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孝红  页数:242  

前言

  在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进程中,政府干预力度的增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国进民退”的担心,也引发了对市场化道路的一些反思。从更为一般意义上说,如果可以实现“国民共进”,在“国”和“民”的功能和领域进行合理区分的基础上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应当是最为理想的格局。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从强烈的管制色彩转型而来的市场经济体系来说,政策性机构的转型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这在金融领域则表现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转型问题。  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表现良好,这实际上可以说是对中国近年来迅速推进的国有银行体系改革的一个检验,表明中国推出的国有银行改革的卓著成效。在总结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对政策性银行体系进行改革,使得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金融体制的客观要求,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任务。刘孝红博士的博士论文选择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刘孝红博士是我在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转轨经济学方向指导的博士生。我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工作期间,他正好在一家证券公司从事宏观研究,因为当时人手紧张,特地从证券公司借调部分优秀研究人员参与一些专项课题的调研,刘孝红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抽调到我担任负责人的部门,并参与相关的调研工作的,他在调研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踏实严谨的态度,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后来他考取了我的博士生。作为一名在职博士生,在严格的研究压力下,刘孝红博士刚刚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时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扑面而来,顺利完成学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入手,以转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主,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和金融相关理论,分析了在转型目标总和不确定和政府稳定性偏好约束下,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模式和路径选择,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在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市场机制深化、金融市场发育、一国发展模式和战略的变化等,其业务范围或经营模式需随之调整的必然规律;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全面系统分析了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既有因市场环境、金融深化等因素变化的外生动因。

作者简介

刘孝红,1970年9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博士,主要从事转轨经济与金融方向研究。现任北京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西南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部经理。主持完成多个省、部级课题,与人合著著作多部,并在《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曾获国家开发银行创新成果特殊贡献奖、国家开发银行创新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  1.1  政策性银行的起源、发展及趋势    1.1.1  政策性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1.2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趋势  1.2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历程  1.3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关于政策性金融概念的界定    1.4.2  关于开发性银行概念的界定    1.4.3  关于制度、制度结构的定义  1.5  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文献综述    1.5.1  国外关于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文献    1.5.2  国内学者对国外政策性金融的研究文献    1.5.3  国内学者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的相关文献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章  金融资源配置体系中的政策性金融第3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路径依赖及转型动因第4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选择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以开国行为案例第5章  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的经验借鉴第6章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影响分析第7章  目标总和不确定条件下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选择第8章  结论和后读研究方向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1)技术发明的出现使得新的行动是可行的,至此,战略集合中非活性(inactivated)的部分可能会被利用。  (2)外在冲击,如战争,与外来竞争者在生产率和创新方面的差距,如长期的萧条等,这些因素迫使参与人提高生产率和进行其他绩效上的改进。  (3)在一个相关领域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而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制度互补性。  (4)结果函数中的政策参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作为制度变迁的内生的累积的影响,我们可考虑下列因素:  (1)采用新战略选择规则的实验已经在某一个人群中发生了,这些规则与传统、习俗、惯例以及制度约束并不相一致;  (2)重复博弈的累积的结果已经在财产的分配、权力的配置和社会分工等方面产生了悬殊的差别,这被在该领域中的临界规模的参与人认为是不公正或不平等的;或者  (3)根据确定的内外博弈规则,重复博弈的进行已经导致参与人竞争力的积累,而这些积累在现有规则框架内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单独的外在冲击还不足以产生制度的变迁。若没有像上面所罗列的那些变化因素的积累,参与人也只能在相关领域内从边际上调整他们的选择来对付外在的冲击,而不会改变选择规则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当该领域的绩效特征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参与人也认为在欲望与实际所得之间没有多大的偏差,那么创新变革的影响就是有限的。当参与人普遍感受到各自的主观博弈模型中存在着由上述外在和内在因素共同影响所产生的较大的非均衡时,就会促使参与人同时寻求对主观博弈模型的重新界定。  只有多数参与人同时修正(创新)他们的活性选择集合规则并从一开始就系统地实施新的选择,那么那些现有的制度将不再是那些能降低参与人预期时的不确定性的新出现的选择组合的一种有效的简要表述。参与人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的竞争充满了这个变迁的过程。

编辑推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马曙松,研究员倾情推荐并作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刚拿到手,书皮有些脏了,但还好里面的质量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