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哲中国-文明中国书典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凌燕  页数:280  字数:237000  

内容概要

  《贤哲中国》把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影响的先贤哲人进行了一番梳理和评价,彰显了人物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节,给人带来颇多心灵的洗涤和思想的震撼。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圣哲先师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滥觞
第二章 汉唐儒释道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宋明更深的高峰
第四章 清代朴学与启蒙的思潮
第二编 贤君名臣
第五章 贤君篇
第六章 名臣篇

章节摘录

  周公青年时代就很有胆识。当他跟随武王伐纣的大军东行时.义军在 行军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们碰到了刮大风的天气,把军前的大旗杆给 吹折了;又遇上了雨天,一连三天大雨滂沱,使大军前进十分困难。好不 容易挨过了风雨天,却又遇到了山崩,从高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阻住了去 路。当时的人都很迷信,认为这是神的意旨,是上天不让武王去讨伐暴君 纣。这些意见引起了义军的骚乱。这时周公挺身而出,制止了大家的骚乱,坚定了武王的决心,义军才得以继续前进,并很快到达了商朝的都城附 近,终于在牧野大败商军,取得了胜利。打败纣王以后,周武王率领大军进入了商的都城。他们派人砍下了已 经自焚而死的商纣的头,挂在一面大白旗下示众,又派人砸碎了商纣王平 日乘坐的车子,表示与商朝的暴虐统治彻底决裂。但是怎样来收拾残局,对天下进行新的统治呢?周武王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周公就这个问题进谏 武王道:“我认为统治百姓应当是仁爱当先,首先要使百姓们有安居乐业 的环境,使他们各自住在原来的地方.耕种原来的土地。对商朝过去统治 的百姓,应当和原来周国的百姓同等看待,不要厚此薄彼,这样才能安定 人心。”周武王深感周公这套政策想得深,看得远,便完全同意了他的主 张。匡I家初步安定以后,武王把少昊的旧址曲阜一带分封给了他,称为鲁 公。但周公并没有亲自去他的封地享受那份荣华富贵,而是留下来继续佐 助武王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西周政权。周公东征 由于周武王操劳过度,在推翻商朝以后不久就一病不起了。他把王位 传给了儿子成王。但是成王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武王就委托老成持重、办事周到的周公来辅助他,这在历史上叫做“周公摄政”。周公的受重用,引起了武王其他兄弟的不满。武王灭商时,将纣的儿 子武庚禄父册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又把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 叔派去监视他,这就是历史所说“三监”的由来。武庚一见机会来了,便 千方百计地在管叔、蔡叔面前说周公的坏话,大造周公要篡夺帝位的舆论,致使两人一起把矛头对准了周公。朝中姜太公和召公对周公也是心存疑 虑,眼看一场大的政治危机就要到来了。面对严峻的形势,周公首先团结 内部,向召公和姜太公推心置腹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于是三人齐心合力 来对付东方的叛乱,并用了三年的时间来扑灭它,把叛乱的首领武庚和管 叔杀掉,把蔡叔流放。接着又挥师东进,一举消灭了东方和武庚叛军联盟 的那些势力,这样,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就稳固了。这件事情,在我国历史 上称为“周公东征”。周公东征像疾风骤雨席卷了大河下游,搅动了原 有民族部落的格局。徐国民众一部分逃到江南(今江西),一部分东夷被赶 到淮河流域。赢姓西迁,楚国民众逃到丹水流域。这就造成了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经过东征,西周也成为东至大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 泱泱大国。大行封建 周公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 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 邑,派召公在洛邑驻兵,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建都洛邑后,周公开始实 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 到封国去做诸侯,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恻礼作乐 为了控制好各路诸侯,周公又着手制礼作乐。先说“制礼”。周公首先把周王确立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 “大宗”,各路诸侯均为“小宗”,是臣属,这就有了君臣、上下之分,这也就是我国法治史上讲的最早的宗法制。诸侯内部也是如此,也有君臣、上下的规矩。诸侯和诸侯之间,按爵位也有高低名分。诸侯之下。还有 卿、大夫、士等级。这样,整个国家由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起来.就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 仪制度。这套礼仪制度,后来得到了孔子的继承和发展,成了孔子学说的 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作乐”呢?商周两朝,最大的事就是祭祀和打仗。所 以,祭祀要有乐有舞,出征打仗也要有乐有舞,以显隆重,乃至于会盟、饮宴、婚丧嫁娶都要有仪式,要有乐有舞。乐,通常与礼相配合,行什么样的礼,配什么样的乐。礼乐配合,展 示了一个伟大的成熟的文明所拥有的和谐与典雅。周公制礼作乐,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敬德保民”。“敬德”。是因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保民”,是 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保民”实际上就是保社稷、保国家。周 公提出“敬德保民”,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P12-1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贤哲中国-文明中国书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