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上海科文 作者:刘胜华 页数:217 字数:15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CCTV的《天工开物》是一档知名的科普节目,它借用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之名。主要就是讲古代发明,讲在现代文明视野下关注古代器物,讲如何认识古人的聪明才智,以给今人启发。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有了一期期精彩的节目,使观众了解到:“越剑三绝”绝在哪里?“ 悬空寺”何以悬空? “鱼洗”为什么会跃出水花?……本书正是该节目的配套丛书,本书是其中的第二册。 从丝丝入扣谈比说扣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砖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脂粉;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凝聚着古人的汗水与智慧。 《天工开物》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着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节目以一批高水准的专家学者为后盾,以文物、古籍、留存的技艺为资源,内涵丰富,表现生动,是一档没有播出时限的长线节目。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文化品位都有积极意义,《天工开物》应该是有永久生命力的。
书籍目录
1.国色天香话牡丹2.丝丝入扣谈丝说扣3.来龙去脉与古代对居住环境的认识4.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5.灵丹妙药说炼丹6.曲径通幽与造园艺林7.作茧自缚说蚕丝8.锦上添花与寸锦寸金9.钩心斗角话古代建筑技术lO.伯乐相马与古代相马术11.自相矛盾说矛话盾12.刀光剑影话刀剑13.青出于蓝与古代的染蓝技术14.对症下药说中医15.运筹帷幄说算筹16.土崩瓦解与古代砖瓦技术17.众志成城与古代城墙18.胸无城府与古代城池、宅第建筑19.如胶似漆说漆艺20.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21.杯弓蛇影说中国弓22.涂脂抹粉与古代脂粉23.如法炮制与中药制法24.斗转星移话北斗25.七月流火与古人对天象的观测26.玉不琢不成器话玉器加工27.百炼成钢话炼钢技术28.炉火纯青与古代控温技术29.吐故纳新与养生术30.以毒攻毒与中医理念31.以管窥天与天文观测技术我真喜欢《天工开物》 王知回想《天工开物》 王雪纯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代跋) 戴吾三
章节摘录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用这句诗来形容牡丹真是太恰如其分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首诗才引出了国色天香这个成语。 在中国古代,牡丹有着非常长久的栽培历史,至今已经培养出六百多个 品种,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很早的时期,比如像《诗经》里并没有提到牡丹,却提到了芍药,后 来在一些医药的典籍和民间的诗歌中就经常提到牡丹。实际上牡丹跟芍药是 一个科,一个属的植物,外表也比较相像。 一般人可能看不出它们的区别,比较容易说出的区别是:牡丹是木本的 ,它的茎是木质的,芍药是草本的,到了秋天以后芍药的秧就枯萎了,但是 牡丹不会,因为它是木本的。此外,在叶子上也有差别,这差别一般人看不 出来,但是看它结的种子就比较容易看出来。 牡丹的籽,在植物学上有个特殊的名字叫瞢葵果,它有一个芯皮,上面 长的是黄褐色的硬毛,这是牡丹。芍药的果跟它差不多,但是它的表皮是光 滑的,没有硬毛。 从外观来看,牡丹确实好看,花比较大。另外,它还特别香。 牡丹,在秦汉以前不过是生长在道旁的无名野花,那个时候它最大的作 用就是当作柴烧;人们看到这种野花的枝叶、花形都和芍药相似,只是芍药 属草本而这种野花属木本,古书《通志》中说: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 故其初日木芍药。 牡丹二字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那个时候作为一种药材记载在 书中,宋代的本草著作中开始有了形态逼真的野牡丹插图,因此可以说,从 汉代起,牡丹就一直是中药中的一味凉血活血的重要药材。 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牡丹由野生变为家养,它的栽培历 史也就从这时开始。 在《本草纲目》里头也是把牡丹说成群花之首,吸天地之精华,把它放 在一个很高的地位。牡丹花为什么管它叫王者花,又叫花王呢?这是因为, 都城建在哪里牡丹花就跟到哪里。这里面有一个传说,隋炀帝喜欢花,在他 的隋都西苑,辟地二百里,让各地贡献奇花异草,其中益州就贡献了20箱各 种各样的牡丹。唐朝建都在长安,牡丹花就跟着在长安发展起来。宋朝又建 都在洛阳,牡丹又跟着到了洛阳。 传说可能有一些根据,这是因为皇族历来重视牡丹。牡丹故乡在什么地 方,史料记载在秦岭汉中一带,最早牡丹是在那儿驯化的,从那儿开始栽培 。现在最有名的当然是洛阳牡丹,它的老家还是在汉中。 P2-3
编辑推荐
从丝丝入扣谈比说扣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砖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脂粉;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凝聚着古人的汗水与智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