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作者:马荣春  页数:230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的中华国学,从失语到升温,呈逐步振兴的良好态势。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彰显,是激发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表现。在现实条件下,中华国学怎样才能生存和发展?“闭关锁国”并不可取, “坐而论道”没有出息。笔者认为,应该增强自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结合”,实现大众化、执政化、全球化“三面向”,此应为当代中华国学研究的明智取向。因此,笔者在撰写《国学精粹古为今用探析》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发行)的基础上,又推出《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新著,以期达到激活国学、发展国学,滋养中国、丰富世界的目的。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以“概说”为引领,下分四篇。第一篇为警句对照30选读,选取30则古今经典观点对照解读,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文脉延续,以期实现中华国学古为今用的智慧传承;第二篇为谋略个案30选注,选取30个案典型谋略进行集注,展示中华国学兵家的谋略风采,以期体现中华国学古为今用执政化的谋略取向;第三篇为中西赞誉30选例,选取30例对国学赞誉的例证,展示中西方对学研国学的极大关注,以期展现人类世界学研国学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第四篇为中华国学经典与西方及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的30选析,选取中国、西方及马克思的三十个观点和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合力,以期呈现古为今用、中为西用、洋为中用的文化融诵。

内容概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的中华国学,从失语到升温,呈逐步振兴的良好态势。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彰显,是激发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表现。在现实条件下,中华国学怎样才能生存和发展·“闭关锁国”并不可取, “坐而论道”没有出息。笔者认为,应该增强自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结合”,实现大众化、执政化、全球化“三面向”,此应为当代中华国学研究的明智取向。因此,笔者在撰写《国学精粹古为今用探析》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发行)的基础上,又推出《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新著,以期达到激活国学、发展国学,滋养中国、丰富世界的目的。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以“概说”为引领,下分四篇。第一篇为警句对照30选读,选取30则古今经典观点对照解读,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文脉延续,以期实现中华国学古为今用的智慧传承;第二篇为谋略个案30选注,选取30个案典型谋略进行集注,展示中华国学兵家的谋略风采,以期体现中华国学古为今用执政化的谋略取向;第三篇为中西赞誉30选例,选取30例对国学赞誉的例证,展示中西方对学研国学的极大关注,以期展现人类世界学研国学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第四篇为中华国学经典与西方及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的30选析,选取中国、西方及马克思的三十个观点和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合力,以期呈现古为今用、中为西用、洋为中用的文化融诵。

作者简介

  马荣春 汉族,副教授。1930年10月生,辽宁省盘锦市田庄台人。曾任盘锦市大洼县平安农场党委秘书、宣传委员、党办主任等职,优秀党员,特聘到中共盘锦市委党校任教,任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曾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中国写作学会会员、盘锦市写作学会副会长,盘锦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特约研究员。

书籍目录

前言概说第一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警旬对照30选读选读1 以人为本选读2 团结互助选读3 艰苦奋斗选读4 博学于文选读5 崇尚科学选读6 厚德载物选读7 诚实守信选读8 化睽为合选读9 和而不同选读10 内省与慎独选读11 讷言与敏行选读12 尊老与爱幼选读13 感恩文化选读14 济贫文化选读15 乐感文化选读16 克己复礼选读17 过犹不及选读18 杀身成仁选读19 一言兴邦选读20 浩然正气选读21 选贤任能选读22 辩证三律选读23 治国三宝选读24 品格三则选读25 和谐之道选读26 为善之道选读27 反贪之道选读28 平天下选读29 不战而胜选读30 普世伦理第二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谋略个案30选注选注1 牧人以德选注2 失民丧国选注3 刚柔互济选注4 博学广知选注5 修德免祸选注6 亲馋者亡选注7 善拔人才选注8 任疑者危选注9 用人必正选注10 廉者心安选注11 宽者解怨选注12 忍辱功成选注13 虚名必耗选注14 苟得必短选注15 心乖必废选注16 以弱胜强选注17 有过必知选注18 迷途知反选注19 薄施者凋选注20 迎时者显选注21 相对者赢选注22 谋深计远选注23 扬长避短选注24 执法如山选注25 知情制胜选注26 神速制胜选注27 出奇制胜选注28 以气制人选注29 先发制人选注30 后发制人第三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中西赞誉30选例选例1 中西先哲探寻宇宙起源选例2 中西合璧首创“中庸”思想选例3 日本应神天皇吸纳儒学选例4 日本圣德太子学用《论语》制定《宪法》选例5 老子《道德经》传人欧洲选例6 意大利传教士尊孔祭祖选例7 法国传教士翻译《论语》、《大学》选例8 法国传教士翻译《易经》选例9 法国国王派人访华学研儒学选例10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惊呼《易经》的奥秘选例11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赞誉孔学选例12 德国哲学家沃尔弗赞誉中华传统哲学选例13 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赞誉孔学选例14 德国哲学家谢林赞誉老子哲学选例15 法国经济学家魁奈对孔学推崇备至选例16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悬挂孔子画像朝夕礼拜选例17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推崇老子哲学,并学研《易经》辩证法选例18 德国哲人尼采赞誉《道德经》为“不枯竭的井泉”选例19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对《周易》兴味盎然选例20 日本明治维断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的组阁原则选例21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主张“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髓选例22 英国哲学家罗素赞颂中华文化“非西方文化所能及”选例23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盛赞孔子与孔子哲学选例24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号召争做“欧洲的中国人……第四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与西方及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30选析后记

章节摘录

  (3)时代解读  中华国学儒家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体现为伦理道德的极至和奉献精神的顶级。孔子讲“杀身”必须“成仁”,孟子讲“舍生”必须“取义”。他们主张牺牲自我,必须达到“仁”与“义”的预期目的。何为仁义?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意为仁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善良之心,义是人类应该遵循的正确之路。现代诠释,可以理解为为祖国、为民族、为事业、为正义献身,即“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为祖国、为民族、为事业、为正义,勇于献身,是中华民族的本质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精神所在。楚屈原,伤国亡,投江殉国;文天祥,民族魂,慷慨就义;蜀孔明,为事业,“鞠躬尽瘁”;“六君子”,为正义,血染刑场。文脉延续,古今传承。方志敏就义前的《可爱的中国》,展示了为国献身的浩然正气;夏明翰就义前的铿锵“绝句”,彰显了为正义献身的铁骨铮铮;易水边,琅讶山五壮士的跳崖壮举,体现了为民族献身的不屈品格;焦裕禄夙兴夜寐的勤政为民,弘扬了为事业献身的赤胆忠心。综观古今,数不尽的中华儿女、共产党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实践,展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画卷。  生与死的考验,是人生哲学最严峻、最崇高的考验;献身精神,是人类社会道德践履最高尚、最可贵的精神。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内外,尚面临着许多生死的考验。在国外,或“维和”,或“援外”,或“反恐”等,时有需要献身。在国内,或“禁毒”,或“抗暴”,或“抗灾”等,献身者大有人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川峡呜咽。中华儿女,八方来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彰显了中华民族舍己为人的献身品格,谱写了众志成城、见义勇为的动人篇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