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CCTV解密中国栏目组 页数:153 字数:12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电视科技节目与其他新闻和娱乐类节目相比在吸引观众方面难度确实要大得多,因为它不仅要说明科学事实的表面现象,还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和符合逻辑。要把一个高深的、充满科学原理和逻辑关系的科学事实拍摄成一个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再加上牵动人心的人物命运,这些都成为提升收视率的不二法门。对于科技节目来说,光讲故事是不够的。故事中的科学道理,未解之谜的科学分析,才是区别于其他栏目最本质的特征。《走近科学》栏目定位于生活中的推理故事;热点、疑点的科学解析。在故事中怎样解析科学道理才能吸引观众是摆在制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中道具在科普节目中的灵活运用是解决这道难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书籍目录
百变神刀大地飞鹰点蝇成金飞檐走壁古宅玄机赤手空拳中国的侏罗纪公园白发魔头与金丝猴零距离接触解密北京中轴线景山坐像之谜寻找“太极张三丰”失落的宝藏寻找消失的神鹰我看《走进科学》道具在科普节目中的运用跋
章节摘录
百变神刀 百兵之祖,天下纵横。 明代倭刀,肆意妄行。 屡战不利,神刀现身。 荡平倭寇,后世传名。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兵器,人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 、钩、叉,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说明刀在战斗中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留存 下来的刀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明清时候的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戚家刀。据 说这种刀为戚继光所创,而且由于它的刀形很像日本刀,有人说这把刀是戚 继光在抗倭战斗中仿制日本刀所造。那么所谓的戚家刀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十四、十五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到高潮的明代。当时的明 朝社会经济发达,尤其沿海地区由于多年没有战争,更是物产丰富,人民富 足。但是当时隔海相望的日本,却正处于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 各方诸侯武士相互征战厮杀,战败的一方就流亡海上。他们对我国沿海富足 的生活十分称羡,于是就纠合部分破产农民和一些不法商人,到我国沿海走 私兼抢劫,做尽坏事,历史上称这些人为“倭寇”。 1556年,威继光担负浙江一带的防倭军务。他进驻浙东不久,就在龙山 与登陆的倭寇打上了第一仗。当时倭寇向西南方向进行骚扰,明朝的几路剿 倭大军进行追剿,没想到误中埋伏,平时缺乏训l练、军纪松懈的明军乱作 一团。这时,只有戚继光统率的部队,遇变不惊,临危不乱,避免了明军的 全军覆没。 范忠毅(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当时倭寇分三路进攻的时候,其他明 军队伍都跑了,但是戚继光带的兵没有跑,因为他治军比较严格。当时戚继 光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见到倭寇的3个头目,他三箭三中,倭寇头目都被打 倒了。 这次战斗的失利使戚继光开始对倭寇的战斗特点进行仔细地分析。他发 现倭寇行军往往多则30人少则二三人结成一队,队与队之间相距一二里,整 个队伍可占地数十里。由于布阵四分五裂,明朝的大部队往往不能围攻。当 倭寇与明军对垒时,先派出几人在阵前,使明军乱放箭矢火器。当明军的箭 矢弹药耗尽之后,便开始发挥倭寇擅长的近战。 倭寇之所以能用近战对明军造成重创,除了他们亡命的本性以外,靠的 就是所使倭刀的刀长刃利。 倭刀又被称为长刀,刀长两米左右,重1400克,而当时明朝军队使用的 腰刀长一米,重700克,无论从长度和重量都与倭刀相差一倍。当两军短兵 相接时,明朝军队刀短难以接近倭寇,而当兵刃相碰时,倭寇双手使刀,势 大力沉而且十分锋利,明军的腰刀往往被砍为两段。另外,倭刀被打制得刀 光闪闪,在进攻明军的时候,乘明军仓皇看刀时迅猛攻击,致使明军遭遇惨 败。关于这一点,戚继光在他写的著名兵书《纪效新书》中有明确记载。 据史料记载,日本使用的倭刀最初源于我国的汉代,但是经过上千年的 演变,日本的倭刀却成为明军的克星。 刀在我国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常见的是一种长方形的多孔石刀。据推测 它是安上长柄使用的。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刀,由于青铜刀质地较 软,不适合于劈砍格斗,所以那时的刀形体较小,多作为工具使用。到了汉 朝,随着铁兵器淘汰青铜兵器,出现了一种以钢铁制作的短柄长刀。这种刀 直而且窄长,长度一般在一米左右,宽约3厘米,刀身单侧有刃,刀背厚实 ,没有护手,柄首均做成椭圆的外形,所以被称为环首刀,但是与环首刀相 比明朝军队使用的腰刀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明朝腰刀受到宋代手刀和元 代弯刀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