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向春玲 编 页数:689
内容概要
基于社会发展观的视野,可以将我国五年计(规)划的演变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五”至“五五”计划(1953-1980)中国社会进入追求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时期。“六五”至“八五”计划(1981-1995)中国社会进八追求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
书籍目录
导言:五年计(规)划与新中国60年变迁/1一、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1二、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与启示/3三、五年计(规)划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迁/5第一章 “一五"计划(1953~1957)60年变迁之开端/13第一节 新中国的制度选择与工业化的追求/14第二节 “一五”计划的实施/29第三节 “一五”计划:新中国社会制度的形成与黄金发展期/59第二章 “二五”计划(1958~1965)大跃进大调整/97第一节 苏联与中国的“赶超战略”/98第二节 “二五”计划制订时期中国的社会背景/103第三节 “八字方针”指导下的国民经济调整/117第四节 “二五”时期:新中国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30第三章 “三五"计划(1966-1970)“备战,备荒,为人民”/15l第一节 国际国内背景/151第二节 “三五”计划编制中的转向与实施中的跌宕/168第三节 “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变迁/188第四章 “四五"计划(1971-1975)“大动乱年代"的负熵/209第一节 国际“反修”、国内“防修”/210第二节 “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的“四五”计划/213第三节 周恩来主持经济调整工作的一波三折/221第四节 “全面整顿”:“四五”计划的再调整/225第五节 “四五”计划的历史评估/230第五章 “五五”计划(1976-1980)跨越转折走向开放/257第一节 国际形势好转,中国由社会动荡向良性发展艰难迈进/257第二节 曲折演进的“五五”计划/277第三节 “五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迁/288第六章 “六五”计划(1981-1985)改革启动——局部试验到全面探索/323第一节 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追求/323第二节 从探索试验中迈入正轨的“六五”计划/332第三节 “六五”计划奠定改革之基,促进社会深刻变迁/360第七章 “七五”计划(1986-1990)改革闯关——大转型中的小过渡/386第一节 世界多极化大势所趋,国内改革开放全面推进/386第二节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下的“七五”计划/401第三节 在过渡中走向完善的“七五”计划/432第四节 新旧体制碰撞中明确改革发展方向/435第五节 从“计划调整”向“宏观调控”过渡/437第六节 从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渡/441第七节 从重物质文明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过渡/445第八章 “八五”计划(1991-1995)苏联东欧剧变国内改革继续推进/447第一节 “八五计划”的历史背景/447第二节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465第三节 “八五”计划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474第九章 “九五”计划(1996-2000)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走向总体小康/507第一节 “九五”计划制订的背景/508第二节 “九五”计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514第三节 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国总体上进人“小康社会”/525第四节 “九五”计划期间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547第十章 “十五”计划(2001-2005)新起点.新阶段/558第一节 新世纪面临的新任务/558第二节 “以发展为主题”的“十五”计划/567第三节 “十五”计划的评价:新世纪的新蓝图、新挑战/590第十一章 “十一五”规划(2006-2010)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611第一节 国际国内背景/612第二节 科学发展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620第三节 “十一五”规划:实现新的历史转折/652参考文献/680后记/688
章节摘录
插图:3.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积累不行,积累占的比例过大,消费过少也不好。“一五”计划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比较注意按照财政收支平衡、确保生产力持续协调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相应提高等标准设置积累与消费比例的,这就既确保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又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薄一波在所作的关于“‘一五’时期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的八大发言中指出,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部分、国家预算支出部分的比例大致是2:3:4,这一比例在当时还是比较稳妥的。同样,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偏差,凡在建设规模安排过大,积累比重过高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就难以平衡,经济效益就不理想,人民生活就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如1953年就出现了这一问题,但问题较轻,髓即在“纠冒”中得到了妥善解决。当然,“一五”计划也不是“永恒真理”,只能说是相对执行得比较好,其在给我们留下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1.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问题“一五”计划的重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国内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利益关系的紧张。尤为突出的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与工业高增长不成比例,粮食问题严重,尽管“一五”时期是1978年以前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矛盾、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出现并有加深趋势。这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了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比如,重工业是燃料动力和原材料的主要消费部门,发展过快,比重过高,导致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紧张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2.经济体制的问题前已述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较优的选择。但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一五”末,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对经济建设的规律了解和尊重不够,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经济指标越下越多,试图把经济活动的每一步都纳入庞大的计划体系中去,给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加强烈了。另外,“一五”计划的成功,为以后的经济计划的制订提供了范本和计划管理的模式,又由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后来的发展中,这套管理模式不仅没有被改革,反而更加以完善和强化,并进一步被确定和延续了下来,对后来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记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反映和展示新中国60年的变化,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从十一个“五年”计(规)划的演变来展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本书编写之前,中共党史和经济发展史对建国以来的五年计划都有自己学科视野的大量研究,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观点。本书力图从社会学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以五年计(规)划为研究的立足点,更多地挖掘和探讨中国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的社会走向开放社会过程中,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等。五年计(规)划文本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以往关于五年计(规)划的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前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我国的五年计(规)划是一个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意图,我们的研究难以穷尽。我们只是力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角度,来阅读这本“百科全书”。所以我们对五年计(规)划的研究更多地探讨了社会发展观、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方面的内容。我们力图向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靠拢,但是,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们只是在这个研究思路上作出了初步的探索。基于编写本书的视角,本书的编撰人员主要来自于社会学和中共党史学科背景。
编辑推荐
《变迁:从五年计(规)划看中国60年社会发展》:从五年计(规)划看中国60年社会发展“九五”至“十五”计划(1996-2005):中国社会进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时期。“十一五”规划(2006-2010):中国社会进入追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历史时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