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事隐1

出版时间:2008-08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作者:孙华天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前言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由于它对世人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所以,从它问世以来,就赢得了广大读者们的喜爱。正由于太爱它了,就越想知道那位“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作者是谁。  很多名家在研究分析作品后,纷纷得出不同的“本事”之说。有明珠家事说,有顺治帝与董鄂妃爱情说,有傅恒家事说,有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说等诸多说法。  后来胡适先生考证出书中甄家四次接驾,其“本事”就是指曹寅四次接驾之事。又考证出曹雪芹的爷爷正是曹寅。还在清代文人札记中考证出袁枚说过,曹雪芹撰《红楼梦》一书这样的话。从而认定“《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胡适先生只有确立更加令人信服的“本事”说,才能彻底驳倒那些牵强附会的“本事”说,他认为曹家的先盛后衰与贾家的先盛后衰极其相似。更何况甄家四次接驾之事,确实与曹寅四次接驾史实相符。与当时其它“本事”说相比,确实向正确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胡适先生还在清代文人的书札笔记中,考证出高鄂补后四十回的说法,认定高鄂伪续了后四十回《红楼梦》。随后,俞平伯先生发表的《红楼梦辨》,又给曹雪芹自传说和后四十回伪续说,以强有力的支持。胡适先生一九二一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开创了“红学”的新时代。时至今日的红学体系,就建立在这块基石之上。  对于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来说,了解谁是作者、及作者身世经历,对理解作品都是十分有益的。胡适先生似乎解决了《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两大问题。但是,胡适先生只揭示了一个四次接驾的隐情后,便离开作品本身,跳到作品之外去考证了。因此作品中所呈现的种种迷团,并没有真正解决。连俞平伯先生后来都无不感叹地认为:《红楼梦》越研究越糊涂。  “新红学”学术体系八十多年的成果,反而越来越无法证明作品中有曹雪芹丝毫的“影子”。更无法确立曹雪芹自传说,这就大大地动摇了曹雪芹的著作权。考证的史料越多、成果越大,反而越不支持高鄂伪续说。看来“新红学”学术体系并没有真正解决《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全璧问题。因此,近些年来,很多有识之士通过深入研究,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全新解释。而我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作品进行了深入探索,也有了新的发现。从而走出迷途,另辟蹊径,敲开了作品“真事隐”的大门,找到了作品真正的“本事”。  那么《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到底是谁呢?作品中到底写的是谁的家事呢?原来这个作者就是康熙皇帝的孙子、怡亲王允祥的儿子弘皎。他才是藏在表面作者曹雪芹背后的真正作者。他才是作品开卷时交代的那个“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作者。由于怡亲王允祥的功劳,他死后,雍正帝让允祥第七子弘晓袭了怡亲王爵,又赐封允祥第四子弘晈为宁郡王,都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怡亲王允祥后人这种“一门二王”的莫大殊荣,在康雍乾时期是绝无仅有的。到乾隆四年,弘历(乾隆帝)借故打击宗室众皇亲,将其中的允祥长子弘昌革去贝勒,弘晈王号虽保,但终身停俸以观后效。怡亲王允祥后人便败落下去。由于弘晈的亲历亲闻处处涉及皇家不可告人的内幕,所以他才不敢如实写出自己的亲历亲闻,更不敢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因此采用了以假故事隐藏真故事的辨证艺术手法,与曹雪芹等人共同创作出这部举世无双的《红楼梦》。  爱新觉罗·弘皎的亲历亲闻,都“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地用象征性艺术手法,隐入了假故事之中。而我则用作者指引的“取其事体情理”的方法,将弘皎的亲历亲闻进行了还原。原著《红楼梦》,就有如新奇别致的真故事谜面。而《红楼梦真事隐》,恰似令人惊奇的真故事谜底。这个谜底,将把作者所有的亲历亲闻展现在广大读者朋友面前。与此同时,这个谜底将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归还给弘皎。从而还广大读者朋友们一个百二十回的完美全璧。这也是这部探索之作给广大读者朋友们所带来的又一个惊喜。

内容概要

  假作真时真亦假、那里像个衰败之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或可压服口声、这个去处有趣、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被人放了一把邪火、比圣旨还快些、反倒派我们的不是、且能断人的生死、叫他不得好死、让我拿了镜子再走、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依你说都没王法了、我也不等银子使……《红楼梦真事隐1》是一部研究《红楼梦》的专著。

作者简介

  孙华天,1954年生于沈阳,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擅长红学在各大报刊刊登过《红楼梦真事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回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二回 那里像个衰败之家第三回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第四回 或可压服口声第五回 这个去处有趣第六回 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第七回 被人放了一把邪火第八回 比圣旨还快些第九回 反倒派我们的不是第十回 且能断人的生死第十一回 叫他不得好死第十二回 让我拿了镜子再走第十三回 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第十四回 依你说都没王法了第十五回 我也不等银子使第十六回 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第十七回 曲径通幽处第十八回 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

章节摘录

  怎样才能看懂《红楼梦》呢?这是摆在广大读者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实际上作者在作品的开卷,就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并向我们阐明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宗旨。  第一,作者告知读者,这部书是他自己的亲睹亲闻,即作者的自传。第二,告知读者,这部书在假故事里隐藏着真故事。  且看自传性质宗旨,作者是如何交代的: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祷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作者这番话明确地告诉读者,这个“编述一集”就是自己的自传,并使他周围的人也“昭传”。对于广大热爱《红楼梦》的读者朋友来说,都不会缺乏对作者这段自白的理解能力。  再看假故事隐着真故事的宗旨,作者是怎样交代的: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日“甄士隐”云云。  这番话中的“梦幻”是指自身经历。“将真事隐去”不是将真事去掉,而是将“真事”隐进“通灵”之说的假故事中去。“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即是说,真事不能明说,必须“借”通灵这个假故事来隐寓。这种著书方法,作者称为“甄士隐”,即“真事隐”的谐音。这番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部书是有“隐”的。  作者又说自己“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的这部书,是“用假雨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的。敷演什么呢?当然是敷演真故事了。“假语村言”即是指假故事。作者将这种掩盖真故事的假故事称作“贾雨村”,即“假语村”之意。这番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书中的假故事处处隐藏着真故事。所以,我们对作者的这番交代不存在认知难度,稍加用心领会一下,道理自明。  通过分析归纳作者开卷的一番话,可以总结出两个定义:  一、作品的体裁是“自传体”;二、作品结构是“以假隐真艺术结构”。  认清这两个宗旨定义,对于读者朋友来说极其重要。它关系到我们能否解开书中的种种疑团,更关系到我们如何确定探索方向。书中如果没有隐情,作者毫无必要在开卷就大谈什么真事隐和假语村言。如果没有隐情,就谈不上什么借通灵之说了,更谈不上敷演什么故事了。作者开卷声明的这两个宗旨定义,等于给我们指明了探索作品奥秘的前进方向。  接下来我们往下看,作者又交代“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下面我们看这个本旨是何名堂:作者编造了一个女娲炼石补天只剩一块未用的神话,石头因听了僧道所谈红尘之言,打动凡心,求僧道将自己携人红尘,仙僧便将这块大石变成一块美玉,带到红尘繁华富贵之地安身乐业去了。  这一段情节,就是作者用“幻笔”来写的,石头即作者幻相。僧道能将大石变成美玉,并能将其带人红尘。从象征意义上看,这与父母生育儿女,将儿女带到人间有些相似。那么这处的僧道无形中便成了“石头”的父母了,如果石头象征着作者弘咬,那么仙僧就一定是怡亲王允祥化身了。  石头还拿女娲补天与僧道相提并论:“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事之材,利物济人之德。”怡亲王允祥确实堪称“补天济事之材,利物济人之德”之人。作者这一段幻笔,是要通过僧道与石头的“父子”关系,来隐指怡亲王允祥与弘咬的父子关系。  作者所采用的这种象征性艺术手法大家可能还很不习惯,很不适应,甚至感到离奇。但是我们把想象力再放开一些,让思维方式换换位,就会感到这种象征上的对应有可比性,虽出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编辑推荐

  《红楼梦真事隐1》是一部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由于它对世人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所以,从它问世以来,就赢得了广大读者们的喜爱。正由于太爱它了,就越想知道那位“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作者是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楼梦真事隐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