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07 出版社:南海 作者:[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页数:58 译者:傅惟慈
Tag标签:无
前言
彭懿 The Giving Tree直译过来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日文译成了《大树》(《おおきな木》),中文译成了《爱心树》。 其实,即使是一个孩子,也读得出这是一个爱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的主题,中文繁体字版《爱心树》封底上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解读了——“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谢尔?希尔弗斯坦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人与被爱之间”。中文简体字版更进了一步,将它解读为“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可是在我看来,“索取”与“付出”的“付出”,如果换成了“给予”,似乎更加贴近主题一些。因为“给予”这个词既是“give”的直译,也要比“付出”来得主动和积极。 所以我要说,这是一个“给予”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人们更多的是把树看成为母爱的化身。是啊,如果不是爱,又怎能让树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可以说整本书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树很快乐(and the tree was happy)”——树枝被砍光了、树干被砍断了,已经牺牲到了没有什么可牺牲的份儿上的树,依然还是那么一句话。当看到结尾处那个被唤为男孩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树桩上,“树很快乐”那几个字又一次跳入眼帘时,又有几个人能不感动呢! 可这本书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不。比如,我们就可以提出一连串的疑问——树把一切都给予了男孩,这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原书从头至尾,直到男孩变成了一个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树还是把他唤做“boy”,这仅仅是一种亲昵,还是意味着男孩在精神层面上没有长大?树是不是给予太多了?男孩是不是索取得太多了?树这种完全的自我牺牲真的是一种真爱、真的是一种值得赞美的精神吗…… 谢尔·希尔弗斯坦把这些问题永远地留给了我们。 说到谢尔·希尔弗斯的绘画风格,人们多半会想到“简洁”一类的字眼儿。是的,谢尔?希尔弗斯坦只用钢笔作画。不止是这本《爱心树》,像那本充满了童趣的《阁楼上的光》、那本被称之为“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的《失落的一角》,也都是用黑色线条画成的。他还常常处心积虑地大面积留白,譬如《爱心树》的第2个画面——就是说树喜欢上一个男孩那两页,左面一页是一棵树,而右面一整页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只是上面有一簇树叶、右下角有一只小孩的脚。不过,读者却丝毫也不会产生空而无物的感觉,因为谢尔?希尔弗斯坦已经把一个深刻而又隽永的故事注入到了那充满灵动的线条里。他还拥有一个神话般的本领,就是延伸读者的想像力。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并没有画出树的表情,但你分明看到了树那慈爱、喜悦与凄凉孤寂的表情。还有,这本书你千万不要漏看了树枝的变化——至少是到树枝被男孩砍光背回家为止,每一页上的树枝都有不同的动作:男孩朝树跑来时,树枝会弯下来像是在招唤他;男孩戴上树叶编的王冠把自己想像成森林之王时,树枝也会像他一样骄傲地翘起来;男孩躲在石头后面和树捉迷藏时,树枝会伸得长长地去找他……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另外一个人:汤米?温格尔。如果不是有一天,这位《三个强盗》《克里特》的作者、后来的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把谢尔?希尔弗斯坦“连拖带拉……又踢又叫”地拽到了知名童书编辑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那儿,我们或许要与包括《爱心树》在内的一大批传世经典失之交臂了! 谢尔·希尔弗斯坦对《出版者周刊》说,汤米?温格尔是他的好朋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萦绕在心的谜,我没有查到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传记,不知道汤米?温格尔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好朋友,但我猜那一定是一个奇迹般的故事),汤米?温格尔把他拖到出版社,是想让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来说服他为孩子们画图画书。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从来没有为孩子们写书画画的计划,他的幽默是针对成年读者的,可是最终他还是被说服了。于是,就有了1963年的那本《拉夫卡迪欧:一只朝后开枪的狮子》。 常有人把《爱心书》误写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第一本图画书,《拉夫卡迪欧:一只朝后开枪的狮子》才是他的童书处女作。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历久不衰,魅力惊人,销量超过600万册。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但它亦是一本述说友谊的书。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欣喜乐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在树上刻的
“M.E. +
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作者简介:
谢尔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漫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吉他弹奏者于一身。
他从未学习过绘画,但他的第一部绘本《向后开枪的狮子》一经问世,便轰动不已,显示出他非凡的创作天赋。接下去的绘本《爱心树》是他全球影响最大的作品,迄今为止,仍是绘本世界的典范,总销量超过550万册。诗集绘本《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是《纽约时报》、美国图书馆推荐给孩子们的杰出儿童读物。谢尔屡屡创造出让人意外的奇迹,他在《失落的一角》和《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中,以极其简单的线条和文字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这本《阁楼上的光》是美国最有国际影响的儿童书之一,它曾经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创造了当时的排行新记录。谢尔也是一位著名的词曲作家,作品有Johnny
Cash主唱的《一个叫苏的男孩》。他为电影《明信片的边缘》所作的歌曲I'm
checkingOut获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他还因《人行道的尽头》这部唱片获得1984年格莱美最佳儿童唱片奖。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剧作家。他和大卫·梅米特共同创作了电影剧本《世事变化》,这部电影由大卫·梅米特导演,乔·曼特纳主演,获得第45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作者简介
谢尔·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谢尔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1964年《爱心树》的出版轰动文坛,一举奠定了谢尔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在此后几十年,该书畅销不衰,累计销量超过600万,被美国教育部评选为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他的其他绘本作品也同样广受好评:《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获国际读书协会最受儿童欢迎图书奖;《人行道的尽头》获《纽约时报》杰出绘本奖,是美国图书馆推荐童书;《向上跌了一跤》是《纽约时报》和美国图书馆推荐给孩子们的杰出儿童读物;《阁楱上的光》更是几乎囊括全美最重要的童书奖项,创纪录地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 在谢尔之前,儿童诗歌都是充满甜蜜和梦幻的,但是从谢尔之后开始有了分界,有了睿智。他的作品不拘泥于礼节,有一种奇异的天真。他把儿童文学从花园和教室的局限扩展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充满惊喜的新奇领域。他的绘本作品幽默温馨,简单朴实的插图和浅显的文字中,充满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在美国,只要书店卖儿童书,就一定会卖谢尔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只吸引儿童,更俘获了大人们的心。
章节摘录
The Giving Tree, By Shel Silverstein Once there was a tree . and she loved a little boy. And every day the boy would come and he would gather her leaves and make them into crowns and play king of the forest. He would climb up her trunk and swing from her branches and eat apples. And they would play hide-and-go-seek. And when he was tired, he would sleep in her shade. And the boy loved the tree.very much. And the tree was happy. But time went by. The boy grew older, and the tree was often alone. Then one day the boy came to the tree And the tree said, "Come, Boy, come and climb up my trunk and swing from my branches and eat my apples and play in my shade and be happy." "I am too big to climb and play," said the boy. "I want to buy things and have fun. I want some money. Can you give me some money?" "I’m sorry," said the tree, "but I have no money. I have only leaves and apples. Take my apples, Boy, and sell them in the city. Then you will have money and you will be happy." And so the boy climbed up the tree and gathered her apples and carried them away. And the tree was happy. But the boy stayed away for a long time . . . and the tree was sad. And after a long time the boy came back again, "I am sorry Boy," said the tree, "but I have nothing left to give you- my apples are gone." "My teeth are too weak for apples," said the boy. "My branches are gone," said the tree. "You cannot swing on them-" "I am too old to swing on branches," said the boy. "My trunk is gone," said the tree. "You cannot climb-" "I am too tired to climb," said the boy. "I am sorry," sighed the tree. "I wish that I could give you something… but I have nothing left. I am just an old stump. I am sorry…" "I don’t need very much now," said the boy, "just a quiet place to sit and rest. I am very tired." ……
编辑推荐
2005年度十佳童书 在美国有童书的地方就有谢尔的书 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Giving Tree 4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ook (with CD)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