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景华 页数:338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以当代著名学者饶宗颐的中国古典艺术史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饶宗颐艺术史研究之研究,揭示20世纪最后一位通儒如何运用文化史眼光来观照中国古典艺术之发生及嬗变之过程,并对饶宗颐这种文化史研究方法论思想在艺术批评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理论意义做出评述。饶宗颐的这一学术思想的生成与他所继承的传统考据学方法以及他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际汉学界频繁的学术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有着重要的关系。由此思路出发,本文行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从对研究对象的“前理解”出发,第一章介绍了饶宗颐的学术及艺术渊源,重点涉及了饶宗颐学术思想生成及其治学旨趣和审美兴味,对饶宗颐学艺结合的关联也作了一定勾勒。第二章介绍饶宗颐如何在中国近代考古学背景下进行古典艺术风格、精神诸源头研究,该章旨在强调历来艺术史研究中所忽略的20世纪上半叶艺术考古学研究,并对楚文化影响因子如何规范、影响着后代艺术的风貌也做了一定揭示。第三章主要围绕黄公望、八大山人、龚贤等艺术家,来呈现元明时期艺术家与文化思想潮流进行互动共生的思想状态,此章旨在揭示元明时期“三教合流”文化精神与主体艺术精神如何互动的动态表现过程,对过去静态的文人画审美形态研究作出反思。第四章主要介绍饶宗颐如何在融通的视野下对中国古典绘画与其他人文学科资源进行整合研究,从而得出新颖别致的结论;此章主要强调在艺术史研究当中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五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艺术史研究中采用的视角与方法,初步总结了饶宗颐艺术史研究中的新实证方法;余论部分主要结合当下艺术史研究的现状,通过对饶宗颐“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研究范式意义的抉发,来凸显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的价值之所在。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学术从学科建构及研究方法,无不笼罩着西方现代学术话语的色彩;而20世纪晚近以来,后现代主义者所宣扬的对于艺术主体的遗忘,对于文本意义的游移,对于文本生成语境的有意忽略,尤其是对人类知识整一性、历史连续性的破坏,更是给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思想及方法造成很大的震荡。而饶宗颐的艺术史研究,以其文化史的眼光,历史考证的方法,把对传统艺术的诠释与理解与中国自身文化的生成、发展紧密联系的研究思路,却给入以很大的启迪和警示作用。当然,由于研究者与其研究对象的“先见”,历史的理解总不免有研究主体自身阐释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职是之故,饶宗颐的艺术史研究及我们对饶宗颐研究的理解,其研究的结论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唯一的。
作者简介
郭景华,侗族,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文学博士,副教授,怀化学院中文系教师。1993年6月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前理解:饶宗颐学术及艺术的渊源第二章 文明史考古背景下的艺术源头研究 ——饶宗颐上古绘画研究的特色第三章 “三教合流”思想背景下的创作心理机制研究 ——以黄公望、八大、龚贤为中心第四章 融通的视野:文、史、哲、艺研究的合流第五章 文化批评语境下的饶宗颐艺术阐释方法附录参考文献后 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中国古典文艺作品的创造和阐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它2000多年的绵延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多数谈诗论艺的阐释者本身就是学艺兼修的艺术家,因此在艺术作品的创造和阐释之间本身是没有什么大的罅隙的,譬如清人对宋诗话尽管有“诗话作而诗亡”的讥讽,但清诗话的写作仍是层出不穷。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创造和阐释情形也不出其辙。然而,自近现代起,随着中西文化碰撞的不可避免,随着现代中国人“天朝大国”的心理失落,具有世界文化比较眼光的现代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进行反思和评判。伴随着这种反思与评判,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的创造形式也遭到全面的改造,形成现代新文艺。随后这种新文艺连同古典文艺作品,其意义的追问开始显现出现代的品格特征。不过,艺术的创造和阐释也由此开始出现巨大的缝隙而滋生分裂,这种缝隙和分裂在20世纪晚期大部分中国学人那里呈现得是那么的明显,以至于在文艺理论界出现了“失语症”的惊呼。也就是在对中国古典文艺阐释理论的反思当中,一些学贯中西、学艺兼修的大学者的文艺阐释学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和专门研究,譬如长期默默无闻的王国维、钱钟书、陈寅恪、宗白华等人的文艺阐释理论。
后记
本书是我的博士论文。时光无情,太匆匆。转眼沪上求学归来又近一年。一年中,由于太多琐事的羁绊,我一直没能潜下心来对这篇倾注我全部热情和心血的论文进行修改和润饰。不过,我深知每个人在人生时段上的认识总免不了有其一定的局限,但也自有其值得追忆的人生岁月痕迹。于是,我也就在怀着对逝去求学时光追忆的念想中,不揣鄙陋,终于决定还是让这篇博士论文以原初的面目面世。为使读者诸君能了解我为文之始末,特记之日:我于丙戌之秋,负笈千里之外,自夜郎故地而赴江南风华之都,蒙胡师不弃,忝列门墙,与之从游。师温文尔雅,待人从容;其学术与思想兼采,精研与广博并重,让我辈大开眼界。“入门须正”,这是胡师告我之吃紧语。在其开列之博士生必读书目上,除却传统经、史、子、集之精华,满是陈寅恪、钱钟书如此一流学人著述之宝典。经此门庭,我始知学问之途何如。三年之训,受益无穷。师恩不忘,铭记心怀。论文卒赖成篇,仰仗多方协力共助。陆晓光先生、方勇先生开题答辩时的建议警醒;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赵松元教授、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潮汕文献室”梁桂英女士、“饶宗颐学术馆”陈伟诸同志于我潮州访书时的热情慷慨;胡师在整个论题设计、行文期间的全方指引。
编辑推荐
《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2010年度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立项资助出版。当代阐释学理论业已表明,任何理解都是历史性的理解。照此而论,饶宗颐的学术背景与渊源决定了饶宗颐子其艺术史研究中的提问与解答基本方式,饶宗颐在具体学术情境下的对于艺术史上一系列的艺术现象、艺术家、作品的接受和阐释又与其时所接纳租领会的学术资源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对于饶宗颐艺术史论讲究之研究,就必须从一系列的学术研究语境还原开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