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沈忱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三国——永恒的魅力聂双武说到三国,从三岁孩童到耄耋长者,恐怕谁都能说出几个人物和故事来: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人们甚至把对三国的了解程度当做历史知识多寡的衡量标准。于是,三国时代成了人们向往的时代,三国英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你做曹操,我就做刘备;你当司马懿,我就当诸葛亮;你是夏侯渊,我就是黄忠,专和你作对。唯有如此,才显出我的本事、我的风格、我心中的向往。三国,如此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三国时代浓缩了历史的精华,三国的时间不长(若从黄巾军起义算起,也不足百年),却蕴涵丰厚。三国是聚宝盆,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斗智斗勇。在经历了400多年的汉朝盛世之后天下大乱,那些被禁锢已久的英雄好汉们呼啸而出,在三国的舞台上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血和才情,演绎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惊世骇俗的悲喜剧,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大而宝贵的历史遗产。二是唐朝以来众多的“说家”和“书家”对三国历史的不断挖掘和传播。陈寿著《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了不少杂书的材料,揭了不少三国英雄的“隐私”,于是三国便成为民间传说与文人演义的极佳话题。唐朝已有说三国故事的,宋代“说话”(讲故事)的风气更为发达,北宋后期的“说三分”(即讲三国)已成为一种专科。南宋时期,北方的院本,南方的平话,都有许多关于三国的故事。到元末明初罗贯中撰成《三国演义》,终将三国故事系统化,成为影响十分深远的三国名著。自此,三国故事便妇孺皆知。三国故事,是很好的历史启蒙教材,读三国故事,往往令人热血沸腾、快乐无比。然而,众多的三国读物都是以《三国演义》作为蓝本提炼而成的,而《三国演义》是小说家之言,其中有很多虚构和不真实的成分。众多的英雄人物、许多的历史事件都被修饰和润色,变得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市场上更是有许多“戏说三国”的图书,依照作者自身的想象和推理推动三国历史的发展,生造出众多的谬误和虚假。基于此,沈忱的《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和《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二书专注于挖掘历史细节,一改“戏说三国”的趣味,转而谋求还原历史人物真实、历史事件真相的做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令人钦佩。沈忱被称作“三国书库”,潜心研习三国、水浒20多年,是三国历史方面的专家级人物,本次出版的《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和《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二书是其倾力之作。其中《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一书考察了包括刘备、曹操、孙权在内的20余路诸侯,详细分析了各路诸侯的生存环境、致命缺陷、成败原因、功过是非;《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一书列举了36位三国人物,深入探讨了每位人物的性格缺陷、自身素质、奋斗历程和成败得失。二书均依据正史记载,旁征博引,力求真实准确。二书的文笔轻松活泼,所议所论均有所据,对读者颇有启发和借鉴。读三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三国发生了太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有着不可替代的永恒魅力。如果在展开自己丰富想象的同时,能够读到三国人物真实的一面,领略到三国历史的真实,那便是最快乐不过的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算是真正的“三国迷”、真正的“三国通”。2010年5月于长沙
内容概要
《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考察了包括刘备、曹操、孙权在内的20余路诸侯,详细分析了各路诸侯的生存环境、致命缺陷、成败原因、功过是非。 《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依据正史记载,旁征博引,力求真实准确。二书的文笔轻松活泼,所议所论均有所据,对读者颇有启发和借鉴。
作者简介
沈忱,1967年10月生,受父亲沈家仁影响,1983年开始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历史、古典文学文章,曾开设“三国趣谈”专栏,演习三国、水浒已有二十余年,著有《煮酒品三国》。
书籍目录
序言 三国——永恒的魅力刘备:龙盘巴蜀孙权:坐拥江东曹操:雄霸北方袁绍:鹰扬河朔袁术:称雄江淮公孙瓒:名震幽州公孙家族:雄踞辽东张燕:出没黑山张杨:独据河内王匡:命陨泰山陶谦:忧困徐州吕布:浪迹中原张济叔侄:流窜中土刘表:名扬荆州韩遂:蜚声西凉马超:纵横陇右李催、郭汜:肆虐三辅刘焉:割据西南刘璋:困守益州张鲁:教化巴汉后记
章节摘录
淮南争夺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又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淮南地区,并先后与曹操展开了近十一年的淮南争夺战,淮南地区也成为了曹、孙之间争夺的主要战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底,孙权在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拉开了淮南争夺战的序幕。《三国志•吴主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三国志•张纭传》注引《吴书》:“合肥城久不拔,纭进计曰:‘古之围城,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小宽之,以观其变。’议者不同。会救骑至,数至围下,驰骋挑战。”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也将注意力转向淮南地区。《三国志•武帝纪》载:“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曹、孙双方在淮南的争夺逐渐升级。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亲率大军开始进攻濡须口。第一次濡须之战爆发。《三国志•武帝纪》:“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三国志•董袭传》:“曹公出濡须,袭从权赴之,使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夜卒暴风,五楼船倾覆,左右散走舸,乞使袭出。袭怒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于是莫敢干。其夜船败,袭死。”《三国志•甘宁传》:“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三国志•甘宁传》注引《江表传》:“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跆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三国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历》:“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第一次濡须之战,是孙权与曹操之间的一次直接的较量,双方的较量也持续到了次年的三月,曹操不得不无功而返。孙权出色的治军才能已经使得曹操佩服不已。“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于孙权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一次濡须之战结束后不久,孙权便在同年闰五月迅速发动了l皖城之战。《三国志•吴主传》:“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三国志•鲁肃传》:“十九年,(鲁肃)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三国志•吕蒙传》:“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三国志•甘宁传》:“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皖城之战的胜利,是孙权与曹操争夺淮南地区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同时还基本取得了合肥以南地区的控制权。为了继续扩大战果,孙权于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发动了合肥之战。不过这次以十万对七千的悬殊较量却是以孙权的失败而结束的。《三国志•吴主传》:“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扦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三国志•张辽传》:“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干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日‘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日;‘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三国志•陈武传》:“建安二十年,(陈武)从击合肥,奋命战死。”合肥之战,原本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结果却是仅仅只有七千人的张辽打败了孙权的十万之众。究其缘由,主要是孙权的大意轻敌所致,被张辽钻了空子。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发动了第二次濡须之战。这场战争既不激烈,也不紧张,结局也是出人意料。《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二月,进军屯江西郝溪。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悖、曹仁、张辽等屯居巢。”《三国志•吕蒙传》:“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营公引退。”《三国志•吴主传》:“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孙权与曹操在淮南地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争夺,首先是由于淮水流域的重要战略地位所决定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淮水流域,交接南北,是中国东部至为重要的战略地区。中原可循汝、颍、泗、沂等水路以及众多陆路抵达淮上,通过江淮地区,就可顺势而及长江,进入江南腹地。当南方欲北向发展时,以江淮地区为基础,越淮入中原,也相当便捷。所以淮水一线成为中间地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其中江淮地区尤其成为争夺的重点。因为六朝以江南为立国之根本,南方无论是守国还是向北方进攻,江淮必据必守。孙权在江淮的军事行动,一方面是解除长江防线的危险,另一方面也是抢占北进的基地,毕竟孙权是想通过江淮稳定中原的(见《魏晋南北朝中间地带研究》)。其次,孙权在江淮地区与曹操的长时间争夺,为刘备集团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由于曹操的主力被孙权牢牢地牵制在江淮地区无暇他顾,刘备得以迅速攻占益州及汉中地区,这对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P46-50
后记
对于三国的喜好,源自少年时父亲沈家仁的鼓励。我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开始对古典名著《水浒传》进行研究。在他的熏陶下,我很快爱上了另外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渐渐的,我发觉自己已经被三国那段精彩纷呈的历史所深深吸引。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我又购买了《三国志》、《三国志集解》等书籍进行研读,同时还尝试着写了一些“豆腐块”向报社投稿。没想到在1983年4月22日,我的处女作“诸葛亮的三次锦囊妙计”居然被《南昌晚报》发表了,这样一来,我的干劲越来越大,对于三国的热爱和研究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几十年下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撰写了近50万字的三国类文章。2006年,拙著《煮酒品三国》一书得以出版,算是对我这些年来潜心研究的一个小小的回报。对汉末的诸侯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是这些年来我的一个梦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动笔。直到去年下半年,在夫人张丽平的鼓励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写作工作。今年上半年终于得以完稿,多年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沈家仁、母亲宋国悌、夫人张丽平对我从事三国研究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他们,我根本没有信心去从事三国研究,也没有勇气尝试进行写作。其次,非常感谢多年以来鼓励、支持和帮助我的网络界的同好们。在该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各大网站、论坛的三国写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的聊公、毒酷求败、剑眉枉凝以及新浪三国论坛的三国统一促进会、秦风、陈瓷、燕京晓林、征南等好友,都对初稿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此,对他们的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承蒙湖南人民出版社垂青,将拙作结集出版,不胜感激。同时感谢聂双武先生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水平,本书论述难免有错,请学者、爱好者指正。沈忱2010—5—9于广东江门
编辑推荐
《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国演义》是小说家之言,其中有很多虚构和不真实的成分。众多的英雄人物、许多的历史事件都被修饰和润色,变得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市场上更是有许多“戏说三国”的图书,依照作者自身的想象和推理推动三国历史的发展,生造出众多的谬误和虚假。〈br〉《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专注于挖掘历史细节,一改“戏说三国”的趣味,转而谋求还原历史人物真实、历史事件真相的做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考察了20余路诸侯,详细分析了各路诸侯的生存环境、致命缺陷、成败原因和功过是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