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作者:刘劭 页数:310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鉴人智源》也称《人物志》,是三国时期刘劭的一部经典著作。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魏建安中为计吏。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太和初,出为陈留太守,后征拜骑都尉。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逝后追赠为光禄勋。刘劭学问渊博,通天文、律令,文学也有高深的造诣,并著有《魏国爵制》《魏律》《法论》《鉴人智源》等。 《鉴人智源》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239)。作者在自序中这样阐述撰著目的:“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当时魏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该书正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拔人才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二篇。上卷包括九征,体别,流业,材理;中卷包括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下卷包括七谬,效难,释争。全书以《九征》“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为纲,对人的形质、才性、才能、资质以及如何辨析、任用等问题开展详尽的论述。书中每篇讲一个问题。刘劭经过细致周密的总结从人的性情、性格、流品、材质、材能、利害、接识、考察人物的方法、对人物的考察容易出现的谬误等十二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品评人物的标准,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全书处处渗透着儒家的中庸思想,并能从正反、利弊、优劣、得失等各方面辩证地剖析人物,在当时为推进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开启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的清谈之风有一定作用,对后世如何观察甄定人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该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讲过识人之术,是历代成功者的枕边秘笈之一,享有“识人宝鉴”的美誉。古往今来,名人大家对《鉴人智源》推崇备至。与刘劭同时代的王二省评论此书“修亡者得之以自观,用人者持之以照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此书“该览学籍,文质周洽”。唐朝的李德裕赞美刘劭“索隐精微,研几玄妙,实天下奇才”。宋朝人阮逸评价此书“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置《鉴人智源》于案头,朝夕研读,参较时事,任用贤能,以孤焰之力苦撑大清危局。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周旋于官府、商界和洋人之间,纵横驰骋、游刃有余,他的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就得益于《鉴人智源》。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评价此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的教科书”。时至今日,诸多企业家都反复研读此书,以期在实践中受益。 《鉴人智源》原书成书后,十六国时刘日丙为之作注,重在“疏通大义,不沾沾于训诂,文词简括”。其后流传既久,谬误颇多。明万历甲申(1584)年间,河间刘用霖用隆庆壬申(1572)本旧版合官私书校之,去其重复,成为定本。今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本书在原本古文的基础之上,用通俗易读的语言对《鉴人智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列举了历史上众多的识人、用人的故事,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鉴人智源》这本书的内涵。
内容概要
内容简介:《鉴人智源》,乃三国时魏国人刘劭的代表作,又称《人物志》。刘劭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鉴人智源》是一部系统辨别人物的著作,对人物才能性情的鉴定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为当时政治上的选才提供了客观标准和操作手段。在识人用人方面,《鉴人智源》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博大精深的论述,并把它们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且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管理学思想,并与现代管理学的先进观点不谋而合。《鉴人智源》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是历代成功者的枕边秘笈,素有“识人宝鉴”、“识人用人宝典”等雅誉。如果说《论语》为处世之书,《孙子兵法》为伐战之书,《韩非子》为统治之书,那么,《鉴人智源》则当之无愧地为识人之书。古往今来,名人大家对《鉴人智源》的评价都很高。
本书用通俗易读的语言,对《鉴人智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列举了历史上众多的识人、用人的故事,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有助于读者深刻地理解《鉴人智源》这一千古奇书的内涵。不可否认,原著中也有一些唯心的东西,如“相面说”等。为了本书的完整性,编者未作删除处理,相信读者朋友只要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一定会批判继承,剔除糟粕,去伪存真,有所启迪,受益无穷。
书籍目录
前言
目录
九征篇〓相貌鉴别人才
第一节〓科学的“相面术”
第二节〓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
体别篇〓性格鉴别人才
第一节〓性格识人最可靠
第二节〓十二种典型性格的优缺点
第三节〓领导者要善用“偏才”
流业篇〓特长鉴别人才
第一节〓有特长就是真人才
第二节〓下属应当具备的十二种特长
第三节〓领导者的特长是“会用人”
材理篇〓言谈鉴别人才
第一节〓语言是心灵的声音
第二节〓道理、事理、义理与情理
材能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一节〓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8类人才的优劣如下:
第二节〓人才互补出效益
第三节〓会用人就是好领导者
《三国志?武帝纪》里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利害篇〓正确看待人才的长处与短处
第一节〓人才都有短处
第二节〓不拘一格选人才
第三节〓扬长避短地用人才
接识篇〓伯乐不可戴“有色眼镜”识人
第一节〓识人不能自以为是
第二节〓情态中识人
英雄篇〓英才、雄才的区别
第一节〓六种高级人才
第二节〓问天下谁是英雄
八观篇〓细节之处鉴别人才
第一节〓古老的识才八法
第二节〓要用火眼金睛识才
七缪篇〓避免错误地鉴别人才
第一节〓识人的七大误区
第二节〓辨别人才的复杂性
效难篇〓荐才乃最高层次
第一节〓荐才先得会识才
第二节〓古代识人技巧大观
释争篇〓品行是选才的关键要素
第一节〓“才”重要,还是“德”重要
第二节〓先选“德”行后选“才”
第三节〓“忠诚”永远是 第一要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中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经常的、稳定的态度,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性格软弱的人显得优柔寡断,性格强悍的人显得叱咤风云,性格文静的人显得文质彬彬,性格活泼的人显得挥洒自如,性格刻板的人显得呆滞沉郁……性格所具有的稳定性,决定了可以以性格来辨别人才。 生活中,无论是工作、交友乃至择偶,都会碰到识才识人的问题。不要以为识别人才必须具有火眼金睛,其实,从人的性格所展示出来的外在的行为方式人手,通过细致人微的观察,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秉性。 从前,有个捕快坐在茶馆里,卖茶人使用的茶具中,有两只银杯。这时,一个穿着考究的茶客进来喝茶,指定要用那银杯。捕快远远看着,忽然大声向那人说:“本大爷在这儿坐着呢,你别想在这里耍手段,留神我抓了你!”那茶客吓了一跳,又惭愧又害怕,灰溜溜地走了。 周围的人们觉得很是奇怪,问捕快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这个盗贼体格很魁梧,单手提着一个大包走进来,可是刚才喝茶时,却要用两只手捧着杯子,这一定是在偷偷地测量杯子的大小,准备回去做假杯子来换走这只银杯。” 识人,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宋代丁谓写了这样的诗句:“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意思是说,皇宫中的九道门打开了,我最终会晃着双臂大摇大摆地进去。诗人王禹偁读了后说:“进上级衙门尚且应该弯着腰恭恭敬敬的,进皇宫门时怎么能够挥着双臂大摇大摆呢?作这诗的人,虽然志气不小,但一定不是什么忠良之辈。” 后来果然如王禹偁所预料的那样,丁谓成为了一代权奸。以一句诗来判断一个人的忠奸,虽然有些牵强。但“诗言志”,由诗句来分析人的性格,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北宋的陈瑾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常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会擅私逞欲,目无君王。” 宋徽宗初年,陈璀多次进言攻击蔡京。当时蔡京只是一个翰林学士,主管起草朝廷的布告,并没有显山露水,并且到处向人解释,于是人们都认为陈罐太过分了。后来,到蔡京独揽朝政时,人们才开始想起陈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只要细心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举一磅,并用心思索,就能目光如炬,发现一个人的品行。比如,有的人以劳动为荣,把劳动当做自己的需要;有的人则以劳动为耻,把劳动和工作看成自己的负担。有的人积极、主动、肯干;有的人消极、怠慢;有的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的人则马虎大意,敷衍塞责。
编辑推荐
《鉴人智源大全集》是一部识人用人纵横人生的不朽宝典。反躬自省者读之,可以知运势;心系天下者读之,可以成大局;淡然自处者读之,可以明清浊;游戏人间者读之,可以正进退。南怀瑾评价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的教科书。”《鉴人智源》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是历代成功者的枕边秘笈,素有“识人宝鉴”“识人用人宝典”等雅誉。
名人推荐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的教科书。 ——南怀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