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1 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叶子,丛书主编 傅谨 页数:138 字数:11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套书写的都是当下京剧舞台上最知名的红角,还有那些最能代表他们艺术水平与成就的好戏。角是好角,戏是好戏,好角之所以成为好角,是因为他们演的好戏,打动了舞台下无数观众;好戏之所以成为好戏,很大程度,是由于好角的演绎。好角让好戏熠熠生辉,好戏激发出好角身体与心灵的潜力。
于是,把好角 和他们演的好戏融为一体,如此会令好角在观众记忆中变得更加具像、鲜活、生动。
写的是好角好戏,就想找个曲牌作为丛书的名称。这些好角都是他们所在行当中的翘楚,这丛书的设计与文字又那么精巧可人,于是决定选用“折桂令”。
可惜白了点。白就白吧。意到就好。
书籍目录
美人如玉剑如虹——京剧《宇宙锋》
一段英雄女子的平民心路——京剧《穆桂英挂帅》
美人如花隔云端——京剧《洛神》
曲水漂香去不归,空余满地梨花雪——京剧《大唐贵妃》
醉眼看花花不语——京剧《贵妃醉酒》
李胜素小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李胜素,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柏乡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是个活泼好动爱唱歌的小姑娘,那年月流行样板戏,村里的乡亲们看完《红灯记》,回来都不约而同地叫她“小铁梅”,谁知道这个大伙儿信口说说的玩笑话,竟然真的预兆了她日后的人生之路。 10岁那年,对“戏曲”概念还不甚清晰的李胜素,被县里的老师一眼看中,轻而易举却又懵懵懂懂地考进了县豫剧团。小女孩很快爱上了新鲜的剧团生活,她以团为家,跟着老师们四处闯荡,搭台演戏,练功、催场儿、递道具,每一件不起眼的小活计她都忙活得不亦乐乎。 1979年,河北省艺术学校招生,李胜素间班的学员们都去参加了考试。李胜素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比人家晚了半天,她稀里糊涂地跑到了考场,拉住已经准备走的老师,稀里糊涂地唱了一段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录取了,并且,还是当时班里唯一被录取的学生。 进了省里的艺术学校,昔日里爬墙上树的“假小子”正式开始了她仪态万方的京剧青衣生涯。在校期间,她曾受到多位京剧教育家的倾心培育,最为幸运的是遇到了齐兰秋老师。齐兰秋是个很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师,她从不主张学生们僵化地学习京剧程式,相反却鼓励孩子们多动脑子,在表演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李胜素的天赋悟性很高,在齐老师开明且宽松的教学思想和全面严格的专业指导下,她如鱼得水,在这片京剧艺术的乐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 1986年,李胜素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工作。1987年,21岁的李胜素拜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之后以一折梅派名剧《廉锦枫》参加了她艺术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比赛——“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那一晚,这个渔家女打扮的还有几分青涩的小姑娘,以她自信优美、舒展大方的表演崭露头角,并一下子吸引住了电视前一位老先生的目光,他就是梅兰芳大师之子梅绍武。在梅绍武先生的引见下,几经辗转,年轻的李胜索第一次踏进了梅府的艺术之门,第一次有幸聆听了梅葆玖先生的亲身教诲。 1991年,李胜素调入山西省京剧院,担任了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团长。在此期间,她得到前辈京剧名家刘元彤等先生的指导,艺术造诣得到很大的提升,以一折《红线盗盒》在“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荣获了“最佳表演奖”。 1995年,李胜素终于有幸正式成为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人室弟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梅派传人,同年,她还凭借一台个人表演专场荣获了“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8年,李胜素进入戏曲界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学习,并于2001年以“特殊艺术人才”的身份调入国家京剧院。 青衣,一贯是京剧舞台上至为重要,却又极难造就的一个行当。以一个青衣演员所需具备的条件来衡量,李胜素的天赋几尽完美,她的扮相雍容华贵,嗓音清亮甜美,加之她青年时代的勤学苦练,使她练就了非常扎实的武功底子,唱做俱佳,文武兼备。 然而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为难得的还是对于表演的把握,如何走近一个个戏剧人物的心灵,始终是一道考验天赋灵性的永无止境的难题。李胜素恰是那种天生具备良好表演灵性的演员。这使得她在京剧程式化的表演之外,总是能够准确地寻找到每个戏剧人物的精神内蕴、情绪节奏,并以情动人,接通现代观众的情感。 很多人评价李胜素,舞台上非常松弛。她也坦言:“从来都不会紧张。”舞台对于她来说,似乎就是一个任她轻松驾驭、充分施展的空间,她只要一站在台上,便进入了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从此,古老的京剧舞台上又多了一位醉酒的贵妃(《贵妃醉酒》),惨烈的虞姬(《霸王别姬》),忠贞节烈的王宝钏(《红鬃烈马》),活泼俏皮的铁镜公主(《四郎探母》),精思巧辩的程雪娥(《风还巢》),还有至死不渝的祝英台(《柳荫记》),英姿飒爽的穆桂英(《穆桂英挂帅》),一腔赤胆的谢瑶环(《谢瑶环》)…… 在表演理念上,李胜素一贯主张不要僵化地、一成不变地模仿,即使是老师教授的技巧,她也总是要经过自己的消化,通过适度调整,改造到适合自己的尺度才运用于舞台。她经常说,艺术讲究悟性,表演艺术固然应该注重尺度与规范的讲求,但是,高级境界的表演应该是在强大艺术直觉指引下的随心所欲,即使是梅兰芳,他昨天和今天的表演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