾的作品,谢谢!
  •   东野粉都知道的 这本是比较早期的成名作了
    一个晚上看完了,很过瘾。
    翻译的很给力,阅读感觉超级流畅,思维跟随作者不断跳跃,以至于第二天醒来仍然在思考这小说中的密室 杀人动机等种种过程
    一直以来 喜欢看东野的推理 甚至胜过喜欢阿加莎的 阿婆的绝对经典 但翻译总觉得不给力。名字拗口,有时候理解起来要慢一些,但是日本的推理真的就是比较易读。本格的和社会派的都很喜欢。
  •   之前有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感觉还不错。描写生动,很有画面感。希望这一本他的成名作也不会让我失望。
  •   之前看过白夜行很喜欢,这本虽然还没看,但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一定错不了
  •   放学后这一本,是接触东野的开始。很让人有回味的感觉。看到后面也不禁让人去回忆之前。喜欢的小说。
  •   我一直在收东野圭吾的小说,收了《X》《白夜行》《恶意》《流星之绊》……都是经典作品啊~!
  •   书的封面上就写了,东野圭吾说,他就是要写出让别人意想不到的杀人动机,与别人不同的悬疑小说。他也的确就这么做到了,按照我们平时看侦探小说、电影、电视剧等的习惯,凶手往往是潜伏于人群中那个最不起眼的人,可无奈这个小说里这类人实在太多了,无法从此处下手。可知道结果后,又会觉得“就该这么这么着”。最重要的是,东野圭吾也悬疑却又不单单是在写悬疑,小说里除悬疑之外的那些情感是那么自然的存在着,而不会让人感觉到一起都是为了悬疑而悬疑。
  •   两个花季少女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老师呢?
    因为她们的青春已经因为这两个老师的一件小事而失去了尊严。
    这两个人活着我们就没有未来!
    我现在和惠美惠子同龄,可以感受对于自己的人生的各种憧憬。
    然而闯进了两个肮脏的男人。
    毁了她的尊严。
    让她痛不欲生。
    于是就产生了极端——不是我,就是你们去死。
    可是我的人生还很长。
    那就你们这些肮脏猥琐、剥去我的尊严的人去死吧。
    于是在极端下,惠子想出了一个中学生难以想到的诡计并付诸实践。
    惠子只是想保护惠美而已。
    一切归结起来也只是想保护友情,维护友人的尊严。
    青春就是这样不可侵犯。
    不容一点污点。
    所以放学后,我们的人生还在闪闪发光,只是早就丢了一些东西。
    到底是谁的错呢?
  •   读罢<放学后>*****东野的一贯风格,太喜欢太崇拜了.曲折得让你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却把握不住最终的真相.没想到是那样的动机.更没想到的是,以为真相大白了,却还有后续的发展.佩服大师.明天开始读他的<湖边凶杀案>
  •   第一次看推理小说,挑了本最浅显的成名作开始学习。
    发觉自己的逻辑能力,那真不是一点点的差~
    东野圭吾,我正在努力学习。
    第一本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书看到一半多才能猜出来凶手。
    还不错
  •   东野圭吾的每部作品,我跟我同事都买了。很好的书,丝丝入扣的描写,有条不紊的推理,还有细腻的人情人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推理小说不再是枯燥的解迷侦破,而是一个人人可读的通俗的好看的故事,文学价值艺术价值也显得比较高,有别于以往的推理小说,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非常好:)
  •   东野圭吾的书当然是没的说 那种抓住你的思维引领你进入他所构造的世界的写作手法 让人觉得那谋杀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让人忍不住的战栗 但是这本书中揭示了许多有关于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日本 为什么书中惠子和惠美要杀死两个老师? 为什么女老师会受到她们的威胁而去换那瓶酒? 是什么让主人公的妻子在最后··· 不过是将日本最本质最真实的内涵暴露在了炽热的阳光下 接受着我们的审度
  •   是作者的成名作,放学后让人充满遐想
  •   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觉得没有白夜行经典,但写的还是不错的,所谓密室杀人有点儿简单,而且,我看到半本的时候就已经猜到谁要杀他了,好聪明对不对,哈哈
  •   东野圭吾我最喜欢啦,他的很多作品我都喜欢啊!
    白夜行...
  •   一直很喜欢学校题材,所以一看到放学后就买了。果然高中生什么的心理最不清楚了,她们的思想一般人都不知道。但高中生会杀人什么的太震惊了。。。
  •   东野圭吾的推理,以前看过嫌疑犯X的献身,真是经典呐。这次忍不住又想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