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山西教育 作者:朱永新 页数:262 字数:273000
前言
2008年6月1日,在汶川大地震后不久,我完成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一书。我把那本小书献给了那些在大地震中为了学生而失去自己忘记自我的教师们,献给那些再也不能感受儿童节的学生们,同时,也献给准备在北川推进新教育实验而壮志未酬的尚勇局长的在天之灵。那本小书的微薄稿酬,也用于北川的教育重建。 当时,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我本来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更谈不上讲演了。小学的时候,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结巴”,不愿意讲话,经常是一个人沉浸在书本之中。到了中学,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也只是与好朋友交流交流。所以,读大学之前,我好像连小组长也没有干过。 进大学以后,读到一本传记,其中讲到这个传主如何把石子含在嘴里训练口才的故事,对我的震动很大,我开始意识到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意义,于是经常主动地讲话发言,甚至愿意 “承包”别人不太愿意做的事情,代表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 尽管有时候也出洋相、闹笑话,但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会说了,自信了。 我个人的这段经历,成为后来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 “培养卓越口才”产生的重要背景。我一直认为,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一生最需要的东西之一。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人,总会有更多的机会。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自然应该有语言表达的能力;领导,是以鼓动激励为重要工作内容的,自然应该是演讲的高手;企业家,要营销自己的产品,自然应该“巧舌如簧”;演员,要感动观众,不仅讲话要抑扬顿挫,甚至要调动肢体语言。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也是不能或缺的。人与人的矛盾,9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误会。 在新教育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口才训练、沟通技巧固然重要,如果没有思想的力量,再好的口才也是不能够感动人的。所以,我们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要想说得精彩,必须思考得精彩”。讲演的最高境界,已经不是语言,不是激情,而是思想。阅读是思想之母。所以,新教育实验强调阅读,主张“营造书香校园”,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学校里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进行了“毛虫与蝴蝶”的儿童阶梯阅读。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说”的前提是“听”。说话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的艺术。善于聆听的人,才能够激发起对方表达与沟通的兴趣,才能够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与意图,也才能够真正地说到位,说清楚,说流畅。所以,我一直主张语文教学还应该教会学生聆听。如学会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对方,学会用心理解对方讲话的要点与目的,学会用肢体语言积极地反馈和肯定等。其实,聆听本身也是对人的尊重。 践行新教育实验六年来,我深深懂得,讲演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思想的深刻,也取决于行动的力量。六年前,我决定将新教育实验懵懵懂懂的思想变成行动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变成燎原星火,凝聚了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感染并影响了百万师生。尽管新教育实验还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细节,距离我们的教育理想还很遥远,但我们毕竟上路了。行走的日子里,我们开始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化成我们的哲学。 收入本书的部分讲演,与其说是讲出来的,不如说是做出来的。 行动中的我,在知天命之年,开始懂得讲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嘴”说话,而是用“心”说话。写作这篇序文的时候,我们新教育实验团队的骨干成员,正在四川大地震后建立的八一帐篷小学,用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抚慰劫后余生的学童们满目疮痍的心灵。 我们的团队赶赴灾区后,很快就与北川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徐正富走到了一起。讲到自己眼睁睁看着学生向自己求救并死在自己面前自己却无能为力,一向乐观健谈的徐正富,一次次流出揪心的泪水。他们说,北川几所学校损失惨重,而北川很多很多教师们仍然坚守岗位呵护学生,他们中许多人丧失了亲人。记者来采访,上级部门要写事迹材料,没有人愿意写,因为整个教师群体都是好样的。 听到这些,我再一次明白.,在洁净的心灵面前,语言是黯淡的。讲演者需要训练的是技巧,是思想,是行动,然而大声音必定诚实,离开了爱人爱世界的心灵,最高技巧的演讲,也会蜕变成缺乏人性的煽动。 两年多以后的今天,读着自己的文字,仍然热泪盈眶。是的,我想对北川的朋友们说,对北川的新教育人说,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的心是如此深刻地系在一起——我们的心是如此深刻地相通着,这不止是因为我们共同的肤色,我们共同的语言,我们共同的祖国,还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骄傲和灾难,以及我们作为幸存者,为逝者作证的共同命运。 去年5月,新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告诉我,北川的大地已经恢复了安详与静谧,田野上的庄稼平坦整齐。但是我们都知道,那道深深的裂痕,毕竟已经发生过,那些美好的事物,已经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但是,我们同样不会忘记地震之后一年中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幸运与感恩,失落与惆怅,希望与奋发,悲伤与落寞,勇敢与坚强。 这平坦的田野可以为灾区人民作证,这整齐的房屋可以为中国同胞作证,我们脸上的坚毅和勇敢可以为生命作证。是的,我们是这一切的见证,我们是灾难的见证人,更是重建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我们还是一切美好的保存者,因为通过我们,那些美好的事物——悠悠的羌笛,美丽的城市和山寨,优美的舞蹈和动人的传奇,都不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相反,经历了这样的灾难,它们会更美丽,更坚强,更有生命力。 相传北川是大禹的故乡。大禹,是中华民族抵抗自然灾难的最伟大的象征。北川人民、北川师生这一年来的努力,是延续着大禹的这个精神的。我非常幸运地作为一个民进入,一个新教育人,也能够参与到这继承传统的重建工程中。 两年多来,北川新教育人在徐正富校长的主持下,坚持在伤痛和困难中,把美好的诗歌,美好的故事,把绘本和童话,带给经历过灾难的孩子们,坚持晨诵、午读,以及发自生命的书写与涂画,这种教育的责任感,感动着广大的非灾区的新教育人。 两年多来,干国祥、马玲等新教育志愿者,数次深入灾区的孩子中,亲自带班、上课,和老师们亲密接触,共同生活,把新教育理念,传播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种朴素、宁静的行为,持久地感动着我,也激励着广大的老师们。 两年多来,教育在线的网友,我所遇到的许多同胞,包括港台和海外的同胞,都不曾忘记这一场我们共同的灾难和我们共同的职责。 我知道,重建家园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工程,这两年只是走出了卓有成效的第一步,前面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还有更多的美好需要我们守护,还有更多的蓝图需要我们描绘,我们要珍惜自己这幸存下来的生命,因为这身体里,这精神里,有着中华民族,有着北川羌寨尚未完成的梦。 两年多前,新教育人曾经对不幸的逝者承诺:我们将让曾经美丽的你们的家园,重新拥有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流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将让曾经飘荡的歌声,依然在你们的亲人中间,依然在你们的村寨与城市上空回荡;我们将让你们的孩子们,你们的绵绵不息的后人,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生不息,歌唱不息…… 两年多之后,看到正在重建的新北川,看到从废墟上面重新站起来的北川人,看到以徐正富校长为代表的北川新教育人,我们终于可以坚定地相信,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一定会飘荡着永恒的歌声,一定会涌起永恒的希望。 2008年出版讲演录的时候,由于篇幅的限制,诸如《成功六字诀》等许多讲演没有收入。山西教育出版社的老朋友刘立平兄一直希望我能够把这些没有收录的讲演文字集辑出版。他们告诉我,讲演的文字是说话的声音的记录,这些记录是其他文字难以替代的,也是读者喜欢的一种文体,读书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他们的鼓动下,在朱寅年、韩小刚等朋友的帮助下,我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这本新的讲演录,作为2008年讲演录的续集。我愿意再次把这本小书献给北川那片经受过苦难与坚强、大悲与大爱的土地。 朱永新 2011年2月15日 于北京滴石斋
内容概要
朱永新是大学教授,饱学深思,著述甚丰,又多年担任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员,新教育实验走一条书斋钩玄抑或行政推广的路径都似乎顺理成章,但他却始终坚持田野研究、民间操作和平民话语,依托基层学校和教育在线网站,让万千扎根教育沃壤的一线教师心潮澎湃地卷入这项实验。 《教育的使命:朱永新教育讲演录》供教育界的各位朋友阅读学习。
作者简介
朱永新,著名教育家,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400余篇,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我的教育理想》、《一次梦想的远征》、《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新教育》、《我在政协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30余种图书,并主持《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
书籍目录
记录自己的声音(自序)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新教育实验”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教育实验区的10年关键词
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有心做人,用脚思考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
把最美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教育
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新教育人、新教育实验区的领导应该有危机意识。我经常说,新教育在过去的五年发展非常快,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大家要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昨天晚上我和昌楼讲,新教育最大的危机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们自己。我在读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对新教育人很有启发。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优秀本身。这本书的第一章就叫“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说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优秀者达到卓越的主要原因。很少有人能够过上真正美满的生活,基本原因是过上“好生活”很容易。 如何打造一个永恒的新教育?关键在于对新教育要有危机感。毫无疑问,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是当今中国最优秀的教育实验之一。很多新教育人、新教育学校,在新教育实验中实现了真正的成长。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容易为这些可喜的成绩所陶醉,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我们到底要走到哪里去。 最近我一直在担心,担心新教育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因为我的调动而结束。我这一生都在为新教育作准备,前半生,或者说大半辈子,我所有的经历,无论是做搬运工、翻砂工,还是做会计、秘书等工作,无论是读书,还是做政府管理,无论是研究心理学,还是研究教育学,都在新教育实验中派上了用场。新教育的许多理念,并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的“六大行动”,为什么说要把它们打造成为新教育的品牌?因为我觉得真正教育中那些最伟大的思考、最成功的实践,都包含在“六大行动”中。真正做好了,教育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六大行动”中最重要的是书香校园建设。我一直说,即使其他所有的事都不做,只把书香校园做好,也已经是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我越来越认识到书香校园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真正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学生的品质、素质,包括应试能力,就都不用担心。前不久我到运城,那里的学生牛到什么程度?你随便提出个问题,孩子就能够自己辩论。孩子们的成熟老到,让我们很佩服。读书最多的孩子读了三百多本书,就这么几年的时间。当然,从全国的范围来看,理解新教育理念的人还不是很多,真正认可这一理念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果我们再多一些运城这样的实验学校,通过一百所、一千所学校来反复证明阅读的好处,我相信这很可能改变我们整个的教育。我相信,如果我们建设书香校园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们也可以改变整个民族。 幸亏我们有一群人,至少我们在座的各位,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理念,不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变化而影响到我们的事业。从目前来看,人对事的影响太大了。一所好学校,往往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的实验区,往往有一个好局长。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就好在因为有一批好校长、好局长认同了新实验的理念,推动了新教育的事业;坏就坏在新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某个人的作用。绝大部分脱离了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都是因为换了校长。新的校长要出自己的政绩,要标新立异,前任校长做的,他往往不愿意做。 新教育的发展一定要不断地吐故纳新,要建设一个专业化的团队,要让优秀的人才以新教育为职业。在座的新教育人都是兼职,如果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就很难再将新教育实验的事业坚持下去。接下来,我们还要争取在一些大学成立研究机构,也要在一些区域125成立研究中心。为什么不可以呢?当我们的研究中心遍布全国各个实验区时,品牌就慢慢打造出来了。以后我们甚至可以像国家聘请长江学者一样,寻找我们的“新教育教授”。 现在新教育实验学校有500多所,两张皮的学校比较多。部分学校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作了实验,但新教育实验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自身的需要。 “六大行动”完全是整合的,要进入课程中,融合到校园中,这样的新教育才算真正做好了。临淄实验区的张桂芝老师说过一段话:“从真正走进教育在线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便发生了改变。新教育实验既然把大家发动起来了,我们就有责任把它做好。”我在北京会议上讲过,新教育是一锅石头汤,实验区也是一锅石头汤,包括运城,包括其他一些优秀学校,都是共同来描绘一个新教育的蓝图。我们每个实验区都有亮点,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在进行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这里,我想用10个关键词来概括实验区的工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