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经典碑帖速成教材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万应均  页数:100  

前言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记载着华夏文明的演变和历史。书法和写字,两者之间,既相通,又有区别。学习书法要先学写字,因此,写好字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和前提。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行各业的工作程序已经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快节奏时代。因此,有人认为现在还练习写字,还搞书法艺术,实在没有什么必要了,甚至认为是跟不上形势,有些落伍。由于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导致不少国民,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朋友,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懂基本的书写规则。一旦提笔书写,便是字迹潦草邋遢,错别字成堆。如此,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丢得一干二净,哪还算得上是一个炎黄子孙!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离不开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产生,都是通过教育而从祖国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良好的教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英杰,每一代的民族英杰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汉字书写的艺术浓缩了中华民族古代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记载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书法教育和训练,能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每个国民的书写水平和艺术素养。当今社会,某种场合下,虽然可以“办公不用纸和笔”,但人们总不能整天背着一个电脑,连签个字、写个便条都用它。再说人们起草文稿、作个记录、学生做题等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书写,也不便用电脑操作。还有,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写写对联、搞搞宣传等,还是毛笔书写最适合、最方便、最韵味,最具艺术性。再有,一般群众性的书法活动和园林楼阁的楹联、匾额题字,电脑更是无法取代。可见,在今天乃至将来,我们都无法离开汉字书写这一传统而又现代的高雅艺术。中国书法得以几千年传承不断,是因为她浓缩了中华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从古至今,不但中国人引以自豪,而且全世界的人们都把她当作宝贝。几千年以来,人们特别重视习帖练字。即是当下,学习书法者仍然比比皆是。就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把中国书法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并列入教学计划。可见,书法是一门长盛不衰的既具实用性又具欣赏性的永恒艺术。学习书法还有加强德育、长才益智、健体养心、实施美育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内容概要

作者原编著的《书法速成》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再版多次,现已停止再版。目前,仍有不少读者来函来信征订。为了适应新的形式,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作者在《书法速成》的基础上,收集多方的反馈信息,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运用新的研究成果,编著出本套《中国书法经典碑帖速成教材》。本书的编著体现了以下主要特点:    1.循序渐进  本书在全书的章节编排和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编排上都特别注重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点画书写技法一章的编排中,先从短横、长横教学入门,范字则是只出现了横画的“二”字和“三”字。接下来是悬针竖与垂露竖的教学,范字则是只出现了横画和竖画的“十”字和“干”字。依此类推,每学一个新的点画,范字则是已学过的点画和新学点画的组合。如此编排,点画与范字同步练习,科学合理,好教好学,让人容易接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速成教学效果。在章节顺序的编排上,先是介绍书法的基本常识,单字的书写技法,再到款式章法、作品临习、作品意临和作品创作,最后安排了临习古拓本的意义和古拓本图版。如此编排从基础入门到临摹创作,体系完整,一书到位,使教者得心应手顺理成章;初学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甚至无师自通,快速成才。    2.字大量多本书是以字帖为主的临习读本,为使初学者清晰、明了地掌握点画书写技法和字形结构特点,编著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黑白翻转,适度放大和局部修正,使其既保持原来碑刻风貌,又具有墨迹美感。范字大,墨色深,底色浅,格线白,反差强烈,字口清晰,美观悦目。本书不但字形大而且范字数量也较多。在点画、偏旁和结构篇幅中,基本上做到了范字不重复。款式章法与作品临习一章中既有整个作品款式的范例,又有单个大字的临习,这样可使读者在学习创作中练字,在临习字帖中创作,使之临摹有范字,创作有范例,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练习空间,从而大大缩短了学习者的训练时间,以达到快速成才。    3.内容丰富本书篇幅不算太长,但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全面。其内容的主线是从书法入门到书法创作,而附加的内容都是为主线服务的。为了增加本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还有机地穿插安排了一些有关书法知识和书家故事等内容。内容如此丰富多彩,既保证了版面不过于空泛不齐,又保证了内容不过于单调乏味,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读者的知识,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笔顺规范在平常写字和学习书法时,有些人不懂得笔画顺序,从而导致书写不规范,运笔不顺畅。为此,本书特意将范字和范作中的部分难字标注了笔画书写顺序,以引导学习者能按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    5.科学创新本书特别注重轻松愉悦、科学创新的速成原则。其中“回宫米字格”较之任何一种习字格都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临摹五步曲”的临习方法既节约学习时间,又节省纸墨,也是强化记忆的学习捷径。技法规律口诀化使人学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运用自如,从而使之真正达到快速成才的目的。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适当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见解,借鉴和引用了陈振廉、王冬龄先生等诸多行家的论述,得到了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资助,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的具体关心和支持下,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限于作者的学识,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万应均,辰午斋主,湖南宁乡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湖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书法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心教授,全国师范院校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    
  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书法教育和书法研究工作,出版《大学书法》 《粉笔书法艺术》《书法实用教程》《书法速成》《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楷书艺术》《行书艺术》《隶书艺术》《书法》《毛泽东书法鉴赏》《大学书法教程》、《书法教程》等专著及各类教材80多种。所著专著及教材,既尊重传统又紧跟时代,融实用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近年来,在《中国书法》 《求索》 《艺术教育》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5项。创造发明“回宫米字格”并获国家专利。书法作品为海内外珍藏。个人简历和书法作品收录在《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当代书法家名典》和《当代书法家大辞典》等20多部书法典籍中。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读者朋友第一章 颜真卿及《多宝塔碑》简介第二章 毛笔书法基本常识第三章 回宫米字格介绍第四章 点画书写技法第五章 偏旁部首规则第六章 间架结构原则第七章 款式章 法及作品临习第八章 作品范例仿作或意临第九章 书法作品创作及创作内容精选第十章 临习古拓本的意义

章节摘录

插图: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陕西西安人。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是他的世祖,他的父亲颜惟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颜真卿从小勤奋博学,精于诗词文章,悟性极高。开元年间中进土。曾任平原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称他为“颜平原”“颜鲁公”。安禄山叛乱时,他率兵抵抗,得到附近各郡响应。后来他的兄弟颜杲卿,侄子季明被安禄山杀害,颜真卿在愤激中写下了著名的行书《祭侄文稿》。他为官清廉刚正,直言谏诤,不畏权奸,仕途上屡遭排斥打击。后来李希烈有叛乱迹象,奸臣奏本让皇帝命令他去抚慰。这明明是在借刀杀人,可是,颜真卿为了国家的安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76岁。他忠烈耿直、刚正爱国的形象,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的楷模。颜真卿的书法源自家学,从学于褚遂良和张旭,最后会通变法,自成一格。楷书作品很多,主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和《自书告身》等。综览颜真卿所有传世楷书碑帖,可以发现一大特点,即每一时期书法作品的面目都不同,每一碑帖的特点都不一样,完整地勾勒出颜真卿在书法上继承和创新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大家风度,是典型的书坛革新领袖。

编辑推荐

《颜真卿多宝塔碑》为国家课题“书法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起步成功一条龙,循序渐进无师通,书法常识全包揽,精炼通俗助速成书法经典的最新版本,永不落伍的综合书学,个体自学的良师益友,集体培训的最佳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书法经典碑帖速成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很好的书法经典碑帖速成教材,儿子正好用。
  •   都说,看一个人的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处世之态。〒▽〒妈妈总嫌弃我的字写得没有弟弟写得漂亮,我觉着写得还好啊,之前读书时期每每还会另加卷面分啊,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有的
  •   内容很详细 纸质也很好 初学者必备 非常容易上手 相信只要坚持 肯定会进展很快的
  •   不错,喜欢。景教的真迹字帖。
  •   好。学生很喜欢的!
  •   很好。很适合我
  •   妹妹说,很好,纸品不错,是正版的
  •   喜欢,蛮有用。
  •   很适合初学者,有教怎么写笔画。
  •   质量挺好的,孩子老师建议买的。
  •   不喜欢 里面好多字是作者的 我要的是颜真卿的啊
  •   老师推荐的 。纸张、字迹都不错。给孩子以后用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