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邹巅 页数:213
Tag标签:无
前言
心、物关系,是古典诗学一再致意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样的一个框架里面,看“咏物”创作,它不妨正是心、物之间往还、交织的结果。物感心,留下印迹,大概可以属于所谓“随物以宛转”;心感物,寄托情志,似乎更多体现所谓“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上述两者之类别,依现代的话语来表述。前者或许可命之日“无寄托的咏物之作/物象文化型咪物”,后者便是“有寄托的咏物之作/人格文化型咏物”。这正是邹巅《咏物流变文化论》第一章《导论》之第二节《咏物文学的类型》的区划,我觉得,以偏重理性分析、清晰辨别的现代学问的标准,是颇有道理的。 邹巅兄是我二十年前的同学,一别多载,忽然在这读各色学位论文至于昏天黑地的五月,远寄书稿,命我受读。展卷之初,目速心摇,很快,渐入彀中.眼光发直,终卷方体。
内容概要
《咏物流变文化论》对我国古代咏物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文化分析。在厘清咏物的性质、内涵与类型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站在宏观整体的角度,从文化的视角总览中国古代咏物文学发生、发展的整体走向与总体格局,深入分析咏物发生、发展、成熟与衰落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动因,发掘其间涌现的咏物现象背后深层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宏观的理论阐述与深入的实证探讨相结合,既有一定的高度,也有一定的深度。
作者简介
邹巅,男,1965年1月出生。湖南双峰人。以“中南林”的历史回归为契机,重拾旧梦,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偶尔兼及大学管理与发展。自2003年以来,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社会科学处项目办主任。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咏物的性质与内涵 第二节 咏物文学的类型 第三节 古代咏物的文化钩沉 第二章 咏物的发生及其文化动因 第一节 咏物的起源 第二节 咏物发生的文化动因及其原品格 第三章 楚文化的浇灌与咏物的创格 第一节 《橘颂》与咏物的创格 第二节 辞赋:咏物兴起的契机 第三节 咏物创格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 大一统图式与汉代咏物赋 第一节 大一统图式与社会文化心态 第二节 汉赋咏物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品格 第五章 六朝咏物:藻饰自然 第一节 六朝咏物盛况 第二节 咏物兴盛的文化动因 第六章 牡丹与唐文化 第一节 唐人咏物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牡丹与唐代社会文化心态 第七章 梅花与宋文化 第一节 宋代咏物的哲理转向 第二节 梅花与宋代社会文化心态——兼论梅花与元朝社会文化心态 第八章 俗文学的兴起与咏物的衰落 第一节 衰敞的元明咏物文学 第二节 元明咏物衰落的文化发微 后记
章节摘录
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词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物是咏物体表现的主体,所以咏物词是指以某一自然风物或人工器物等客观事物为吟咏对象和表现主体的词作。 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欣赏》一书中将咏物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纯描写事物形象,没有什么寓意的,如史达祖的《双双燕》、吴文英的《宴清都连理海棠》等。第二类是搬弄典故,毫无意义的。第三类最可贵,即是有寄托的咏物词。诗一般不刻意追求使事用典,词却比较讲究,。以典咏物,借典传情”是咏物词的一大特点。将搬弄典故,毫无意义的咏物词作为一类,与之对应的应当是用典自然.语婉义丰的咏物词。方晓红则从创作艺术的角度,认为有直接咏物、托物言情和以物拟人三种基本类型。然而托物言情和以物拟人却往往纠缠在一起,难分彼此,方晓红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来说明托物言情一类,然而此词将梅人格化,通过梅的精神见出词人的精神.却又是。“咏物即咏人”的明证。咏物词的分类,也许越是简簟越科学。根据是否向人的主观世界开拓生发,是否有寄托,将咏物词分为两大类:一是无寄托的纯粹咏物词,描写耐人寻味的物貌、物态与物性,以呈现事物的一种意蕴与情趣:一是有寄托的咏物词,在曲尽物情、物性与物理的同时,沟通人情、人性与人理。通过咏物写出作者的情感与性格。 词是唐代才产生的一种诗体形式,所以咏物词也是较后起的一种咏物体载。词又是入乐的,它有固定的词格,即词牌,写词是按照词格来写的,所以就通常以词牌为题目,后来人们才在词牌之外别署词题。这样不少咏物词不像咏物诗那样“以物命题”,有明显的外在标志,能够按图索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