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严小陌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严小陌 页数:217
内容概要
《名人谈亲子》汇集数十位顶尖名人的教子启示录,培养孩子“敢从天上获取火种”的精神。启发千万父母教育观念的经典智慧丛书。
书籍目录
刘墉:和儿女一起成长杨澜: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龙应台:读书用功是为了有选择权李嘉诚:首先要学会做人舒婷:给儿子的题词包拯:正人必先正己孙云晓:注重习惯的培养朱棣文:踏着兴趣的阶石登攀姚明:母亲教我以诚待人蔡志忠:学会对孩子放手李开复:与孩子做朋友谢军:让孩子学做小主人曾国藩:教育子女独辟蹊径李振霞:用心织成网梅琳达:给孩子平常的生活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戴尔:成功源自父亲的鼓励傅雷:“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史兰芽:父亲教会我做人丘吉尔:父母给予的宽容和理解李玲玉:教子不当遭瓶颈王树声:劝子宽容待人鲁迅:要有科学的家教思想刘继荣:晚起的鸟儿吃晚起的虫子全惠星:做爸爸不简单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哈里·波特”是怎样炼成的钱穆:慈父严母成就一代鸿儒杨红樱:大自然是女儿最好的课堂弗洛伊德:单纯的生活造就丰富的思想史宾塞:快乐教育宋嘉树:“敢为天下先”刘纯燕:把女儿当作朋友和“老师”傅抱石:永不沉沦的心伊莎多拉·邓肯:勇敢地跳自己的舞距马克·吐温:与众不同的惩罚雨果:母亲帮他叩开文学的大门赵小兰:特殊的家庭教育阿基米德:胸怀大志的父亲泰戈尔:大自然中的探索童心富兰克林:酷爱读书的童年叶兆言: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海岩:单亲的另类教子经希尔顿:父亲教我学会了做人安妮: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董建华:父亲的良苦用心居里夫人:家教的艺术斯特娜夫人:用母爱铸就“神童”陆幼青:生命的留言北岛:给女儿田田池莉: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洛克菲勒:当猪开始独立的时候冯小刚:努力完成女儿的任务冯骥才:父子应是忘年交三毛:纸人梁实秋:家教席慕容:反复的心比尔·盖茨: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周德东:和10岁女儿谈贞洁戴厚英:送
章节摘录
刘墉:和儿女一起成长刘墉(1949~),祖籍北京,生于台湾,亚洲最杰出的画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小家境贫寒,成长中历尽坎坷,所以对幸福的家庭,有着超乎寻常的挚爱和追求。为了鼓励儿女们成功,他尝试了多种教育方法,既有“恨铁不成钢,,式的打骂,也有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兴致来时,还用书信宣泄深深的父爱。于是,写给儿子便有了《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这成长三部曲,此套书风靡大陆。后来,刘墉又给女儿写了《靠自己去成功》《冷眼看人生》等书籍,总销量达千万册,成为亚洲父母教育子女的经典样本。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他的儿子成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女儿多才多艺,14岁就获得美国总统奖。把儿子锻铁成钢“如果我是比尔·盖茨的爸爸,知道儿子居然大二要从哈佛辍学,我会不会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父亲,知道儿子居然去搞电影,我又会不会阻止?如果我阻止了,还会不会有今天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大导演李安?”这是刘墉在写给女儿的《靠自己去成功》一书中写到的。刘墉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叫刘轩。儿子17岁那年,他又得了个宝贝女儿。儿女们带给他太多的欢愉,也让他饱尝教育子女的辛苦。比如刘轩上小学时成绩不错,可胆子却出奇的小,蜜蜂、蚂蚁统统不敢捉,甚至不敢用手和泥。于是,刘墉和了一堆稀泥,逼儿子把手伸进去,还烹了蚂蚱让他吃,儿子恶心得呕吐不止。刘墉说:“我就希望你成为狮子,藐视一切困难,做兽中之王。”刘轩上中学后,变得极富个性和主见,与刘墉的冲突也加深了。比如每当他写作业时,刘墉就把电视声音调到最低,生怕影响他,可当刘墉推开他的房门时,却发现他在跟同学电话聊天,刘墉气得火冒三丈。更甚的是,儿子不仅偷学摇滚乐手扎耳环,还早恋,这令刘墉非常头疼,父子俩天天激战。为了纠正刘轩的品行,锻炼他的吃苦能力,刘墉送他到美国偏远地区“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学,还逼他参加社区活动……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刘轩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当刘墉四处电告亲友“我儿子考上了哈佛”时,刘轩却恨得直咬牙:“我宁愿流浪他乡,离开你这个狠心的父亲。”可骂归骂,他是真心钦佩老爸。从刘轩上小学开始,刘墉就在台北主持“分秒必争”这个节目,每次节目开头,他总有几句开场白,谈文学、哲学和艺术,后来,他把父子问有趣的交流,也放进了开场白,观众反响热烈,说最好能写成书。于是,在儿子上了有“小哈佛”之称的美国史岱文森高中后,刘墉就把自己对儿子点点滴滴的爱和叮咛,化作篇篇文字,于是便有了《肯定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这成长三部曲。如今,刘轩己顺利地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刘墉也因此成了畅销书作家。不过,刘轩像很多前卫而叛逆的年轻人一样,才智出众的同时,也有很多毛病,比如由于父母照顾他面面俱到,让他养成了做事不负责任,不懂得珍惜的坏习惯。另外,就是不务正业。刘轩虽是心理学博士,却非常喜欢动物,经常跑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拍片,还做成幻灯片义卖。他还特别喜欢舞台剧,有一次在百老汇的演出里,他一会儿扮性感辣妹一会儿扮小丑,刘墉得知后气翻了天,说他“没远大志向”。妻子反问刘墉:“你小时候抓鱼摸虾尝百草,从不闲着,还从药店买回硫磺、炭粉、硝石自己做爆竹到处放,可比儿子淘气多了。”刘墉恍然大悟,谁都有年轻时代,都爱做梦,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他们一起“与时俱进”。后来,他对儿子完全放手,儿子跑到南极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当公司经理,事业做得轰轰烈烈。用温柔把女儿“娇”成人才刘轩17岁时有了妹妹。刘墉中年得女,非常疼惜。为了避免女儿出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弊病,他修正了教育方法,对女儿绝不包办代替,给她一片自由的天空:比如女儿喜欢在深夜两三点边洗澡边听音乐,他从不干预。孩子第二天上课睡觉被老师骂,她自然意识到应该如何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女儿酷爱拉小提琴,即使考试没考好,她也坚持每天练琴,刘墉逢人便夸:“我女儿心理素质好,有毅力,成绩绝不会落伍的。”果然,女儿的成绩一直是全年级前几名,还是班里的小干部。但随着女儿的长大,她的坏毛病也日渐增多,比如内裤随地乱扔,因上网玩游戏专注而懒得接电话,刘墉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每抓住一件事,都要和女儿恳谈一番。孩子听不进去,他就把肺腑之言写在纸上,塞到她的饭碗下面。时间一长,女儿的行为规矩多了。又比如女儿追求时尚,12岁就穿着露脐装到处招摇,刘墉很反感,可又怕逼孩子脱掉异装伤了她的自尊,便说:“宝贝你不冷吗?感冒了便只能穿棉衣了。”女儿鬼机灵,知道爸爸向她提出抗议了,知趣地扔了露脐装。在刘墉看来,女儿喜欢躺着看书,喜欢趴在地板上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这些坏毛病简直糟糕透顶。可当女儿拿来全A的成绩单时,他又无话可说。也许孩子一边听音乐上网、一边读书,做到一心几用,更能适应这个资讯时代吧。女儿搂着刘墉的脖子,直喊“理解万岁”。别看刘墉的两个孩子是在美国长大的,但他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总逼着孩子学汉语。有时女儿功课紧,中文单词忘抄了,刘墉就罚她抄10遍。念汉语时如果发音不正,刘墉还拿木条敲桌子,威慑孩子。他对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现在强盛了,你们应该感到自豪,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根。”在这种亦紧亦松的教育方式下,女儿成长得极出色,小学时就是校交响乐队的首席提琴手,14岁时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她主动参加艰苦的魔鬼音乐夏令营,现在已是美国华人圈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了。像当年给儿子炮制“励志书”一样,刘墉也为女儿写了本书,叫《靠自己去成功》。他把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心得,以及在对儿子教育失误修正后的补偿,全部写进了书中。此书中,刘墉无所不谈,小到睡觉、穿衣,大到人生、世界,《当习惯成了自然》《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有赢有输才是人生》……全是各种精彩的小故事,却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提出的“不要让孩子‘苦读’,要‘乐读’”“自由教育、快乐教育”等观点,不仅让千万孩子欢呼雀跃,也给了家长们以启示。他为两代人的沟通架起了桥梁,也挽救了无数个因“代沟”而矛盾重重的家庭。付出毕生心血,让儿女体验“父爱悠悠”到目前为止,刘墉已出版近百本教育书籍,发行上千万册。所有的题材和灵感,均来自他和孩子间的“吵吵闹闹”。一天,他和刘轩因为一桩小事吵了一架,儿子气呼呼上楼了,他则在书房里生闷气。书桌前,他反思争吵的原因,逐条写下解决问题的方案,竟洋洋洒洒写成了一篇文章。他高兴地跑上楼对儿子说:“你看看,我又有题材了,你老爸又赚稿费了。”他拿着文章一个劲儿向儿子道歉,父子俩言归于好。还有一次,刘墉认为儿子弹钢琴时弹错了一个音符,可儿子死活不认账,刘墉气得打了他一巴掌,孩子委屈地哭了。事后,刘墉一细看才明白是琴谱印错了,于是他掏出5元钱给儿子,美其名日“精神补偿费”。儿子竟说:“老爸你打得不够痛,给3元就是了。”这让刘墉哭笑不得,为自己的专制和野蛮羞愧不已。第二天,他也把这事写进了书里。刘墉说,他写书的所有题材都取自他的儿女,说他心底想对他们说的话。只是他万没想到,这些絮絮叨叨的家庭随笔,却一下子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让父母和子女们争着与他交流教育感想。几年前,刘墉出版了《做个快乐读书人》,接到许多女生的来信。她们说非常羡慕刘墉的女儿,有个慈爱开明的爸爸。甚至有女孩说,刘墉是她的“偶像老爸”,叫他“墉爸”,刘墉得意极了。前不久,刘墉在上海为读者签名售书时,有个女学生问他:“为什么我爸跟你同龄,你看来那么年轻,我爸看起来却那么苍老?”刘墉说:“但他对你的爱,就像我对我女儿的爱一样深沉。”刘墉想,如果他不写出《超越自己》那一系列作品,谁知道他对儿子“深深的期待”?如果他不写出《做个快乐读书人》,谁又能感受他对女儿的“温暖的爱”?所以他希望继续写下去,把日常和儿女们的交流通过纸笔表达出来,展示父母的爱。让孩子们都知道,在父母的严辞之后,有多少殷切的希望。于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刘墉在“知天命”的年龄,竞开始学上网聊天、滑旱冰,甚至琢磨如何扮“酷”,比如染绿头发、穿破牛仔裤等叛逆行为。他希望用年轻的心态,藏起家长们惯有的耳提面命式的训导方式,跟孩子“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刘墉幼年丧父,所以他特别注意锻炼身体,不想儿女们和他一样,从小失去父爱。他很少交际应酬,尽量保持单纯、正常的生活作息。他也非常爱家、顾家,每次去外地演讲前,都会将他的书房、书桌整理干净,把庭院的花草树木安置妥当,留给妻子和孩子一个赏心悦目的家。所以儿子说:“我老爸是天下第一绅士。”刘墉还有着一颗人世间最善良的心。这一切源于他童年的记忆。小时候他与父亲走在街上,碰到乞丐,父亲总会拿出钱让他送过去;门口来了讨饭的,父亲也会让刘墉盛满一碗饭送去。所以成年后的刘墉,非常乐于带着妻儿参加公益活动。在过去的5年间,他用版税赞助了大陆的200多名失学青年,并希望在未来建造50所希望小学,他希望儿女去给孩子们上英文课,传播知识的火种。去年,刘墉带女儿回大陆回访贵州惠水的“帆轩四小”,这是他用儿女的名字出资赞助的学校,遇到了11岁的女孩小珍,得知她因没钱治疗,眼睛几近失明。刘墉难过极了,带着小珍走访了贵州和北京的各大眼科医院,得知孩子通过角膜移植,至少能保住一只眼睛。于是,刘墉与女儿商量,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小珍。一番爱心感动了上帝,小珍如愿以偿恢复了一只眼的视力。有人问刘墉的女儿,这世上需要救治的人太多了,干吗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倾注那么多的心血,女儿说:“只因为我们看见了!”刘墉常告诉儿女们,谁也不是救世主,但只要是目之所及的地方,就一定要把健康和财富送到那里。刘墉认为,他做善事,一方面是帮助穷苦的孩子们,一方面也是给儿女们做榜样,让他们从小懂得社会责任感,这样活得才有价值。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 ——凯洛夫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
编辑推荐
《名人谈亲子》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