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庆菊 页数:75 字数:18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服饰是无声的语言,是人们每天用来进行交流的工具。服饰具有一般语言意义上的表达功能,它表达情感,表达心境。服饰表达与服饰文化发展和民族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服饰文化,服饰的特色直接反映着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潮和当时人们的处世哲学,它的应用审美在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得到升华。在现代,服饰设计已突破了民族传统,朝着更新的方向向前发展。服饰文化内涵主要集中在现代服饰设计的审美方面,市场展示的服装有着干变万化的款式,缤纷绚丽的色彩、新奇多样的工艺手段,精美秀丽的图案修饰……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凭空杜撰的,都是现代服饰设计师在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发展的。现代人注视传统服饰图案的目光包含着更多服饰图案之外的情感因素,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再现。在欣赏和借鉴传统服饰图案的同时,不可忽视其民族精神,消化把握住这种民族精神,我们才能自如地表达出新的作品。现如今研究传统服饰元素精华,提升到现代服装艺术的应用之中,以求得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交融,让现代服饰设计更具有“美”的表达力。现代服饰在保持基本生活必备功能下,具有时尚艺术韵律,在服装造型元素中突出新奇性、自由性,使各类服饰元素既具独特风格,又充满魅力。同时,能让服饰配饰的运用及穿衣理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服饰,它不仅仅是人们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人们精神上的再现。服饰与服饰图案是紧密相联的,图案在服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传统图案在影视和生活服饰表达中用现代的方法加以演绎,赋予新的生命力和视觉感染力。陈庆菊老师从事服饰艺术设计和服饰教学多年。长期在服饰艺术领域辛勤地耕耘,深入地挖掘,不懈地探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撰写了一篇又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服饰艺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陈老师博览群书,笔耕不止,博采众长,标新立异,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写成了这部理论著作,真是可喜可贺!本书以介绍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为主要内容,以我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服饰色彩表达、服饰图案表达、服饰配饰表达为写作核心。写书的过程力求较全面讲解服饰着装的整个形态,即各种衣服和鞋、帽、围巾、腰带、手套、袜子等配件等表达。在整部书的写作构思过程中,力争总结、归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汉族服饰文化的关联及其特点。
内容概要
地球是一个地震发生很频繁的行星。地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堆堆废墟,还有更多黑色的记忆。可每次遭遇了毁灭性大地震的人,坚强地站了起来,他们擦干眼泪,在震后的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家园,包括城市和乡村。
同样,汶川地震灾区的同胞们坚强地站了起来,重建起他们的家园,而且更加美丽!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运用专业知识为灾后美好景观的重建贡献微薄的力量。
作者简介
田勇,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景观规划教研室主任,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丛书主编。撰写过《广东建筑与设计》、《快速建筑构思与设计》、《传统建筑装修》、《装饰与陈设》、《现代园林景观小品艺术》、《城市广场及商业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现代园林景观徒手表现技法》等十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主要工程实践项目有《广深铁路广州至新塘段线路景观设计》、《无锡梅里古都景观规划设计》、《川音嘉苑景观规划设计》、《四川海螺沟燕子古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等,其中,《湖南炎帝陵神农大殿艺术壁画工程》获省建设厅优质工程奖,《湖南黄花机场航站楼首层到达大厅施工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省级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灾区旅游业的意义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难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六、本书结构体系
第二章 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类别与受损情况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调查与分类研究
第三章 震后川西北灾区受损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
一、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策略
二、可持续的灾后旅游景观保护与重建
第四章 震后川西北重建宏伟旅游景观蓝图
一、两圈层三走廊,再造四川旅游景观奇迹
二、凤凰涅槃,重塑成德绵科技旅游景观
三、千里藏羌文化走廊,变黑色走廊为金色走廊
四、奇山秀水,串珠绿色人文长廊
第五章 结语
一、新的研究角度
二、新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章节摘录
插图:二、服饰色彩的演变服饰色彩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着装色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建国初期,人们的服饰也是常常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西装和旗袍被看做资产阶级情调,灰色和蓝色的列宁装、中山装是人人都喜爱的服饰。20世纪60年代初期,满街流行的是不分季节、不分男女千篇一律的灰、黑、蓝色。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服饰色彩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意味——绿色。身披一身绿军装成了人们心目中最可爱的形象,穿上一身军装特显帅气、潇洒,也成为当时的“潮流”。改革开放后,服饰色彩从单一的蓝灰色变成粉红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等的缤纷颜色。从服饰色彩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色彩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古到今,人类在着装艺术中都有寻新求异的心理。穿什么色,化什么样的妆,怎样进行服饰搭配是每个着装者必然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着装的相关知识。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装扮”,也就是说,世上没有天生的美,更没什么绝对的美。美,是人类创造的。服饰色彩的表达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各种各样的着装心态。女性的着装心理更是奇妙,过去有部分女性看到她的同事或她的好朋友都穿一款红裙子时,就会想方设法去购买同样的一款红裙子。这是一种从众心理,不管自己的肤色与服装搭不搭配,也不管自己喜不喜欢,不以自己喜欢为标准,穿戴雷同以期从中获取自我表现欲。近几年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们的穿戴不再雷同。而有的女性觉得某款服饰色彩适合自己的气质、年龄、职业等,会以自己的喜欢为标准来选择服饰,这种理性心理越来越多,“街上不再流行红裙子”,也就是说服饰色彩加入了个性化成分。
后记
服饰是流动的艺术,服饰与服饰配饰再现了艺术。服饰与服饰配饰密不可分,好的服饰配饰搭配提升了服饰档次和质量。譬如,人们常说:“鞋好好配衣。’而服饰上的装饰是服饰表达最重要的因子,如服饰上的图案、花边、褶皱、花结、材质的特异性和组合性等。近几年来,我在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中发现,服饰图案是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产生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以及对其内在寓意的执著追求。我渐渐被服饰图案承载的生命气息和艺术魅力感染。在影视服饰表达及现实生活服饰中,绚丽的色彩、多姿的纹样、丰富奇特而古老的工艺等,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使我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经过多年的知识储备、民间考察、资料收集,终于于2007年底开始着手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的蒋啸迪教授在书的结构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好友曾望在书的文字、内容等方面不遗余力地给予了帮助和校对;好友杨丁丁在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方面大力相助,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谨向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福!由于时间仓促和资料的局限,本书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希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本书还特别声明书中所引用的文献除署名者外,尚有一些未找到作者,特在此表示歉意!
编辑推荐
《服饰与服饰表达》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