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湖南人民 作者:张恨水 页数:356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提起笔来,写这篇序文的时候,我首先感到一种欣慰。那原因是:第一,我认为不能写完的这部小说,终于写完了。第二,我开始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在重庆南温泉的夏季,白天是逼人的阳光,射进草屋檐下,热气蒸人。晚上是在菜油灯下,蚊子像针管一样,在大腿上吸我的血。于今呢,是在东方大城的北平,又在花柳争妍的季春时节,晚间呢,我桌子上已有电灯了。在这个收复的故都,写完这部书,比在战时的重庆写完这部书,那是更有意思了。欣慰之处,自然不止这一点,让我能引以为荣的,是我能写着八年抗战中最光荣的一页,这光荣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的朋友们给我的,我得首先表示感谢。不然,以我一个从未踏脚到战场的书生,不能写出这部三十万言的战事小说。在这里,我必须交代这部小说的材料是怎样得来的: 是一九四四年的一二月间,在南温泉桃子沟,我的草屋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全穿着灰布棉军衣,黑黑的面孔,完全是战士丰采。我愕然于两个大兵光顾,便忙着招待。通过姓名之后,让我肃然起敬,他们乃是不久以前,死守常德的两位壮士。他们不肯让我写出姓名,就算是甲乙两先生吧。他们说:来此无别事,因为敬惜他们的同胞在常德死得十分壮烈,八千多人,战死百分之九十几。他们这后死者,要把这些壮烈事迹表扬出来。他们是武人,拿惯了枪杆,拿不惯笔杆,要我给他们写一部小说。我听了,感到十分荣宠,但我婉谢了。我的答复是:“是的,七年来(那时是七年)还没有整个描写战事的小说,这是我们文人的耻辱,对不起国家。我们实在也应该写一点,像常德这种战役,尤其该写。本来我也有这个意思,我们战役可以写的,有上海一战,宝山之役;津浦一战,台儿庄之役;晋北一战,平型关之役;桂南一战,昆仑关之役;湘中三次会战,长沙之役;最近湘西一战,就是常德之役了。这都是我们认为光荣的。尤其是昆仑关、长沙和常德,我们终于是把敌人赶跑了。可是,我是个百分之百的书生,我又没到过战场,我无法下笔,大而在战时的阵地进退,小而每个士兵的生活,我全不知道,我怎么能像写《八十一梦》,凭空幻想呢?”但甲乙两先生,坚定地要我写,并答应充量供给材料。我只好答应从长商议,将来再说,这是第一次接洽。 甲先生住在土桥,到南温泉只六公里路。他公余,常到南温泉来洗澡,偶然也到我家里来谈谈,我们就成了朋友。到了是年五月,甲先生又旧事重提,那时,我担任《新民报》渝社经理。城居日多,乡居日少,我说没有时间写小说。但甲先生说:“我为五十七师阵亡将士请命,张先生不能拒绝。”说后他就捆了两个布包袱的材料送到我家。里面有地图,有油印品,有贴报册子,有日记本,有相片本,不下三四十种。他笑说:“这足够你采用的吧?此外,还有我一张口。”我们友谊已很深了。我于公于私,都不能拒绝,只好答应先看材料,有工夫再写。这是第二次接洽。 到了十一月,我已把经理职辞去,重新乡居,把小说材料真的抽着看了一部分。这时甲先生和乙先生,就轮流地到我家来闲谈。问我把材料看得怎么样?我说看是看了,有好多地方不懂。他二位就问我哪里不懂?我一说出来,他们就给我作详细的解释。往往一个问题,可以解释两小时。尤其是甲先生口讲指画,在我茅庐里,亲自表演作战的姿势。此外,是哪天刮风,哪天下雨,炮是怎样响,子弹在夜里发什么光,全给说出来。我为他的热忱所感动,就决定不再推诿,答应一定写。这和我们认识之时,已有一年了。这是第三次接洽。 一九四五年春季,我本来预备写这部书的。恰好有几部旧作,出版家催我整理,我又耽误下来。到了五月间,才算完毕。四川的天气,是热得很早的。当大太阳在天空中晒着的时候,甲先生头上顶了一把纸伞,身上穿的那件白布衬衫,被汗渍透得像水洗了似的,胁下夹着一包常德战事的材料,又光顾到茅庐里来了。我见他这样热心,实在不好意思说“不写”两个字,就在那个日子开始动起笔来。我根据油印品、地图、笔记、照片,逐次翻,逐次写。有不大明白的地方,写个问题记下来,等到甲乙两先生到来,就问清楚了再写。甲乙两先生也就随时看我的原稿,不对的地方,随时予以指正,虽极小的描写也不放过。
内容概要
1943年秋,日军为掠夺战略物资和牵制中国军队反攻滇缅,在华北方面出动了大量兵力,进逼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74军57师誓死保卫常德,8000勇士“以一敌八”,与日寇浴血巷战,坚守16昼夜,死伤殆尽。此战悲壮惨烈,日军战后以“凄绝”形容,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
张恨水先生赤胆豪情,写成这部“为57师阵亡将士请命之作”,完全以真实史料和战争亲历者口述为基础创作,书中从师长到火夫全是真名实事,时间地点等与战史完全吻合。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1967)
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笔名“恨水”,取自南唐后主李煜词《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是20世纪现代文学史上最高产的作家之一,自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早期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作品声名鹊起。抗战爆发后,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陆续发表了《热血之花》、《大江东去》、《虎贲万岁》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抗战小说。
书籍目录
编者按
自序
第1章 大雷雨的前夜
第2章 第二个爱人走了
第3章 死活在这圈子里
第4章 《圣经》与情书
第5章 向炮口下走的路程
第6章 太浮山麓摸索着
第7章 虎穴上的瑞鸟
第8章 多谢厚礼恕无小费
第9章 老百姓加油
第10章 石公庙堤上和堤下
第11章 罗家冲壕中行
第12章 第八次进犯又压下去了
第13章 电话中的杀声
第14章 炮打波式阵
第15章 西北郊一个黄昏
第16章 手榴弹夜袭波式阵
第17章 话说叶家岗
第18章 夺回岩凸
第19章 三个女人
第20章 文官不怕死
第21章 黄九妹还活跃着
第22章 火药涂染的情书
第23章 风!火!雷!炮!
第24章 肉搏后的一个微笑
第25章 回马枪
第26章 四十八颗手榴弹
第27章 锦囊三条计
第28章 火瀑布下的水星楼
第29章 竹竿挑碉堡
第30章 女担架夫
第31章 两位患难姑娘
第32章 勤务兵的军事谈
第33章 鸟巢人语
第34章 夜风寒战郭星火肃孤城
第35章 铁人铁人
第36章 自杀的上帝儿女
第37章 战至最后一人的壮举
第38章 零距离炮与火牛阵
第39章 余师长弹下巡城
第40章 忽然寂寞的半天
第41章 逮活的
第42章 没让敌人活埋到
第43章 虎啸
第44章 杀四门
第45章 以忠勇事迹答复荒谬传单
第46章 覆廓碉堡战
第47章 通信兵和工兵都打得顶好
第48章 看到巨幅电影广告
第49章 秃墙夹巷中之一战
第50章 向民间找武器
第51章 刀袭敌后手推战梯
第52章 余师长亲督肉搏战
第53章 最得意的一句话
第54章 听!援军的枪声啊!
第55章 裹伤还属有情人
第56章 平凡的英雄神奇的事实
第57章 人换机枪
第58章 这样的吃喝休息
第59章 对攻心战的一个答复
第60章 师部门前的血
第61章 江心泪
第62章 冲!冲过去!
第63章 罗家岗望月
第64章 用日本机枪打日本兵
第65章 没有“垮”字
第66章 拿下傅家堤早过年
第67章 饱餐了精神不知肉味
第68章 拿下毛湾打开大门
第69章 一口气打回城去
第70章 国旗飘飘
第71章 废城巡礼
第72章 坐井观天
第73章 敌尸群中夜猎
第74章 荒凉,恐怖,奋斗!
第75章 舄履交错
第76章 复活之夜
第77章 一只离群孤雁
第78章 空山无人
第79章 一场噩梦以后
第80章 虎贲万岁
章节摘录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有十万人会永远记得这个日子。这十万人是武陵县的市民,“武陵”这个名词,差不多念过两页线装书的人,对它不会怎样陌生,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老早就介绍过了。虽然那时的武陵郡治,不是现在的县址,但这个武陵郡变成武陵县,历史上是这样一贯下来的,读者也许为了这缘故,高兴翻一翻手边的地图,武陵县在哪里?然而华南各省找不到,华中华北各省也找不到,甚至边省地图里更找不到,莫非编地图的先生把它遗漏了?不是!它这名字有三十多年不用了,它现在承袭了它哥哥的名字,叫常德。它父亲呢?是湖南。原来常德府武陵县,民国纪元前是同城而治的,民国废府,把武陵这个名字收起来,用了常德。这里为什么称常德市民为武陵市民呢?这是我私人的敬仰,愿意恭称他们这一个古号,因为自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以后,他们那座城池的表现,大可以认为是武德的山陵。老虎在武陵上叫啸,字面上也透着威风,你说句武陵虎啸,在方块字的特殊作用平仄方面会念得响亮而上口些。不然,改叫常德虎啸,你不觉得有点儿口上差劲吗?可是“虎啸”两字,又作何解,那你别忙,这个故事会告诉你的,这十万市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也就是为了虎啸。那么,这老虎是特别大了,这啸声可以让十万人听到。不,全中国人可以听到,全世界人也可以听到。但他不是一只老虎,是八千五百二十九只老虎。你听了会惊讶地说:这样多老虎?好大_个场面,那我还得笑着告诉你,他不真是老虎,是人,所以我用一个“他”字。他不是平常的人,是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的全体官兵。你也许是个现代第一流的考据家,必然又得问一声,人就是人,五十七师就是五十七师,为什么称他们作老虎?我说:那是人家的另一种番号,五十七师的代字另称“虎贲”。我怕你打破沙锅问到底,干脆我再告诉你,书经牧誓上,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贲”字和“奔”字同音同义,就是说那武士像老虎奔人羊群一般,所向无敌。说得够明白的了,读者里面纵有考据家,大概可以不问了。然而我一想,慢来!这个“啸”字没有交代。不过,这个“啸”字可不是饿汉吃馒头,整个一口就可吞下,却得细细地说,又必须回到十一月十四日的那一天。 这一日,是个冬晴的日子,华中的气候,还相当和暖,人穿着棉袍子。身上有点热烘烘,四点钟将到,太阳斜到了城市西边。天脚下密结着鱼鳞片的云彩,把太阳遮住了。那鱼鳞缝里透出了金色的阳光,慢慢地镶着金边的大鱼鳞,变成了一团橘色的红霞。敏感的人,觉着这是血光,象征着这个洞庭湖西岸的军事大据点,将有一场大战。冬日天短,夜幕渐渐地在当顶的天空伸张着,那红霞反映出来的晚光,把整个常德城全笼罩在美丽的橘红色里。但这城里的人,走的走了,不走的人忙着在家里收拾细软,钉锁门户,明天十一月十五日,是疏散的最后一天。师部和县政府已再三地贴出布告,城里不留下任何一个市民。所以这是大疏散的倒数第二日,市民准备着在城里吃最后一次的晚餐。有几处人家屋顶烟囱,冒出了几道青烟,青烟上面,有三三五五的归巢乌鸦悄然地飞过。不知是哪里吹出一阵军号声,立刻让人感到这座城不是凄凉而是严肃。在这严肃的气氛里,一个军服整齐的军官,默然地走过几条无人的街道。他胸前的佩章,第一行横列着“虎贲”二字,其下注职位姓名:少校参谋程坚忍。他沉重的皮鞋步伐声,走着青石板的路面,卜笃作响,也道出他名字所含的意义。走到一个小一字门楼前,他止住了脚,里面有人笑着迎了出来道:“妈!坚忍来了。”出来的是个少女,二十上下年纪,长长的个子,皮肤带点黄色,长圆的脸上,配着一双大眼睛,乌黑的头发,在脑后剪了个半月形。从她手腕的健肥上和双肩的阔度上,表现出她是北方姑娘。她蓝布罩衫上,套了一件紫色的短毛绳衣。程坚忍看到她,点了头,笑道:“这个城郊的空袭,将从此加多。 P1-2
编辑推荐
张恨水编著的《虎贲万岁(常德保卫战)》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