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达巍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藏骚乱事件,及随后围绕奥运火炬传递所发生的种种风波,在不同层面上引发了中西媒体、知识分子、民众的一场论战。随着论战在历史认知、民族关系等问题上的深入,折射出一组重大问题,即如何“定义中国”?“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民族(族群)与国族关系等。纷扰过后,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对内理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对外消除误读与偏见,以理性健康的中华民族主义,支撑现代中国的发展。
作者简介
达巍,现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研究。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文学学士、法学硕士,2006年到2009年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访问学者。
书籍目录
认识自己谁是中国人:消除误读与凝聚认同中国的全球影响力需要我们严肃的思考现代化、崛起与外交定位如何理解“韬光养晦”为化解“中国威胁论”创造条件观察中国崛起的视角中国能走“孤立”道路吗“增信释疑”的难度与限度中国的形象比美国好?建立“崛起意识”见龙乾乾说出我们的价值观为民族主义正名发展中大国,我们准备好了吗他也许只猜中了开头中国人看世界,别走极端透视美国美国权势的脆弱性在哪儿奥巴马当选为什么重要美国增兵“阿富巴”:反恐还是地缘政治?和谐的大华府,倒霉的小特区政治与文化认同难以分割“长期战争”的时代美国为什么不纠错?多数美国人反对协防台湾?美国为何“推卸责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美国谋划第二次机会中美博弈中美关系:新高度也是新难度中国不怕美国变“聪明”正视中美对双边关系的认知差距中美需要战略思维与坦诚对话对“双重标准”应持多重标准“人权”交锋“最好”、“更好”与首脑外交无极世界“无极”的世界关注全球议题的“低政治化”“核心国家”需要改变战略新“双层记”争取东北亚的“正常化”中、日、印:地区的,还是全球的?看到能源外交的另一面新加坡亚细安亚细亚戛纳的力量高尔夫球场的诱惑伊朗:张力之下理解时代的不确定性历史背影珍珠港的历史观生于7月4日从“国会山怎么没有山”说起“瓦萨号”的浮沉郑和:另一种中华传统国庆节的故事历史资产的正负之间历史的宿命与“国家建设”不应被遗忘的理想过于片面的对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