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郑功成 页数:553 字数:510000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l心同德、奋勇向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是举国上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60年。60年峥嵘岁月,60年沧桑巨变。当我们回顾60年奋斗业绩时,感到格外自豪: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和记录60年的辉煌历史,总结和升华60年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苦难深重和任人宰割的境地。此时的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需要解决两大矛盾: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我们民族面对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才能开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之路。历史告诉我们。一方面,旧式的农民战争,封建统治阶级的“自强…‘求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维新变法,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因此,中国必须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记录的只是共和国成立60年来遭遇各种灾害侵袭的基本事实与经过,以及可歌可泣的抗灾经历,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记述一个伟大国家从灾难中走向强盛的史诗般的纪录片。 祈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谨以此序和本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多灾之国:自然磨砺中华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千年灾害千年痛:中国的灾害简史 第三节 史料触目犹惊心:历史上的部分灾难 第四节 多因交互酿一果:为什么是多灾之国 第五节 忧患长存须应对:灾害问题还在发展第二章 1949—1958:山河动荡岁月艰,风雨兼程历十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晏河清家国梦:1950年淮河大水 第三节 惊心动魄六十日:1954年长江大水 第四节 象山之殇海上来:1956年象山台风 第五节 家园演绎保卫战:1957年松花江大水 第六节 母亲河上新较量:1958年黄河大水 第七节 十年总结:灾难催生新体制第三章 1959—1968:天灾人祸降华夏,教训深刻警后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堪回首大饥荒: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第三节 大水围津战洪峰:1963年海河大水 第四节 华北地动示后人:1966年邢台地震 第五节 十年总结:教训深刻启未来第四章 1969—1978:山崩地裂齐携手,同舟共济渡难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特殊年代特别灾: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 第三节 成功预报创奇迹:1975年海城地震 第四节 万里平原成汪洋:1975年河南淮河大水 第五节 燕赵悲歌绝人寰:1976年唐山地震 第六节 十年总结:抗震减灾路犹长第五章 1979—1988:水火无情袭南北,人间有爱遍西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天府之国成泽国:1981年四川暴雨洪灾 第三节 原始森林遭劫难: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 第四节 山高路远震西陲:1988年云南澜沧一耿马地震 第五节 十年总结:常怀忧患勿忘灾第六章 1989—1998:水灾肆虐成大患,齐心协力挽狂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梅雨无度酿大灾:1991年江淮大水 第三节 军民同写抗洪篇:1998年长江大水 第四节 十年总结:水患不除国难安第七章 1999—2009:疫病冰雪大地震,人本民权固邦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疫病成灾流全国:2003年“非典”暴煞 第三节 南国冰雪异样灾: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 第四节 山川改形成巨痛:2008年汶川大地震 第五节 十年总结:人本民权固邦宁第八章 多难兴邦:在减灾中走向现代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功过成败任评说:人灾较量60年 第三节 多难兴邦向未来:在减灾中走向现代化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重大自然灾害简录(1949—2009) 一、1953—2008年中国农作物年均灾情统计表 二、1949—2009年中国主要地震灾害统计简表 三、1992—2009年6月中国自然灾害损失及救灾简表 四、1949—2009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简录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抗灾法律、法规与政策索引(1949—2009) 一、法律 二、法规 三、行政规章及政策性文件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不用再罗列数字了,这些数字已经触目惊心,让人惨不忍睹。在中国历史上,水灾、旱灾、蝗灾是带给中国人民苦难最深重、对社会经济破坏力最大的三大灾种。从传说中的人类伊始就洪水滔天算起,水患便一直伴随着我们,到现在几乎无年不灾、无河不灾。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素有“母亲河”之称,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决口泛滥最多、祸害最大的一条河。据统计,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开始建立后的200年间(1644-1844),黄河共决口364次;进入近代百余年间,几乎“无岁不溃”。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发生大改道,给黄河流域带来了巨大的变迁和灾难,此后河患更是变本加厉。民国以后,黄河水患愈演愈烈,短短的38年间,共决口107次,每年几乎发生3次决口,每次决口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性后果。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58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古代史上曾有“有河患无江患”之说,但据统计,从1841-1949年的100多年间,竟发生大水灾9次,超过了同一时期黄河重大灾害性洪水的次数,此后,长江与黄河均为中国水患频发的河流。淮河自金元以后因黄河屡屡南下夺淮,灾害亦年甚一年,逐渐变成了一条“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河流。还有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永定河、湘江,等等,亦无一不造成水灾。旱灾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水灾并列的重大自然灾害,同样十分频繁且后果惨烈。特别是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旱灾不仅在北方地区大面积蔓延,还自西北向东南不断扩张,并出现了不少特大型的干旱灾年。如光绪初年(1875)的华北大旱灾,1920年的北五省大旱灾,1928-1930年的西北、华北大旱灾,1942-1943年的中原大旱和广东大旱,都造成过极为惨重的后果,是中华大地上旱魃肆虐的突出表现。其中光绪初年发生的大饥荒,更以“丁戊奇荒”这样骇人听闻的字眼载人中华史册。
后记
经过一段时间异常紧张的工作,终于完成了本书的定稿,但心头并无往日的那份轻松。因为今天海峡那边还在哀悼“莫拉克”台风中的死难者,灾难的阴影似乎随时可能出现在中华大地的大江南北。回顾共和国60年来的历程,并由此上溯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确实是一个多灾之国,中华民族所经受的各种灾害的磨难确实不可胜数。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近60年来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民族复兴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尽管前面还会有包括各种灾难在内的艰难险阻,但前途应当是一片光明。因此,以“多难兴邦”的名义来回顾和概括共和国60年所走过的抗灾历程与现实,应当是较为贴切的。本书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组织《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印周年重点书系》的背景下,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根据我以往的一些著述资料整理,于年初组织申报的一项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全书由我提出著述思路并拟定写作提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直接物色有关同志承担部分章节的初稿写作任务。为本书提供初稿的作者如下。
编辑推荐
《多难兴邦:新中国60年抗灾史诗》: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