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永红 页数:302 字数:270000
前言
虎年新春,我在长沙阳光100的“淮岳斋”度寒假,喜读了永红的新著《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永红在我校读博以来,主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休闲文化,用功甚勤,论著颇丰,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和CSSCI来源期刊上连续发表近20篇系列论文,终于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这部著作。在阶级社会,休闲似乎只是少数富人的专利,广大劳动人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休闲被看成是奢侈的事。如今,由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较前大大丰富了,休闲这一人类古老的梦想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生活现实,闲人、闲时、闲钱、闲情、休闲文化、休闲产业……可见,如“盛世修史”一样,休闲作为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和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在1999年和2001年,我的两个研究生(毛冬宝、施树英)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他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休闲观认为,少数人的休闲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休闲成了剥削阶级的特权,劳动者的休闲权则被剥夺。
内容概要
永红的这部著作,大大超越了毛冬宝、施树英的研究,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马克思没有使用过“休闲”的词句,“自由时间”、“余暇”、“有闲者”是马克思使用过带“闲”味的几个范畴,可以这么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休闲处于一种理论无意识状态,马克思只是在“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中隐喻了休闲问题。但是,作者通过对这种隐喻中的休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概括,围绕着无产阶级休闲权这一根本问题,沿着学理分析—观点的源起与指认—观点解读—当代价值考察的路径,对马克思的休闲观予以逐一地澄清与分析。
作者简介
张永红,女,197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法学博士,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休闲文化研究。
近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一、马克思与现代休闲研究 二、马克思的休闲观:一个亟待突破的研究课题 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休闲含义的学理分析 第一节 休闲词源含义考 一、我国的休闲词源含义 二、西方的休闲词源含义 三、中西方休闲词源含义的共通性分析 第二节 休闲的现代含义考察 一、从生活时间角度界定的休闲 二、从社会活动角度界定的体闲 三、从心理心境角度界定的休闲 四、从生存状态角度界定的休闲 五、本书对休闲含义的一点看法第二章 马克思休闲观的源起与指认 第一节 马克思休闲观的源起 一、理论来源 二、现实基础 三、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无产阶级的休闲权 第二节 马克思的休闲观指认 一、自由时间——马克思休闲观最直观的表述 二、劳动与消费——马克思休闲观的重要论证领域 三、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休闲观的宗旨归依第三章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 第一节 自由时间中的休闲意蕴 一、关于时间 二、自由时间——休闲的内在根据 三、自由活动——休闲的外在表征 第二节 马克思理论视域下工人的自由时间 一、工人的自由时间状况 二、工人的自由时间假象 三、工人自由时间的实现第四章 马克思的劳动休闲观 第一节 劳动与休闲是人的两种基本生活范式 一、人的基本生活范式 二、劳动与休闲之间的一般逻辑关系 三、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独特视角 第二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休闲关系 一、原始社会:劳动与休闲浑然一体 二、奴隶社会:无酬劳动基础上的劳闲对立 三、封建社会:有闲劳动基础上的劳闲对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劳动同时是异化的休闲 一、关于异化劳动“规定”性的重新解读 二、劳动的异化直接导致休闲的异化 第四节 共产主义社会:自由的劳动同时是自主的休闲 一、自由劳动实现的条件 二、在自由劳动中,劳动与休闲的主体直接同 三、在自由劳动中,劳动和休闲过程直接同第五章 马克思的消费休闲观 第一节 消费理论中的休闲隐喻 一、消费地位中的休闲暗示 二、消费能力中的休闲预设 第二节 休闲消费的文化内核与消费困境 一、休闲消费的文化内核 二、工人的休闲消费边缘化 三、资本家的休闲消费庸俗化第六章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休闲意蕴 第一节 休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形态 一、休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休闲现实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个体全面发展中的休闲自由 一、个体目的意义的全面发展与工人的休闲自由 二、个体发展的路径选择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体发展与休闲展望第七章 马克思休闲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休闲权利平等 一、劳动者休闲权的逐步落实 二、弱势群体的休闲生活现状 三、和谐社会休闲权的平等实现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休闲文化回归 一、休闲文化的特质 二、当前休闲文化的困境 三、休闲文化发展概略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休闲生态实现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论述 二、休闲中的生态价值 三、生态休闲的人类自然回归 四、病态休闲的生态之痛 五、在休闲中倡导生态关怀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中西方休闲词源含义的共通性分析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先秦汉语和古希腊语、古罗马语在历史上不存在任何联系,休闲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有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同时,先秦古人和古希腊、古罗马人的休闲方式也各不相同。不过,透过这种差异性外观,我们能够惊喜地发现隐藏于其中的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首先,休闲表现着合规律性的人类生活范式。一方面休闲不排斥休息,不论是在先秦还是在古希腊、古罗马,休闲都具有休息的本原意义,必要的劳作必然包括必不可少的休息,必要的休息是身体能量的再造,是对过度消耗的精力的补充,是正常人的内在需要,这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休闲不等同于休息,而是人的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在先秦汉语中,休闲行为必然是合规范的行为,规范当然不等于规律,但合规范的行为旨在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探索变幻世界的变化奥秘。在古希腊,休闲时间是沉思的时间,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时间。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因为休闲中的沉思是最好的活动,是一种神圣的活动,休闲的人之所以幸福快乐,是因为他有时间思考最高尚和最好的真理。亚氏认为休闲活动不应该是追欢逐乐,而应该是作为公民追求城邦和谐,或是作为个人追求智慧。就拿竞技、健身而言,它是一种古老的休闲活动,希腊城邦都有健身场,每个健身场其实就是一个公共体育场,人们(公民)可以随意进入健身场,可以在里面锻炼身体,可以参观其他人的锻炼,当然也可以谈话和散步,或就某些问题展开辩论,因此有些哲学流派在健身场一带产生。
后记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生活、对工作从不敢有太多的梦想,但总愿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我崇尚简单的生活,钟爱教师这一职业,讲台、书桌、学生、书籍、电脑等是我生活的主要元素。2007年,我给自己提出了人生的一大挑战,报考博士研究生,这也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个梦想。很幸运,我于当年的秋天顺利走进中南大学的校园,拜师于曾长秋教授门下。导师为人亲和,治学严谨,入学之初,曾老师就要求我确定研究领域。说实在的,我在高校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但在此之前的科研主攻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这次读博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对于具体的研究课题犹豫再三。曾老师向我推荐了几个课题,其中之一就是马克思的休闲观研究。当时,我眼前一亮,因为休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样态,研究它,定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而,课题的研究也让我十分犯难。我娴熟于原理,但不擅长于原著,况且一个生活简单的人对外面五彩缤纷的休闲生活不太“感冒”,更不甚了解。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有没有休闲主张,学术界一直意见不一。很多学者认为,近代西方的休闲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以1899年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问世为代表。而我国现代休闲理论的研究则起步很晚,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有的事情。于是,理论界有一种声音,即马克思忙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确实关注于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批判,但对于劳动的孪生姊妹——休闲似乎无暇顾及。虽有于光远、马惠娣、刘晨晔、刘耳等学者开始触及马克思的休闲观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论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