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著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能够出版东方语言文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为他的书做责任编辑,既是梦寐以求的事,同时也是不敢奢望的事。当这个机会降临时,我不知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 2001年8月,我和季老的两名学生如约去了季老家,准备向他约《季羡林文丛》五卷本书稿。季老的家在北大朗润园13号公寓,是一套很普通的三室单元房。第一次去见世人眼中高山仰止的伟大学者,我有些诚惶诚恐。当真正和他面对面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季老的风趣、随和、朴素,甚至带有几分幽默,就像平日里我们遇见的某一位和蔼、普通的老人,外表没有一丝“留德十年”的痕迹。季老很清瘦,虽然年过九旬,却精神矍铄。我作了自我介绍,并为季老呈上了名片,他认真地看了名片,然后放进上衣兜里。这时季老幽默地说:我没有名片,头衔太多了,名片装不下。这句话,立刻让我全无初次相见的拘谨与生疏。季老说话一口山东腔,不过说洋文却没有口音。季老的大师风采,在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时便有所领略。 当时,我们策划编纂的这套《季羡林文丛》,旨在对季老那些历经时间考验、深受学者和读者欢迎的文章进行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并收录为册,共包括五卷——《感悟人生》《散文精粹》《学问之道》《耄耋新作))《修身与治学》。
内容概要
《季羡林文丛:散文精粹(纪念珍藏版)》共四卷,第一卷《学问之道》,即为先生七十年来治学经验之集大成者。在先生的这些文章中,不但总结了先师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汤用彤、朱光潜等人的治学精神、态度和方法,而且发前人未发之覆,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治学新观点、新方法。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时时上进,时时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21世纪的战略高度,预言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先生在全面阐述学术理论的同时,还具体地介绍了治学方法和必备条件,具有极其普遍的指导意义,使人蒙受其利。第二卷《感悟人生》,收录先生论述和侃谈人生的杂文、小品、回忆录、序跋等各类文章百余篇。读罢此卷,老人家那声容笑貌,精辟之言,将永久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田,催人猛醒,激人奋进;读罢此卷,犹如品尝陈年老酒,自有滋味在其中,“世纪老人”非凡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令人受益无穷。第三卷《散文精粹》,是先生长达百万余字的散文作品中的佼佼者。先生的散文创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一旦攀缘文坛,便初有文名,且如一棵常青树,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中。先生满怀着对山山水水,对生养自己的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将所思、所念、所感、所怀,以其生花妙笔,浓墨重彩地大书纸上。先生散文的特点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不但使人怡情悦性,获得美感享受,而且为人指点迷津,引向“人间正道”。第四卷《耄耋新作》,收录了先生1999年下半年及2001年全年的作品,首次与读者见面。其中还选取了2000年的部分作品。我们知道,最近十余年问,先生的专著及其他文章数量之多,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可见一位耄耋老人的惊人毅力和献身精神。可以肯定,先生的文章还要继续做下去,诚如老人家坦言:即使在劳累时小憩片刻,也仍然像“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的荷花,为的是在明年“开出更多更艳丽的花朵”。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我为季羡林先生做责任编辑编者的话校园抒怀春满燕园春归燕园燕园盛夏梦萦红楼梦萦未名湖清塘荷韵清华颂梦萦水木清华清华梦忆怀念西府海棠幽径悲剧我和北大我看北大闲情偶寄老猫晨趣黄昏听雨喜雨二月兰枸杞树槐花五色梅夹竹桃马缨花海棠花神奇的丝瓜喜鹊窝寂寞园花寂寞红寻梦野火焦我的家月是故乡明寸草心人间自有真情在海上世界爽朗的笑声回忆赋得永久的悔春色满寰中九州揽胜我爱北京我爱北京的小胡同登蓬莱阁登庐山石林颂西双版纳礼赞游石钟山记富春江上富春江边瑶琳仙境赞西安香橼火车上观日出洛阳牡丹游小三峡游天池火焰山下观秦兵马俑换了人间——北戴河杂感虎门炮台星光的海洋访绍兴鲁迅故居美人松延吉风情法门寺大觉寺东方巡礼到达印度初抵德里德里风光国际大学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海德拉巴佛教圣地巡礼孟买,历史的见证别印度歌唱塔什干尼泊尔随笔望雪山——游图利凯尔别加德满都下瀛洲重过仰光鳄鱼湖巴马科之夜科纳克里的红豆战斗吧,非洲故友情深忆章用我的朋友臧克家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记周培源先生春城忆广田悼许国璋先生寿作人难忘的一家人遥远的怀念扫傅斯年先生墓季羡林先生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校园抒怀 春满燕园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便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薯,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的心里在一愣,我的眼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这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究研心得写了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出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得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学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作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出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想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来,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在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春归燕园 凌晨,在熹微的晨光中,我走到大图书馆前草坪附近去散步。我看到许多男女大孩子,有的耳朵上戴着耳机,手里拿着收音机和一本什么书;有的只在手里拿着一本书,都是凝神潜虑,目不斜视,嘴里喃喃地朗诵什么外语。初升的太阳在长满黄叶的银杏树顶上抹上了一缕淡红。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面对着那一轮真正的太阳。我只感觉到满眼金光,却分不清这金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了。 黄昏时分,在夕阳的残照中,我又走到大图书馆前草坪附近去散步。我看到的仍然是那一些男女大孩子。他们仍然戴着耳机,手里拿着收音机和书,嘴里喃喃地跟着念。夕阳的余晖从另外一个方向在银杏树顶上的黄叶上抹上了一缕淡红。此时,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同西山落日比起来,反而显得光芒万丈。 眼前的情景对我是多么熟悉然而又是多么陌生啊! 十多年以前,我曾在这风景如画的燕园里看到过类似的情景。当时我曾满怀激情地歌颂过春满燕园。虽然时序已经是春末夏初时节;但是在我的感觉中却仍然是三春盛时,繁花似锦。我曾幻想把这春天永远留在燕园内,“留得春光过四时”,让它成为一个永恒的春天。 然而我的幻想却落了空。跟着来的不是永恒的春天,而是三九严冬的天气。虽然大自然仍然岿然不动,星换斗移,每年一度,在冬天之后一定来一个春天,燕园仍然是一年一度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然而对我们住在燕园里的人来说,却是“镇日寻春不见春”,宛如处在一片荒漠之中。不但没有什么永恒的春天,连刹那间春天的感觉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当时我惟一的慰藉就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两句诗: 既然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 我坚决相信,春天还会来临的。 雪莱的话终于应验了,春天终于来临了。美丽的燕园又焕发出青春的光辉。我在这里终于又听到了琅琅的书声。而且在这琅琅的书声中我还听到了十多年前没有听到的东西,听到了一些崭新的东西。在这平凡的书声中我听到的难道不就是千军万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脚步声吗?我听到的难道不就是向科学技术高峰艰苦而又乐观的攀登声吗?我听到的难道不就是那美好的理想的社会向前行进的开路声吗?我听到的难道不就是我们的青年一代内心深处的声音吗?不就是春天的声音吗? 眼前,就物候来说,不但已经不是春天,而且也已经不是夏天;眼前是西风劲吹、落叶辞树的深秋天气。“悲哉秋之为气也”,眼前是古代诗人高呼“悲哉”的时候。然而在这春之声大合唱中,在我们燕园里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在黄叶丛中,在红树枝下,我看到的却是阳春艳景,姹紫嫣红。这些男女大孩子一下子就成了巨大的花朵,一霎时开满了校园。连黄叶树顶上似乎也开出了碗口大的山茶花和木棉花。红红的一片,把碧空都映得通红。至于那些“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真地变成了红艳的鲜花。整个的燕园变成了一座花山,一片花海。 春天又回到燕园来了啊! 而且这个春天还不限于燕园,也不限于北京,不限于中国。它伸向四海,通向五洲,弥漫全球,辉映大千。我站在这个小小的燕园里,仿佛能与全世界呼吸相通。我仿佛能够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摸到纽约的摩天高楼。书声动大地,春色满寰中。这一个无所不在的春天把我们联到一起来了。它还将不是一个短暂的春天。它将存在于繁花绽开的枝头,它将存在于映日接天的荷花上,它将存在于辽阔的万里霜天,它将存在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一年四季,季季皆春。它是比春天更加春天的春天。它的踪迹将印在湖光塔影里,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将是一个真正的永恒的春天。 燕园盛夏 走在路卜,偶-抬头,看到池塘里开出了第-朵荷花,临风摇曳,红艳夺目。我不禁一愣,夏意蓦地逗上心头:盛夏原来已经哨悄地来到燕园了。 几天来,天气也确实很热。一大早,坐在窗前读书的时候,听到外面柳树丛中有一种鸟边飞边叫:“快拿锄头”,心里还微微地感到一点凉意。但是,一近中午,炎阳当顶,热气从四面八方袭来。从高树枝头飘下来的蝉声似乎都是温热的。池塘里,成群的鱼浮到有绿荫的水面上来纳凉。炎热仿佛统治了整个宇宙。 但是,最热的还不是自然界的这些,而是青年人的心。今年有两千个男女青年在这里学习了五六年之后,就要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岗位了。他们-方面努力温课,准备考试,要拿出最出色的成绩向祖国人民汇报;一方面又做好思想准备,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伟大祖国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地区,都在他们考虑之中。他们想到欣欣向荣的农村,他们想到钢水奔流热火朝天的工厂,他们想到冰天雪地、林深草密或者大海汪洋的辽阔的边疆。他们也想到培育比他们更年轻-代的中学的课堂。对他们说来,这些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是他们理想寄托之所在。他们想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在他们心中开成一朵花。 多么可爱的青年人啊!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