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秋光 等 著 页数:741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我在与曾桂林完成《中国慈善简史》后,就一直思考着如何为《中国慈善通史》这样的工程做些基础性工作。我认为有三大目标任务有待我们有志于研究中国慈善史的学者们共同努力去达到和完成:一是开展专题性的慈善史研究(诸如中国红十字会研究、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华洋义赈会研究、世界红卍字会研究、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研究、慈善家人物及其群体研究等等);二是开展断代性的慈善史研究(诸如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研究、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中国现当代慈善事业研究等等);三是开展区域性的慈善史研究(诸如北京慈善史、上海慈善史、天津慈善史、浙江慈善史、广东慈善史、湖南慈善史等等)。只有当这三大目标任务达到和完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才会是《中国慈善通史》水到渠成的时候。本书的酝酿和实践就是基于上述思考(同时基于这种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还有我在2007年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一部贯通古今的《湖南慈善史》具有双重的意义——开拓性的学术意义和借鉴性的现实意义。它将是中国第一部地方慈善通史,开学术之先河;它将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对完善地方社会保障机制、对湖南社会文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内容概要
《湖湘文库:湖南慈善史》分别探讨了古代、晚清、民国前、后期湖南慈善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概述分析各个时期湖南慈善发展的历程,并概括总结慈善特征及社会功能,对其作出适当的历史定位。古代篇主要论述湖南古代慈善事业发生、发展及演进的全过程,时间从最早有慈善事业的汉代开始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发生前;晚清篇则重点解析在“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湖南慈善事业所呈现的变化及其原因,时间从1840年到1911年,为晚清70年;民国上篇主要阐述的是民国前期26年问湖南慈善事业的概貌及其特征影响,时间从1912年到1937年;民国下篇主要阐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湖南慈善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及其在战时的地位作用和战后的善后救济情况,时间从1937年到1949年。
书籍目录
绪论古代篇第一章 古代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一节 湖南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第二节 湖南传统慈善思想的演变一、儒释道三大思想对湖南传统慈善思想的影响二、湖湘文化对湖南传统慈善思想的影响第二章 宋代以前湖南的慈善事业第一节 宋以前湖南的灾荒救济一、赈灾措施二、赈款来源第二节 宋以前湖南的恤贫济困事业第三章 宋元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第一节 宋代湖南的灾荒救济一、蠲免和赈济二、仓储事业三、官劝民分与民间义廪第二节 宋代湖南的各类慈善机构一、义庄义学二、养老慈幼三、恤病助丧第三节 元代湖南的慈善事业第四章 明清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第一节 灾荒救济一、蠲免与赈济二、仓储事业三、赈灾规范第二节 恤老事业一、明清时期的养济院二、清前期的普济堂第三节 育婴事业一、明清时期湖南的溺婴之俗二、清前期的育婴堂第四节 明清时期湖南官办的其他慈善事业一、惠民药局与同仁堂二、漏泽园与保骼堂三、敬节堂与同善堂第五节 明清时期湖南民办慈善事业一、义桥和义渡二、族田义庄及义行第六节 明清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一、慈善事业繁荣,灾荒救助与社会救济俱达鼎盛二、慈善救助与传统道德诉求融为一体三、传统慈善机构具有浓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晚清篇第一章 晚清湖南慈善事业兴起的背景第一节 晚清时期湖南社会的基本情况一、甲午战争前湖南的社会情况二、甲午战争后湖南社会的变化第二节 晚清时期湖南慈善思想的演进一、同光时期湖南传统慈善思想的异变二、甲午战后湖南中西慈善思想的渐融第二章 晚清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第一节 甲午战争前湖南的慈善事业一、灾荒救济二、育婴事业三、养老事业四、恤嫠惜字五、救生助丧六、义桥族田七、会馆第二节 甲午战争后湖南的慈善事业一、维新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二、新政时期的湖南慈善事业第三节 教会慈善在湖南的兴起一、慈善医疗二、慈幼恤孤第三章 晚清湖南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一、慈善事业近代化初见端倪二、慈善事业呈现官弱民强的趋势三、慈善事业综合性突出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四、慈善事业渐成三足鼎立格局民国篇(上)第一章 民国前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一节 共和曙光照耀下的湖南第二节 共和肇兴后湖南新慈善思想的发展一、慈善理念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理层面二、富国养民福利天下三、从宗族救济向慈善公益事业渐进第三节 共和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一、北京政府时期湖南的慈善法制建设二、南京政府前十年湖南的慈善法制建设第二章 北京政府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第一节 1912-1914年湖南的慈善事业一、承晚清慈善之余绪二、谱民国慈善之新章第二节 1915-1927年湖南的慈善事业一、灾害救济二、日常救济……第四章 发国前期湖南的教会慈善事业第五章 民国前期湖南慈善事业的特征和影响民国篇(下)
章节摘录
插图:灾荒与慈善是相互伴随的。人类无法也不能躲避和抗拒各种自然灾害与社会灾害,慈善也就随之发挥着社会救助的功能。湖南自然环境复杂,自古多灾,常常水旱诸灾并发,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几乎无年不灾,再加上人为的祸患,湘民可谓多灾多难!灾荒一起,饥民弱者卖儿鬻女、四出逃荒觅食;悍者则困兽犹斗,铤而走险。湖南古代因饥荒引发社会动荡的情况几乎历朝都有。最早的饥民暴动始于东周。史载东周匡王二年(前661)楚大饥,庸人趁机煽动“五溪蛮”反楚。西晋湖南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流民起义。永嘉五年(311),聚集在荆湘问的流民,约有四五万家一时俱反,推蜀郡秀才杜搜为主。流民攻克长沙,擒获湘州刺史荀眺;又攻破零陵,杀死长沙、宜都、邵陵、衡阳的郡守,一时声势浩大。唐朝末期,湖南境内因灾荒发生了衡阳农民起义,道州、衡州数千农民加入桂林戍卒起义队伍;后武陵渔民周众率众响应黄巢起义。南宋初年钟相、杨幺洞庭湖起义,虽然主要原因是金兵南侵,但灾荒频繁、苛政暴虐亦不容忽视。南宋孝宗时湖南干旱严重,赤地千里。
编辑推荐
《湖南慈善史(乙编38)》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