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07-01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石中英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化教育”一词,经常为人们所连用,就广义的文化而言,教育也包括在文化之中。教育不能离开文化,教育学同样不能离开文化的影响,但对教育学与文化的关系,做系统研究者尚少,石中英同志的《教育学的文化性格》一书,比较系统地研讨了这一课题。该书为教育学问题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和途径,为评价教育学的历史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点,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科研成果。 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从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进入到与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应当视为对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深入;而对教育学问题的研究,深入到文化领域中,
内容概要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是一部学术性和思想性较强的教育哲学著作。作者主要研究了几百年来一直困扰教育学界的“教育学是什么”问题,系统批判了历史上几种主要的研究框架及其教育学观,从文化学角度深入分析了教育学活动诸要素与一定文化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比较了德国、美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传统,提出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育学的民族性格”“育学的理论品格”“21世纪教育学的文化转向”等重要概念和命题。整个研究视野广阔,材料丰富,结构严谨,富于创见,对于确立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主及各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较大的方法论意义。
书籍目录
目 录
导 论 概念与问题
一、教育学
二 教育学问题
第―章 历史研穷
一、理性主义研究框架及其批判
二、实证主义研究框架及其批判
三、精神科学――解释学研究框架
及其批判
四、分析哲学研究框架及其批判
五、元教育学研究框架及其批判
六 本论著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研究
一、教育问题的文化分析
二、教育概念的文化分析
三、教育学活动的主体分析
四、教育学理论与教育习俗
五、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
六 小结: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第三章 比较研究
一、德国文化传统与德国教育学
二、美国文化传统与美国教育学
三、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
四 小结:教育学的民族性格
第四章 应用研究
一 教育学的自主性与依赖性关系问题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
三、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问题
四 小结:教育学的理论品格
结语:21世纪教育学的文化转向
一、人类教育学史的三个时代概述
二 21世纪教育学的文化转向
后 记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2. 如何考察教育学活动的主体与主体性问题 如何分析教育学活动的主体,如何理解作为教育学者的我们自己,反观我们自身? 近现代哲学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指明了适宜的途径。 在原始社会,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统一体之中,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神话世界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因而在那时,主客体尚未分化,自然也不存在主体问题和对主体的考察。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古希腊时代,人已经被认为是万物存在和不存在的尺度,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认识主体的地位。但是,由于当时思想家们注重的是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存在方式问题,所以主体的问题也未能突显出来。到了近代,随着哲学主题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主体的问题就成为哲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注重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加以思考。思考的方式主要从两个方面:唯理论从先验的方面,用抽象的、唯心的方式加以考察,如笛卡尔与莱布尼兹;经验论则从后天的角度,用感性、唯物的方式来解释主体观念的获得,如培根与洛克。这两种方式是两个极端,一个强调主观的方面,一个强调客观的方面。主观的方面比客观的方面赋予主体以更多的本体地位和积极能动性。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哲学家们基本上能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来考察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但是,康德仍然肯定了一个“先验理性”,作为纯粹不依赖于经验的思维形式;黑格尔则在精神世界里统一了主客体,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只不过是建立在头脚倒置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在本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和进行的谁,在已有的教育学研究成果中不是完全没有出现过,但就我所见,本书的论述和论证的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严格性上比过去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当说,本研究是作者对教育学研究基本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 ——汪永铨 (北京大学教授) 该书选题是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它是对教育学界已形成的知识观念的挑战,是对教育学界所追求的理念的挑战,是对教育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其价值在于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新途径。 ——孙喜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该研究旨在以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教育认识活动中的根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力图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学观,为教育认识活动提供一般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开拓了教育哲学研究的新领域。 ——陆有铨 (上海教育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教育学跟文化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教育本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近代教育史上有影响的哲学流派的教育学观点及其理论框架。《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整个研究视野广阔,材料丰富,结构严谨,富于创见,对于确立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主及各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较大的方法论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