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湖南人民 作者:铁明太 页数:309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客观上也带来了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重新调整。社会分层加剧。从经济学理论角度讲,城乡统筹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发展经济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将结合中国30年农村发展改革的具体实践,在发展经济学的主体框架下,探讨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可能答案和解决途径。 第一,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概括。初步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城乡关系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第二,较为系统地梅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共划分了四个层次,其中第四层次反映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指标有36个,以便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全方位地分析问题。
内容概要
在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背景之下,研究如何产现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竟义。本书将结合中国30年农村发展改革的具体实践,在发展经济学的主体框架下,探讨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可能答案和途径。
作者简介
铁明太,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高职研究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湖南省教育教学科学规划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等职。著有《湖南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发展研究》等书,已在《科学管理研究》、《求索》、《江汉论坛》、《农业经济》、《作家杂志》等专业刊物上发表经济、文学等方面的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三农”困境及政治影响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三农”困境的核心原因 第三节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途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创新 第一节 国外城乡统筹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内城乡统筹理论创新第三章 党的城乡政策调整与城乡关系变迁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发展政策的选择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凸现 第三节 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城乡二元结构在波动中调整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城乡政策发展的主要特点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第三节 中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五章 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 第三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方法 第五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第六章 统筹城乡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与二元经济结构 第三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固化的根源 第四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第七章 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与财税政策 第一节 财政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国外财税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 第三节 国外经验对我们的启示第八章 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第九章 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平机制第十章 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与政府职能第十一章 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创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1)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创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根本问题与关键所在。创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首先需要巩固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按照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与终极价值尺度,使农村与农业的发展既要增强农村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功能,大力加强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又要增强农村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功能,大力巩固农业的生态基础地位。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大格局中,创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促进“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城镇非农部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永久性转移,通过深化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把农村与农业经济纳入全国统一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轨道;通过信息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用信息化支撑农村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村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生态化即绿色化,优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3)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使城乡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